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加工茶葉才香
Ⅰ 做茶葉怎樣做才香
1、對龍井茶、舜皇玉龍和單芽茶等綠茶冷藏後,最好用龍井電炒鍋手工輝專炒的方法來提香!注意,屬輝炒溫度以茶溫上升至65℃最好,如果低於60℃,提香效果較差,要是高於70℃,就會產生老火味了。
2、對於黃山毛峰、蘭溪毛峰、碧螺春等茶,因為干茶表面都覆有茸毫,最好用名茶烘乾機烘焙方法來提香。注意,熱風溫度105℃左右最好,控制時間不超過10分鍾。
3、如果是泉崗輝白、涌溪火青等茶葉,可以用中小型瓶式炒干機滾炒或用名茶炒干機復火來提香。炒30分鍾茶溫上升到65℃左右就可以了!
4、家庭冰箱冷藏的茶葉,拿出來喝時,可以先放入微波爐設置「100的微波功率」加熱60—80秒,取出後稍作攤涼後喝,這個方法對於帶有生青氣味的茶葉提香效果非常好哦!
Ⅱ 茶葉是怎樣加工的
市場上銷售的茶葉產品種類繁多,按商品茶的分類和加工,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茶葉有七類: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緊壓茶、普洱茶和黃茶。所有這些茶葉都是用茶樹的鮮葉、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葉類別也就不同。
1、綠茶加工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類所不及。
2、紅茶加工
紅茶有兩種:一種是條型茶又叫工夫紅茶,包括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一種是紅碎茶。分為4個工序: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紅茶屬全發酵茶,揉捻後發酵使葉子變紅是工藝關鍵。中國紅茶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
3、烏龍茶加工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它主要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區,其次是福建的閩南,再就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烏龍茶的採制方法與紅茶、綠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茶葉不能採摘過早過嫩;
(2)烏龍茶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曬青;
(3)採取「搖青」與「涼青」相結合的「做青」技術,使茶葉達到半發酵的程度;
(4)烏龍茶的烘焙技術特別講究。烏龍茶是介於綠茶(不發酵茶)和紅茶( 全發酵茶 )之間的一類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條形茶與半球形茶兩類,半球形茶需經包揉。
4、白茶加工
基本工藝流程: 萎凋→烘乾
5、黃茶加工
黃茶加工分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四道工序,悶黃工序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鍵工序,如果沒有悶黃這道工序,就稱不上黃茶。黃茶是殺青後包悶和烘炒後再包悶,使芽葉變黃而形成的,因此燜黃是工藝關鍵。
以蒙頂黃芽為例。基本工藝流程:殺青→初包→復炒→復包→三炒→堆積攤放
6、黑茶加工
黑茶的鮮葉原料多數比較粗老,揉捻後經過渥堆發酵,或製成綠茶後再經後發酵而使葉色變黑,湯色深濃。普洱茶是已經經過初步加工的綠茶,主要產於雲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關鍵是發酵。普洱茶加工完成後,味道不苦不澀,咖啡鹼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7、緊壓茶加工
緊壓茶是以綠茶或紅茶或黑茶作原料,經過蒸軟壓模製成不同形狀的茶葉,有磚形、餅形、碗形、柱形、方塊形等。中國生產的緊壓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磚茶、湘尖、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青磚茶、康磚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緊茶、圓茶、餅茶、固形茶等。
8、花茶加工
花茶,又稱香花茶、熏花茶、香片等。它以精製加工而成的茶葉(又稱茶坯),配以香花窨制而成,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茶葉品類。
Ⅲ 茶要怎麼泡,才會更香
泡茶的方法
一、首先是我們最常見的泡茶方式,水燒開了之後對茶葉進行1-2遍的沖洗,之後對茶葉進行浸泡等待茶葉開葉(基本大家都是不葉就沖出來喝了,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開葉之後即可飲用。
這種泡茶方式:
泡出來的茶
優點是:清香、甘甜、有回味
缺點是:茶葉味道不夠濃,只有清香,不大適合我國往北上的地區
二、在一個就是煮茶:指的是把茶葉直接放入容器,之後在加溫設備上對茶葉直接加熱,茶葉半開對茶葉進行沖洗(很多人都是全開之後對茶葉進行沖洗,這樣使得茶葉頭遍的味道全部流失,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沖洗之後再對茶葉進行加熱直到燒開飲用
這種泡茶方式:
泡出來的茶
優點是:茶葉泡出來的味道夠濃,茶葉整體的味道被發揮出來了。茶葉到喉嚨之後有甘甜感
缺點是:煮茶,稍有不慎容易把茶做苦,極難入口。達不到泡茶的清香效果。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北方人使用
三、另外在福建地區還有一種叫做打茶。這種泡茶方式比較少見:指的是把茶葉用烏龍加工技術加工好之後把茶葉進行打碎,之後
把燒開的水對茶葉粉末進行沖泡
筆者有幸能夠喝到一次這樣的好茶這樣的茶
優點是:入口順滑,靜品回味極其的強,茶的味道始終。就好像在前倆樣的中間
缺點是:長飲用
會感覺嘴巴難受有異味、對茶的水質要求特別的高。
Ⅳ 如何做才能把茶葉的香味正確的「泡」出來
這個要看是什麼茶葉了, 比如我比較喜歡喝洞庭碧螺春,可採用上投法沖泡,沖泡時,先溫杯,再倒入90℃~100℃開水至茶杯2/3處,放入3~5克茶葉,稍加搖晃,再注滿開水,即可品茶。
Ⅳ 茶葉要怎樣烘才最香
焙茶的過程中最常聽到的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誰是君、誰是臣?君與臣的關系先了解茶為什麼要烘焙?
分成兩點解釋;一、再干:降低茶葉中的水份,讓茶在保存中較慢酸化,使易於保存。二、烘焙:用火的力量改變(善)茶的本質。好茶只要再干,香氣不足的茶利用烘焙來提高質量。
一、茶葉烘焙的目的:
一、降低水份含量、確保存放期間的質量,只需將水份降低,是物理變化。
二、改善或調整茶的色、香、味、形。茶本身的香氣不足,借火來提高火香,是化學變化。尤其是茶葉的並配,必須借火的力量來將質量劃一,是茶商的靈魂。
茶葉的質變是因為茶葉受氧(酸)化的關系,茶葉中含有5-8﹪的脂肪,脂肪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酸化,氧化要有足夠的水做媒體,所以茶葉要包裝前一定要將水份降至5%以下,為什麼?我們將一粒茶葉放大,水份含量在3-4%時水成單分子層,空氣中的水進不來。當吸水至5%以上時,會有游離水,游離水會將氧帶進茶葉中,茶葉就會漸漸類變。當吸水超過6﹪時就會產生凝結水(毛細管水)在茶葉中形成一水道,氧氣流通快茶葉類變加速,這就是茶葉為何要再乾的原因。
香氣不足的茶、儲存一段時間或茶味走樣的茶、為了參加比賽或迎合客戶口味須要用火的力量改變茶的色、香、味、形,就是烘焙。茶葉烘焙師傅必須要了解茶葉化學成份在烘焙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與質量的關系.
二、茶葉化學成份在烘焙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與質量的關系
氨基酸:味甘、苦、酸,含量愈多愈好。茶芽嫩梗、高海跋、春冬茶較多。制茶浪菁時產生香氣,焙火時與還原醣產生作用叫梅納反應(焙茶最重要的化學反應)。
咖啡因:茶會苦的原因,對制茶技術與焙火過程不重要,因為它很穩定不會因製造、焙火過程的不同產生變化。咖啡因除了苦之外有鮮口感,會與兒茶素結合產生沉殿,冷溫時結合、高溫時分開,稱為乳化作用。紅茶茶紅質多最明顯。
兒茶素類:兒茶素再加一個類,表示有很多種,目前分六大類、兩種型、游離型帶苦、脂型帶苦澀,又稱茶單寧(非單寧酸)茶湯中最多的物質佔50﹪以上。制茶和焙茶過程都很重要,茶葉發酵時變黃、變紅,並影響脂肪酸使茶產生香氣對茶的味與香氣都有很重要的關系。
單醣與雙醣類:茶中含2-5﹪烘焙時可以說完全靠它,糖本身就有糖的香味,加熱有蜜香再熱有焦糖香,對口感及香氣都好。
果膠質:對茶湯的成形很重要,茶湯的粘稠感(飽滿的感覺),烘焙時產生香氣。
植物色素:葉綠素與花青素,綠茶和台式烏龍茶要保持,紅茶要破壞。制茶時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以葉綠素為例,炒菁後馬上置冷可保持葉綠素使茶葉保持綠身。
三、茶葉烘焙溫度與外觀變化
色:色澤來源主要來自葉綠素,因烘焙過程因溫度而改變。由翠綠-黃褐-紅褐-黑褐。80℃無差別,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無差別、100℃光澤消失、120℃2-4小時變黃褐以上葉底還能全開,140℃2小時變紅褐、葉底半開,(等於160℃1小時)※焙茶溫度超過130℃有燃燒的危險。再加長時間變黑褐色,葉底不開。茶黃質後氧化的關系變茶紅質,120℃2小時以下纖維不會變死,以上會變死,顏色變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燒。135℃只在外銷茶、飲料茶原料烘焙時看過。
香:台灣茶能在世界保持不敗的地位就靠香。茶是活的,在丟棄之前香氣、滋味持續在變,輕發酵茶要清香非菁香,發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變,焙火時不易入火,殺菁時要捉香,香氣不足的用焙火來提高香氣。香氣的變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時茶會變酸是因為兒茶素遇熱的關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納反應〔還原糖與氨基酸在高溫時結合〕蜜香與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味: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苦與澀:苦焙不掉,澀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時茶愈焙愈苦是因為澀味降低而感覺愈苦,再焙下去澀還會提高,感覺又回復。為何有如此變化!不知道。
醇與韻:苦與澀保持平衡點才能感到醇,為什麼?也是不知道,日本醬油可用儀器檢驗,鐵觀音的韻必須邊焙邊揉才有,台式烏龍茶再怎麼焙也沒有鐵觀音的韻。
四、茶葉烘焙器具、熱源與質量的關系:
茶與熱源都動:甲、乙種乾燥機,香氣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熱源動茶葉不動:冰箱型乾燥機,香氣容易流失,可用風口的開與關及風速彌補。 熱源、茶都不動:電子焙籠。熱源茶都不動熱源沒直接照射茶:碳焙。 滲透性熱源:遠紅外線輔助可縮短焙茶時間。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潤決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農、茶商當做祖傳秘方,只要焙出來的茶質量可以提升就是對的。
五、焙茶原則:
由低溫慢慢提高:先高溫如將表面焙死,水份、雜味出不來。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輔助。茶葉並堆後一定要焙火,質量才能劃一,依筆者經驗並堆後焙火(比賽茶)質量可提高一個級數。
http://368tea.com/?action-category-catid-45這個網站有些焙茶方法
Ⅵ 紅茶怎樣加工才有花香.糖香味
似玫瑰木,既有紫丁香鈴蘭與玫瑰的花香又有木香
Ⅶ 茶葉要怎麼加工才有香味
茶葉香氣是茶葉的重要品質特徵,品質優異的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等具有天然的花香;優質紅茶往往具有甜香和果味香;花茶香氣依照所窨的香花而異,有茉莉花香、白蘭花香、玳玳花香、珠蘭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等。
除花茶外,其他茶葉的香氣都是茶葉中固有的。已知茶葉中的香氣成分有二、三百種之多,不同的香型是香氣物質組成不同之故。一種香型也並非一種香氣物質的反映,而往往是以數種香氣物質為主,配合其他數十種微量香氣物質所組成。有的茶葉香氣,是在制茶過程中產生的,有的是在加工時,原有的香氣物質產生了一系列變化而形成的。
茶葉的香氣與茶葉嫩度、品種、季節、栽培生態條件和製造技術有很大關系。細嫩的茶葉香氣物質較豐富,因此大多數名優茶香氣往往較高,粗老茶常顯粗青氣。烏龍茶香氣與品種關系密切,鐵觀音、黃金桂、大紅袍、水仙、金萱等都是製造烏龍茶的優良品種,而且各具特色。季節不同,茶葉香氣類型也不一樣,春茶往往清香比較突出,秋茶則往往帶有花香。海拔較高的高山茶園,雲霧多,生態條件好的茶葉香氣往往濃郁,低地茶園、土壤養分條件差的茶葉香氣較低。
茶葉香氣是通過茶葉加工而揮發出來的,剛採下來的茶葉,並無芳香,只有一股濃烈的青草氣。在茶葉加工過程中,這種具有青草氣味的物質不斷揮發,大部分都散失了,而具有芳香的物質由於沸點一般較高,能較多地保留下來,形成芳香撲鼻的優質茶。
正常品質的綠茶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火溫高的茶葉具有甜香或焦糖香,但火溫過高,就會產生煙焦味。日光曬乾的茶葉,往往有一股難聞的「日曬氣味」。
正常品質的紅茶具有熟蘋果香或桔子香,有的具有花香。一旦制茶技術掌握不當,也會出現不正常的香味。比如發酵不足的紅茶,青草氣嚴重;烘乾溫度過高,易產生煙焦氣味。
花茶的香氣,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茉莉花茶的香氣是茶葉吸收了茉莉花的20多種香氣物質而形成的。茶葉是一種疏鬆的多孔體,極易吸收外來的揮發性物質,利用這一特性,可以窨制花茶,同時也使茶葉容易吸收周圍環境的異味,因此茶葉貯存過程中避免吸收異味是非常重要的。
Ⅷ 手工新茶應該怎麼做才香
開始火力一定要大,最好是硬木炭火,火候掌握好,時間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