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膛線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膛線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09:36

『壹』 槍械的槍管是咋加工出來的

確實挺麻煩的。
從歷史抄上來說,也是從易到難,焊接式,卷繞式(也焊接)、鑽孔式、鑽孔+頂壓或拉的程序等。冷鍛後,鑽孔,鑽孔後,再用高硬度的膛線頂子硬砸過去,或者用帶膛線刀的拉桿拉過去。
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是用比較硬的有膛線(陰版)芯棒插入孔中,然後再冷鍛外管,形成緻密的材料,然後外面切削,裡面鍍鉻。

『貳』 膛線鉸刀怎麼做

電解加工,或者腐蝕加工

『叄』 槍膛線是怎樣刻到槍膛里的

刮刀法
.用一根比手槍內徑略紉的鋼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個槽,安裝一塊硬質合金鋼片,鋼片上有一條或二條凸出的有一定傾斜角的帶狀體,前端有利削部,並可調節凸起高度。在一條膛線位置上來回拉動數十次,就切副出一條陰膛線,然後調節位置再切刮下一條。這種方法切奇數或偶數的膛線一般用單刮刀,切偶數的膛線可以用雙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對的位置安裝單刮刀,雙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條膛線。
鉤刀拉削法
.把鉤狀切刀安置在比槍膛直徑略細的鋼拉桿上,鉤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過調節 手動木質拉床
拉桿層部的螺絲來調節。每拉動通過槍管一次,拉桿移動幾微米,隨著槍管的勻速旋轉,拉削出一條有一定纏度的陰膛線,達到預定寬度後,再換位置拉第二條膛線。早期的線膛槍拉一條陰膛線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較好的槍拉削同樣的陰膛線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精密。 早期美洲殖民者製造膛線就採用了鉤刀拉削法,其採用的工具是很簡單的手動木質機械,殖民者自己就能製造。
組合環形刀拉削法
.在一根拉桿上固定25至30個硬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系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頂錐(或膛線沖子)擠JE法
用一個中段截面形態與線膛內截面形狀相同的硬質合金(如碳化鎢)無尖彈頭形頂錐,通過內徑比頂錐略小的槍管光膛時,槍管金屬在頂錐的強力頂壓下,通過槍膛,使膛內徑略有增加,頂錐外表凸出部擠過膛內壁形成變形,即陰膛線,凹入部沿槍膛並緊貼內影擠過形成的變形,卯陽膛線。並因承受的大壓力使膛內壁表面金屬密度增加,硬度加大.同時完成了鉸除疵點和製作膛線二返工序。膛內壁由於頂錐的堅硬與平滑的表面擠過而變得光滑。使得槍管的壽命成倍延長。這種方法最早是由德國人發明,70年代以後各因在生產槍管時已普遍採用。 無論用哪種力法製作膛線,在足夠大倍數的顯微鏡下觀察,都有很多裂紋留在凹槽的拉溝內,像鋸齒形指向刮刀前進的方向。即使經過拋光成鍍鉻,仍然可以觀察到。而切削加工過程的平移會產生隨機的拉溝距離變化,形成穩定的特徵。槍管鋼材的材質也不是絕對均質的,管內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時會有不同的效果產生。金屬的碎屑會有微觀下直徑的變化,在發射時就會檢:彈頭軟金屬上產生重復的痕跡。即使用頂錐加工後再拋光到摩氏8級,達到鏡面效果,也會有其家族特徵(同一頂錐製成所留下的特徵),因為頂錐之間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異。而隨著射擊次數的增加。會產生隨機性的磨損.銹蝕斑和化學氣體腐蝕痕,形成個體差異。工廠在生產中,會在一台擠壓機上備置二個以上的頂錐,通常是隨機交替使用,並不特定一個頂錐一次擠壓出幾根槍管的膛線。一個工序車間會有多台擠壓機同時運作。雖然一個頂錐理論上可以擠出上千支槍管的膛線,但每一個批號的槍管會有細微的膛線差異,只要放大到足夠的倍數,是可以區別其家族特徵的。

『肆』 膛線是什麼

膛線可說是槍管的靈魂, 膛線的作法在於賦予彈頭旋轉的能力, 使彈頭在出膛之後, 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雖然在15世紀就有使用膛線的紀錄, 但是由於製造工藝的困難, 要到18世紀才得以普及.
槍管中下凹的部份稱為陰線, 凸起的部份稱為陽線. 一般而言, 槍械的口徑應是從來復線的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但是例外太多, 已成不了一個原則. 比如說.38和.357是一樣的口徑, 只是一個量的是陽線到陽線的距離, 一個量的是陰線到陰線的距離. 當然, 兩者的彈頭長度有所不同, 但光以口徑而言是一樣的.
膛線的數目, 沒有一個標准, 從春田兵工廠的1903A3的2條到Marlin所謂的Micro Groove的22條.
陰線的深度在現代的槍管中, 大部份是在0.004到0.006寸之間. 但是陰線和陽線的形狀, 又是一個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丹麥的Rasmussen和英國的Metford(William E. Metford), 這種圓形的陰線據說可以減少槍管的殘留物, 日本的99式步槍就是使用這種陰線. Mannlicher是奧地利的兵工廠, 這種陰線上寬下窄, 據說彈頭比較容易旋轉, 因此出槍口的初速會比較高而可以及遠. 另外常聽到的有Ballard膛線, 它是一種黑火葯時期有名的長射程步槍, 這種膛線採用寬淺的陰線, 和現代Marlin 的Micro Groove類似.
來復線旋轉的程度, 稱為纏距. 如果須要愈長的距離來完成360度的旋轉, 稱為慢. 較短者稱為快. 例如說在12寸之內完成一圈的要比9寸內完成一圈的慢. 纏距的差別主要在於是否能使彈頭穩定, 不穩定的彈頭除了沿著目標線旋轉, 還會翻跟斗, 產生靶紙上產生Keyhole的現象.
槍管的長度對射擊的初速, 有很大的影響. 在一定的長度內, 越長越好, 這是人類很早就發現的事實.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各國使用的步槍槍管長達30寸以上, 因為當時的戰術想法是想要步槍兵能及遠. 但是在一定的長度之後, 其所能取得的效益有限, 只是徒然增加重量, 而且使用不便. 因此後來標準的步兵武器槍管長度, 大多減少到20寸到24寸之間.
近來有人開始使用合成材質如碳纖維等, 包裹鋼管, 一來由於彈頭仍需在高速和高壓的情況下通過槍管, 因此內部仍以各式各樣的鋼材最為理想, 但是外部使用合成材質可以增加散熱性, 減輕槍管的重量, 這樣的槍管目前仍然十分稀少昂貴, 而且直徑遠大於普通槍管. 相信將來的發展應是朝此方向, 以內外物理性質相異的材料, 經由加工合成.
槍管的要求不只是堅硬, 抗壓和高溫. 另一個必備的特性是軔性, 也就是說槍管還要具有一定的彈性. 否則太硬會造成金屬太脆的結果. 有一些早期生產的M1903A1, 其槍管即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持續射擊, 有造成炸毀槍管的結果. 巴西的槍廠金牛座(Taurus), 在1998年開始, 推出了一系列以鈦(Titanium)為材質的左輪槍, 號稱又輕又耐久, 幾乎不可能生銹, 但是它的槍管部份, 還是須要用鋼材, 因為鈦金屬雖然堅硬, 卻仍然無法滿足作槍管所須的各項條件.
來復線的纏度計算:
5.56mm為例:
度數= arctan(Pi*直徑/纏距) 直徑和纏距都以英寸為單位
5.72=arctan(3.1415*0.223/7)
以纏距1:7而言, 纏度為5.72度。
最佳纏距的決定: 1920年代就發現的一條公式可以決定最佳的纏距, 稱為Greenhill公式(Alfred G. Greenhill, 1847-1927),
在彈頭初速為1500fps到2800fps間時:
纏距=150*(彈頭直徑)* (彈頭直徑)/ (彈頭長度)
以147 grain, 1.125寸彈頭的軍用子彈為例:
12.649=150*(.308)2 /1.125 因此, 最佳的纏距應在1:12到1:13之間
在彈頭初速高於2800fps時:
纏距=180*(彈頭直徑)* (彈頭直徑)/ (彈頭長度)
(所有度量使用英寸)
以此方法決定出的纏距和彈頭配套, 可以得到最穩定的射擊結果。
計算來復線的角度, 可用以下的公式: 度數= arctan(Pi*直徑/纏距) (直徑和纏距均為英寸)
4.37=arctan(3.1415*0.308/12.649)
來復線產生方法, 是先在槍管鑽出孔洞之後, 現代主要的有三種:
Broach Cut Rifling: 拉切式產生來復線。 用多次、 多鑽刀拉過槍管的方式, 逐漸產生所須的來復線陰槽深度。 1950年代, 由Remington 的工程師首創。 現今大多數高品質的槍管用此法生產。
Button Rifling: 紐扣式產生來復線。 用高壓將一個形狀和來復線相反的紐扣狀物體, 擠過槍管內部而產生來復線。
Cut Rifling: 切削式產生來復線. 使用單一鉤狀切刀, 慢慢的、 一條一條的制出來復線, 是最早的生產方式。 如今只有最精密, 最高級的槍管以此種方式生產。
膛線是槍的指紋(即不同的槍,子彈通過時有不同的膛線記號,就象人的指紋):
膛線是為了讓子彈可以旋轉而在槍身上刻上痕跡、子彈在通過膛線時候、在子彈的外側也被刻上痕跡叫做膛線記號。別名·指紋槍。走私的東西一旦使用過的話就會被警察登陸在案、在此之後如使此槍犯罪就會重要的資料。
膛線的加工是用胸針之類的專用工具製作的、但即便是用同樣的胸針、受工人和製造裝置的影響、即便是同一個製造商的同一製品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膛線。也就是說造出同樣的膛線記號的槍是不可能的。
只是隨著最近流行的冷間鍛造法(cold hamming)槍的膛線是沖壓成形方法製成、所以與胸針製造的膛線相比各個的樣子都很相似。因此、膛線記號的嚴密的特性也變困難了
製作方法
1.刮刀法用一根比手槍內徑略紉的鋼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個槽,安裝一塊硬質合金鋼片,鋼片上有一條或二條凸出的有一定傾斜角的帶狀體,前端有利削部,並可調節凸起高度。在一條膛線位置上來回拉動數十次,就切副出一條陰膛線,然後調節位置再切刮下一條。這種方法切奇數或偶數的膛線一般用單刮刀,切偶數的膛線可以用雙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對的位置安裝單刮刀,雙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條膛線。
2.鉤刀拉削法把鉤狀切刀安置在比槍膛直徑略細的鋼拉桿上,鉤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過調節拉桿層部的螺絲來調節。每拉動通過槍管一次,拉桿移動幾微米,隨著槍管的勻速旋轉,拉削出一條有一定纏度的陰膛線,達到預定寬度後,再換位置拉第二條膛線。早期的線膛槍拉一條陰膛線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較好的槍拉削同樣的陰膛線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精密。
3.組合環形刀拉削法在一根拉桿上固定25至30個碩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系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4.頂錐(或膛線沖子)擠JE法用一個中段截面形態與線膛內截面形狀相同的硬質合金(如碳化鎢)無尖彈頭形頂錐,通過內徑比頂錐略小的槍管光膛時,槍管金屬在頂錐的強力頂壓下,通過槍膛,使膛內徑略有增加,頂錐外表凸出部擠過膛內壁形成變形,即陰膛線,凹入部沿槍膛並緊貼內影擠過形成的變形,卯陽膛線。並因承受的大壓力使膛內壁表面金屬密度增加,碩度加大.同時完成了鉸除疵點和製作脆線二返工序。膛內壁由於頂錐的堅硬與平滑的表面擠過而變得光滑。使得槍管的壽命成倍延長。這種方法最早是由德國人發明,70年代以後各因在生產槍管時已普遍採用。
無論用哪種力法製作膛線,在足夠大倍數的顯微鏡下觀察,都有很多裂紋留在凹槽的拉溝內,像鋸齒形指向刮刀前進的方向。即使經過拋光成鍍鉻,仍然可以觀察到。而切削加工過程的平移會產生隨機的拉溝距離變化,形成穩定的特徵。槍管鋼材的材質也不是絕對均質的,管內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時會有不同的效果產生。金屬的碎屑會有微觀下直徑的變化,在發射時就會檢:彈頭軟金屬上產生重復的痕跡。即使用項鏈加工後再拋光到摩氏8級,達到鏡面效果,也會省其家族特徵(同一頂錐製成所留下的特徵),因為頂錐之間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異。而隨著射擊次數的增加。會產生隨機性的磨損.銹蝕斑和化學氣體腐蝕痕,形成個體差異。工廠在牛產中,會在一台擠壓機上備置二個以上的頂錐,通常是隨機交替使用,並不特定一個頂錐一次擠壓出幾根槍管的膛線。一個工序車間會有多台擠壓機同時運作。雖然一個頂錐理論上可以擠出上千支槍管的膛線,但每一個批號的槍管會有細微的膛線差異,只要放大到足夠的倍數,是可以區別其家族特徵的。

『伍』 絲筒針怎麼加工出來的

這個不可能是用人工磨出來的。相當都有精密的車床了,用計算機編好程序就可以製造出來。

『陸』 來復線的製造方法

1、Cutrifling(單點鉤削法)

這種膛線製法是使用一個鉤狀削刀,在槍管內和膛徑同大的內壁,邊轉邊切,削出單條膛線來。每切一次,就逐漸增加切削的深度,直到達到預計的陰膛線深度為止,所以每條膛線可能得切削個20-30次,要切出多條膛線的話,可想見是多麼費工費時的製程。

2、Broachrifling(多點拉削法)

這個製程是單點鉤削法(cutrifling)的改良,使用拉刀(broach),邊拉邊轉,一次同時把數條膛線切削出來。早期製法要換拉刀拉削多次,每次拉刀都比前一次大一點,逐漸增加陰膛線深度。

3、Buttonrifling(模頭擠壓法)

在1950年代由美國雷明頓公司工程師麥克.華克(MikeWalker)發明的膛線製法。其方法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膛徑(borediameter)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面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button)。

(6)膛線是怎麼加工出來的擴展閱讀:

來復線的原理:

在槍膛內切出螺旋狀凹溝,當彈頭通過槍膛時會因而產生旋轉,在膛外飛行時形成陀螺儀式的穩定效果,彈頭可以飛得較遠,彈道也比較穩定,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力矩會使子彈繞其質心前進的方向進動。

膛線的旋轉角度必須要根據彈頭的重量、長度、以及速度來考慮。膛線根據旋轉的方向可分右旋、左旋(從射手方向看去),一般常用的條數有:4、5、6、8條,所以常常可以在槍枝規格中看到像是「6條/右旋」之類的規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來復線

『柒』 古代的槍管是怎麼加工的

去優酷搜索(威廉姆斯堡的槍炮匠)!那裡有造槍的全過程!

『捌』 古代的槍管是怎麼加工的

一樓說法沒來有根據。為源了保證強度,製造槍管是不能用無縫鋼管的。
實際上在工廠里都是用切割好的棒材在車床上鑽孔的,膛線是鑽好孔打磨內壁後用銑床開出來的。正因為細長,所以技術難度高。
現在國內兵工廠一般都有從歐洲進口的數控加工中心,只要批量足夠,加工槍管已不再需要大量的工時投入。

p.s.火箭炮身管倒是可以用無縫鋼管來製造,一方面是口徑太大,直徑相匹配的棒材成本極高,另一方面是火箭炮的使用壽命短,無縫鋼管的強度可以滿足需要。

『玖』 鏜線是用什麼設備加工的

目前被廣泛採用的膛線加工方法主要有四種,拉線法、擠線法、電解法和版精鍛法。
拉線權法,是用專用拉刀,但效率低,只適合小批量生產和對膛線暇疵的休整。
擠線法是用擠壓頭強行通過光膛進而使金屬產生塑性變形而形成膛線。 這種方法操作簡便、效率較高。而且還能提高槍管壽命。
電解法是以槍管做陽極,帶凸凹的芯棒做陰極,在氯化鈉溶液里,通過電解作用使光膛表面陰線部分析出金屬而形成膛線,一般的大中口徑槍管膛線都是用該方法加工的。
精鍛法是在專門的槍管精鍛機上進行的。這是目前較先進的一種方法,但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