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片怎麼加工有韌性嚼勁
⑴ 土豆片夾饃好吃的秘訣在醬料,這個料是咋做的
土豆片夾饃又被老陝稱做洋芋片夾饃。是陝西可以媲美肉夾饃的著名小吃。當你兩手捧著一個新鮮的洋芋片夾饃輕咬一口,那種辣香酥脆的感覺會順著你的舌尖而到達喉嚨處,咀嚼下咽後,土豆片酥脆的感覺也就嘗到了;再咬一口,土豆片會跟饃緊密地黏在一起直達你的胃中。
要說土豆片夾饃好吃,靈魂都在醬料上,學會這個配方開個店都沒問題~
⑵ 麵食加入什麼可增加韌性有嚼勁
你好你想知道面誰加入什麼可增加韌勁有嚼勁麵食加入酵母粉多放一些就會有韌性瞭然後多發一發就可以
⑶ 魔芋豆腐怎麼做有嚼勁
魔芋豆腐製作方法 製作: 先將需用水燒到40度左右,將粉直接到入鍋中幾下打散,慢慢攪拌直開,未開前大火。開後中火(註:根據目數決定時間)40目開後20分鍾,60目開後15分鍾,完全膨化後)停大中火,需小火下鹼液。鹼必須用鮮開水溶解,按比例一般用水1---2斤即可。下鹼時慢下快攪,鹼溶液下到80---90%時,停下,再輕輕攪拌到由清變干時,收邊,再將少量余鹼蓋面,加蓋,待10---20分鍾,即成。注:目數就是兌水的重量,比如40目,就是可兌40斤水,我們賣這個魔芋粉是60目的,可兌水60~80斤,製作方法和下緘比例請參照上面的60目的製作方法! 500g魔芋粉配鹼80g 250g配鹼40g 25g配鹼4g以下方法由本店一熱心買家提供,比較簡單易懂,親們可以參考喲。 很喜歡。第一次做就成功了,相當幸運。我跟大家介紹下做法,比賣家的簡單哦:1000克溫水加25克粉,不停攪拌,隔水加熱至80-90度,十分鍾後關火,下鹼水(內含2克食用鹼),攪勻,蓋上鍋蓋,蒸20分鍾後即可。 取出時,用刀切開,豆腐的中心不發粘就是好了。切塊放入水中保存,水中略加醋,去除鹼味。 吃的時候,用加了鹽和醋的水煮20分鍾,魔芋豆腐會變成很有韌性,有嚼勁,同時鹼味也完全消除了。你可以隨意煎炸烹炒了。怎樣用魔芋粉製作魔芋豆腐?將適量魔芋粉冷水調勻後,慢慢倒入開水中,攪勻。煮一會,當成溶膠狀態時,加入鹼。加鹼前要將鹼用水化開,慢慢倒入鍋中,迅速攪動。一邊攪一邊煮,再煮半小時。等豆腐凝固至凝膠時停火,悶一下,然後撈出魔芋豆腐,放在冷水中,等冷水將魔芋豆腐弄冷了,用刀切劃成大塊,就可以涼拌吃或者炒菜吃了。 製作魔芋豆腐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磨製芋糊、煮制、凝固成型等過程中,不能與酸類、油脂接觸,用具也不能沾上酒或泊,以免引起鹼性被中和而無法凝固,或葡甘露聚糖被水解而造成失敗。 2,煮制魔芋豆腐,要待切塊里外都凝固熟透後才能出鍋。外熟里生的,冷後會回軟而失去彈性。 3,加工魔芋豆腐過程中,加鹼量要適當。加鹼太少,會凝固,加鹼太多則產品色深,鹼味濃,又不易清除,影響口感。 魔芋豆腐為傳統特色食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控制體重、、排毒通便的作用。 要是上面的製作方法看不懂,那麼我再說簡單一點: 按這個步驟來:把2000克凈水倒入鐵鍋內加熱,待水溫達到7、80度(鍋底出現大量氣泡時),再把50到80克的魔芋粉逐漸攪入水中(連續攪拌)直到魔芋精粉與水充分熔融成糊狀,繼續攪拌20到30分鍾,然後把5克食用鹼面撒入鍋中和魔芋糊一起攪拌,待到充分攪勻後熄火。讓鍋里的魔芋糊自然冷卻成為塊狀。把作好的魔芋豆腐劃成大塊,放在清水裡繼續加熱煮沸20分鍾,讓魔芋豆腐進一步固化。等固化以後拿出來過三次冷水,自然冷卻後就可以吃了。 要注意的是,煮制魔芋豆腐,要待切塊里外都凝固熟透後才能出鍋。外熟里生的,冷後會回軟而失去彈性。 魔芋粉怎樣才能製做成魔芋豆腐?火候和鹼的怎麼才能掌握呢?一般要點是,水要滾開,鹼寧可多不要少,水寧可少不可多。用一級精粉50克+1500克水+6克鹼。按錄像就可以製作。 要確保您的魔芋粉是正宗的,第二,要確保用的是碳酸鈉(食用鹼),而不是小蘇打。
⑷ 怎樣把土豆片炸脆
首先土豆片必須 切薄一點~! 把油溫熱到80° 比較高一點的油溫,下鍋至金黃色。撈出即可
⑸ 怎麼揉面和發面,才能讓面具有很高的韌性是做很薄的麵皮用的!油酥後要吃著很香很有嚼勁!肯請高人回答!
1,選麵粉,高筋粉,低筋粉等
2,順勢揉,不要(切,打,絞等)斷麵筋。
3,注意發面的方式和時間,酵母發酵,老肥發酵等
油酥吃得香用油很關鍵,現在普遍用紐西蘭純黃油,層次多,清晰,清香等
既然是油酥,就不會有嚼勁
原料:
麵粉1斤 ,乾酵母粉 2匙, 牛奶 2匙 糖 少許
製作:
1、揉面:牛奶在微波爐中熱成30oC左右的溫牛奶,加糖溶解後,再加乾酵母,室溫放置10分鍾後,待其表面產生浮沫,和入麵粉中,拌勻,揉成軟硬適中(可酌情加少量麵粉或牛奶)的面團,並且達到 「三光」(即手光,面光及盆光)。
2、發酵:將面團放入盆內,加蓋,在30oC左右保溫2~3小時,見面團漲到原來的2~3倍大時,表明面團已發好。
3、成形:發好的面團使用前要再揉一次。做成饅頭、包子等成品後,要擱置15~20分鍾,叫做醒面,然後再蒸。
4、蒸制:水開後再蒸12~15分鍾。熄火後讓成品冷卻5分鍾左右,再打開鍋蓋,取出成品。
注意:
1、第一步「揉面」不是簡單的將所有材料混合、拌勻,主要是揉,要盡量多揉。揉面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使麵粉中的蛋白質充份吸收水份後形成麵筋,從而能阻止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使發好的面團膨鬆多孔,所以揉面這一步非常重要,切不可馬虎。一般要揉3-5分鍾。
2、發面的最佳溫度。 酵母菌最有利的繁殖溫度是攝氏30~40度。低於攝氏零度,酵母菌失去活性;溫度超過攝氏50度時,會將酵母燙死。所以發面的最佳溫度是攝氏30度左右。面團在這一溫度下,2~3小時便可發酵成功。為了達到這個溫度,冬季可將面團放入烤箱中,但不必加熱。
3、蒸饅頭時,人們習慣於把鍋里的水燒開後再放饅頭,這樣,饅頭急劇受熱,外部先熱,容易使饅頭夾生。我的做法是,饅頭做好後就上屜,放置20分鍾醒面後,再開火蒸,這樣溫度慢慢上升,不僅饅頭受熱均勻,容易蒸熟,而且還能彌補面團發酵的不足。蒸好後,千萬不要因為想早點看到成果,一熄火就猛的一下打開鍋蓋,否則您會看到辛苦完成的白胖饅頭,突然間縮了,皺了。
4、面團發得很胖,但蒸熟的饅頭不白不大,表面有象死面一樣的泡點。這是因為面團發過頭,酵母沒有後勁了。可在成形前再向面團中揉進些麵粉。
5、蒸熟的饅頭與蒸籠布粘在一起,這是因為蒸籠布太乾的緣故。
說明:
1、用乾酵母發面不用加鹼中和。家裡做麵食國內過去常用的方法是用老酵發面,即用一塊老酵面(又稱「老肥」、「面頭」、「引子」等)和麵粉摻和起來調成面團,使其發酵。用老酵發面,往往容易混入雜菌。面團發起後易發生變酸現象,因此,要加鹼中和。不經常吃麵食的,老酵亦不易保存。現在,用工廠生產的乾酵母發酵,因為乾酵母是由純的培養菌制備而成的,不象面肥那樣夾雜有大量乳酸菌、醋酸菌,所以不會有微生物生酸的過程,面團發起後不發生變酸,因此,不必加鹼中和。但是,如果發面時間拖長後,也會因沾染在麵粉、水、面盆表面的一些細菌的生長速度比酵母菌快,仍可使面團變酸。實踐證明,用鮮酵母發面時,至少在四小時以內是不會變酸的,尤其是當溫度不超過30℃時,對酵母的繁殖有益,而對細菌的繁殖卻不利。
2、國內家裡做麵食都用水發面,只有高級西式糕點才用牛奶發面,我想這是因為過去國內牛奶貴。而在美國牛奶的價格幾乎與水差不多,並且酵母菌也不必考慮減肥,多喝點牛奶和糖,有助於它的繁殖、生長。
⑹ 你好,請問那種很jinying的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沒用油炸,但很有韌性和嚼勁,是怎麼弄的
就是凍豆腐做的 豆腐——凍豆腐——再炒凍豆腐
⑺ 怎樣把土豆片炸脆
不要重疊,曬後來的土豆自片就是金黃色
硬硬的一片一片的(最好是一天就能曬干
所以家鄉的人都是在夏天曬)
最好是一次多曬點
一次吃不完還可以貯存著
最後再下到油鍋里去炸嘍我說的這個方法就是有點麻煩
(在我的老家
以前每年夏天有很多家裡都會曬很多土豆片)
先把土豆切成薄片
放到水裡煮一下,硬一點帶點生最好
撈起來,但不要煮得太軟,要在夏天,一分鍾就撈起來
(容易糊要快點撈起來)黃燦燦的又脆又香
憑個人愛好還可的撒一層白糖在上面
ps
除把曬乾的土豆炸著吃
還可以讓它們在水裡泡軟了炒著吃
很有嚼勁
老家還會曬一種厚的的土豆片
那是冬天裡燉著肉吃的
很香
這個很麻煩
現在都很少吃到了
我的姨父每次看到他兒子吃薯條都會說他
「給你媽買點土豆,讓她給你做一筐
」
這個實施起來好像行不太通,找一個大的盤子攤開,放到太陽下面曬干
⑻ 怎樣讓麵粉做出的東西更有韌性,更帶嚼勁呢
如果是做面條或水餃什麼的 ,除了饅頭包子以及發麵食物。 可以在活面時放入一個雞蛋 這樣口感會更好的
⑼ 我想做涼粉!是土豆澱粉的!我是1份粉5份水的做法。我沒有放凡可是做出來沒有韌性很面沒有嚼勁黏黏的!
土豆澱粉100克,兌500克清水,沒有稱可以用杯子量,一杯澱粉兌5杯水,將調好專的麵糊水倒入鍋內,開火,屬邊煮邊攪拌,將其熬煮粘稠,找一個容器,將其放冰箱冷藏,至凝固,切成細條,配上自己喜歡的佐料即可。
補充:
涼粉的吃法一般有兩種:一是涼拌,二是煎粉。宋·孟涼粉元老《東京夢華錄》稱北宋時汴梁已有「細索涼粉」。製作方法:將綠豆粉泡好攪成糊狀,水燒至將開,加入白礬並倒入已備好的綠豆糊,放涼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