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綸加工需要什麼原材料
① 製造氨綸的原材料是什麼
氨綸生產主要原料PTMG及純MDI,其中PTMG和MDI在氨綸的固體成分中分別約佔80%和20%。
物理特性
具有高斷裂伸長(400%以上)
、低模量和高彈性回復率的合成纖維。多嵌段聚氨酯纖維的中國商品名稱。又稱彈性纖維。氨綸具有高延伸性(500%~700%)、低彈性模量(200%伸長,0.04~0.12克/旦)和高彈性回復率(
200%伸長
,95%~99%)。
除強度較大外,其他物理機械性能與天然乳膠絲十分相似。它比乳膠絲更耐化學降解,具有中等的熱穩定性,軟化溫度約在200℃以上。用於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的大多數染料和整理劑,也適用於氨綸的染色和整理。
氨綸耐汗、耐海水並耐各種乾洗劑和大多數防曬油。長期暴露在日光下或在氯漂白劑中也會退色,但退色程度隨氨綸的類型而不同,差異很大。
(1)氨綸加工需要什麼原材料擴展閱讀:
生產方法亦大致有四種:
1、干法紡絲
DRY
SPINNING,溶液在熱氣流下,因溶劑揮發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溶液----紡絲泵----乾燥箱,100℃熱風吹過,使溶液揮發----紡絲----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200~800M/分鍾。
紡絲溫度:為200~230℃。
纖維纖度:22.2~1244dtex。
特性:過程污染大,工藝復雜,成本高。
2、熔融紡絲
MELT-SPINNING,高聚物加熱到熔點以上成為熔體而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高聚物在無溶劑下聚合----造粒----在定溫下切片----清洗除雜----乾燥----脫水----進入螺桿壓機製成溶體----噴絲板擠出----通過冷箱冷卻----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600~1600M/分鍾。
紡絲溫度:為160~220℃。
纖維纖度:9~1100dtex。
特性:流程短、成本低、污染小。
3、濕法紡絲
WET-SPINNING,原液在凝固浴中經雙擴散作用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原液----紡絲泵----從噴絲板進入溫水,90℃以下----再生槽凝固浴----脫去溶劑----絲條洗滌----乾燥----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50~150M/分鍾。
紡絲溫度:為90℃以下溫水。
纖維纖度:44~440dtex。
特性:此法生產過程污染大、紡速慢、成本高。
4、化學反應法
高聚物製成溶液經擴鏈劑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溶液----經噴絲板至凝固液----添加擴鏈劑---卷繞成形----硬化---處理成網狀纖維。
紡絲速度:由50~150M/分鍾。
纖維纖度:44~80dtex。
特性:此法生產過程污染大、成本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氨綸
② 滌綸,腈綸,錦綸和氨綸,這些東西都是通過什麼樣的原材料做出來的啊非常想知道,就是最基礎的原材料
石油 聚酯纖維都是石油化工產品
③ 請大蝦劃提供氨綸生產工藝流程與配方方程式、總原料(重量)投入與產出比
聚氨酯纖維是一種含有85%以上氨基甲酸酯的、具有線性鏈段結構的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彈性纖維(Spandex),我國商品名稱為氨綸。由於結構的特殊性,氨綸強度高,比重輕,具有優良的高彈性和彈性回復率,其製品柔軟而富有彈性,既貼身又無約束及鬆弛感,有良好的服用性能,還廣泛應用於產業、醫療、體育等領域。
氨綸的研究最早始於德國,1959年杜邦首先實現了干法紡氨綸的工業化生產,60年代日本旭化成、東洋紡等公司也先後開發出了氨綸生產技術。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氨綸包覆紗和包芯紗技術的開發,氨綸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市場需求不斷增加。1989年,我國在山東煙台建成第一個氨綸生產裝置,90年代一批氨綸企業也先後投產,2001年後中國企業全面進入,產能迅猛增加,截至04年11月,我國氨綸產量已佔世界產量的40%多。
一、氨綸的主要生產方法
根據紡絲方法的不同,氨綸生產的工藝路線可分為溶液紡絲法、熔融紡絲法、化學反應紡絲法,其中溶液紡絲又根據凝固介質不同分為干法溶液紡絲和濕法溶液紡絲。目前,世界范圍內干法紡絲佔全球氨綸生產的80%以上、濕法紡絲約佔10%左右、其它兩種約佔10%。而在我國至今沒有化學反應法。化學反應紡絲法因工藝復雜,紡絲速度低,生產成本高,設備投資大且存在二胺環境污染等問題,今後發展的可能性也不大。
1、干法溶液紡絲
干法紡絲以聚醚二醇與二異氰酸酯以1:2的摩爾比在一定的反應溫度及時間條件下形成預聚物,預聚物經溶劑混合溶解後,再加入二胺進行鏈增長反應,形成嵌段共聚物溶液,再經混合、過濾、脫泡等工序,製成性能均勻一致的紡絲原液。然後用計量泵定量均勻地壓入紡絲頭。在壓力的作用下,紡絲液從噴絲板毛細孔中被擠出形成絲條細流,並進入甬道。甬道中充有熱空氣,使絲條細流中的溶劑迅速揮發,並被空氣帶走,絲條濃度不斷提高直至凝固,與此同時絲條細流被拉伸變細,最後被卷繞成一定的卷裝。可紡氨綸絲的纖度范圍為1.1-246.4tex,紡絲速度200-600 m/min,有的可高達1000 m/min。
2、濕法溶液紡絲
濕法紡絲與干法類似,也形成嵌段共聚物溶液,通過計量泵壓入噴絲頭。從噴絲板毛細孔中壓出的原液細流進入凝固浴,原液細流中的溶劑向凝固浴擴散,聚合物的濃度不斷提高,在凝固浴中析出形成纖維,再經洗滌乾燥後進行卷繞。紡絲速度一般為5-50 m/min,加工纖度0.55-44tex。
干法紡絲與濕法紡絲相比,紡絲聚合物濃度,粘度也高,能夠承受更大的噴絲板拉伸比,纖維比濕紡更細。同時干紡使用熱空氣作為凝固介質,與凝固浴相比在紡程上絲條流體力學阻力小,紡絲速度高,產量也更大。濕法紡絲由於生產成本高,已逐漸被淘汰。我國僅有的二套濕紡裝置都已停產。
3、熔法紡絲
熔法紡絲是將乾燥後的熱塑性聚氨酯切片送入螺桿擠壓機,切片由於受熱而熔融,熔體以一定壓力被擠出並輸送到紡絲部位,然後用紡絲泵將熔體定量均勻地壓至紡絲組件。熔融細流從噴絲板小孔擠出,在甬道中冷卻而凝固成纖維。熔融紡絲只適用於易熔的和熔融溫度下穩定性良好的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紡絲速度為200-800m/min。
熔紡生產流程短,投資少,不需溶劑回收,成本低。但熔紡氨綸技術仍不夠成熟,生產成本、產品品質受原料影響較大,而原料切片生產受制於人。同時由於紡絲工藝和紡絲原料的不同,干紡氨綸與熔紡氨綸在結構和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干紡氨綸性能優良,而熔紡氨綸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預聚體在加工溫度下不穩定,在高溫的停留時間稍長時,會發生過量交聯,生成凝膠,導致成品物理機械能也比干紡差,產品檔次低,應用范圍小。目前我國熔紡氨綸裝置規模都偏小,產能也低。
二、氨綸干法紡絲的主要技術
干法紡絲工藝流程復雜,裝置設備投資費用大,對環境也有一定污染,但工藝技術成熟,紡速高,製成的纖維質量和性能優良,在氨綸生產技術中佔有主導地位,並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仍成為投資主流。目前我國主要氨綸企業都採用干法紡絲技術,大部分在建和待建的項目計劃採用干法紡絲技術,從全球氨綸工廠產能情況來看,採用干法紡絲技術的產能也是占據主導地位。氨綸干法紡絲技術以美國杜邦、韓國曉星、日本東洋紡等為代表,不同生產專利商的紡絲聚合物合成方法、纖維的生產技術和加工過程具有獨特的技術特徵。
1、英威達和曉星技術
英威達(原杜邦)最早實現氨綸干法紡絲的工業化,其氨綸產品「萊卡」在產品質量和品牌推廣上都獨樹一幟。英威達和曉星技術採用連續聚合、高速紡絲,比常規的間歇聚合、中速紡絲有更好的產品質量。同時產量高、公用工程消耗少,單位生產成本低。但氨綸生產技術壁壘非常強,英威達和曉星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主要以合資建廠為主,沒有進行技術轉讓,我國的氨綸企業基本採用日本技術。
2、東洋紡技術
東洋紡是日本最早生產氨綸和纖維的廠商,1963年開發出自有知識產權的干法生產技術,採用間歇聚合、連續紡絲的工藝技術路線,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進,工藝成熟,生產過程穩定。紡速在500-600m/min,國內一些企業在此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目前紡速可達到800m/min。產品性能優良、規格齊全,從20D到210D,應用領域廣泛,可用於機織、緯編、經編、織襪、包芯紗、包覆紗等等。在溶劑方面,東洋紡新技術採用環保型溶劑DMAC替代DMF,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我國一些主要的氨綸企業如煙台氨綸、浙江華峰、連雲港杜鍾、江蘇雙良、杭州舒爾姿等都採用東洋紡技術。
3、日清紡技術
日清紡也採用間歇聚合、連續紡絲的工藝技術,紡速可達600-800m/min,其技術在開發細旦纖維、提高產品彈性伸長等方面有一定先進性,一些新建企業如浙江紹興龍山、江蘇雙良四期均採用此技術。
近幾年我國氨綸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在引進基礎上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更加成熟穩定,紡速不斷提高,成本逐步降低,部分企業基本完成了生產技術的國產化。在生產技術快速進步的同時,氨綸應用技術也得到很快發展,氨綸製品的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為氨綸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了可能。目前在氨綸常規品種上,我國已經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但在差別化、功能化品種上與美國、日本等還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氨綸投資大幅度下降,產能迅速增加,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發展先進生產力,用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將是氨綸產業今後的主要任務。
氨綸生產的主要原料為PTMG和純MDI,每噸氨綸中PTMG用量佔到 80%左右,純MDI用量佔20%左右
④ 氨綸和滌綸的原材料是什麼
都來是化學纖維,最源頭是石油。源
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制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
纖維的長短、粗細、白度、光澤等性質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加以調節。並分別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爛、不被蟲蛀等優點。廣泛用於製造衣著織物、濾布、運輸帶、水龍帶、繩索、漁網、電絕緣線、醫療縫線、輪胎簾子布和降落傘等。一般可將高分子化合物製成溶液或熔體,從噴絲頭細孔中壓出,再經凝固而成纖維。產品可以是連綿不斷的長絲、截成一定長度的短纖維或未經切斷的絲束等。化學纖維的商品名稱,中國暫行規定合成短纖維一律名「綸」(例如,錦綸、滌綸),纖維素短纖維一律名「纖」(例如,粘纖、銅氨纖),長絲則在末尾加一「絲」字,或將「綸」、「纖」、改為「絲」。
⑤ 氨綸主要材質是什麼
屬化纖材質。
錦綸是我國的商品稱號,它的學名叫聚醯胺纖維;有錦綸-66,錦綸-1010,錦綸-6等不同種類。錦綸在國外的商品名又稱「尼龍」,「耐綸」,「卡普綸」,「阿米綸」等。錦綸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纖維種類,由於性能優秀,原料資源豐厚,因而不斷是合成纖維產量最高的種類。直到1970年以後,由於聚酯纖維的疾速開展,才退居合成纖維的第二位。
錦綸的最大特性是強度高、耐磨性好,它的強度及耐磨性居一切纖維之首。
錦綸的缺陷與滌綸一樣,吸濕性和通透性都較差。在枯燥環境下,錦綸易產生靜電,短纖維織物也易起毛、起球。錦綸的耐熱、耐光性都不夠好,熨燙接受溫度應控制在140℃以下。此外,錦綸的保形性差,用其做成的衣服不如滌綸挺括,易變形。但它能夠隨身附體,是製做各種體形衫的好資料。
氨綸的學名為聚氨酯彈性纖維,國外又稱「萊克拉」,「斯潘齊爾」等。它是一種具有特別的彈性性能的化學纖維,目前已工業化消費,並成為開展最快的一種彈性纖維。
氨綸彈性優良。而強度比乳膠絲高2~3倍,線密度也更細,並且更耐化學降解。氨綸的耐酸鹼性、耐汗、耐海水性、耐乾洗性、耐磨性均較好。
氨綸纖維普通不單獨運用,而是少量地摻入織物中,如與其它纖維合股或製成包芯紗,用於織制彈力織物。
⑥ 氨綸 什麼材料合成
棉花和羊毛屬於天然纖維,滌綸、棉綸、氨綸、腈綸等屬於合成纖維;
棉綸是改性的聚丙烯纖維
用它開發生產的超棉綸內衣、浴衣、t恤等產品,其保暖、吸水、導濕、快乾、抗菌等性能均較為優越。聚丙烯纖維有比重小、不吸水、熱傳導系數低、耐化學品性好、衛生性好等優點。
氨綸一般由多根長絲組成,一般為10d/根,現時已有15d/根,甚至20d/根,理論根數愈少,條干均勻度愈好,因重疊形態之機會率愈少,干法紡絲之生產溶液dmac對人體之肝臟有害,一般10d/根內含控制0.5mg/kg,如15d/根則含0.7mg/kg,超過標准。生產spandex時,對於打卷張力,筒上支數,斷裂強度,斷裂伸度,成形度,油附著量,彈性回復率等等,都要特別注意,此等問題直接影響編織,尤以針織生產單面布更加要留意。氨綸用在一般衣服上的比率較小。在北美,用在男性衣服上很少,用在女性衣服上較多。因為女性的衣服都要求比較貼身。在使用時都會大量加入其他纖維如棉、聚酯混紡,以將光澤降低到最小程度。
⑦ 製造氨綸的原材料是什麼
氨綸生產主要原料PTMG及純MDI,其中PTMG和MDI在氨綸的固體成分中分別約佔80%和20%。
物理特性
具有高斷裂伸長(%以上) 、低模量和高彈性回復率的合成纖維。多嵌段聚氨酯纖維的中國商品名稱。又稱彈性纖維。氨綸具有高延伸性(500%~700%)、低彈性模量(200%伸長,0.04~0.12克/旦)和高彈性回復率( 200%伸長 ,95%~99%)。
除強度較大外,其他物理機械性能與天然乳膠絲十分相似。它比乳膠絲更耐化學降解,具有中等的熱穩定性,軟化溫度約在200℃以上。用於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的大多數染料和整理劑,也適用於氨綸的染色和整理。
氨綸耐汗、耐海水並耐各種乾洗劑和大多數防曬油。長期暴露在日光下或在氯漂白劑中也會退色,但退色程度隨氨綸的類型而不同,差異很大。
(7)氨綸加工需要什麼原材料擴展閱讀:
生產方法亦大致有四種:
1、干法紡絲
DRY SPINNING,溶液在熱氣流下,因溶劑揮發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溶液----紡絲泵----乾燥箱,100℃熱風吹過,使溶液揮發----紡絲----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200~800M/分鍾。
紡絲溫度:為200~230℃。
纖維纖度:22.2~1244dtex。
特性:過程污染大,工藝復雜,成本高。
2、熔融紡絲
MELT-SPINNING,高聚物加熱到熔點以上成為熔體而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高聚物在無溶劑下聚合----造粒----在定溫下切片----清洗除雜----乾燥----脫水----進入螺桿壓機製成溶體----噴絲板擠出----通過冷箱冷卻----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600~1600M/分鍾。
紡絲溫度:為160~220℃。
纖維纖度:9~1100dtex。
特性:流程短、成本低、污染小。
3、濕法紡絲
WET-SPINNING,原液在凝固浴中經雙擴散作用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原液----紡絲泵----從噴絲板進入溫水,90℃以下----再生槽凝固浴----脫去溶劑----絲條洗滌----乾燥----卷繞成型。
紡絲速度:由50~150M/分鍾。
紡絲溫度:為90℃以下溫水。
纖維纖度:44~440dtex。
特性:此法生產過程污染大、紡速慢、成本高。
4、化學反應法
高聚物製成溶液經擴鏈劑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而固化成絲的方法。
生產流程:溶液----經噴絲板至凝固液----添加擴鏈劑---卷繞成形----硬化---處理成網狀纖維。
紡絲速度:由50~150M/分鍾。
纖維纖度:44~80dtex。
特性:此法生產過程污染大、成本高。
⑧ 氨綸絲原料的成分
氨綸的生產過程為PTMG+MDI生存預聚物,然後溶解到DMAC中,與胺進行擴鏈反應,加入各種添加劑。然後經過熱風蒸發,紡成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