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菇類
⑴ 我想開個蘑菇加工廠,就是把蘑菇簡單的處理,做上自己的包裝,都需要什麼啊
這個問題太好了,你可以到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供求買賣 欄目,裡面都是供應求購的,看的人也挺多,你可以發布自己的求購信息,也可以看看其他會員的供應信息。這對你開加工廠有幫助哦!
參考資料: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⑵ 菌類加工廠需要什麼手續
菌類加工廠首先需要食品,衛生檢疫許可證,健康證,生產許可證,當然工商,稅務是比不可少的。如果市場銷售還要有條形碼,QS等等。
⑶ 蘑菇如何生產
如何種植蘑菇
現在由於食用菌種植的經濟效益較好,從事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多。究竟怎樣才能種植好食用菌,記者采訪了有關農業專家。
食用菌是知識密集和勞動密集相結合的產業,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指導發展食用菌,沒有成熟、過硬的技術,想達到理想的經濟效益肯定不行。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經濟效益,降低市場風險,一是選擇營養價值高、無霉爛的原料作為栽培食用菌的營養料。二是適時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種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種同樣不行,遲栽也不行。三是選擇優質、高產的菌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沒有好的菌種就達不到好的產量。四是提高產品質量。做到適時採摘。食用菌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後期大量的孢子已經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質都會下降。據了解,市場上最常見的平菇,大部分採收都在後期,同時有些從事食用菌銷售的商販還加些水,但消費者對此不清楚,買回去後烹飪,出現大量的水,一點鮮味也沒有,逐漸地消費者對這種產品就不再購買。還要注意增加室內通風和濕度,創造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環境。
發展一個產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場信息,不能憑空想像。要了解市場上哪一種品種今年會走俏,哪一種品種適合在當地銷售,投入有多大、產生的效益如何、技術能不能接受等。靠「自產自銷」的思路來發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慮找一家有實力、技術過硬、信譽度好、可靠的單位與其聯手或簽約合同,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單位來銷售。必須採取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方式來發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術、新品種和市場,通過基地來生產,跟銷售方簽訂合同,帶動農民一家一戶生產,才能把食用菌生產風險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糞種植蘑菇,及如何發酵,及如何選種子?
答:雙孢蘑菇牛糞、鋸末堆料發酵制種
傳統的雙孢菇制種技術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絲不易長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種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們採用了牛糞、鋸末堆料發酵技術進行雙孢菇制種,制母種的成功率達99.9%,制原種的成功率達98.1%.制栽培種的成功率93.2%。
制種方法如下: 牛糞、鋸末的發酵 選未變質的鋸末,過篩後在陽光下暴曬2~3天。曬時要攤勻、曬透。然後貯存備用。將牛糞曬干、打碎後備用。另外,備足碳酸氫銨、磷酸二氫鉀、生石灰、輕質碳酸鈣等輔料。將牛糞、鋸末,按體積比1:1的比例混合。同時,加入牛糞和鋸末總重量0.3%的碳酸氫銨、2%的磷酸二氫鉀、約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據其質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勻後,pH值為7.5~8)、2%的輕質碳酸鈣。混合均勻後加水,使水分含量達68%~70%。然後建高1米、寬1.2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後插入溫度計。當溫度上升到75℃左右時進行第一次翻堆(時間約為10 天)。每次翻堆前,給料堆表面噴少量的石灰水,在發酵過程中,若發現料堆的中下部有變黑的趨勢,可用木棍適當打孔通氣。一般翻堆4~5次,時間間隔為10、9、8、7天。若時間來不及,可翻堆3次。發酵完後曬干備用, 發酵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處理辦法:
(1)料堆不升溫或升溫緩慢。鋸末發酵不如秸稈升溫快,若發現升溫較慢,可適當加入碳酸氫銨,調節碳氮比,促其升溫。若溫度能升到60℃以上,則不必調節。
(2)料堆中下部變成黑褐色,有異味。這種現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過大或過實,應抓緊翻堆,翻堆後打孔通氣。 配製培養基 將麥粒煮透後,加入麥粒體積1/4左右的鋸末發酵料,然後加人生石灰,將pH值調至7.5~8。按干麥粒的重量,加人1%~2%的輕質碳酸鈣,拌勻後裝瓶。鋸末料必須細碎,不能有大塊,防止因塊內干心而導致滅菌不徹底裝瓶時要將料充分混合。裝瓶時瓶子要放正,不能過度傾斜。否則,裝瓶後麥粒偏向一側,鋸末偏向一側,裝料後接入菌種。
據《中農網》報道:從2002年秋冬至今夏食用菌市場的總體情況來看,生產與銷售、消費、效益呈同步增長的趨勢,產銷形勢令業內人士極感欣慰,用部分菇農的話就是:沒有賣不出去的蘑菇,沒有不賺錢的品種。但品種不同、同品種的菌株不同、生產季節不同,導致其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並由此形成了較明顯的效益差異。當然,生產戶之間的效益差別不僅僅取決於上述原因,生產技術的實際操作水平、管理責任心及其技術水平和生產大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制約因素。
雙孢菇
雙孢菇作為國際消費型食用菌品種,絕大多數國家均對其青睞有加。國外一般採用工廠化的生產方式,而國內受投資水平限制,絕大多數是一家一戶、純人工、分散性操作生產。由於國內經濟水平以及勞動力價格極低,產品售價亦很低,一般內銷市場價為4~6元/千克,少有7元/千克以上的價位,客商收購鮮菇價一般為3~3.6元/千克,最低為2.4元/千克,最高曾達5.6元/千克,鹽漬品噸價一般在4500元以上,但沒有突破7000元。
根據調研和菇農反映,由於受上季利好的帶動,今年秋季相當多的菇農准備擴大栽培面積,一些鄉鎮和村裡也將該品種作為主導品種,甚至將增加一倍投料量。預計今年秋冬雙孢菇生產面積將增加20%~30%。10月下旬以後,鮮菇將維持2.4~2.6元/千克的價位水平,千克價超過3元的可能性較小。進入低溫季節後,由於部分菇棚不再出菇,可能出現貨少價揚的現象,但難以突破5元/千克的價位。如果排除人為因素,跌破1.8元/千克的概率也很小。品種仍以2796為主。
假姬菇
假姬菇又叫袖珍菇,去冬至今春鮮品千克價一般在4元左右徘徊,鮮銷量不大。鹽漬品噸價為4000~5000元。受銷售數量的限制,今年秋季生產將基本維持原有水平並略有下降,預計市場價格不會有大的起伏。品種以農科96號(脫毒菌株)為主。出口商現大多求購純白色菌株,灰色、灰黑色菌株逐漸失寵。
金針菇
預計今年的金針菇生產仍以黃色、淺黃色菌株為主,主導品種有農科F16、金雜19、三明一號等。白色菌株有純白、白金201、農科F8等品種。
平菇
去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平菇深色菌株價為3~4元/千克,進入11月下旬後千克價下滑1元左右,個別地區跌至1.4~1.6元/千克。由於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去冬氣候相當寒冷,一部分不規范的蔬菜大棚受凍害嚴重,個別地區的蔬菜大棚絕產面積達80%左右,致使冬季蔬菜貨緊價揚,平菇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菇農著實賺了一把。平菇淺色(白色)菌株的銷量相對較少,但價格較高,個別地區千克價比深色平菇高出1元。此外,白色平菇大多為加工外銷,一般鹽漬品保持每噸約3200元的價位。
與雙孢菇的市場狀況相同,今年秋冬平菇的栽培數量將有大幅增加,預計將會增加30%以上甚至更多。如果遭遇暖冬,反季節蔬菜供應充足,加之脫毒菌種、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使產量大幅度提高,這無疑會給有限的市場增加更多的壓力。預計9月深色菌株鮮菇批發價將在2元/千克左右徘徊,突破3元/千克的概率很小,銷售價大多將維持在2~3元/千克。進入11月以後,批發價將維持在1.2~1.6元/千克,銷售價大多將維持在2元/千克。白色菌株價格也將同步下降。深色脫毒菌株有農科12、黑平119、黑霸王、8801、雙抗黑平等品種。白色脫毒菌株有農科8號、農科32號、佛羅里達、日本台白、特白等品種。
香菇
香菇厚菇鮮品一般在3~4元/千克的價位上浮動,干菇價一般在30元/千克左右,花菇一般維持在40~60元/千克的價位水平,較前幾年下降幅度較大。
由於去年個別地區菇農受菌種、技術等因素影響,經濟上受損不小,故今年秋季產量將有所下降,但因南方地區產品上市,價格仍將維持去冬今春水平,不會有突破。生產中多以香農系列等閩、豫、滬培育的菌株為當家品種。
雞腿菇
雞腿菇在高檔珍稀食用菌品種中屬栽培難度小、產量高的品種,越來越失去其珍稀的特點,銷售價格亦「風光不再」。國內鮮菇價一般為2~4元/千克,鹽漬品噸價則保持在4000元左右,受今春人為攪市的影響,最低時每噸價為2000元,難現2001年7000元/噸的「輝煌」。
受今春超低價格的影響,預計今秋栽培面積將有大幅度的減少。根據今年供應菌種的數量和各地三級菌種廠的生產數量以及栽培戶的選擇,估計今年雞腿菇的生產面積降幅將達50%以上,預計深秋至冬季的鮮菇價格將達到或超過4元/千克,如果排除人為攪市等因素,鹽漬品將逐漸恢復到4000元/噸的價位水平。品種以CC833、瑞迪2000等脫毒菌株為主。
杏鮑菇
柱形杏鮑菇產量較高,鮮菇價僅為4元/千克,在山東等地最低曾跌至2.8元/千克。鹽漬品噸價一般在3200~4500元,難有突破。
保齡球狀杏鮑菇發菌後熟期偏長、產量低、管理難度較大,故其鮮菇價格偏高,一般鮮品價為6~8元/千克。該菌株鹽漬品雖然較少,但價位不高。
由於去年秋冬菇價與菇農的期望值相差過大,生產效益遠遠沒有個別供種單位宣傳的那麼高,個別單位承諾的回收價格也沒有執行,令菇農大失所望,故今秋栽培投料量有下降的苗頭,並且生產多以柱形菇為主。品種以XZ21(柱形菇)等脫毒菌株為好,可適當輔之以XB09(保齡球狀菇)。
阿魏菇
阿魏菇的基本生產性狀同柱形杏鮑菇,市場狀況亦相仿,生產菌株可選PA63。
白靈菇
從分類學上講,該品種應歸類於阿魏菇,故有「白阿魏蘑」之稱,但從其子實體的形態特徵上來看則不盡相同,從管理角度而言也完全不相同。由於白靈菇菌絲後熟期偏長、出菇難度大、管理技術復雜而且產量偏低,該品種的價位一直較高,今年1月菇價曾達20元/千克,2月以後逐漸下滑,4月降至6~8元/千克。
白靈菇市場的不穩定性和季節性使得栽培生產的風險性較高,除非有確切的商業訂單或真實的供銷合同,否則難以有大面積的商業化栽培。預計今年冬季至明年1月,該品種仍將保持15元/千克的價位水平,無法突破20元/千克的上限,春節過後將降至6~10元/千克,不會有大的變動。當家菌株主要有PB—1號、天山2號,前者出菇較早、菌蓋稍厚,後者出菇遲但個頭稍大。
楊樹菇
楊樹菇作為珍稀品種,栽培較晚,發展較慢,市面上難見鮮菇出售,多以干品形式上市,菇價一般為110~140元/千克。
北方地區氣候冷熱不勻且空氣乾燥,不利於其子實體生長。因為栽培技術的制約,該品種生產數量極為有限。異地引種後應做嚴格的出菇試驗。目前主導品種有楊樹菇3號、粵楊02等脫毒菌株。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⑷ 菌菇類加工車間應參照什麼規范
用農葯. 在廣大的種植中,菌菇類作物隨著需求量的增加,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專大,但需注意的是在其使屬用農葯的過程中切記農葯的質量及安全。隨著代料地栽菌菇的大規模發展,各種競爭性或危害性雜菌、病蟲害也頻繁發生。一部分栽培戶必然會施用農葯進行滅菌除蟲。在施用農葯的過程中,特別是施用毒性較大的殺蟲農葯,容易給平菇造成農葯殘留。如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汞是農葯中種類最多的三大類,農葯造成的急性中毒有3/4以上是由這三類農葯引起的,所以建議木耳栽培戶要採取預防措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發生後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而且要幾種葯劑交替使用,防止病、蟲等產生抗葯性而降低葯效或增加用葯量而降低木耳質量。
⑸ 蘑菇,平菇深加工,怎麼做
蘑菇深加工的產品很多。例如腌漬。烘乾,速凍,調味等等。不知你說的是哪一種。
⑹ 介紹幾種平菇加工方法
平菇加工方法
平菇罐頭加工方法
罐裝平菇要選擇菇蓋圓整,柄中生的品種,小蓋平菇較好,菌蓋直徑在1.5—3厘米的菇更好。採收的平菇,要按菌蓋大小,成熟度、色澤分級,放在清水(或0.5%鹽水)中漂洗15分鍾,洗去沾附在菌蓋上的泥紗和雜質。菌柄留1.5厘米長,削去多餘部分。平菇制遞較脆,須經預煮,可破壞酶活性、穩定菇色,軟化組織,增加韌性,便於裝罐。預煮時,平菇與水的比例為1:1,在鋁鍋中煮1—2分鍾。
煮後撈出,放在清水中冷卻,曬干水分後即可裝罐。預煮水濃度達到1%—12%(折光計)時,可以供配湯用,取菇湯97.5份,加精鹽2.5份加熱熔化後,過濾備用。每罐裝260克,注滿湯汁,即可密封。封罐時,可視條件採用排氣密封或真空密封。排氣密封的中心溫度須保持75℃—80℃;真空密封須在抽氣達350毫米汞柱下進行操作。密封後要及時滅菌。15分鍾內溫度要達到121℃,控制蒸汽進入量,在121℃維持20分鍾進行排氣;15分鍾後冷卻。滅菌後的罐頭放在25℃—30℃下保溫培養7天,合格者,放在l℃—2℃低溫下保存。
加工的其他方法
傳統的加工方法是將菇置日光下暴曬或在炭火上烤乾或陰干。現在還出現熱風乾燥、遠紅外線乾燥、真空冷凍乾燥等新技術。鹽水膠制菇類,是利用食鹽的高滲壓來抑制腐敗性微生物生長的一種加工方法。
用菇類還可加工成許多食品,日本用香菇菌絲體提取製作的"茸源";風行於世界各地。還可製作各種飲料。
⑺ 蘑菇深加工
目前國內的食用菌品種很多。利潤大小應該根據各地市場需求來確定。不是一樣的。食用菌深加工種類很多。有簡單的。有高精端的。所以設備也不一樣。簡單的也需要30-50萬左右。
⑻ 蘑菇怎麼生產
1`````蘑菇生產基地
桂林市區最大蘑菇生產基地在大河鄉建成
南京高淳版縣固城鎮建設高標准蘑菇權生產基地_
江西寧都建全省最大蘑菇生產基地
山東莘縣徐庄蘑菇生產基地
徐州久維蘑菇生產基地
衡陽蘑菇生產基地
2``````相關資料``
蘑菇生產全書
市場價 :¥33.00
⑼ 請問蘑菇的深加工
蘑菇深加工品種很多。有腌漬,清水,調味,烘乾,速凍,凍乾等等,如果你有一定的市場銷售能力,辦一個食用菌加工廠還是效益不錯的。一般小型加工廠需要投資5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