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齒刀槽怎麼加工
1. 請問目前國內外先進的滾齒和剃齒加工工藝水平如何,他們的加工方法和技術參數是什麼請加以說明
一、技術概述
超高速加工技術是指採用超硬材料的刃具,通過極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來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的現代加工技術。
超高速加工的切削速度范圍因不同的工件材料、不同的切削方式而異。目前,一般認為,超高速切削各種材料的切速范圍為:鋁合金已超過1600m/min,鑄鐵為1500m/min,超耐熱鎳合金達300m/min,鈦合金達150~1000m/min,纖維增強塑料為2000~9000m/min。各種切削工藝的切速范圍為:車削700~7000m/min,銑削300~6000m/min,鑽削200~1100m/min,磨削250m/s以上等等。
超高速加工技術主要包括:超高速切削與磨削機理研究,超高速主軸單元製造技術,超高速進給單元製造技術,超高速加工用刀具與磨具製造技術,超高速加工在線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等。
超精密加工當前是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高於0.1μm,表面粗糙度Ra小於025μm,以及所用機床定位精度的解析度和重復性高於0.01μ m的加工技術,亦稱之為亞微米級加工技術,且正在向納米級加工技術發展。
超精密加工技術主要包括:超精密加工的機理研究,超精密加工的設備製造技術研究,超精密加工工具及刃磨技術研究,超精密測量技術和誤差補償技術研究,超精密加工工作環境條件研究。
二、現狀及國內外發展趨勢
1.超高速加工
工業發達國家對超高速加工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在此項技術中,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美國、義大利等。
在超高速加工技術中,超硬材料工具是實現超高速加工的前提和先決條件,超高速切削磨削技術是現代超高速加工的工藝方法,而高速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則是實現超高速加工的關鍵設備。目前,刀具材料已從碳素鋼和合金工具鋼,經高速鋼、硬質合金鋼、陶瓷材料,發展到人造金剛石及聚晶金剛石(PCD)、立方氮化硼及聚晶立方氮化硼(CBN)。切削速度亦隨著刀具材料創新而從以前的12m/min提高到1200m/min以上。砂輪材料過去主要是採用剛玉系、碳化硅系等,美國G.E公司50年代首先在金剛石人工合成方面取得成功,60年代又首先研製成功CBN。90年代陶瓷或樹脂結合劑CBN砂輪、金剛石砂輪線速度可達125m/s,有的可達150m/s,而單層電鍍CBN砂輪可達250m/s。因此有人認為,隨著新刀具(磨具)材料的不斷發展,每隔十年切削速度要提高一倍,亞音速乃至超聲速加工的出現不會太遙遠了。
在超高速切削技術方面,1976年美國的Vought公司研製了一台超高速銑床,最高轉速達到了20000rpm。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聯邦德國Darmstadt工業大學生產工程與機床研究所(PTW)從1978年開始系統地進行超高速切削機理研究,對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進行高速切削試驗,聯邦德國組織了幾十家企業並提供了2000多萬馬克支持該項研究工作,自八十年代中後期以來,商品化的超高速切削機床不斷出現,超高速機床從單一的超高速銑床發展成為超高速車銑床、鑽銑床乃至各種高速加工中心等。瑞士、英國、日本也相繼推出自己的超高速機床。日本日立精機的HG400III型加工中心主軸最高轉速達36000~40000r/min,工作台快速移動速度為36~40m/min。採用直線電機的美國Ingersoll公司的HVM800型高速加工中心進給移動速度為60m/min。
在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技術方面,人們開發了高速、超高速磨削、深切緩進給磨削、深切快進給磨削(即HEDG)、多片砂輪和多砂輪架磨削等許多高速高效率磨削,這些高速高效率磨削技術在近20年來得到長足的發展及應用。德國Guehring Automation公司1983年製造出了當時世界第一台最具威力的60kw強力CBN砂輪磨床,Vs達到140~160m/s。德國阿享工業大學、Bremen大學在高效深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認的高水平成果,並積極在鋁合金、鈦合金、因康鎳合金等難加工材料方面進行高效深磨的研究。德國Bosch公司應用CBN砂輪高速磨削加工齒輪齒形,採用電鍍CBN砂輪超高速磨削代替原須經滾齒及剃齒加工的工藝,加工16MnCr5材料的齒輪齒形,Vs=155m/s,其Q'達到811mm3/mm.s,德國Kapp公司應用高速深磨加工泵類零件深槽,工件材料為100Cr6軸承鋼,採用電鍍CBN砂輪,Vs達到300m/s,其Q`=140mm3/mm.s,磨削加工中,可將淬火後的葉片泵轉子10個一次裝夾,一次磨出轉子槽,磨削時工件進給速度為1.2m/min,平均每個轉子加工工時只需10秒鍾,槽寬精度可保證在2μm,一個砂輪可加工1300個工件。目前日本工業實用磨削速度已達200m/s,美國Conneticut大學磨削研究中心,1996年其無心外圓高速磨床上,最高砂輪磨削速度達250m/s。
近年來,我國在高速超高速加工的各關鍵領域如大功率高速主軸單元、高加減速直線進給電機、陶瓷滾動軸承等方面也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但總體水平同國外尚有較大差距,必須急起直追。
2.超精密加工
超精密加工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和日本。這些國家的超精密加工技術不僅總體成套水平高,而且商品化的程度也非常高。
美國是開展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最早的國家,也是迄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早在50年代末,由於航天等尖端技術發展的需要,美國首先發展了金剛石刀具的超精密切削技術,稱為「SPDT技術」(Single Point Diamond Turning)或「微英寸技術」(1微英寸=0.025μm),並發展了相應的空氣軸承主軸的超精密機床。用於加工激光核聚變反射鏡、戰術導彈及載人飛船用球面非球面大型零件等等。如美國LLL實驗室和Y-12工廠在美國能源部支持下,於1983年7月研製成功大型超精密金剛石車床DTM-3型,該機床可加工最大零件?2100mm、重量4500kg的激光核聚變用的各種金屬反射鏡、紅外裝置用零件、大型天體望遠鏡(包括X光天體望遠鏡)等。該機床的加工精度可達到形狀誤差為28nm(半徑),圓度和平面度為12.5nm,加工表面粗糙度為Ra4.2nm。該機床與該實驗室1984年研製的LODTM大型超精密車床一起仍是現在世界上公認的技術水平最高、精度最高的大型金剛石超精密車床。
在超精密加工技術領域,英國克蘭菲爾德技術學院所屬的克蘭菲爾德精密工程研究所(簡稱CUPE)享有較高聲譽,它是當今世界上精密工程的研究中心之一,是英國超精密加工技術水平的獨特代表。如CUPE生產的Nanocentre(納米加工中心)既可進行超精密車削,又帶有磨頭,也可進行超精密磨削,加工工件的形狀精度可達0.1μm ,表面粗糙度Ra<10nm。
日本對超精密加工技術的研究相對於美、英來說起步較晚,但是當今世界上超精密加工技術發展最快的國家。日本的研究重點不同於美國,前者是以民品應用為主要對象,後者則是以發展國防尖端技術為主要目標。所以日本在用於聲、光、圖象、辦公設備中的小型、超小型電子和光學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術方面,是更加先進和具有優勢的,甚至超過了美國。
我國的超精密加工技術在70年代末期有了長足進步,80年代中期出現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超精密機床和部件。北京機床研究所是國內進行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的主要單位之一,研製出了多種不同類型的超精密機床、部件和相關的高精度測試儀器等,如精度達0.025μm的精密軸承、JCS-027超精密車床、JCS-031超精密銑床、JCS-035超精密車床、超精密車床數控系統、復印機感光鼓加工機床、紅外大功率激光反射鏡、超精密振動-位移測微儀等,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航空航天工業部三零三所在超精密主軸、花崗岩坐標測量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及產品生產。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金剛石超精密切削、金剛石刀具晶體定向和刃磨、金剛石微粉砂輪電解在線修整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清華大學在集成電路超精密加工設備、磁碟加工及檢測設備、微位移工作台、超精密砂帶磨削和研拋、金剛石微粉砂輪超精密磨削、非圓截面超精密切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有相應產品問世。此外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華中理工大學、沈陽第一機床廠、成都工具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等都進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成績顯著。但總的來說,我國在超精密加工的效率、精度可靠性,特別是規格(大尺寸)和技術配套性方面與國外比,與生產實際要求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超精密加工技術發展趨勢是:向更高精度、更高效率方向發展;向大型化、微型化方向發展;向加工檢測一體化方向發展;機床向多功能模塊化方向發展;不斷探討適合於超精密加工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21世紀初十年將是超精密加工技術達到和完成納米加工技術的關鍵十年。
三、「十五」目標及主要研究內容
1.目標
超高速加工到2005年基本實現工業應用,主軸最高轉速達15000r/min,進給速度達40~60m/min,砂輪磨削速度達100~150m/s;超精密加工基本實現亞微米級加工,加強納米級加工技術應用研究,達到國際九十年代初期水平。
2.主要研究內容
(1)超高速切削、磨削機理研究。對超高速切削和磨削加工過程、各種切削磨削現象、各種被加工材料和各種刀具磨具材料的超高速切削磨削性能以及超高速切削磨削的工藝參數優化等進行系統研究。
(2)超高速主軸單元製造技術研究。主軸材料、結構、軸承的研究與開發;主軸系統動態特性及熱態性研究;柔性主軸及其軸承的彈性支承技術研究;主軸系統的潤滑與冷卻技術研究;主軸的多目標優化設計技術、虛擬設計技術研究;主軸換刀技術研究。
(3)超高速進給單元製造技術研究。高速位置晶元環的研製;精密交流伺服系統及電機的研究;系統慣量與伺服電機參數匹配關系的研究;機械傳動鏈靜、動剛度研究;加減速控制技術研究;精密滾珠絲杠副及大導程絲杠副的研製等。
(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及材料研究。研究開發各種超高速加工(包括難加工材料)用刀具磨具材料及制備技術,使刀具的切削速度達到國外工業發達國家90年代末的水平,磨具的磨削速度達到150m/s以上。
(5)超高速加工測試技術研究。對超高速加工機床主軸單元、進給單元系統和機床支承及輔助單元系統等功能部位和驅動控制系統的監控技術,對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的磨損和破損、磨具的修整等狀態以及超高速加工過程中工件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質量等在線監控技術進行研究。
(6)超精密加工的加工機理研究。「進化加工」及「超越性加工」機理研究;微觀表面完整性研究;在超精密范疇內的對各種材料(包括被加工材料和刀具磨具材料)的加工過程、現象、性能以及工藝參數進行提示性研究。
(7)超精密加工設備製造技術研究。納米級超精密車床工程化研究;超精密磨床研究;關鍵基礎件,如軸系、導軌副、數控伺服系統、微位移裝置等研究;超精密機床總成製造技術研究。
(8)超精密加工刀具、磨具及刃磨技術研究。金剛石刀具及刃磨技術、金剛石微粉砂輪及其修整技術研究。
(9)精密測量技術及誤差補償技術研究。納米級基準與傳遞系統建立;納米級測量儀器研究;空間誤差補償技術研究;測量集成技術研究。
(10)超精密加工工作環境條件研究。超精密測量、控溫系統、消振技術研究;超精密凈化設備,新型特種排屑裝置及相關技術的研究。
2. 插齒刀,剃齒刀,齒輪滾刀形狀和功能上有什麼區別
插齒刀形來狀像直齒輪自,前刀面為了形成前角,形狀呈凹圓錐,齒輪加工精度較高(比滾齒)。
剃齒刀形狀像斜齒輪,刀齒排列縱向刀槽,用於插齒、滾齒後的精加工。
滾齒刀形狀像蝸桿,沿軸向排列刀槽,屬於齒條型齒輪刀具。
網路圖片,可以看到相關刀具的具體形狀。
3. 如何加工齒條
齒輪齒條加工方法如下:
1、滾齒:
滾齒加工是展成法原理來加工齒輪。用滾刀來加工對輪相當於一對交錯螺旋輪嚙合。滾切齒輪屬於展成法,可將看作無嚙合間隙的齒輪與齒條傳動。當滾齒旋轉一周時,相當於齒條在法向移動一個刀齒,滾刀的連續傳動,猶如一根無限長的齒條在連續移動。當滾刀與滾齒坯間嚴格按照齒輪於齒條的傳動比強制嚙合傳動時,滾刀刀齒在一系列位置上的包絡線就形成了工件的漸開線齒形。隨著滾刀的垂直進給,即可滾切出所需的漸開線齒廓。
2、插齒:
用插齒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內、外齒輪或齒條等的齒面稱為插齒。從插齒過程的原理上分析,插齒刀相當於一對軸線相互平行的圓柱齒輪相嚙合。插齒刀實質上就是一個磨有前後角並具有切削刃的齒輪。
3、剃齒:
剃齒加工是根據一對螺旋角不等的螺旋齒輪嚙合的原理,剃齒刀與被切齒輪的軸線空間交叉一個角度,它們的嚙合為無側隙雙面嚙合的自由展成運動。在嚙合傳動中,由於軸線交叉角「φ」的存在,齒面間沿齒向產生相對滑移,此滑移速度v切=(vt2-vt1)即為剃齒加工的切削速度。剃齒刀的齒面開槽而形成刀刃,通過滑移速度將齒輪齒面上的加工餘量切除。由於是雙面嚙合,剃齒刀的兩側面都能進行切削加工,但由於兩側面的切削角度不同,一側為銳角,切削能力強;另一側為鈍角,切削能力弱,以擠壓擦光為主,故對剃齒質量有較大影響。為使齒輪兩側獲得同樣的剃削條件,則在剃削過程中,剃齒刀做交替正反轉運動。
4、磨齒:
利用砂輪作為磨具加工圓柱齒輪或某些齒輪加工刀具齒面的齒輪加工機床。主要用於消除熱處理後的變形和提高齒輪精度,磨削後齒的精度可達 6~3級(JB179-83)或更高。
5、珩齒:
珩齒原理與剃齒相似,珩輪與工件類似於一對螺旋齒輪呈無側隙嚙合,利用嚙合處的相對滑動,並在齒面間施加一定的壓力來進行珩齒。珩齒時的運動和剃齒相同。即珩輪帶動工件高速正、反向轉動,工件沿軸嚮往復運動及工件徑向進給運動。與剃齒不同的是開車後一次徑向進給到預定位置,故開始時齒面壓力較大,隨後逐漸減小,直到壓力消失時珩齒便結束。
齒條是一種齒分布於條形體上的特殊齒輪。齒條也分直齒齒條和斜齒齒條,分別與直齒圓柱齒輪和斜齒圓柱齒輪配對使用; 齒條的齒廓為直線而非漸開線(對齒面而言則為平面),相當於分度圓半徑為無窮大圓柱齒輪。
4. 剃齒後,需要磨齒輪內孔,做個怎樣的工裝呢,外齒怎麼夾呢
通過夾具體(套)的精準內圓,通過精準的(若干)圓柱體,夾緊齒輪齒槽,磨孔。俗稱,節圓夾具。網路一下,圖片,齒輪磨孔夾具。
5. 剃齒刀是什麼材料製造的啊
加工滾刀插齒刀剃齒刀用高速鋼材料
高速鋼又名風鋼或鋒鋼,意思是淬火時即使在空氣中冷卻也能硬化,並且很鋒利。它是一種成分復雜的合金鋼,含有鎢、鉬、鉻、釩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合金元素總量達10~25%左右。它在高速切削產生高熱情況下(約500℃)仍能保持高的硬度,HRC能在60以上。這就是高速鋼最主要的特性——紅硬性。而碳素工具鋼經淬火和低溫回火後,在室溫下雖有很高的硬度,但當溫度高於200℃時,硬度便急劇下降,在500℃硬度已降到與退火狀態相似的程度,完全喪失了切削金屬的能力,這就限制了碳素工具鋼製作切削工具用。而高速鋼由於紅硬性好,彌補了碳素工具鋼的致命缺點,可以用來製造切削工具。
組裝式超硬材料單刃剃齒刀
1、一種組裝式超硬材料單刃剃齒刀,主要由刀體、迭片、壓蓋、緊固螺釘和調整機構所組成,疊片由超硬材料立方氮化硼或金剛石製成,疊片平面與軸線垂直套裝在刀體上,其特徵在於,套裝在刀體7上的疊片是齒輪狀疊片,不調齒厚時僅裝三片,一片為切削片5,另兩片為導向片3,其切削片位於整個刀齒厚度的中間位置,其兩個導向片3等距置於切削片5兩側,切削片5與導向片3之間分別由墊板4、6隔開,並用定位銷8定位;若需要調整齒厚時,切削片5與導向片3各由兩個疊片組成,共裝六片齒輪狀疊片,即組成了可調的切削片11與可調的導向片9,並且單雙號疊片各由一個定位銷8定位,其單號疊片1、3、5組成左齒形14,雙號疊片2、4、6組成右齒形15,單號疊片的某兩個螺釘孔12,和雙號疊片的某兩個對應螺釘孔13,形成兩個調整孔,兩調整孔間隔180°,即兩調整孔位於齒輪狀疊片的同一直徑上,最後由壓蓋和螺釘2緊固。
6. 剃齒加工的問題!急急急!
需檢查項次: 1、工件滾齒後的徑跳(正常情況下在0.03以內 ); 2、滾齒公法線變動量(剃回齒不能糾正滾齒造成的變答動量); 3、剃齒工裝徑跳(小於0.01); 4、剃齒工裝尺寸(磨損極限:比內孔下差小0.02以內); 5、剃齒機頂尖跳動(小於0.01)和軸承間隙(小於0.01); 6、剃齒刀齒頂圓是否太大(剃齒刀修磨次數太多,未修磨齒頂圓,加工工件時機床有嗡嗡聲,工件剃完後齒根有台兒或毛刺)。
7. 齒輪齒條是怎麼加工的
齒輪齒條加工:
滾齒:
滾齒加工是展成法原理來加工齒輪。用滾刀來加工對輪相當於一對交錯螺旋輪嚙合。滾切齒輪屬於展成法,可將看作無嚙合間隙的齒輪與齒條傳動。當滾齒旋轉一周時,相當於齒條在法向移動一個刀齒,滾刀的連續傳動,猶如一根無限長的齒條在連續移動。當滾刀與滾齒坯間嚴格按照齒輪於齒條的傳動比強制嚙合傳動時,滾刀刀齒在一系列位置上的包絡線就形成了工件的漸開線齒形。隨著滾刀的垂直進給,即可滾切出所需的漸開線齒廓。
插齒:
用插齒刀按展成法或成形法加工內、外齒輪或齒條等的齒面稱為插齒。從插齒過程的原理上分析,插齒刀相當於一對軸線相互平行的圓柱齒輪相嚙合。插齒刀實質上就是一個磨有前後角並具有切削刃的齒輪。
剃齒:
剃齒加工是根據一對螺旋角不等的螺旋齒輪嚙合的原理,剃齒刀與被切齒輪的軸線空間交叉一個角度,它們的嚙合為無側隙雙面嚙合的自由展成運動。在嚙合傳動中,由於軸線交叉角「φ」的存在,齒面間沿齒向產生相對滑移,此滑移速度v切=(vt2-vt1)即為剃齒加工的切削速度。剃齒刀的齒面開槽而形成刀刃,通過滑移速度將齒輪齒面上的加工餘量切除。由於是雙面嚙合,剃齒刀的兩側面都能進行切削加工,但由於兩側面的切削角度不同,一側為銳角,切削能力強;另一側為鈍角,切削能力弱,以擠壓擦光為主,故對剃齒質量有較大影響。為使齒輪兩側獲得同樣的剃削條件,則在剃削過程中,剃齒刀做交替正反轉運動。
磨齒:
利用砂輪作為磨具加工圓柱齒輪或某些齒輪加工刀具齒面的齒輪加工機床。主要用於消除熱處理後的變形和提高齒輪精度,磨削後齒的精度可達 6~3級(JB179-83)或更高。
珩齒:
珩齒原理與剃齒相似,珩輪與工件類似於一對螺旋齒輪呈無側隙嚙合,利用嚙合處的相對滑動,並在齒面間施加一定的壓力來進行珩齒。珩齒時的運動和剃齒相同。即珩輪帶動工件高速正、反向轉動,工件沿軸嚮往復運動及工件徑向進給運動。與剃齒不同的是開車後一次徑向進給到預定位置,故開始時齒面壓力較大,隨後逐漸減小,直到壓力消失時珩齒便結束。
8. 如何加工凹型半圓槽
刀具的種類、材料與選用一、刀具種類 (一)刀具分類 由於機械零件的材質、形狀、技術要求和加工工藝的多樣性,客觀上要求進行加工的刀具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切削性能。因此,生產中所使用的刀具的種類很多。刀具常按加工方式和具體用途,分為車刀、孔加工刀具、銑刀、拉刀、螺紋刀具、齒輪刀具、自動線及數控機床刀具和磨具等幾大類型。刀具還可以按其它方式進行分類,如按所用材料分為高速鋼刀具、硬質合金刀具、陶瓷刀具、立方氮化硼(CBN)刀具和金剛石刀具等;按結構分為整體刀具、鑲片刀具、機夾刀具和復合刀具等;按是否標准化分為標准刀具和非標准刀具等。 (二)常用刀具簡介 車刀 1.車刀 車刀是金屬切削加工中應用最廣的一種刀具。它可以在車床上加工外圓、端平面、螺紋、內孔,也可用於切槽和切斷等。車刀在結構上可分為整體車刀、焊接裝配式車刀和機械夾固刀片的車刀。機械夾固刀片的車刀又可分為機床車刀和可轉位車刀。機械夾固車刀的切削性能穩定,工人不必磨刀,所以在現代生產中應用越來越多。 2.孔加工刀具 孔加工刀具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實體材料上加工出孔的刀具,常用的有麻花鑽、中心鑽和深孔鑽等;另一類是對工件上已有孔進行再加工的刀具,常用的有擴孔鑽、鉸刀及鏜刀等。例如,下圖示標准高速鋼麻花鑽的結構。工作部分(刀體)的前端為切削部分,承擔主要的切削工作,後端為導向部分,起引導鑽頭的作用,也是切削部分的後備部分。 銑刀nextpage 3.銑刀 銑刀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多刃回轉刀具,其種類很多。按用途分有:1)加工平面用的,如圓柱平面銑刀、端銑刀等;2)加工溝槽用的,如立銑刀、T形刀和角度銑刀等;3)加工成形表面用的,如凸半圓和凹半圓銑刀和加工其它復雜成形表面用的銑刀。銑削的生產率一般較高,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較大。 拉刀 4.拉刀 拉刀是一種加工精度和切削效率都比較高的多齒刀具,廣泛應用於大批量生產中,可加工各種內、外表面。拉刀按所加工工件表面的不同,可分為各種內拉刀和外拉刀兩類。使用拉刀加工時,除了要根據工件材料選擇刀齒的前角、後角,根據工件加工表面的尺寸(如圓孔直徑)確定拉刀尺寸外,還需要確定兩個參數:(1)齒升角af[即前後兩刀齒(或齒組)的半徑或高度之差];(2)齒距p[即相鄰兩刀齒之間的軸向距離]。 螺紋刀具(梳刀) 5.螺紋刀具 螺紋可用切削法和滾壓法進行加工。 齒輪刀具(盤形銑刀)nextpage 6.齒輪刀具 齒輪刀具是用於加工齒輪齒形的刀具。按刀具的工作原理,齒輪分為成形齒輪刀具和展成齒輪刀具。常用的成形齒輪刀具有盤形齒輪銑刀和指形齒輪刀具等。常用的展成齒輪刀具有插齒刀、齒輪滾刀和剃齒刀等。選用齒輪滾刀和插齒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刀具基本參數(模數、齒形角、齒頂高系數等)應與被加工齒輪相同。 (2)刀具精度等級應與被加工齒輪要求的精度等級相當。 (3)刀具旋向應盡可能與被加工齒輪的旋向相同。滾切直齒輪時,一般用左旋齒刀。 孔加工刀具(麻花鑽) 7.自動線與數控機床刀具 這類刀具的切削部分總的來說與一般刀具沒有多大區別不同情況,只是為了適應數控機床和自動線加工的特點,對它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刀具材料 刀具切削性能的好壞,取決於構成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幾何形狀和刀具結構。刀具材料對刀具使用壽命、加工效率、加工質量和加工成本等都有很大影響,因此要重視刀具材料的正確選擇與和合理使用。 (一)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 1、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刀具材料要比工件材料硬度高,常溫硬度在HRC62以上;耐磨性表示抵抗磨損的能力,它取決於組織中硬質點的硬度、數量和分布。 2、足夠的強度和韌性 為了承受切削中的壓力沖擊和韌性,避免崩刀和折斷,刀具材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nextpage 3、高耐熱性 刀具材料在高溫下保持硬度、耐磨性、強度和韌性得能力。 4、良好的工藝性 為了便於製造,要求刀具材料有較好的可加工性。如,切削加工性、鑄造性、鍛造性和熱處理性等。 5、良好的經濟性 (二)常用的刀具材料 目前,生產中所用的刀具材料以高速鋼和硬質合金居多。 高速鋼 ·定義:是一種加入較多的鎢、鉻
9. 關於機械加工(剃齒刀掉渣)的問題
剃齒刀的容屑槽與齒面的交線--剃齒刀刃口是完成剃削的主要部位.小模數剃齒刀由於齒槽太窄,容屑槽的加工不能象普通剃齒刀那樣進行梳槽加工,只能採用車削環形通槽或螺旋槽的方式來形成容屑槽.
10. 滾齒、插齒和剃齒加工各有什麼特點
滾齒加工特點:
1、生產率高。
2、滾齒的齒形精度比插齒低,形成齒形包絡線的切線數量只與滾刀容屑槽的數目和基本蝸桿的頭數有關,它不能通過改變加工條件而增減。
3、加工蝸輪,只能用滾齒。
插齒加工特點:
1、切制模數較大的齒輪時,插齒速度要受到插齒刀主軸往復運動慣性和機床剛性的制約;切削過程又有空程的時間損失,故生產率不如滾齒高。只有在加工小模數、多齒數並且齒寬較窄的齒輪時,插齒的生產率才比滾齒高。
2、形成齒形包絡線的切線數量由圓周進給量的大小決定,並可以選擇。插齒時插齒刀沿齒向方向的切削是連續的,插齒時齒面粗糙度較細。
3、插齒時的齒向誤差主要決定於插齒機主軸回轉軸線與工作台回轉軸線的平行度誤差。由於插齒刀工作時往復運動的頻率高,使得主軸與套筒之間的磨損大,因此插齒的齒向誤差比較大。
4、加工帶有台肩的齒輪以及空刀槽很窄的雙聯或多聯齒輪,只能用插齒。
剃齒加工特點:
1、剃齒加工精度一般為6~7級,表面粗糙度Ra為0.8~0.4μm,用於未淬火齒輪的精加工。
2、剃齒加工的生產率高,加工一個中等尺寸的齒輪一般只需2~4 min,與磨齒相比較,可提高生產率10倍以上。
3、由於剃齒加工是自由嚙合,機床無展成運動傳動鏈,故機床結構簡單,機床調整容易。
(10)剃齒刀槽怎麼加工擴展閱讀
滾齒機廣泛應用汽車、拖拉機、機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石油、儀表、飛機航天器等各種機械製造業。
齒輪加工機床加工各種圓柱齒輪、錐齒輪其他帶齒零件齒部機床。齒輪加工機床品種規格繁多,有加工幾毫米直徑齒輪小型機床,加工十幾米直徑齒輪大型機床,還有大量生產用高效機床加工精密齒輪高精度機床。
古代齒輪用手工修銼成形。1540年,義大利托里亞諾製造鍾表時,製成一台使用旋轉銼刀切齒裝置;1783年,法國勒內製成了使用銑刀齒輪加工機床,並有切削齒條內齒輪附件;1820年前後,英國懷特製造出第一台既能加工圓柱齒輪又能加工圓錐齒輪機床。
具有這一性能機床到19世紀後半葉又有發展。
1835年,英國惠特沃思獲得蝸輪滾齒機專利;1858年,席勒取得圓柱齒輪滾齒機專利;以後經多次改進,至1897年德國普福特製成帶差動機構滾齒機,才圓滿解決了加工斜齒輪問題。製成齒輪形插齒刀後,美國費洛斯於1897年製成了插齒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