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什麼是在信息加工和問題

什麼是在信息加工和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2-26 15:49:58

① 什麼是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論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理論,也是所有關注人類認知加工版過程理論的總稱。信息理權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其假設在於:行為是由有機體內部的信息流程決定的。由於這種信息流只是一種猜想,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心理學家們構建了不同的模型來推導這種信息流。當然,隨著實驗研究在心理學里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越來越看重認知過程的實證基礎,其中也包括生物學基礎的探索,這在當前也成為信息加工研究的主流。

② 信息加工的一般過程是什麼

根據信息加工一般規律,分別進行人工加工和機器加工。
人工加工,主要是採集回、分類、摘編、匯集答、存檔;
機器加工,主要是採集輸入、編碼輸入、傳輸、程序計算、傳輸、解碼輸出、屏幕輸出或列印或刻錄光碟。

信息加工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過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為我們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於發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使用。
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使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③ 信息加工處理

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是信息科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地質找礦工作中,所獲得的間接信息日益增多,而間接信息不經過加工處理,就無法用來解決地質問題。

對信息加工其任務是從內容非常豐富的原始信息中提取與解決一個具體任務有關的信息。

例如,找礦預測中,主要的工作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變數(或者叫作標志),並對變數賦值;第二部分是建立預測的數學公式並求出評價的准則。在實際工作中,第一部分工作是人工進行的,第二部分因為計算工作量大,在計算機上進行。找礦預測的方法最早是用統計分類的方法,後來用到模糊數學,現在又開始用神經網路法。方法越來越好,但預測的效果卻未因方法的改善而提高,這是為什麼?

從資訊理論的觀點考慮,是第一部分工作即選取變數的工作未做好。例如說,礦產預測的變數中常有物探變數,有一種作法是:在預測的單元中有某種物探異常,則這個變數賦值1,否則賦值0。物探異常中包含豐富的地質信息,僅考慮異常的有無並不能充分利用異常中的含有的地質信息,甚至可能誤用。例如某種礦產與中酸性岩體有關,而這種岩體又能引起磁異常,此外,預測地區還有其他地質體也能引起磁異常。在預測單元內,如果沒有中酸性岩體出露,則磁異常是有隱伏中酸性岩體存在的必要條件(即有岩體必有異常),但不是充分條件(即有異常不一定有岩體)。這就是說,磁異常的有無這個信息,對判斷是否有隱伏中酸性岩體來說,信息量不是很高。這時,應對磁異常進行處理及反演,估算磁性體的磁化強度值,並與當地已知的中酸性岩的磁化強度值相對比,如果兩者相近,則可推斷這個異常是所要找的岩體所引起,否則,可推斷這個異常是其他地質體引起。因此,根據磁異常估算出地下磁性體的磁化強度,利用磁化強度大小這個信息,判斷地下有無隱伏的岩體,其可靠性大大提高,即磁化強度大小的信息量高於磁異常有無的信息量。大家知道,一個不大的磁性體,當有一定的埋深時,能引起較大范圍分布的異常,即磁性體只分布在少數預測單元中,而磁異常則分布在很多預測單元中。但是,沒有磁性體的地方,岩石的磁化強度為零。這是磁化強度大小比磁異常有無信息量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提高物探異常解決特定地質問題的信息量的另一個途徑是利用綜合物探異常。例如,一個有重力和磁異常的綜合異常,經處理和反演,表明重力和磁異常是同一個地質體所引起,並求出了該地質體的磁化強度和密度值,則可較有把握判斷這個異常是磁鐵礦(磁化強度大,密度大),磁性變質岩(磁化強度中等或者大,密度中等),基性超基性岩(磁化強度中等、密度中等)或酸性岩(磁化強度小或中等,密度低)所引起。

信息加工處理的內容和方法與具體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有關。不同的信息處理的方法不一樣,同一信息因為用以解決的問題不同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是,其發展趨勢則是一致的,即利用現代計算技術及計算機,從多種信息中提取解決某個特定問題含信息量最大的綜合信息。就地質找礦而言,則是研究所謂的專用組合標志。

專用組合標志不僅可由物化探異常組成,而且可由地質和物化探異常組成。研製專用組合標志其實質就是將地質、物探和化探在高水平上綜合,是地質找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時候,物探異常要根據形成專用組合標志的需要進行變換、濾波及反演。因此,研製專用組合標志要由地質和物化探專家協同進行。

從上述討論中可以看出,在礦產預測中,如果用專用組合標志作變數,代替某種異常的有無或異常值的大小等變數,預測的效果就會提高。礦產預測中選取變數,從資訊理論的觀點考慮是預測成敗的關鍵所在,應引起地質找礦工作領導者的高度重視。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討論,請看第十五章。

④ 什麼是信息加工心理學

信息加工心理學:當代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內容廣泛的學科領域,其研版究涉及到人的認知的所權有方面,而且其概念和理論也滲透到幾乎心理學的所有分支領域。有趣的是,在第二次認知革命中崛起的聯結主義研究並沒有使以計算機類比為主要特徵的信息加工心理學退出心理學的前沿陣地,它甚至依然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主體而存在。因此要把握當代認知心理學的全貌,首先還是要把握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廣泛,其中大部分研究集中於四個方面:知覺加工與模式識別、注意、記憶和問題解決等。

⑤ 信息加工概念是什麼

信息加工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de

⑥ 什麼叫信息加工觀點

信息加工是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過程,使版收集到的信息權成為能夠滿足我們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於發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的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也是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1. 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假信息、偽信息,只有通過認真地篩選和判斷,才能避免真假混雜。
2. 我們收集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零亂的、孤立的信息,只有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的排序,才能有效地使用。
3. 通過信息的加工,可以創造出新的信息,使信息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⑦ 什麼是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一般過程是什麼計算機加工信息的類型有哪幾種

信息加工是對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過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礎上,生產出價值含量高、方便用戶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動過程。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
根據信息加工一般規律,分別進行人工加工和機器加工。 人工加工,主要是採集、分類、摘編、匯集、存檔; 機器加工,主要是採集輸入、編碼輸入、傳輸、程序計算、傳輸、解碼輸出、屏幕輸出或列印或刻錄光碟。 信息加工指通過判別,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系列過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為我們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於發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使用。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使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計算機加工信息的類型有
1.基於程序設計的自動化信息加工.(如:用編程來畫拋物線)
2.基於大眾信息技術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如:用excel計算班級的成績表,算出平均分,排名等)
3.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http://ke..com/view/118923.htm

⑧ 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較少受到後天文化教育影響的智力稱為

A. 流體智復力

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基本制心理過程有關的能力,是一種以生理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與晶體智力相對應的概念。流體智力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而晶體智力則並不隨年齡的老化而減退。晶體智力主要指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也稱視覺-空間智力。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中所說的一種智力。 空間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並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

⑨ 1,什麼是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是什麼

信息加工理論不是某一種理論的名稱,而是一類理論的統稱。信息理論把人看做一個信息處理器,而人的消費行為就是一個信息處理過程,即信息的輸入、編碼、加工儲存、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消費者面對各種大量的商品信息,要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加工、選擇性保持、最後作出購買並作出購買行為。這個過程可以用心理學原理解釋為:商品信息引起了消費者的有意或無意注意,那麼大腦就開始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個過程包括知覺、記憶、思維和態度,於是購買決定就產生了。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研究學習,起自不同的來源。有人認為(Ellis,1978),是受了格式塔記憶理論的影響,這種理論強調,有機體如何組織他們記憶的內容,反映了他們是如何主動地組織知覺的方式。也有人(Norman,1970)區分了對當今信息加工理論有影響的三種理論:(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學習的數學理論(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ies);(2)強調以選擇性注意為起點、長時記憶痕跡為終點的信號探示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ies);(3)注重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模擬的計算機模型理論(Computer-model theories)。
按照斯奈爾貝克(G.E.Snelbecker)的觀點,目前,被認為屬於信息加工理論范圍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1.側重於數理統計分析的資訊理論
美國學者香農(C.Shannon)被公認為是資訊理論之父。作為貝爾電話公司的技術人員,香農為了解決信息編碼的問題,提高通信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研究過程中對信息進行了數學處理。他舍棄通信系統中消息的具體內容,把信息源發生的信息僅僅看作一個抽象的量。他把數理統計方法運用到通信領域,提出了信息熵的數學公式,從量的方面來描述信息的傳遞與提取的問題,並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他設計出了一套在各種不同條件下測量信息的方法,從而奠定了現代信息理論的基礎(王雨田,1986年)。
簡單說來,香農的測度主要集中在輸送與接收的消息之間的相似性,以便計算送話者與受話者雙方能夠得到多少信息。香農把消息的交換作為通信的特徵。因此,資訊理論關注的是可能已被輸送的消息的影響,以及實際被傳送的信號。
心理學家們改編了香農的信息測度和理論。呈現給被試的刺激是與通訊系統中的信息源和傳送者(source and transmitter)相應的。通道(channel)被作為人類被試的特徵;被試對信號加以編碼和做出正確反應的最大精確度,被稱為是他的通道能量(channel capacity)。
信息分析把主要焦點放在被試在一系列嘗試中對所呈現的刺激做出反應的一致性程度上。例如,我們可以向被試呈現音色不同但其他各方面(如聲響和持續時間)完全相同的4種音調,要求被試做出四種不同的反應,這樣,我們不需要詳細計算,也可以確定被試是否加工了在這種情境中所有可得到的信息。
當向成人被試呈現單維刺激(即除了一個刺激維度不同外,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時,會出現一種有趣的現象。一旦被試有了足夠的練習,從而清楚知道對每一種刺激應做出何種反應時,他們的精確性達到了十種漸進線,並在操作時一直保持精確性。而且,即便刺激只是通過不同的感覺通道被感知的,或刺激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但能被正確識別的刺激項目的數量變化是很小的。1956年,米勒(G.Miller)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神奇的數字,7土2:我們信息加工能量的一些限制(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他回顧了近20項研究,發現人類處理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米勒提出,我們要用金子而不是廢品來填補這7個左右的記憶狹孔。米勒的文章發表後,心理學家們從事了數百項這類的研究。盡管有人對這種人類通道能量的計算程序抱有疑問,但許多心理學家接受了這一發現,從而對學習與記憶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些人從另一個角度認為,我們可以把信息組織成「組塊(chunks)」,從而可以增加人類的信息加工能力,因此應該把重點放在人們組織信息的方式上。
就一般而言,心理學家認為,資訊理論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把人類作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這個模式強調人在對刺激做出反應時的積極選擇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應理論中所看到的那種起被動作用的人。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Simon,1979),把研究焦點放在狹窄的實驗室分析,對了解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很大的幫助。
2.側重於計算機模擬的信息加工理論
把人視作信息加工者,這一觀念是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計算機技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是因為要處理大量軍事數據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們發現,計算機程序也可以用來描述人類思維和學習的方式。一些研究人員用計算機來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和學習過程。這樣,心理學家就不再只是推測在「暗箱」內部所發生的事情了。
關於計算機與人類信息加工方面,有兩個主要的發展:一方面,盡管許多資訊理論專家對人類認知過程不感興趣,但他們對改進計算機加工信息的方式很關注。所以,他們可以用人類思維過程作為改進計算機處理數據的程序的指南。因此,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術語常常只是用來指計算機所遵循的信息加工步驟,而不管這些步驟是否模擬了人類加工信息的實際的方式,這與這個術語本身的含義是有矛盾的(Simon,1969)。人工智慧中一個最實際的目標,是要發現計算機貯存、提取、運演和使用信息的最佳方式,至於人類在解決問題時是否遵循這些步驟,這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但另外一些學者對計算機加工的興趣,集中在模擬人類問題解決過程上。計算機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通常是指利用各算機和計算機語言來描述人類信息加工過程時所採用的方法。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他認為,人的認識活動與計算機是一一對應的
最初用計算機成功地模擬人類思維是由紐厄爾與西蒙(Newell and Simon)設計的。這個程序稱為「邏輯理論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能用來證明形式邏輯中的各種定理。「邏輯理論家」採用了人類在問題解決活動中所使用的一些處理方法,但它只能解決一些特定類型的問題。紐厄爾與西蒙在1972年又設計了一種更為精細的問題解決系統,稱之為「一般問題解決者(General Problem Solver)」。這個程序把據認為是人類問題解決活動之基礎的大量策略組合在一起。這個程序不但能證明邏輯定理,而且還能下棋、譜曲等。由此,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解決行為所涉及的基本結構,他們稱之為「信息加工系統」或「IPS」。問題解決者的接受系統(或感受器,即神經末梢和把感覺傳送至大腦的通道),是與信息加工器相聯結的,信息加工器則需利用記憶。記憶也為信息加工器提供信息,而信息加工器則為效應器提供信息。效應器就是指實施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決策的動作過程。
3.側重於實際應用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
研究方法的問題一直是心理學研究中十分困難的問題。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繼承了實驗心理學的傳統,吸收了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丁一套比較完整的研究方法——實驗、模擬、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科學在實驗基礎上高度綜合的研究特點,以及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特點。正是研究方法的突破,促進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這些研究方法有:
(一)實驗法
從一百多年前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實驗方法已被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這是因為實驗的方法能使研究者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統地操縱自變數,觀察因變數的變化,探討變數之間的關系。實驗有助於研究者搜集資料,驗證假說,提高價究的信度和效度。實驗方法是信息加上認知心理學採用的主要手段。
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實驗主要是反應時實驗和眼動實驗。
(二)口述報告法
口述報告法,也稱出聲思考法,是一種由被試大聲地報告自己在進行某項操作時的想法來探討內部認知過程的方法。口述報告多半在操作時進行,也可以在操作後通過回憶來敘述。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口述報告的方法有些類似傳統的內省法,也可以認為是對內省法的批判與繼承。在進行口述報告實驗時,主試一定要要求被試大聲地如實報告操作時自己思考的詳細內容,使內部的思維過程外部言語化,但不要他們解釋情境或思維過程。被試所報告的應主要是短時記憶中保留的很快就會消失的信息。內克森和西蒙等人採用這種方法,在認知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口述報告的方法已被許多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家所接受。
(三)計算機模擬的方法
計算機模擬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計算機模擬是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方法是想通過對心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來認識人心理過程的本身,即對人的內部信息加工過程進行邏輯分析。
計算機模擬常和理論分析結合在一起,多從程序縮減、流程分析、程序模擬三個方面著手。 程序縮減是一種以潛在性因素作為資料來源,用分離認知因素來探討認知過程的方法。典型的設計是讓被試執行兩種復雜程度不同的任務,從對比的角度來探討復雜任務的操作時間和信息加工過程。流程分析是通過計算機流程圖的比較進一步探討操作時心理表徵的順序和方向。程序模擬是把人的認知過程編成各種計算機語言輸入計算機,如果輸入的程序能正常工作,設計者至少可以得知某種心理過程在邏輯上是可行的,即獲得邏輯合理性方面的驗證。例如,克拉克等人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探討了人的句子理解過程,達柯等人則探討了人怎樣利用自己有限的短時記憶去處理和分析句子的前後關系,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⑩ 什麼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

信息加工心理學其實就是認知心理學的另一種稱呼方法,也可以統稱成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自己買本專業的認知心理學書讀讀看就懂了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