什麼是mrna加工
1. 闡述mRNA轉錄加工的基本程序和特點
轉錄過程
包括啟動、延伸和終止。
啟動
RNA聚合酶正確識別DNA模板上的啟動子並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構成的三元起始復合物,轉錄即自此開始。DNA模板上的啟動區域常含有TATAATG順序,稱普裡布諾(Pribnow)盒或P盒。復合物中的核苷三磷酸一般為GTP,少數為ATP,因而原始轉錄產物的5′端通常為三磷酸鳥苷(pppG)或腺苷三磷酸(pppA)。真核
DNA上的轉錄啟動區域也有類似原核DNA的啟動區結構,和在-30bp(即在酶和
DNA結合點的上游30核苷酸處,常以—30表示,bp為鹼基對的簡寫)附近也含有TATA結構,稱霍格內斯(Hogness)盒或
TATA盒。第一個核苷三磷酸與第二個核苷三磷酸縮合生成3′-5′磷酸二酯鍵後,則啟動階段結束,進入延伸階段。
延伸
σ亞基脫離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與
DNA的結合變松,因而較容易繼續往前移動。核心酶無模板專一性,能轉錄模板上的任何順序,包括在轉錄後加工時待切除的居間順序。脫離核心酶的σ亞基還可與另外的核心酶結合,參與另一轉錄過程。隨著轉錄不斷延伸,DNA雙鏈順次地被打開,並接受新來的鹼基配對,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鍵後,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過的模板重新關閉起來,恢復原來的雙鏈結構。一般合成的
RNA鏈對DNA模板具有高度的忠實性。RNA合成的速度,原核為25~50個核苷酸/秒,真核為45~100個核苷酸/秒。
終止
轉錄的終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釋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縱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終止序列即終止子;
RNA合成就在這里終止。原核細胞轉錄終止需要一種終止因子ρ(四個亞基構成的蛋白質)的幫助。真核生物
DNA上也可能有轉錄終止的信號。已知真核DNA轉錄單元的3′端均含富有AT的序列〔如AATAA(A)或ATTAA(A)等〕,在相隔
0~30bp之後又出現TTTT順序(通常是3~5個T),這些結構可能與轉錄終止或者與3′端添加多聚A順序有關。
這個網址是關於mRNA加工的,認真看看。
http://genetics.sjtu.e.cn/genetics/13.02.htm
2. 真核生物mRNA加工主要包括哪些步驟
真核生物mRNA加工主要包括哪些步驟
真核生物 一核糖體RNA:基因拷貝數多,在幾十到幾千之間。基因成簇排列在一起,由RNA聚合酶I轉錄生成一個較長的前體,哺乳動物為45S。核仁是rRNA合成與核糖體亞基生物合成的場所。RNA酶III等核酸內切酶在加工中起重要作用。5SRNA基因也是成簇排列的,由RNA聚合酶III轉錄,經加工參與構成大亞基。核糖體RNA可被甲基化,主要在核苷2』羥基,比原核生物甲基化程度高。多數核糖體RNA沒有內含子,有些有內含子但不轉錄。 二轉運RNA:由RNA聚合酶III轉錄,加工與原核相似,但3』端的CCA都是後加的,還有2』-O-甲基核糖。 三信使RNA:真核生物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以單個基因為轉錄單位,但有內含子,需切除。信使RNA的原初轉錄產物是分子量很大的前體,在核內加工時形成大小不等的中間物,稱為核內不均一RNA(hnRNA)。其加工過程包括: 1.5』端加帽子:在轉錄的早期或轉錄終止前已經形成。首先從5』端脫去一個磷酸,再與GTP生成5』,5』三磷酸相連的鍵,最後以S-腺苷甲硫氨酸進行甲基化,形成帽子結構。帽子結構有多種,起識別和穩定作用。 2. 3』端加尾:在核內完成。先由RNA酶III在3』端切斷,再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加尾。尾與通過核膜有關,還可防止核酸外切酶降解。 3. 內部甲基化:主要是6-甲基腺嘌呤,在hnRNA中已經存在。可能對前體的加工起識別作用。 三、RNA的拼接 一轉運RNA的拼接:由酶催化,酶識別共同的二級結構,而不是序列。通常內含子插入到靠近反密碼子處,與反密碼子配對,取代反密碼子環。第一步由內切酶切除插入序列,不需ATP;第二步由RNA連接酶連接,需要ATP。 二四膜蟲核糖體RNA的拼接:某些四膜蟲26S核糖體RNA基因中有一個內含子,其拼接只需一價和二價陽離子及鳥苷酸或鳥苷存在即可自發進行。其實質是磷酸酯的轉移反應,鳥苷酸起輔助因子的作用,提供游離3』羥基。 三信使RNA:真核生物編碼蛋白質的核基因的內含子屬於第二類內含子,左端為GT,右端為AG。先在左端切開,產生的5』末端與3』端上游形成5』,2』-磷酸二酯鍵,構成套索結構。然後內含子右端切開,兩個外顯子連接起來。通過不同的拼接方式,可形成不同的信使RNA。
3. mRNA在哪裡加工啊
分為起始、延長和終止三個階段。起始包括對雙鏈DNA特定部位的識別、局版部(17bp)解鏈以及在最初兩權個核苷酸間形成磷酸二酯鍵。第一個核苷酸摻入的位置稱為轉錄起點。
起始後起始因子離開,核心酶構象改變,沿模板移動,轉錄生成雜交雙鏈(12bp)。隨後DNA互補鏈取代RNA鏈,恢復DNA雙螺旋結構。延伸速度為50nt/s,酶移動17nm。錯誤幾率為10-5。
聚合酶到達終點時,在終止輔助因子的幫助下停止反應,酶和RNA鏈脫落,轉錄結束。
綜上,它在細胞核加工
4. 真核生物mRNA的加工
1,一條DNA並不是只能轉錄一條mRNA,一條mRNA可以只包含一個基因也可能只專包含一個基因,屬因而你的第一個問題本身就錯誤!
2,基因是包含內含子的,DNA各個基因間那些沒遺傳效應的間隔區是非編碼區(注意與內含子區別開)。
3,與顯性性狀一樣,隱性性狀也是隱性基因編碼蛋白質而使隱性性狀表現的,並不存在你所的那種假設!
因而綜上所說,你的三個假設都是錯誤的,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回答!
補充回答:
DNA轉錄的時候,並不是一條DNA轉錄為一條mRNA(或者說hnRNA也一樣),而是根據需要在NDA的某一段區域進行轉錄,這是由啟動子和終止子實現的。
初步轉錄為hnRNA後進行加工,去掉其中的內含子轉錄的區域,連接相鄰的外顯子轉了後的區域,最終形成一條成熟的mRNA鏈!
PS:一般情況下,某一時期,一條DNA只會有一部分被轉錄,一條DNA是可以形成很多mRNA,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同時轉錄這么多的!
因此你最後的兩個假設又全是不對的!
5. mRNA轉錄後的加工包括
真核生物mRNA轉錄抄後的加工襲包括:
5'端加(m7GpppNm)的帽子結構
3'端加(polyA)的尾巴
減去內含子,連接外顯子
經甲基化等生成某些稀有鹼基
還需要刪除、插入、取代一些氨基酸殘基才能生成最後的mRNA。
所以本題的答案是:ABCDE
6. 高中生物 細胞核為什麼是mrna合成和加工
很榮幸回答你的復問題制
合成就不用說了吧
至於加工,就是剛轉錄的mRNA沒有經過剪切,無法使用
有一種酶叫核酶(化學本質是RNA),存在於細胞核中,用來剪切不成熟的mRNA
這樣以後mRNA變成熟,才可以運出去進行翻譯
7. 細胞核是mRNA合成加工場所 加工指什麼不是合成多肽鏈
加工是指轉錄後加工。
在細胞核內對基因產物(mRNA前體)進行 各種修飾、剪接和編輯,使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部分連成為一個連續的開放閱讀框的過程稱為轉錄後加工。
8. 高中生物 細胞核為什麼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細胞核為什麼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mRNA是由編碼蛋白質的基因轉錄形成的,最初叫hnRNA,將內含回子減去之後成為成熟的mRNA
rRNA是由答rDNA轉錄形成的,一部分在核仁中進行,還有一部分是在核仁外合成後移入核仁中的
tRNA也有相應的基因轉錄而成
總之,基本都在細胞核內進行
當然也有在葉綠體,或線粒體中進行的,這一部分只佔少數
9. 簡述真核生物mRNA加工過程
(三復)信使RNA:真核生物編碼制蛋白質的基因以單個基因為轉錄單位,但有內含子,需切除。信使RNA的原初轉錄產物是分子量很大的前體,在核內加工時形成大小不等的中間物,稱為核內不均一RNA(hnRNA)。其加工過程包括:
1.5』端加帽子:在轉錄的早期或轉錄終止前已經形成。首先從5』端脫去一個磷酸,再與GTP生成5』,5』三磷酸相連的鍵,最後以S-腺苷甲硫氨酸進行甲基化,形成帽子結構。帽子結構有多種,起識別和穩定作用。
2. 3』端加尾:在核內完成。先由RNA酶III在3』端切斷,再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加尾。尾與通過核膜有關,還可防止核酸外切酶降解。
3. 內部甲基化:主要是6-甲基腺嘌呤,在hnRNA中已經存在。可能對前體的加工起識別作用。
看這個網頁,很清楚而詳細。
10. 真核生物前體MRNA加工內容
答案來為A、B、D。真核生物前體mRNA加工自內容主要包括:
1、形成5』-端帽子結構;(真核生物的mRNA前體和絕大多數的成熟mRNA的5』-端,都含有7-甲基鳥苷為末端的帽子結構,帽子是由GTP和前體mRNA5』-端三磷酸核苷酸縮合反應的產物.)
2、形成3』-端的多聚核苷酸,即polyA序列,polyA序列一般長度因mRNA的種類而不同,一般為40~200nt.
3、除了加冒和加尾外,某些mRNA也有少量的核苷酸被修飾.如某些腺嘌呤的C6被甲基化修飾.
4、基因的拼接.即切掉內含子,拼接外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