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如何對劇本進行加工
A. 導演可以改劇本嗎
導演在現場排練時,由於受演員表演的啟發,或者攝影師的有益建議,或者自己的靈感的突發回,往答往要對事先設計好的場面進行改動,甚至重新構思,這種臨場的創造性常常是最具有光彩的地方,會對劇本起到很大的增色作用。導演決不可忽視臨場的創造性,而把分鏡頭劇本當作是一成不變的。
B. 導演排一出話劇的流程是什麼
話劇大體說就分為劇本創作階段和排練階段。首先是劇本創作,話劇最重要的就是劇本啦,看你的說法應該是你還沒有一個劇本,有的應該是小說或者一個類似於故事的文本。這時候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你想改編的素材變成劇本的形式。不要小看這個過程,這是一個非常磨人消耗時間並且要投入大量精力的過程。你得考慮你的故事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在舞台上的。簡單的說,一般影視類專業的表演課程一上來不會讓人整太飛的形式,都是從基本功打起,你就要考慮在一個什麼樣的固定時空內,發生了什麼,小說里「這時他特別緊張」「她的拒絕好像刀子一樣在他本來就脆弱心靈上劃下了一道無法癒合的口子」這樣的句子該如何通過人物動作的方式呈現出來,並且呈現的方式一定要符合這個人物本身。有的小說里還有類似於「他望著那裡,好像她真的存在」「兩個人沒說話,誰也沒看誰,直到時鍾第二次響起」這種句子,你就要考慮如何用舞台的手段(燈光音響調度)去呈現出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性的呈現,這都是導演的自由創作。如果你手上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劇本了,還是要看你自己選擇,你是原封不動按劇本排,還是要呈現你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加以修改。哪怕就是寫好的劇本除了某些控制狂例如塞繆爾·貝克特等在劇本中就寫好了細節和調度的,其他的你作為導演還要在腦海中想清楚演員如何走位,場面如何調度這些問題。最終在你咋耳撓腮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學這個但又不得不去做的抓狂的情況下,你完成了劇本。這時候按說導演已經對劇本爛熟於心了,接下來就是排練了。排練首先你得找到合適劇中人物的演員,這也是一個考驗導演基本功里的過程,先不說你找來的人是否能勝任人物,單是要求每個人在排練時都有充足的時間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不過這種問題對於專業的學生和人士來說不是問題,畢竟大家都熱愛這個東西。找好演員分工明確後,才開始你說的讀劇本階段。劇本朗讀就是把所有演員叫到一起,然後按照分工開始朗讀劇本,這時候演員讀劇本的狀態是放鬆的,沒有經過排練,他們也不太容易一下子就進入角色和其他角色進行你想要的互動,這時候重要的就是需要所有人對劇本有所熟悉。讀完劇本後大家就可以進行討論,有的導演就直接開始排練了,有的則是和演員溝通,看劇本有沒有什麼太過於智障的問題。找演員的同時,你也得去找好舞台美術,舞台燈光控制,舞台音樂控制,並且在接下來的排練中要和這些人商量好,什麼時候需要它們參與,什麼時候需要它們做什麼。在排練前,最好就要讓美術做好你需要的道具和布景,但一般在學校里都找現成的,一些關鍵性的道具例如一把槍,一件重要的衣服,一個會被人物砸掉的台燈,這些都最好自己去做。
C. 導演有權修改劇本嗎
在修改劇本的問題上,始終存在一個由編劇、導演、演員組成的三國殺。按照戲劇和電影的理論,對於劇本,導演可以修改,但不可以擅自修改。導演在對劇本進行修改之前,要召集創作人員和主要演員進行商談,形成共識。對劇本進行再創作的整個過程,體現了導演的工作性質。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一規則常常被破壞。一個演員,有背景,有資本,就會無視導演的存在,擅自修改既定的劇本。有的時候,演員對劇本的修改是成功的,但是更多的時候,這種改動破壞了劇本的原筆原意和它的整體協調性。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寫的文稿是完美的,於是阻止編輯修改自己的稿子。這種思想同樣會出現在編劇身上,他們會千方百計地阻止導演修改自己的劇本,有的劇作家甚至為了修改劇本的事和導演翻臉。一個固執己見的劇作家,一個趾高氣揚的導演,一個目空一切的演員組合在了一起,修改劇本一定是演員說了算。無論劇作家如何創作,無論導演如何再創作,在舞台演出時,演員我行我素,想怎麼演就怎麼演。只要演出成功,觀眾認可,演員修改劇本的行為就會隨之合法化,這在戲劇舞台上特別明顯。一些有名望的演員,劇組百般遷就,視若珍寶,一般導演根本不敢得罪,即使平時趾高氣揚,自視甚高,也不敢貿然對演員發動攻擊。這時候,導演對演員的默認,會被外界誤以為修改劇本是導演的意志。在編劇、導演、演員組成的三國殺中,演員在時間上處於最後一個環節,演員因此而獲得了隨意修改台詞的空間。在對分鏡頭劇本進行拍攝時,大牌的演員動輒拂袖而去,也會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導演形成一種震懾。至於一般的演員,進了劇組,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絕對不會對劇本作出任何修改。
在常態下,總的來說由導演負責修改劇本。如果要在高考時回答這個問題,那麼最好不要輕易說由導演一手包辦直接負責修改劇本(盡管通常事實上是那樣)。有些事實不可以明明白白地說,對待這些事實,可以採取忽略不提的策略,既不說修改劇本是由導演說了算,也不說修改劇本不是由導演說了算。為了解決誰說了算的問題,事實上確實存在一個「說了算」的角色,不妨引入群眾元素,間接提及導演,這樣的處理,符合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就是刻意強調演職人員的創作來自工農兵群眾,演職人員的創作被工農兵群眾所肯定,暗示一切創作本質上都是群眾說了算。在原作文材料中,僅僅提及編劇和演員,對於導演則忽略不提,恐怕是命題者故意留下的一個真空地帶,供考生涉獵。在引入群眾元素之後,再回過頭來講導演的職責,就比較明智。在高考生的筆下,導演應該充當富有群眾基礎的集中制的化身。如果就事論事地在編劇、導演和演員之間兜圈子,恐怕很難獲取高分。最近一段時間,群眾一詞一再爆閃,群眾舉報,群眾反映,群眾要求,在此情形下,寫高考作文為什麼不順勢而為之呢?讓群眾去代表編劇,代表導演,代表演員。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特例,在修改劇本這樣的小事上,也會有特例出現。對《沙家浜》劇情的修改,對《紅燈記》劇情的修改,都不是出自於等閑之輩。在這種情形下,圍繞修改劇本而形成的三國殺各方自然而然地休戰。在一個龐大的政治舞台上,修改一個劇本,是再小不過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再小不過的事情,也會引起政治上的高度重視,可見,修改劇本並非始終是三國殺范圍內的小事。修改劇本引出的是對權力的運用和運行,修改劇本,實質上是對權利和利益的劃分。離開了權利和利益,誰會吃飽了飯去爭奪劇本的修改權?
D. 寫了一個劇本怎麼給導演看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首先給出版社看,出版社覺得好,就會給你出版,這樣就會引來導演。 或者自己聯系導演,可以通過一些演藝圈的朋友給你介紹。
E. 如何進行劇本的創作
劇本就是影片視聽語言的文字性表述,它包括導演劇本和編劇劇本版
導演劇本格式:
一:權第一行交代場號,時間,地點;
二;第二行說明故事人物的行為動作以及心理描寫;
注意:導演劇本要逐個鏡頭的寫;(這種劇本寫起來比較繁瑣)
編劇劇本是比較籠統的了,你可以直接寫出具體的劇情內容,人物對白以及人
物動作
明白了嗎^_^
F. 一部電影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導演、編劇、監制是什麼關系,各有什麼職責為什麼一部電影後面打上是某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在電影界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新浪潮」運動
法國的電影人率先提出了 「作者電影」的概念 ==他們認為導演拍電影 就像是作者寫文章 攝影機就是導演的筆
「新浪潮」對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影響力逐漸從法國擴散到全世界
由此確定了導演在電影創作中的主導地位
一般是某個影視公司(或者獨立製片人)看中一部劇本 或者一篇小說
他們首先通過支付一定的稿酬 獲得作者授予的改編權以及拍攝權
然後 他們找編劇寫出符合他們要求的而且能通過廣電總局審查的「文學劇本」
文學劇本通過審查後
影視公司(投資方)找導演進行加工修改 寫出適合指導拍攝的「分鏡頭劇本」
同時著手組建劇組--包括 攝影 燈光 美術 各組人員的招募
尋找合適的外景地 搭建必要的內景
尋找符合要求的演員-進行「試鏡」
待資金 人員 各方面都准備後之後 就進入拍攝期
所有鏡頭拍攝完成 稱為「殺青」
導演 剪輯師 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其他人的工作基本完成
然後進行宣傳 等待合適的上映時間
編劇是負責文本編寫 導演有權改動劇本
最後一個問題最開始回答了--導演是電影創作中的中心 是一部電影的「作者」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G. 寫好了劇本,如何遞給導演
都寫好了,很有目標嘛!值得鼓勵和我們大家學習。想給哪個導演?不過我覺得他們很忙。
你可以打給一些電視台的欄目電影,欄目劇,那個門坎比較低。
或者找一些新銳導演。可以把你QQ留給我。不好意思,我先匿名了。
H. 導演對劇本構思的含義是什麼
導演構思的含義是多元的,同一個文本,在不同的導演手中,會產生不同的構思,作出不同的闡釋。每個導演由於各自的生活經歷不同、哲學觀點不同、審美趣味不同、藝術見解不同,以及觀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對文本都會有各自的獨特發現和見解,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形成各自的藝術風格。 影視導演在對劇本構思時應該首先確定未來影片的主題思想。所謂主題思想,就是劇本想要表達的某種觀點和看法。這種觀點不是編導外加或強貼給劇本的,而是劇本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本身就蘊涵的。故此,無數創作實踐證明,劇作家在創作時,必須忠實於生活,從生活出發去展開情節、塑造人物,而不能搞「主題先行」,從某種抽象的概念出發。當然,這並不排斥在正式編導之前,導演要像評論家那樣,極其客觀地、冷靜地對劇作進行解剖和分析,從中概括出主題,用以統馭全劇。 影視導演把握劇本的基本步驟: 1.導演在構思時要有運籌帷幄、統觀全局的思想,要具有對影片整體把握和總體設計的能力 這就要求導演既要考慮到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又要協調各個局部之間的比例關系;在情節方面,既要考慮縱向發展的深度,又要考慮橫向聯系的跨度;在人物方面,既要考慮「這一個」人物與演員的獨特氣質和個性,又要考慮各個人物與演員之間的氣質、性格、形象的搭配是否雷同與協調;在節奏、氣氛方面,既要考慮「這一個」場面或這一場戲的節奏與氣氛,又要考慮到它與整部影片的節奏與氣氛是否合拍與融洽。 2.導演在構思時還必須具有電影思維的能力,必須按照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則,運用符合電影特性的電影思維方式來進行構思 3.導演在構思時必須注意場面的調度 場面調度是導演的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它包括導演對攝影機的方位、角度的調度,以及演員動作和位置的調度。導演對場面調度的構思主要應以生活為依據,同時又要有自己的獨特的發現與設計,既不要單純地模仿生活又要在立足生活的基礎上有所創造和突破。有創造才有藝術,有突破才能創新。在進行總體構思時,應該將聲音的時代感、運動感、空間感、空間的混響與人聲的關系,聲音參與戲的作用等等,一並納入藝術構思之中。既想到畫面,又要捕捉聲音。聲音具有較大的空間表現力,沒有聲音就顯示不出空間的立體感。名師提醒 導演構思是導演運用電影語言對劇本作出的形象闡釋。導演構思決不是為了用形象圖解思想,而是通過銀幕運動、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以及聲畫結合的方式來表述內容、揭示思想、反映情緒、渲染氣氛、強化節奏。具體來說,導演的藝術構思,就是運用鏡頭能夠捕捉到的畫面和音響造型,按照蒙太奇的邏輯和功能將其影視思維活動體現在銀幕上。
I. 導演是怎樣得到劇本的
直接送到電影製片廠嘛!! 上海電影製片廠 就在徐家匯那裡的 地鐵很方便!!
J. 結合實例說說導演如何選劇本
在明白了導演的基本任務後,下面的問題就是如何選劇本了。這個問題主要看專您作為導演對生活中哪個領域較熟屬。如果您對歷史較熟悉就可以選擇歷史題材的劇本;如果您是個軍事迷就去找軍事題材的劇本;再如果您對農村熟悉就去做農村題材的劇本如此等等。任何劇本都不是完整的,編劇是按照他自己的世界觀在寫,即便是您找到所感興趣的劇本,也要再加工,注入您自己的世界觀。現在編劇很多,有無數的編劇班底,您找到他們後還要不斷溝通,改寫之。還有的導演都是自己寫劇本,或者,您先有個大概的想法,提出來,再找一些較好的編劇來集體加工。像姜文導演就是這樣,他先提出自己的構想,號召一批編劇來細化之,如《太陽照常升起》,這個工程您可以去看看他出的書《騎驢找馬》《長天過大雲》裡面都有簡述。還有得就是美國編劇大都有個基本准則,劇本的編劇法您要去學習一下,對於您日後改變劇本很有幫助。這也就是告訴您美國大片之所以能賣大錢的法寶。這里的確有技巧,不是憑著膽量能幹好的事兒。有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有市場意識,還要有導演基礎功底,更要有編劇的基本法則,這樣,您就能選好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