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哪裡加工中成葯葯膏

哪裡加工中成葯葯膏

發布時間: 2021-02-23 18:44:07

A. 廣州什麼地方可以開中葯並製成葯膏

中葯房。

B. 中葯膏葯到哪裡去買

哦,他自己打成細粉,然後再配合弄成膏葯的,這些他不會外傳的了,你可以花錢和他買點,恩

C. 中草葯製作成軟葯膏的詳細工序!

我前幾天做了三黃散軟膏,葯粉+凡士林+75%酒精中和的。

D. 在深圳哪裡可以製作中葯葯丸或葯膏的

不知你的量大不大,如果大可以到中葯廠就可以.如果量不是很大的話一些大一點的中葯房也可以作的.去那裡問一下吧.不知你的原料在哪個店裡買的.東北大葯房賣葯就可以免費給加工的.

E. 怎樣做中葯葯膏

一般不會將粉末做成細膩膏體吧,要提取之後濃縮再加輔料。有些非流體輔料要水浴加熱融了之後加葯粉或濃縮液攪勻。可以查一下《中葯葯劑學》。
你如果自己用且不是專門搞這個的還是不要做了,沒有儀器

F. 中葯膏葯的製作

第一步 炸葯

先將油料加熱,倒入葯料,文火再炸,並不斷攪動,使葯物受熱均勻,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為止(如變黃,炸焦黃,炸枯黑等)。去渣濾凈,即為膏油。

注意:

1.有時未炸前,往往需將葯料在油內浸泡一定時間,經驗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說。

2.葯料倒入前須酌予碎斷,太粗則不易炸出葯內有效成分,太細則易於沉積鍋底,不易濾凈。

3.入葯順序依葯料性質不同,一般有先炸、後炸之分。肉質葯及鮮葯宜先炸,如甲魚、鮮莧菜之類;質地堅實的葯物也應先炸,如介殼、樹根之類。而質地疏鬆或形體細小的葯物,宜待先炸葯物已枯黃時在下鍋,如花葉和種子類。

第二步 炒丹

把黃丹放在干凈的鐵鍋或銅鍋內,文火炒至丹中水氣盡,鬆散為度。急住火,需用鏟子不斷翻炒。

注意:

丹中有水氣膏葯則嫩,丹炒過頭膏葯則老。黃丹炒制過程中會變成深紅色,勿慌,取出冷涼,自會恢復原色。

第三步 煉油

葯油可選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則把不放鹼的香油放入干凈的鍋內,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開始油水之氣會直向上升,再過一時則氣體會向鍋周旋升,急用竹筷點油滴入涼水上,成珠不散,為煉油已成。

注意:

1.香油即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習慣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摻鹼,不但溢鍋,而且膏葯不粘。

2.煉油之火不易過猛,如已著火,用鐵鍋蓋將火壓滅。葯油將煉成時,撩油速度要快,但應避免觸及鍋底,以防著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鉛丹195克計算,並注意季節(夏季鉛丹可用至240克,冬季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為宜)。經驗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兩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離火下丹兩種情況。前者繼續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緩緩放入沸油內,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斷順時針攪拌,油會上溢氣泡,冒出濃煙,待煙氣稍盡,則急用竹筷點油滴到涼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凈水,用干手試捏,以粘手而離手時不膩手為度,急住火,或把鍋抬離火爐,繼續攪拌候其涼。離火下丹即將煉好的葯油離開火爐後方下丹。

注意:

1.萬萬不可用鐵器攪拌,此時鐵器與鍋底相碰,一鍋膏葯起火而毀。

2.一般多採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離火下丹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葯不癢。

3.下丹時應一人攪拌,一人下丹,利於操作。

4.鍋內油量不能超過鍋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則易溢出。

5.此節是熬制膏葯的關鍵,必須掌握好葯油離火的時刻,以保證成膏的質量。常用以下標准來判斷煉油程度:①油煙:始為淡青色,漸轉濃黑,進為白色濃煙,撩油時煙更明顯,以看到白色濃煙為准;②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附近,待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許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為准。

6.「膏葯黑之功在於熬,亮之功在於攪。」下丹時撒布要勻,並不停地順一個方向攪拌,以防沉聚。

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鍋,且膏葯質地不勻;太慢時,則離火下丹的葯油溫度下降,影響效果。

8.如下丹時著火,應熄滅後再下,否則易引起爆炸。

9.膏葯應老、嫩適宜。如偏老,即兌入較嫩的膏葯油;偏嫩,則再加熱。一般宜嫩些,因攤膏時仍需加熱。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後,用冷水噴灑於膏葯鍋內,即有黑煙冒出,然後將膏葯擰成小坨,浸於冷水中3~10日,每日換水1~2次。亦有成膏後直接「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細葯將方中的貴重細葯,如冰片、麝香等研細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葯內攪拌。

注意:

熱油加涼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點點加入葯面,急攪拌則無事,不然一鍋膏葯溢出而廢。

第七步 攤膏葯

急把尚未冷涼的膏葯,用竹筷團起,隨紙布大小,以竹筷點紙布之中心作順時針攤一周,則為膏葯已成。

注意:

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溫的稀麵糊中,趁熱混和揉均,搭與高處曬干,此為漿布已成。膏葯則不滲、不癢,貼七天無事。

2.攤膏時,塗的面積一般圓形的占膏葯褙的1/3,長方形的約佔2/5。用於治表的膏葯,宜塗薄些;治里的膏葯,宜塗厚些。勤換的膏葯宜薄,久貼的膏葯宜厚。

G. 如何熬制中葯葯膏

1配料:按個葯進行炮製合格,加3--5倍水浸泡兩個小時。
2熬制:文火將上述材料熬制兩次(第一版次為2--3小時第二權次2.5--3.5小時)合並葯液。
3濃縮:將上述葯液文火再加熱濃縮至濃汁即可(大概為總葯料的1.5倍左右)

H. 膏葯的製作方法

傳統型黑膏葯的製作方法

黑膏葯系以食用油炸取葯料,去渣後在高溫下與黃丹反應而成的鉛硬膏。

一、基質原料的選擇與葯料的處理

1. 植物油:以質地純凈的麻油為好。其優點是煉時泡沫少,有利於操作。且製成的膏葯色澤光亮,性粘,質量好。亦可以採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黃丹:又稱章丹、鉛丹、紅丹、陶丹,橘黃色,質重,粉末狀,主要成為為四氧化三鉛,純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葯店或化工店買到)

3. 葯料的處理:葯料可分為一般葯料(粗料)與細料兩類。粗料為一般性的中葯根莖葉等,細料為貴重葯與芳香葯。粗料按處方取好,並進行適當的粉碎,為熬枯去渣作準備。細料如麝香等研成細粉備用,攤塗時撒在膏葯表面;可溶性或揮發性的細料如冰片、樟腦、沒葯、乳香等可先研為細粉備用,在攤塗前投入熔化的膏葯中混勻。(細粉要過120目篩)

二、傳統黑膏葯的製作工藝

1.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鍋中,微熱後將葯料投入,加熱並不斷攪拌,直至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度。此時溫度可達220度,炸好後可用鐵絲篩撈去葯渣,去渣後的油為葯油。(鍋最好用銅鍋,控制溫度可用專用高溫溫度計,醫療器械商場都有賣)
2.煉油:取上述葯油繼續熬煉,待油溫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達到溫度,很關鍵),改用中火。煉油的火候:一是看溫度計,達到規定溫度;二是看油煙,開始為淺青色,漸為黑而濃,進而為白色濃煙,無風時白煙直上;三是看油花:沸騰開始時,油花多在鍋壁周邊附近,當油花向鍋中央聚集時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許葯油滴於水中,不散開成珠狀為度。(本關最難,一定要煉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溫度太高)
3.下丹成膏:葯油煉成後,離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黃丹在下前先乾燥並過100目篩。少量加丹,邊加邊攪動,一定要向同方向攪拌。攪成粘稠的膏體,膏葯不粘手,拉絲不斷為好,過硬則老,過粘則嫩。
4. 去火毒:膏葯製成後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換一次水,七日後膏成。
5. 取膏葯團置於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將細料兌入,攪勻,用竹簽取一定量的膏葯在牛皮紙或膏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別貴重的葯可最後撒上。
無鉛無丹膏葯的滲透主要靠膏葯的促進滲透劑如麝香、冰片、氮酮等,無鉛無丹膏製作方便,環境衛生,較易為患者接受。

I. 如何炮製中葯葯膏

膏方的製作
一、膏方的制備 千百年來,中醫學在膏方的制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加工經驗。這些內容,一部分記載在有關的中醫葯典籍里,一部分蘊藏在老葯工的實際經驗中,均有待於不斷發掘繼承,整理應用。 (一) 配料 1.配伍原則 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單方,又可使用復方。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葯法度,將兩種以上葯物合用,就是配伍。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葯物與葯物之間出現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葯物的作用而增進療效,減輕和消除副作用。在治療方法上,單方葯簡功專,針對性強;復方葯宏效廣,對較復雜的疾病證候全面照顧,應根據具體病情辨證處方。 (1)單用:單獨使用一味葯物製成膏方,如用白術治療脾氣虛證,用熟地黃治療腎陰虛證,用桑枝祛除風濕,用地榆涼血止血等。 (2)復方: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則組成膏方,如天門冬與麥門冬同用,可增強養陰潤燥作用;黨參與黃芪同用,可增強補氣健脾作用;旱蓮草與女貞子同用,可增強滋補肝腎作用等。同時,葯物合用可以減輕副作用,如術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緩,以緩解疼痛。補氣養血膏中用了黨參、熟地黃、枸杞子、黃精等眾多滋補葯,少佐陳皮理氣和胃,司消除滋補呆胃的副作用。 2.用葯劑量 臨床多在一般湯劑處方診治有效之後,在病情基本穩定或辨證清楚的基礎上運用膏方。各醫家運用葯味及劑量有不同習慣,但一般每劑湯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處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劑量。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當在1000克以上,過少不易製作。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約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個半月。若天暖,劑量應酌情減少。 葯物用量有輕重之分,一般輕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葯用劑量問題,古今醫家雖曾作了很多考證,但迄今仍難有定論。因此,對於古代方書所載膏方中葯物的用量,僅作為參考,可以根據方中各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義。臨床開列膏方所用劑量,按中葯學和近代醫案中所用劑量,結合地區、年齡、體質及病情等不同情況,適當使用。 (二) 煉蜜 蜂蜜有調味、滋潤和補益的功效。另外還具有一定的緩和、防腐作用。煉蜜的作用,在於既能驅除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又能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雜質,使葯物品質上乘,有質有量且保存持久。 1.選蜜 選擇優質蜂蜜是保證膏滋質量的關鍵。蜜以質厚色自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鮮味、黏性強者作為首選。但由於產地和氣候的關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選用棗花蜜、荊條花蜜為佳,蕎麥花蜜較次;而南方蜜含水分較多,選荔枝蜜、壩子蜜較優。 2.煉蜜方法 將蜂蜜置於鍋內加熱,使之完全溶化,沸騰時用網篩或絹篩撈去上面浮沫,至蜜中水分大部分蒸發,翻起大泡,呈老紅色時,酌加約10%的冷水,再繼續加熱使沸,隨後乘熱傾出,用絹篩過濾,除去其雜質,即成煉蜜。 目前煉蜜老嫩的程度,大都是憑經驗觀察,少煉則嫩,黏性不足;多煉則老,堅硬不易化解。一般煉蜜以生蜜500克煉成400克左右為標准。 二、膏方的製法 膏方的製作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幾道工序。 1.浸泡:先將配齊的葯料檢查一遍,把膠類葯揀出另放。然後把其他葯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凈砂鍋內,加適量的水浸潤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脹,稍後再加水以高出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時。 2.煎煮:把浸泡後的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左右,轉為微火以沸為度,約3小時左右,此時葯汁漸濃,即可用紗布過濾出頭道葯汁,再加清水浸潤原來的葯渣後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為二煎,待至第三煎時,氣味已淡薄,濾凈葯汁後即將葯渣倒棄(如葯汁尚濃時,還可再煎1次)。將前三煎所得葯汁混合一處,靜置後再沉澱過濾,以葯渣愈少愈佳。 3. 濃縮:過濾凈的葯汁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發,並隨時撇去浮沫,讓葯汁慢慢變成稠厚,再改用小火進一步濃縮,此時應不斷攪拌,因為葯汁轉厚時極易粘底燒焦,在攪拌到葯汁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為度,此時方可暫停煎熬,這就是經過濃縮而成的清膏。 4. 收膏:把蒸烊化開的膠類葯與糖(以冰糖和蜂蜜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煉,不斷用鏟攪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即可。 5.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卻後,裝入清潔干凈的瓷質容器內,先不加蓋,用干凈紗布將容器口遮蓋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卻後,再加蓋,放入陰涼處。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時,可以放入准備好的葯末(如鹿茸粉、人參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盤粉),要求葯末極細,在膏中充分抹勻。還有,可根據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圓肉、紅棗肉等一起煎煮時取汁,在收膏時一起放入可充分發揮其作用。 膏方的製作比較復雜,有特定的程序,嚴格的操作過程,為了達到預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製

J. 重慶哪裡可以把中葯製成葯膏急!謝謝各位了

葯監局不讓做,所以現在葯店都不願意做了,有點懸。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