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產品加工出現多結算是什麼情況

產品加工出現多結算是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1-10 15:25:59

1. 怎麼做生產加工公司的從原材料入庫到生產領料再到產成品入庫再賣出,到最後怎麼結算庫存

用這款小軟體,《智優庫存管理軟體》,建立原材料庫,車間倉庫,成品倉庫,每次物料出入都做對應的出入庫單,這樣可以實時看到每個倉庫的庫存。

2. 建築工地紅帽子是什麼等級

一般紅色帽子的為技術員或者是領導人員。

工地紅帽子表示的意義

第1種情況是,假如工地上有人戴了紅色的安全帽,比較常見的就是這些人都是技術人員,人員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事故維修。當然除了技術人員以外,還有一些人會戴紅色帽子,比如工地的管理人員也會佩戴紅色帽子,通常都是來看一看工程的施工情況。

第2種情況就是有些人可能到了工地上會戴酒紅色的帽子,這種帶酒紅紅色帽子的人通常都是甲方,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開發商,通常這些開發商到了工地之後,主要的工作就是來查看一下整個工程的進度怎麼樣。

(2)產品加工出現多結算是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每一種帽子所代表的人群:

一、黃色安全帽

黃色安全帽是我們經常能夠見到的一種,在工地上的數量也最多,我想對於黃色帽子代表的人群,應該不用我說大家也都能夠知道。

黃色帽子代表了一線施工的工人,因為他們屬於工地的主力,相應的人員也最多。所以當我們在工地見到的黃色安全帽,上面都會布滿了油污,或者是劃痕,這也代表了我們工人階層的辛苦。

二、紅色安全帽

紅色安全帽一般指代的是施工隊伍的管理方,一般是工地現場的施工員,他們負責指導、監督,一線的工人工作,很多時候他們也會承擔測量、防線的任務。

三、藍色安全帽

在很多工地上,藍色安全帽有兩類人群會佩戴;其中一類便是第三方監理人員,他們負責監督一線工人,以及現場的施工管理員。

在很多的工地,也會有工人佩戴藍色的安全帽,這都是因為,現場的監理,佩戴的是白色的安全帽。

四、白色安全帽

白色安全帽一般來講,都是工地上的領導。不論是作為第三方旁站監理,還是項目的投資甲方,他們都是無上權力的擁有者。

以上這些安全帽的顏色,便是經常出現在工地的顏色;除此之外,有時候也會有橙色的安全帽出現,這種也屬於第三方。

3. a公司與b模具公司有一份產品加工合同。關於模具製造成本費的結算問題。

模具製造成本價為10萬元,分攤在3000個產品(模具)中,即100000/3000=33.34元/個,換句話說,就是只加工3000個模具的實際成本應該是33.34元/個。

4. 如何較為准確結算出小五金工廠的產品毛利率及利潤。目前產品有4個不同種類的產品,1個代加工的產品。謝謝

1、毛利率:你來需要統計上一年度自每種產品的收入,每種產品的成本。如果你有記收入流水賬的話,每種產品的收入多少,只要加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每種產品的成本及比較麻煩一點,如A產品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費+水電雜費+設備折舊費等,這個你需要專業的核算才能出來。

2、凈利率:有了毛利率,凈利率就比較好算了,在毛利的基礎上扣掉管理、營業、財務費用就可以了。

因此要計算毛利率,重點在於成本的核算,這個核算每個大公司也是非常頭疼的,一般大公司都有專門的成本處,好些人天天在計算的。所以如果你是個人企業的話,一般也只能倒推法看看:
比如你收入100,凈利20,管理銷售財務費用10,那麼你的毛利是20+10=30,你的毛利率也就是30/100=30%,這樣比較簡單快速,也符合小公司的實際情況。

希望你能理解!

5. 生鮮入駐自營需要什麼條件商家結算模式是什麼

生鮮入駐需要找強大的服務商為你證明你公司入駐的實力,需要提供專利情況,門店,流水賬戶,跟你合作的商家。
自營的結算周期是.30天、45天、60天。
我這面專門接自營訂單。

6. 你去過嗎 很多人都說公司里總說產品不合格。不結算加工費

商業糾紛一般都是私下協調解決的,因為走法律途徑很耗費精力物力
對方公司反饋產品不合格,排除掉不合格的真實情況,一般就是賴帳,你們公司在價格上做一定讓步,可能有一定作用。希望可以幫助你。

7. 求助: 各種加工工時的計算方法 以及產品報價的詳細方法 最好是電子版資料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null
來源:神州數碼erp發布時間:2009-7-28 11:58:39
關鍵詞:工作流,供應鏈管理
傳統的間接費計算方法已不能反映不同產品消耗間接費的真實情況,不利於定價,不利於分析各種產品的盈虧,不利於分清增值作業和無效作業。(5)測算每個產品發生的作業量(搬運次數或搬運重量),再乘以單位費用得出的總費用計入該產品成本的變動間接費中。

摘要:傳統的間接費計算方法已不能反映不同產品消耗間接費的真實情況,不利於定價,不利於分析各種產品的盈虧,不利於分清增值作業和無效作業。(5)測算每個產品發生的作業量(搬運次數或搬運重量),再乘以單位費用得出的總費用計入該產品成本的變動間接費中。

4.產品成本計算

4.1 計算產品成本的基礎數據
在第13章介紹的產品結構和物料清單中物料之間的數量關系(包含材料消耗定額)、物料主文件中記錄的采購成本、第16章中介紹的工作中心文件中的各種小時費率、工藝路線文件中的標准時等,都是計算產品成本的基礎數據。而在第17章中介紹的完工報告、工序工作報告又是計算實際成本的依據。這些數據的准確性是成本准確性的保證。只有有了准確的成本才能說清楚各種產品的獲利性,才能說清企業的盈虧和利潤。
在這些數據中,有一些是數量性數據(如標准時間),還有一些是價格性數據(如小時費率、采購價格)。這樣劃分有利於計算和分析。
4.2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ERP系統是按照成本發生的實際過程來計算產品成本的。它的計算基礎是產品結構,讓我們再一次借用第6.2節曾經用過的插圖,如圖20.3所示。所有製造業的產品都是從采購原材料或外購件開始的,也就是說,產品結構中所有的最底層都是采購件,即圖中的O、P、R、E,這層發生的成本是采購件的價格和采購間接費(指采購部門的管理費、運輸、保管。租金、保險等費用);兩者之和構成產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費。這時還沒有發生加工成本。

進入上一層,即C、D、B、X。如果有加工裝配作業,將發生加工成本。加工成本主要是直接人工費和分攤的間接成本。兩者構成這層物料的增量成本。再匯總低層物料的累計成本,形成這層物料的合計成本,也就是常說的計劃價格。計算方法如下:

直接人工費:人工費率(工作中心文件)X作小時數(工藝路線文件)
間接費分配:間接費率(工作中心文件)x-Y-作小時數(工藝路線文件)
如此逐層自低向高累加,直到計算出最頂層的最終產品的成本。這種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稱為成本累加計演算法(cost roll-up)。它反映了產品成本發生和增加的實際過程。它可以用來說明物料或產品的庫存值、作業費用和成本單價。
累加計演算法由於成本構成分解較細,便於企業財會人員按不同要求進行匯總。如果對工序跟蹤,也便於期末在製品的成本結算或結轉。產品結構中任何層次的任何物料成本有了變化,都可以迅速計算出整台產品成本的變化,便於及時調整產品價格。
ERP系統把加工單和采購單看成是一個財務實體(financial entity),加工和采購成本是在執行車間作業或采購作業的過程中發生的。
供應鏈管理系統把產品結構中各層次物料的成本,按低層累計和本層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變動及固定間接費以及其合計值分別列出,用成本物料單(costed BOM)的報表形式表示。表20.2是電子掛鍾的成本物料單(表中數字僅為說明計算方法用)。

這樣的成本物料單,可以詳細地表達每一種物料的各類成本費用,又可以表達每一層的物料價值,對分析成本構成,尋求降低成本的切入點都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報表中左側5列是由物料清單集成過來的,材料費是由采購件的物料主文件集成過來的,人工費和間接費是系統根據工作流中心和工藝路線文件的信息按照設定的公式計算得出的,全部由系統自動完成運算。
國內有些企業在沒有聽說MRP情況下,按產品結構的模式自行開發了成本滾動計算的程序,說明這種計算方法本來就是一種客觀規律。但是國內一些企業在滾加時,往往只計算直接人工費和直接材料費,沒有把間接費分配到每個物料上去,未能全面反映物料的真實價值。因此,下面要進一步討論間接費的分配和間接費分配率(間接費率)的問題。
4.3 間接費分配
國內多數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對間接費是定期(如按月)結算的,它同直接人工費和直接材料費不同,並不隨著工票或各種憑證按物料分別實時記錄,所以通常稱之為期間費用。各種物料每月的產量是變動的,這種計算方法,可以使同樣的物料在不同時期得出的價值是波動的,物料庫存值是不準確的,不能作為價值分析的依據。因此,還要把間接費分配到每個物料的成本上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有些生產類型的間接費在成本中所佔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甚至起主導作用,因此要重視間接費的分配方法。
我國會計制度改革後採用製造成本法,間接費只算到車間一級,不再把企業管理費計入產品成本。由於加工成本是在工作中心上發生的,間接費要分配到工作中心。間接費分配(overheadapportionment或allocation)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
(1)預計會計期間生產部門的產量、效率和能力水平,結合間接費的類型確定分配依據。
(2)將輔助生產部門(如鍋爐房、各種動力站、工具及機修車間等)的間接費分配給各生產部門(如各生產車間)。不同類型的間接費要根據企業會計科目劃分的要求分為若干成本集(costp001),不同成本集分配的依據是不同的,舉例如表20.3所示。

(3)計算工作中心的間接費率(overhead rate、burden factor或absorption rate),也稱間接費分配系數或分配率。分配到生產部門的間接費還要再進一步分配到工作中 心,分配之前也先要確定工作中心的能力利用水平(capacitylevel或activitylevel),一般用正常生產條件下的能力小時數表示。間接費率是在一定的產量規模、效率和能力水平的條件下預先設定的,有時間期限,因而帶有相當大的人為因素,條件有了變化或出現較大的間接費差異時要隨時注意修訂。間接費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間接費率=預計某個時期的簡介費總額/預計該時期應完成的工作小時(元/工時或元/台時)
大多數情況下式中的分母用工時表示,若為設備密集型生產可用台時表示。間接費本是期間費用,用間接費率的方法就可以把計算物料成本時的間接費計算滯後變為同步計算。
固定間接費和變動間接費是分別計算的。劃分這兩 額之差除以產量之差,求出單位產量的變動間接費,再根據計劃產量,預計會計期的變動間接費和固定間接費。
綜上所述,傳統的間接費分配是以工時或台時為基準的,或者說是以產量為基準的。隨著產品成本結構中間接費比重的增加,用以比例較小的工時數為基準,分配一個 較大的數量會產生較大誤差:而以產量為基準的粗放型計算,已不能滿足決策的需要。以作業為基準的成本計演算法,正在受到國內外企業的注意。

5.作業成本法
5.1 作業成本法的意義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成本法)是基於作業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的核心內容。從廣義講,「作業」包括的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從產品研發到銷售,目的是區分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無效作業),體現精益生 產方式或JIT杜絕一切浪費的精神,改進業務流程,但我們這一節所要討論的集中在產品成本,不涉及過多的內容。
作業成本法也是管理會計中一種以作業(指一項工作、活動或處理的事務等)為基準計算間接成本的方法。ABC法的概念萌發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末期由美國庫柏(R.Cooper)和卡普蘭(R.S.Kaplan)首先提出(見《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BusinessReview)))1988年9/10期),正因為它是管理會計的范疇,主要用於企業內部成本計算,不應受到通用會計准則的限制。
ABC法提出的背景是產品成本結構的變化。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在產品成本結構中人工費的比例日益減少,而間接費的比例日益增加。傳統的間接費計算方法已不能反映不同產品消耗間接費的真實情況,不利於定價,不利於分析各種產品的盈虧,不利於分清增值作業和無效作業。總之一句話,不利於正確決策。
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都需要通過一系列的作業去實現,任何作業都要消耗資源並發生成本。ABC法的用意是想通過分析各種作業如何消耗資源,分析消耗資源的合理性以及作業的必要性,從而減少或消除無效作業,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也便於分析生產各種產品具體發生的作業量,使間接費按照作業量分配,更接近實際,從而使產品定價更合理,也便於真實地分析各種產品為企業帶來的利潤。成本計算精確,在分析零部件是自製還是外協時也更便於正確決策。
第20.3.3節介紹的傳統間接費計算方法是以直接材料費或直接人工費為基礎,從產品的單位數量的「庫存價值」概念出發來設計的。它較少考慮產品特徵對成本的影響。通常是按設定的比例,通過工序消耗的工時折算分攤的。這是一種簡便的計算方法,在間接費所佔比重不特別大且產品特徵變動較少的情況下是可以採用的。但是當自動化程度很高、各種產品的結構懸殊(新開發的新產品與成熟的老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與技術密集型產品)批量波動、間接費是人工費的幾倍甚至更高時,就是說,間接費與產品產量之間並不是線性關系,傳統的間接費分配方法會產生較大的誤差,以一個小份額的人工費為基準來分攤一個大份額的間接成本,其可靠性是不足以作為決策依據的,會對決策產生誤導,不利於對產品成本和利潤的分析與控制。
5.2 作業成本法的間接費分配
ABC法涉及企業所有的間接費,包括製造成本以外的間接費。就產品而言,ABC法的精神是把間接費中與具體產品有關的費用,如采購、調試、搬運、質檢、工具、庫存事務處理、設計修改等費用,對應一定的作業成本集(activity cost p001)以建立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或計算出每項作業活動的單位成本,按作業活動發生的次數計算其費用,納入與產品相關的成本中。作業成本如何分配給產品,即作業成本集與產品成本之間定量關系的計算依據,稱之為成本動因(cost driver)。換句話說,成本動因說明作業的業務量與耗費的資源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即說明發生作業成本因果關系的主要因素。
傳統間接費分配與ABC法的區別如圖20.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ABC法是把間接費先分配到各種作業成本集上,再根據產品發生的作業量,乘以成本動因單位費用,分配到具體產品。而傳統間接費分配是把間接費分配給生產車間,再按統一的間接費率不加區別地分配各種產品,經常會造成產品成本的嚴重失真。
以處理采購定單為例,處理定單要通過許多作業,如詢價、侃價、簽約、跟蹤、交付、驗收、入庫、核對發票、付款等,每一項作業都要發生費用。為此,采購作業多的產品分攤的采購費用就應當多些。同理,設計費應當直接分攤到工程師們所設計的產品上,而不是作為間接費均勻分攤,復雜的產品分攤的設計費就多些;質量成本應當分攤到相應有質量問題的零件上,質量成本高的零件,將受到重視而得到改進。

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分攤的成本就高:反之,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分攤的成本就 低。只有如實地反映了產品成本,才能正確定價,從而在招標項目上,不致於出現成本 低的產品由於報價高而失去中標的機會。在產品發展方向的決策問題上,也不致由於盈虧計算的偏差而中斷盈利產品的生產或錯誤地轉讓出去。
ABC成本法目前在國內企業中已有應用,對糾正傳統成本分配的偏差有明顯效果。一些ERP軟體已設置了ABC成本法的功能,提供用戶自行設置多種成本、成本集、成本類別以及定義成本動因的功能。
5.3 計算步驟.
把哪些作業列入ABC成本法的范圍,要根據這些作業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它們在間接費中所佔的比重以及是否是企業降低成本目標的重點等因素來確定。
下面以物料搬運來說明ABC法的步驟。
(1)定義用ABC法計算的作業。如自庫房用叉車運至工作地,自一個工作中心用懸掛鏈運至油漆線等作業。
(2)確定作業的成本動因,如搬運次數或搬運重量。確定成本動因要經過試算,計算結果必須合理。
(3)根據歷史資料,例如:搬運作業的總次數或總噸位和總搬運費用,求出單位費用(costdriverrate),即每搬運一次或搬運單位重量的平均費用。
(4)確定發生作業成本的成本中心或作業成本集。本例歸入『搬運』間接費成本集。
(5)測算每個產品發生的作業量(搬運次數或搬運重量),再乘以單位費用得出的總費用計入該產品成本的變動間接費中。

8. 勞動法關於外加工產品工資結算

你外加工活是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要約,驗收不合格,如果他繼續返工做完以後驗收合格就應該付工資。如果他沒繼續返工完成工作就不應該支付工資。

9. 采購位於出口加工區內的企業產品是不是等同進口可以用人民幣結算嗎

第一,從出口加工區采購物品,等同加工區貨物內銷。該征稅的征稅,該提回供證的提供答相關證件。
第二,不可以用人民幣結算。加工區收美金。
你們公司有進出口經營權嗎?如果有的話就直接美金交易,如果沒有,找家外貿代理公司,代理你們公司進口。就可以解決報關,付款問題。

10. 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10)產品加工出現多結算是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並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