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如何加工冰銅

如何加工冰銅

發布時間: 2021-02-24 09:19:25

⑴ 誰能介紹一下精銅粉到冰銅到粗銅再到電解銅的工藝過程

精銅粉如何加工成冰銅?
答:吹煉
冰銅如何加工成粗銅?
答專:熔煉,氧化還原
粗銅如何加工成電解銅屬?
答:用硫酸銅做電解質,純捅做的始極片為陰極.品位在就99%以上的銅板為陽極.通直流電,電解.銅離子將在陰極析出.即成為電解銅

⑵ 銅是怎麼樣冶煉出來的

從銅礦中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過選礦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或者說是銅礦砂,銅精礦需要經過冶煉提成,才能成為精銅及銅製品。
A.銅礦石的加工
工業上使用的銅有電解銅(含銅99.9%~99.95%)和精銅(含銅99.0%~99.7%)兩種。前者用於電器工業上,用於製造特種合金、金屬絲及電線。後者用於製造其他合金、銅管、銅板、軸等。
a.銅礦石的分類及屬性:
煉銅的原料是銅礦石。銅礦石可分為三類:
(1)硫化礦,如黃銅礦(CuFeS2)、斑銅礦(Cu5FeS4)和輝銅礦(Cu2S)等。
(2)氧化礦,如赤銅礦(Cu2O)、孔雀石[Cu2(OH)2CO3]、藍銅礦[2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等。
(3)自然銅。銅礦石中銅的含量在1%左右(0.5%~3%)的便有開采價值,因為採用浮選法可以把礦石中一部分脈石等雜質除去,而得到含銅量較高(8%~35%)的精礦砂。
b.銅礦石的冶煉過程:
從銅礦石冶煉銅的過程比較復雜。以黃銅礦為例,首先把精礦砂、熔劑(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無煙煤)混合,投入「密閉」鼓風爐中,在1000℃左右進行熔煉。於是礦石中一部分硫成為SO2(用於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銻等雜質成為AS2O3、Sb2O3等揮發性物質而被除去:2CuFeS2+O2=Cu2S+2FeS+SO2↑。一部分鐵的硫化物轉變為氧化物:2FeS+3O2=2FeO+2SO2↑。Cu2S跟剩餘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銅」(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銅率在20%~50%之間,含硫率在23%~27%之間),FeO跟SiO2形成熔渣:FeO+SiO2=FeSiO3。熔渣浮在熔融冰銅的上面,容易分離,藉以除去一部分雜質。然後把冰銅移入轉爐中,加入熔劑(石英砂)後鼓入空氣進行吹煉(1100~1300℃)。由於鐵比銅對氧有較大的親和力,而銅比鐵對硫有較大的親和力,因此冰銅中的FeS先轉變為FeO,跟熔劑結合成渣,而後Cu2S才轉變為Cu2O,Cu2O跟Cu2S反應生成粗銅(含銅量約為98.5%)。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再把粗銅移入反射爐,加入熔劑(石英砂),通入空氣,使粗銅中的雜質氧化,跟熔劑形成爐渣而除去。在雜質除到一定程度後,再噴入重油,由重油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等還原性氣體使氧化亞銅在高溫下還原為銅。得到的精銅約含銅99.7%。
B.銅的冶煉工藝
銅冶金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至今銅的冶煉仍以火法治煉為主,其產量約佔世界銅總產量的85%,現代濕法冶煉的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濕法冶煉的推出使銅的冶煉成本大大降低。 火法冶煉與濕法冶煉(SX-EX)。
a.火法煉銅:
通過熔融冶煉和電解精火煉生產出陰極銅,也即電解銅,一般適於高品位的硫化銅礦。火法冶煉一般是先將含銅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的原礦石,通過選礦提高到20-30%,作為銅精礦,在密閉鼓風爐、反射爐、電爐或閃速爐進行造鋶熔煉,產出的熔鋶(冰銅)接著送入轉爐進行吹煉成粗銅,再在另一種反射爐內經過氧化精煉脫雜,或鑄成陽極板進行電解,獲得品位高達99.9%的電解銅。該流程簡短、適應性強,銅的回收率可達95%,但因礦石中的硫在造鋶和吹煉兩階段作為二氧化硫廢氣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來出現如白銀法、諾蘭達法等熔池熔煉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煉逐漸向連續化、自動化發展

⑶ 什麼是鎳冰銅什麼是鉛冰銅

也叫銅鋶,主要由硫化亞銅和硫化亞鐵互相熔解而成的,它的含銅率在20%~專70%之間,含硫率在15%~25%之間。冰銅較重屬,沉於下層,可以從冶金爐(熔煉爐)的排銅口流出來,熔煉渣則從上部渣層排渣口排出。
加工方法
它的加工方法:是將粉狀或顆粒狀銅原料(銅精礦)與石英沙(石)混合後,加入熔煉爐進行熔煉,在1084-1300`C的高溫下,石英與銅礦中鐵、鉬、鎂、鈣、硅等結合,形成爐渣,其餘剩下的即為冰銅,以達到銅渣分離、銅含量提高之目的。
冰銅主要作為吹煉爐生產粗銅的原料使用。

⑷ 誰能告訴我下煉銅礦的基本流程

一、從銅礦石中提取銅的方法
對於含銅品位較低的礦石,需要經過選礦,使品位富集成為銅精礦(按冶金部1976年頒發的標准,銅精礦要求含銅品位為8~28%。在實踐生產中含銅品位一般10~20%,個別有達30%者),然後將精礦冶煉成冰銅(為硫化銅與硫化鐵的合金,含銅品位一般30~45%),冰銅經過吹煉而成為粗銅(含銅品位97~99%),粗銅再經過火法精煉或電解精煉而得到精銅(含銅品位99.9%以上)。有少量富銅礦石(一般含銅大於5%)可以不經過選礦,而與銅精礦混合直接入爐冶煉。
二、銅礦石的選礦方法和對銅礦石的質量要求
銅礦石的選礦主要用浮選法,有的配合使用磁選法、重選法或濕法冶煉等。
為正確選用各種選礦方法,要研究銅礦石的物質組份和結構構造;查明銅礦石的自然類型和工業類型;還要了解礦石中難選礦物的含量及其大致分布情況等。
銅礦石的自然類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銅和硫化銅的比例不同,分為硫化礦石(含氧化銅在10%以下)、混合礦石(含氧化銅10~30%)和氧化礦石(含氧化銅在30%以上)三種。現將不同類型銅礦石常用的選礦方法簡介如下:
1.單一硫化銅礦石的選礦。一般採用浮選法選礦。
2.多金屬硫化礦石的選礦。一般根據其主要組份而形成的不同加工技術特性,分別採用混合浮選法、優先浮選法、混合優先浮選法、浮選和重選聯合選礦法、浮選和磁選聯合選礦法,以及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進行處理等。
3.混合礦石選礦。一般均可採用浮選法,它可以單獨處理,或與硫化礦石一起處理;也可採用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處理,即先用浮選法選出銅精礦,再將浮選後的尾礦用濕法冶煉處理。
4.氧化礦石的選礦。一般用浮選與濕法冶煉聯合處理或用離析法與浮選聯合處理;含結合式氧化銅高的礦石,一般用濕法冶煉處理。
三、銅礦石的冶煉方法和對銅礦石的質量要求
銅礦石的冶煉方法主要是火法冶煉,其次是濕法冶煉。冶煉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礦石的性質和物質組份。所以要求認真研究礦石類型、物質成分、難熔的礦物和有害組份鋅、砷、氟、鎂等的含量、賦存狀態及其分布范圍。
1.火法冶煉是最常用的銅礦冶煉方法,又分鼓風爐熔煉、反射爐熔煉、電爐熔煉、閃速爐熔煉、諾蘭達連續煉銅法等。鼓風爐熔煉效率較低,電爐熔煉耗電量大,反射爐熔煉採用的較多,而後兩種是較新的冶煉方法。
反射爐熔煉主要是處理浮選後的銅精礦,-般要求精礦的含銅品位不得低於8%,最好為15~20%。
銅精礦中的有害雜質砷、氟、鋅、鎂等,影響冶煉工藝和污染環境衛生,在礦料入爐時要進行控制,或在冶煉中加以回收處理。
砷:以氧化狀態存在,在冶煉過程中容易揮發,進入煙塵後污染大氣,對人體有害;冰銅中的砷通過轉爐吹煉後,進入制酸系統的砷在轉化器里使觸媒逐漸失去活性而降低轉化率。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砷的含量小於0.3%。
氟:以氟化氫(HF)狀態進入爐氣,帶入制酸車間,腐蝕破壞生產設備。一般要求銅精礦中氟的含量小於0.1%。
鋅:在冶煉過程中一部份以氧化鋅(ZnO)狀態進入渣中,增大渣的粘度,夾雜銅和影響銅的熔解;一部份以硫化鋅(ZnS)的狀態進入冰銅中,使冰銅呈粘滯或泡沫狀,不利與渣分離。另外,當冰銅溫度低於1200℃時,硫化鋅(ZnS)結晶析出,形成爐結阻塞放銅口。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鋅的含量小於6%;否則,要進行優先浮選。
鎂:以氧化鎂(MgO)狀態存在於含鎂礦物中,銅礦石中含有滑石、蛇紋石、綠泥石、橄欖石等含鎂高的礦物,易泥化,採用浮選時,多與銅礦物一起浮出,分選困難,而且容易形成泥餅,使磨礦流程不暢通。此外,含氧化鎂(MgO)高的銅精礦入爐後使爐渣產生粘性,熔點增高並導致熄爐。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氧化鎂(MgO)的含量小於5%。
2.濕法冶煉主要適用於處理氧化礦石或含自然銅不高的單一礦石。由於使用的浸出劑不同,又分:
硫酸浸出法——用以處理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酸性氧化礦石 ;
氨浸出法——用以處理含多量鹼性礦物的氧化礦石或自然銅貧礦;
細菌浸出法——用以處理低品位硫化礦石。

⑸ 鋅銅冶煉過程是怎樣的

2.銅的冶煉
從銅礦中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過選礦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或者說是銅礦砂,銅精礦需要經過冶煉提成,才能成為精銅及銅製品。
A.銅礦石的加工
工業上使用的銅有電解銅(含銅99.9%~99.95%)和精銅(含銅99.0%~99.7%)兩種。前者用於電器工業上,用於製造特種合金、金屬絲及電線。後者用於製造其他合金、銅管、銅板、軸等。
a.銅礦石的分類及屬性:
煉銅的原料是銅礦石。銅礦石可分為三類:
(1)硫化礦,如黃銅礦(CuFeS2)、斑銅礦(Cu5FeS4)和輝銅礦(Cu2S)等。
(2)氧化礦,如赤銅礦(Cu2O)、孔雀石[Cu2(OH)2CO3]、藍銅礦[2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等。
(3)自然銅。銅礦石中銅的含量在1%左右(0.5%~3%)的便有開采價值,因為採用浮選法可以把礦石中一部分脈石等雜質除去,而得到含銅量較高(8%~35%)的精礦砂。
b.銅礦石的冶煉過程:
從銅礦石冶煉銅的過程比較復雜。以黃銅礦為例,首先把精礦砂、熔劑(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無煙煤)混合,投入「密閉」鼓風爐中,在1000℃左右進行熔煉。於是礦石中一部分硫成為SO2(用於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銻等雜質成為AS2O3、Sb2O3等揮發性物質而被除去:2CuFeS2+O2=Cu2S+2FeS+SO2↑。一部分鐵的硫化物轉變為氧化物:2FeS+3O2=2FeO+2SO2↑。Cu2S跟剩餘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銅」(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銅率在20%~50%之間,含硫率在23%~27%之間),FeO跟SiO2形成熔渣:FeO+SiO2=FeSiO3。熔渣浮在熔融冰銅的上面,容易分離,藉以除去一部分雜質。然後把冰銅移入轉爐中,加入熔劑(石英砂)後鼓入空氣進行吹煉(1100~1300℃)。由於鐵比銅對氧有較大的親和力,而銅比鐵對硫有較大的親和力,因此冰銅中的FeS先轉變為FeO,跟熔劑結合成渣,而後Cu2S才轉變為Cu2O,Cu2O跟Cu2S反應生成粗銅(含銅量約為98.5%)。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再把粗銅移入反射爐,加入熔劑(石英砂),通入空氣,使粗銅中的雜質氧化,跟熔劑形成爐渣而除去。在雜質除到一定程度後,再噴入重油,由重油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等還原性氣體使氧化亞銅在高溫下還原為銅。得到的精銅約含銅99.7%。
B.銅的冶煉工藝
銅冶金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至今銅的冶煉仍以火法治煉為主,其產量約佔世界銅總產量的85%,現代濕法冶煉的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濕法冶煉的推出使銅的冶煉成本大大降低。 火法冶煉與濕法冶煉(SX-EX)。
a.火法煉銅:
通過熔融冶煉和電解精火煉生產出陰極銅,也即電解銅,一般適於高品位的硫化銅礦。火法冶煉一般是先將含銅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的原礦石,通過選礦提高到20-30%,作為銅精礦,在密閉鼓風爐、反射爐、電爐或閃速爐進行造鋶熔煉,產出的熔鋶(冰銅)接著送入轉爐進行吹煉成粗銅,再在另一種反射爐內經過氧化精煉脫雜,或鑄成陽極板進行電解,獲得品位高達99.9%的電解銅。該流程簡短、適應性強,銅的回收率可達95%,但因礦石中的硫在造鋶和吹煉兩階段作為二氧化硫廢氣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來出現如白銀法、諾蘭達法等熔池熔煉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煉逐漸向連續化、自動化發展。
生產過程大致如圖:
除了銅精礦之外,廢銅做為精煉銅的主要原料之一,包括舊廢銅和新廢銅,舊廢銅來自舊設備和舊機器,廢棄的樓房和地下管道;新廢銅來自加工廠棄掉的銅屑(銅材的產出比為50%左右),一般廢銅供應較穩定,廢銅可以分為:裸雜銅:品位在90%以上;黃雜銅(電線):含銅物料(舊馬達、電路板);由廢銅和其他類似材料生產出的銅,也稱為再生銅。
b.濕法煉銅:
一船適於低品位的氧化銅,生產出的精銅稱為電積銅。 現代濕法冶煉有硫酸化焙燒-浸出-電積,浸出-萃取-電積,細菌浸出等法,適於低品位復雜礦、氧化銅礦、含銅廢礦石的堆浸、槽浸選用或就地浸出。濕法冶煉技術正在逐步推廣,預計本世紀末可達總產量的20%,濕法冶煉的推出使銅的冶煉成本大大降低。
濕法冶煉過程為:
c.火法和濕法兩種工藝的特點 比較火法和濕法兩種銅的生產工藝,有如下特點:
(1)後者的冶煉設備更簡單,但雜質含量較高,是前者的有益補充。
(2)後者有局限性,受制於礦石的品位及類型。
(3)前者的成本要比後者高。
鋅的冶煉:將鐵閃鋅礦或閃鋅礦在空氣中煅燒成氧化鋅,然後用炭還原即得;或用硫酸浸出成硫酸鋅後,再用電解法將鋅沉積出來。

⑹ 哪裡出產冰銅渣,冰銅渣是怎麼來的

孔很小! 切削液就會粘銅渣,你每天工作12小時的話,可以把加工的產品烘乾,(自己做個烘乾機) 讓切屑液與銅渣分離,再用氣槍一吹就沒了。這樣算下了,你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了。

⑺ 電解銅的加工方法

銅的冶煉方法可分為兩類:火法冶金和濕法冶金。世界上精銅產量的85%以上是用火法冶金從硫化銅精礦和再生銅中回收的,濕法冶金生產的精銅只佔15%左右。
⑴火法冶金
火法煉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鼓風爐熔煉、反射爐熔煉、閃速熔煉、電爐熔煉等。從以上煉銅的工藝流程圖看出:硫化銅精礦(含銅量為13%-30%)可以採用幾種不同的冶金方法進行熔煉,得到冰銅,再經過轉爐吹煉得到含銅大於97.5%的粗銅,因粗銅的質量仍滿足不了工業用銅的要求,必須精煉後得到的精銅要求含銅99.95%以上。在硫化銅精礦冶煉的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回收硫、金、銀、銻、鉍、鎳、硒等有價元素
在中國,從銅精礦中提取金屬銅,主要採用火法冶金的方法,比較先進的就是閃速熔煉,其產量佔全國產銅量的30%以上。由於能耗低,規模大,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等優點。這一冶煉技術正在煉銅工業上得到日益發展。閃速熔煉根據不同爐型的工作原理可分為兩種類型:Outokumpu閃速熔煉、InCo閃速熔煉。以下介紹Outokumpu熔煉的工藝流程。
⑵濕法冶金
濕法冶金在許多情況下與火法相配合的。其過程的主要化學反應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銅(鋅)礦物預先通過氧化或硫酸焙燒,轉變可溶狀態,然後再進行浸出、凈化電積、以提取電解銅。通常有RLE法、常壓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壓氨浸出法、細菌浸出法等。從焙燒→浸出→凈化→電積,簡稱RLE法。其生產流程,濕法冶金主要適用從低品位氧化礦、廢礦堆及浮選尾礦中提取金屬銅。

⑻ 銅礦砂是怎樣做成的原材料是什麼

從銅礦中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過選礦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或者說是銅礦砂,銅精礦需要經過冶煉提成,才能成為精銅及銅製品。

A.銅礦石的加工

工業上使用的銅有電解銅(含銅99.9%~99.95%)和精銅(含銅99.0%~99.7%)兩種。前者用於電器工業上,用於製造特種合金、金屬絲及電線。後者用於製造其他合金、銅管、銅板、軸等。

a.銅礦石的分類及屬性:

煉銅的原料是銅礦石。銅礦石可分為三類:

(1)硫化礦,如黃銅礦(CuFeS2)、斑銅礦(Cu5FeS4)和輝銅礦(Cu2S)等。

(2)氧化礦,如赤銅礦(Cu2O)、孔雀石[Cu2(OH)2CO3]、藍銅礦[2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等。

(3)自然銅。銅礦石中銅的含量在1%左右(0.5%~3%)的便有開采價值,因為採用浮選法可以把礦石中一部分脈石等雜質除去,而得到含銅量較高(8%~35%)的精礦砂。

b.銅礦石的冶煉過程:

從銅礦石冶煉銅的過程比較復雜。以黃銅礦為例,首先把精礦砂、熔劑(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無煙煤)混合,投入「密閉」鼓風爐中,在1000℃左右進行熔煉。於是礦石中一部分硫成為SO2(用於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銻等雜質成為AS2O3、Sb2O3等揮發性物質而被除去:2CuFeS2+O2=Cu2S+2FeS+SO2↑。一部分鐵的硫化物轉變為氧化物:2FeS+3O2=2FeO+2SO2↑。Cu2S跟剩餘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銅」(主要由Cu2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銅率在20%~50%之間,含硫率在23%~27%之間),FeO跟SiO2形成熔渣:FeO+SiO2=FeSiO3。熔渣浮在熔融冰銅的上面,容易分離,藉以除去一部分雜質。然後把冰銅移入轉爐中,加入熔劑(石英砂)後鼓入空氣進行吹煉(1100~1300℃)。由於鐵比銅對氧有較大的親和力,而銅比鐵對硫有較大的親和力,因此冰銅中的FeS先轉變為FeO,跟熔劑結合成渣,而後Cu2S才轉變為Cu2O,Cu2O跟Cu2S反應生成粗銅(含銅量約為98.5%)。2Cu2S+3O2=2Cu2O+2SO2↑,2Cu2O+Cu2S=6Cu+SO2↑,再把粗銅移入反射爐,加入熔劑(石英砂),通入空氣,使粗銅中的雜質氧化,跟熔劑形成爐渣而除去。在雜質除到一定程度後,再噴入重油,由重油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等還原性氣體使氧化亞銅在高溫下還原為銅。得到的精銅約含銅99.7%。

B.銅的冶煉工藝

銅冶金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至今銅的冶煉仍以火法治煉為主,其產量約佔世界銅總產量的85%,現代濕法冶煉的技術正在逐步推廣,濕法冶煉的推出使銅的冶煉成本大大降低。
火法冶煉與濕法冶煉(SX-EX)。

a.火法煉銅:

通過熔融冶煉和電解精火煉生產出陰極銅,也即電解銅,一般適於高品位的硫化銅礦。火法冶煉一般是先將含銅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的原礦石,通過選礦提高到20-30%,作為銅精礦,在密閉鼓風爐、反射爐、電爐或閃速爐進行造鋶熔煉,產出的熔鋶(冰銅)接著送入轉爐進行吹煉成粗銅,再在另一種反射爐內經過氧化精煉脫雜,或鑄成陽極板進行電解,獲得品位高達99.9%的電解銅。該流程簡短、適應性強,銅的回收率可達95%,但因礦石中的硫在造鋶和吹煉兩階段作為二氧化硫廢氣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近年來出現如白銀法、諾蘭達法等熔池熔煉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煉逐漸向連續化、自動化發展

⑼ 粗銅和冰銅的價格是怎樣算的,公式是什麼希望可以說仔細點。

冰銅的價格:銅當日價(上海/LME)X74%X含銅量+金(3g以上計價)+銀(100g以上計價)這個應該是帶票的價格。不知道對不對哦。應該會有一點出入。
粗銅的價格每個廠的都不怎麼一樣。看品味,然後減去加工費。應該是這樣吧。
以上信息不知道對你有木有用啊。。我也不是搞這方面的。希望有專業行業內人士回答

⑽ 銅礦石中提煉銅的方法

一、從銅礦石中提取銅的方法
對於含銅品位較低的礦石,需要經過選礦,使品位富集成為銅精礦(按冶金部1976年頒發的標准,銅精礦要求含銅品位為8~28%。在實踐生產中含銅品位一般10~20%,個別有達30%者),然後將精礦冶煉成冰銅(為硫化銅與鐵的合金,含銅品用浮選法,有的配合使用磁選法、重選法或濕法冶煉等。
為正確選用各種選礦方法,要研究銅礦石的物質組份和結構構造;查明銅礦石的自然類型和工業類型;還要了解礦石中難選礦物的含量及其大致分布情況等。
銅礦石的自然類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銅和硫化銅的比例不同,分為硫化礦石(含氧化銅在10%以下)、混合礦石(含氧化銅10~30%)和氧化礦石(含氧化銅在30%以上)三種。現將不同類型銅礦石常用的選礦方法簡介如下:
1.單一硫化銅礦石的選礦。一般採用浮選法選礦。
2.多金屬硫化礦石的選礦。一般根據其主要組份而形成的不同加工技術特性,分別採用混合浮選法、優先浮選法、混合優先浮選法、浮選和重選聯合選礦法、浮選和磁選聯合選礦法,以及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進行處理等。
3.混合礦石選礦。一般均可採用浮選法,它可以單獨處理,或與硫化礦石一起處理;也可採用浮選和濕法冶煉聯合處理,即先用浮選法選出銅精礦,再將浮選後的尾礦用濕法冶煉處理。
4.氧化礦石的選礦。一般用浮選與濕法冶煉聯合處理或用離析法與浮選聯合處理;含結合式氧化銅高的礦石,一般用濕法冶煉處理。
二、銅礦石的選礦方法和對銅礦石的質量要求
銅礦石的選礦主要失去活性而降低轉化率。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砷的含量小於0.3%。
氟:以氟化氫(HF)狀態進入爐氣,帶入制酸車間,腐蝕破壞生產設備。一般要求銅精礦中氟的含量小於0.1%。
鋅:在冶煉過程中一部份以氧化鋅(ZnO)狀態進入渣中,增大渣的粘度,夾雜銅和影響銅的熔解;一部份以硫化鋅(ZnS)的狀態進入冰銅中,使冰銅呈粘滯或泡沫狀,不利與渣分離。另外,當冰銅溫度低於1200℃時,硫化鋅(ZnS)結晶析出,形成爐結阻塞放銅口。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鋅的含量小於6%;否則,要進行優先浮選。
鎂:以氧化鎂(MgO)狀態存在於含鎂礦物中,銅礦石中含有滑石、蛇紋石、綠泥石、橄欖石等含鎂高的礦物,易泥化,採用浮選時,多與銅礦物一起浮出,分選困難,而且容易形成泥餅,使磨礦流程不暢通。此外,含氧化鎂(MgO)高的銅精礦入爐後使爐渣產生粘性,熔點增高並導致熄爐。因此,一般要求銅精礦中氧化鎂(MgO)的含量小於5%。
2.濕法冶煉主要適用於處理氧化礦石或含自然銅不高的單一礦石。由於使用的浸出劑不同,又分:
硫酸浸出法——用以處理二氧化硅含量很高的酸性氧化礦石 ;
氨浸出法——用以處理含多量鹼性礦物的氧化礦石或自然銅貧礦;
細菌浸出法——用以處理低品位硫化礦石。
三、銅礦石的冶煉方法和對銅礦石的質量要求
銅礦石的冶煉方法主要是火法冶煉,其次是濕法冶煉。冶煉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礦石的性質和物質組份。所以要求認真研究礦石類型、物質成分、難熔的礦物和有害組份鋅、砷、氟、鎂等的含量、賦存狀態及其分布范圍。
1.火法冶煉是最常用的銅礦冶煉方法,又分鼓風爐熔煉、反射爐熔煉、電爐熔煉、閃速爐熔煉、諾蘭達連續煉銅法等。鼓風爐熔煉效率較低,電爐熔煉耗電量大,反射爐熔煉採用的較多,而後兩種是較新的冶煉方法。
反射爐熔煉主要是處理浮選後的銅精礦,-般要求精礦的含銅品位不得低於8%,最好為15~20%。
銅精礦中的有害雜質砷、氟、鋅、鎂等,影響冶煉工藝和污染環境衛生,在礦料入爐時要進行控制,或在冶煉中加以回收處理。
砷:以氧化狀態存在,在冶煉過程中容易揮發,進入煙塵後污染大氣,對人體有害;冰銅中的砷通過轉爐吹煉後,進入制酸系統的砷在轉化器里使觸媒逐漸位一般30~45%),冰銅經過吹煉而成為粗銅(含銅品位97~99%),粗銅再經過火法精煉或電解精煉而得到精銅(含銅品位99.9%以上)。有少量富銅礦石(一般含銅大於5%)可以不經過選礦,而與銅精礦混合直接入爐冶煉。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