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含水對加工有什麼危害
Ⅰ 石油產品中含水有什麼危害
石油產品中含水的話,首先是對產品的質量有危害。
這樣的話會對設備產生危害,因為通常石油帶水的水分會造成鋼鐵設備的銹蝕。
希望能夠幫到你。
Ⅱ 原油中含鹽含水等雜質對原油加工有什麼危害
脫水和脫鹽。抄 原油含鹽含水對原油儲運、加工、產品質量及設備等均造成很大危害,主要為: 一、增加設備的負荷和動力、熱能、冷卻水的消耗 二、影響蒸餾塔正常操作 含水過多的原油,水分氣化,氣相體積大增,造成蒸餾塔內壓降增加,氣速過大,易引起沖...
Ⅲ 水分含量對食品加工特性有哪些影響
水分活度對食品加工企業重要性,食品腐敗、發霉長毛和水活度相關
水分活度對食品加工企業重要性,食品腐敗、發霉長毛和水活度相關
水分活度Aw(WaterActivity)是目前食品加工行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食品研發人員在產品開發階段必須要考慮的一個食品的特性。水分活度在深大程度上影響著食品的保質期、安全性等。但是為什麼水分活度會有如此重要的影響呢?
水分活度: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狀態,及水分的結合程度或者游離程度。水分活度的值越高,結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的值越低,結合程度越高。也就是說,水分活度高,食品中水的結合程度低,食品中可以供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水分就多,反之,食品中可以供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水分就少,就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這也是水分活度會影響食品保質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由於水分活度對微生物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水分活度對我們日常的微生物檢測也有這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大多數種類的微生物都會有一個生長繁殖的水分活度的最低臨界值,一般情況下,食品的水分活度低於這個臨界值,這種微生物在該食品中就很難生長。而我們知道了這個臨界值之後,也可以判斷我們的檢測結果的科學性。例如我們檢測的產品的水分活度為0.85,而產品要求我們檢測沙門氏菌,一般情況下沙門氏菌生長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為0.96,所以理論上該食品不會檢出沙門氏菌,假如我們在日常的檢測過程中檢測出沙門氏菌,那我們就應該排查一下,是否有哪些環節對檢測過程造成污染。下表是一些常見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值,分享給大家,在大家以後的檢測中,可以做一些參考。
表1:主要微生物族群生長所需的Aw值范圍
表2:部分微生物生長所需的最低Aw值
表3:食品的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長
根據以上表格里給出的信息,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常見種類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長所需要的水分活度值,這些信息對我們的檢測也是十分具有指導意義的,會令我們的檢測工作事半功倍。但也應該注意的是,微生物的世界是千變萬化的,因此也不能僅僅依靠水分活度來確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長情況,水分活度只是為我們提供一個相對的參考。
Ⅳ 原油含水對常減壓裝置的危害,急!急!
原油含水過多會造成蒸餾塔操作不穩定,嚴重時甚至造成沖塔事故。原油含水多增加了熱能消耗,例如對一座250萬噸/年的原油蒸餾裝置來說,原油含水量每增加1%,熱能的消耗就增加700×104千焦/時。同時也增大了冷凝冷卻器和蒸餾塔的負荷,冷卻水消耗量也隨之增大。
原油中的鹽類一般是溶解在原油所含的水中,有時也會有一部分以微細顆粒狀態懸浮於原油中。各種原油所含鹽分的組成是不同的,主要是鈉、鈣、鎂的氯化物,而以NaC1的含量為最多。這些鹽類的存在對加工過程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
(1)在換熱器和加熱爐中,隨著水分的蒸發,鹽類沉積在管壁上形成鹽垢,降低傳熱效率,增大流動壓降,嚴重時甚至會堵塞管路導致被迫停工;
(2)造成設備腐蝕。CaC12、MgC12能水解生成具有強腐蝕性的HC1,尤其是在低溫設備部分由於水的存在而形成鹽酸時更為嚴重。
CaC12+2H2O=Ca(OH)2+2HC1
MgC12+2H2O=Mg(OH)2+2HC1
在加工含硫原油時,含硫化合物會分解出H2S,對設備有腐蝕作用,但生成的腐蝕物FeS附著在金屬表面上能對金屬起保護作用。可是,當同時有HC1存在時,HC1能與FeS反應而破壞保護層,而放出的H2S,又會進一步與鐵反應,從而加劇腐蝕。
FeS+2HC1=FeC12+H2S
例如荊門煉廠在加工含硫的江漢原油時,在沒有防腐措施之前,塔頂冷凝冷卻器的腐蝕率高達20毫米/年,以後完善"一脫四注"(即脫鹽脫水、塔頂餾出管線注氨、注緩蝕劑、脫鹽後原油注鹼、塔頂冷凝器入口注水)防腐措施後腐蝕率降至0.2毫米/年以下。
(3)原油中的鹽類大多殘留在渣油和重餾分中,這將直接影響某些產品的質量,例如使石油焦的灰分增加、瀝青的延伸度降低等。同時也使二次加工原料中金屬含量增加,加劇催化劑的污染和中毒。
Ⅳ 含水原油對生產的危害有哪些
增大能耗、降低生產效率
Ⅵ 石油和石油製品怎樣污染環境,有哪些危害
石油通常是深褐色、黑色、深綠色的粘稠液體或膠狀半固體,是由多種烴(烷烴、環烷烴等)和少量有機硫以及氧和氮的化合物組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地下采出、沒經過加工的石油叫原油,平均含碳量約80%~85%,含氫量約10%~15%,多數原油的密度為0.75~1.0克/立方厘米,但有些重質油(例如,委內瑞拉的重質油)的密度超過1克/立方厘米。原油經過蒸餾、裂解、加氫等加工,可產生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加工後剩下渣油、石蠟、瀝青和經過壓縮的液化石油氣。
在石油的開采、儲運、裝卸和煉制加工過程中,在石油和油品的使用過程中,都可能有石油的泄漏和排放。泄漏和排放進入水體(江、河、湖、海)的石油和石油製品,會在水面上形成很薄的膜,這層膜會阻止空氣中的氧進入水體,而且石油的降解也要消耗大量的氧,1千克石油在15℃的海水中降解,需要41萬升海水中的氧(即直徑1米、深410米的海水柱中的全部氧),被油污染的水域局部缺氧,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阻斷,水生動物則因缺氧而死亡。
石油污染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最嚴重,海水中含石油污染物0.01~0.1毫升/升時,捕撈出的魚有油味,其食用價值降低。在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為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或有缺陷,只能存活122天。海水中石油污染物含量為0.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率仍高達23%~40%(正常海水中畸形魚的比例僅7%~10%)。裏海由於遭到石油污染,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數量減少,致使1969年鱘魚的產量比1962年下降了2/3,梭子魚則幾乎滅絕。英國和荷蘭海岸因石油污染,每年有10~30萬只海鳥死亡。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附近海面的一次溢油污染,使三天後在這一海域捕到的魚95%是死的。
石油類污染物被水生生物吸收,在食物鏈中不再分解並在某些水生生物(如魚和貝類)中富集,就可能進入人體,石油污染物中長效的致癌物質在人體中聚集會危及健康。
被石油污染的水域,其沿岸污濁不堪,尤其是使療養區和旅遊區失去療養和旅遊價值。
水面上的油膜,甚至會引起火災,影響水上交通。在原蘇聯的伊謝特河和伏爾加河的水面都曾由於河面漂流大量石油,有人不慎將未熄滅的煙頭丟到水面而引起大火。在美國的凱霍加河,也曾因為河面上有很厚的油污和臟物,引起一場高達五層樓的大火,燒壞了河上的兩座鐵路橋。
用被石油污染過的水灌溉農田,會使土壤中的油類增加,附著在水稻和其他農作物的體內,影響其生長。油膜覆蓋農田還會使水溫和地溫升高,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黃瓜、西葫蘆等蔬菜類受石油污染後,葉片捲曲,植株萎縮,生長緩慢,污染嚴重時,地上莖部表皮腐爛,隨後植株枯黃死亡。
石油及石油製品是低毒性物質,但人體大量吸入,也會引起頭疼、惡心等症狀。石油污染物在人體內長時間積蓄會引起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皮膚和粘膜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