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泥丸
Ⅰ 道士是怎樣修行的
道士的終極目標就是修仙成道,也就是一個由平常的人變為超乎異常的仙真的過程。一般分為以下五種方式進行:
一、服葯。這包含了到仙境中取得長生不死之葯和按方合葯兩大類,後者就是我們常說的煉丹。專業的說法這就是「煉外丹「,因為這丹葯是體外合成的。
金丹術是修仙術中最占重頭的部分;但是真正的丹方已經失傳不少,大部分丹方裡面採用金、銀、汞等作原料,毒性很大,所以漸漸在沒落了。
二、煉氣和導引
神仙家很早就將服氣、煉氣作為修仙的基本手段,即使服食金丹,也常將之與煉氣結合起來。戰國時著名文學家屈原寫下《遠游》,其中就提到服氣的法門。後來在道教中服氣的道術有很大的發展,包括服煉外氣、存思、守一、胎息等等紛紜多姿的功法;與服氣相關的另一類方法是導引和按摩,它們也是被當成汲引氣血、吐故納新的煉氣法門引入仙術的。留傳到社會上,就成為一般老百姓都能鍛煉的身功法了。
三、內丹
內丹術是在服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外丹金丹服食的弊病越來被人所認識,所以道門中便有人轉而重視開拓體內固有的資源精、氣、神以煉成長生不老之軀。這種方法稱為內丹術。之所以有內丹之稱,是相對於傳統的以體外的金石為原料的金術而言。
四、積累功德
為人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法術,以積累功德,最後到達仙人的境界。道教素來擅場於舉行各類法術為民眾和社會消災祈福,這類法術又都形成了具有很強針對性但又具有許多共同特徵的儀式,道門中稱科儀、科範、儀范,其中以齋法和醮法為主要表現形式,所以一般齋醮聯稱,泛指各類儀式。這些儀式是溝通人神的主要途徑,道門中認為,施行的結果是為民眾排難,同時又是為自己積功,虔誠行之,久則成道。
五、是在人間建功立業而又不忘根本,功成身退之後,也能成仙,或死後封神。大凡在歷朝祀典中進入道教神譜的,如關帝、都天大帝(張巡)、岳元帥(岳飛)等,都是這一類功德成神者。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的修仙途徑雖然有上述種種分別,但在實際的修仙活動中,卻是諸法共修,相互配合的。
——你所問的打坐,就體現在第二、第三條之中。
Ⅱ 太極拳如何習練
怎樣練習太極拳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瑰寶,集健身,技擊於一體,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怎樣練習太極拳呢,怎樣練習才能達到健身、技擊的效果呢?這在各類拳論中,前輩們早已闡述過。現筆者結合老師的教導和自身練拳的體會,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放鬆
1.體松。即身體放鬆。身體各關節,部位的機肉群不緊張,肢體在受外力時,各關節自如轉動,而不是使身體成為僵硬的整體。這種狀態下的身體是由各靈活轉動的局部構成的。受力時則分解為局部,發力時則合為整體。這樣,才能化解來力,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和反擊能力。這就是真正的放鬆了。
2.精神放鬆。我認為,放鬆就是在大腦的支配下,肢體有意識地、能動地鬆弛,無論什麼情況,精神都不緊張,心中自然,無論發生何事,泰然處置,從容應對。
王老師所教放鬆方法是:在運動中著重注意肩、肘、手和胯、膝、腳上下三節的放鬆。在練拳時,要以無極樁的要求為標准,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向下松垂,一直松到腳底湧泉穴,無絲毫上挺之力。要多做旋腰轉胯的運動,兩腳開立,脊柱正直,左右轉動腰胯,膝、踝亦隨之轉動,兩手臂自然地隨之左右甩動,有利於肩部的放鬆。
蒙王成老師教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己身體的肩、胯等關節就能很快松開了,手臂的反應也更加靈敏,一次,和別人推手時,在對方大力推來,我沒加思索,輕輕一擺,化開來力,手自然接在對方肘下,隨手一領對方出去老遠;對方和我都很吃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我這才體會到,王老師講的只要放鬆好,自衛、進攻的招式自生的道理。
二、渾圓。松的問題解決之後,就要解決渾圓的問題。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就是渾圓的問題沒解決。所謂渾圓,就是渾厚、圓活、飽滿。在練拳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沉穩的內勁在裡面。看王成老師練拳,就可以體會到渾圓之韻。在他使用順攔肘時,尚未觸身就感覺到一股很大的力逼迫你向後跌出,這就是渾圓的效果。
三、旋轉。旋轉的問題是應該與渾圓同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太極拳是圓運動,但這個圓不是平面的圓,而是立體圓,是以脊柱為中軸的公轉(源動腰脊、旋腰轉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轉(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腿)相結合的旋轉,即所謂的蜾旋運動。如果圓形運動沒有螺旋式貫串其中,這個圓形運動仍然是走的直線。所以,要想解決旋轉問題,即達到螺旋運動,必須做到:
第一,在練拳時,要使脊柱正直,不歪不倒,所謂立身中正,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
第二,在每個式子中都要注意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尤其是上式結束向下式子過渡過程中,要充分做到主旋轉。
第三,上肢以手掌的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翻轉為標志,始終進行旋轉運動,而不是無變化的直來直去。
第四,以脊柱為中軸的旋轉要和上下肢的轉動相配合,相一致,以主動手方向為准,始終是向著同一個前進方向。這就是在公轉的基礎上進行的自轉,從而增加手臂旋轉的勁力。如與人接手時,螺旋鑽入的勁就會大大增加,而不是產生方向各異的分散勁,即所謂的「整勁」。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渾圓呢?我認為,上肢在做每個動作時,適當地處於彎曲狀態,並微有外撐、前鑽之意,左右手對稱撐圓運行中動作都以弧線構成。下肢要圓襠、開胯、進退轉換要走弧線,避免直來直去。這樣,身體上下肢圓撐,雖未用力,卻有一種頂天立地,支撐八面的感覺。就象一個充滿氣的球體一樣。這時,你就會氣血順暢,達於四梢,手指有一種發麻、發脹、針刺的感覺。
Ⅲ 絲線吊瓶要怎麼做
表演者拿出一隻小小的瓷瓶,把瓷瓶倒過來瓶口朝下,裡面沒有什麼東西。另拿出一條細長的繩子,繩子是白色,長約1尺。把細繩的一端下垂到瓶里去,另一手捏著繩頭,說是要釣魚,可是向上提提,繩的下端也隨之上升,什麼也沒釣到,表示瓶內是無機關的。
表演者第二次把繩頭放入瓶口,把瓶顛倒過來,左手執瓶,將底部翻向上面,右手指頭向瓶底劃一下十字,然後把它翻回,瓶口朝上,叫觀眾注意,忽然間把左手拿開,只見瓶子凌空懸在線上了。
這時,表演者右手提住線頭,左右擺動,瓶就像吸牢了似的,不掉下來。
小口瓷瓶,瓶內是難做機關的,線繩也是極普通的,一線繩如何能憑空把瓶懸起來呢?看來十分奧妙。最後。表演者把瓶放在桌上,吹口氣,接著又把繩子提了出來,瓶和繩子仍無什麼破綻可尋。
本節目看似十分簡單,但設計很是巧妙,如果表演得好,也很能引起觀眾的興趣。
選用瓷瓶一隻,分量要輕,瓶頸要細長,長三四寸為宜。預先用黏土捏一隻小泥丸,較瓶口稍大,趁它未乾時,強塞入瓶中,泥丸由瓶頸落入瓶里。然後手執瓷瓶四面搖動,使泥丸仍恢復成圓形,干後,泥丸因比頸口稍大,再也倒不出來了。
泥丸在瓶內是不大會發出碰擊的響聲的,所以只要在交代時稍微注意動作,觀眾就不會發覺瓶中已裝有泥丸這個秘密,繩子也是普通的,只要結實即可運用。
當第一次把繩子的一端垂入瓶中,再抽出時,瓶內無甚變動,當然不會把瓶提起。當第二次把繩子放下時,讓繩頭入瓶二三寸。這時要將小瓶顛倒翻轉,使瓶底向上,用手向瓶底劃一個十字,事實上是讓泥丸降到頸部,把線繩頭壓住。這時,要用左手捏住繩的另一端輕輕向外帶動,泥丸被繩帶動,向瓶口滾來,由於它較瓶口稍大,不能通過,因而把繩子擠緊在瓶頸部,泥丸也就不會再落下,即使提著繩頭擺動,也不會落下,自然瓶子就被吊了上來。
最後,把瓶子放到桌上時,稍稍用力向下一頓,泥丸就自動從瓶頸落下,這時繩子便可以自如地抽出來了。
Ⅳ 如何自製彈弓泥丸
紅泥 黃泥 白泥 任意一種,加水搓。第二天就能用。邊長0.8的方形搓出直徑內1厘米的球。邊長1的方容形搓出直徑1.2厘米的。
用啤酒瓶把泥巴擀成厚1厘米的泥片 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搓放一天泥丸不臟手 不用燒
Ⅳ 泥丸怎樣才可以做的硬些手工做泥丸的大俠們請賜教
關鍵是把泥充分攪拌、揉搓,活得越熟成,做出的泥丸越結實。做好後陰干,必要曬干。
Ⅵ 如何打通中脈
我們再研究一下頂竅怎麼開。張三豐講過,開頂竅叫「全身輕利頂頭懸」,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虛靈頂勁」。其實做起來容易極了,就是收下巴,頭輕輕往上頂,一頂以後,氣沉丹田,氣就下來了;氣下來以後,你的手都麻,全身舒服極了,所以叫「全身輕利頂頭懸」,就那麼簡單。太極拳里講「虛靈頂勁」,打太極拳頭要頂起來,可不能用力,不能僵硬,這么一頂,你的頂竅(陽竅)就開了。功夫高了以後,大家將來頂竅是出神的(出神就是出現身外身)。佛教叫「現法身」,道家叫出「身外身」,它是從哪兒出?從頂竅出。 那麼頂竅在哪兒呢?很多人都說就是百會穴。百會穴是兩耳間,耳尖向上頭上中間的一點,但頂竅並不是百會穴。它是哪兒呢?它是百會穴前那一點,再往前就是囟門,就是小孩子軟塌塌的囟門,頂竅在兩者的中間。練功的人,他這個頂竅(陽竅、靈曼竅)是軟的,因為它可以出靈的,摸上去是軟的,只有修道開了頂竅的人才會有,是這么一個道理。 在西藏,上師會先讓徒弟練功,等過一個月兩個月,會摸摸你的頂,看「熟沒熟」,「熟」就是「頂開了」,這里是軟的了;然後上師用的方法,叫灌頂。佛教密宗里,當老師的每傳一個法都要摸頂、灌頂,不過以後要開頂。為了早出功能.用開頂的方法,他們開頂,真的是拿鑽頭打一個小孔,然後用吉祥草(吉祥草是一種軟中帶硬的草),從這兒扎進去,避開左右腦(這個得有技術,有本事才行,因為不能扎在腦組織上),探到腦垂體,刺激那個垂體,然後這根草放裡面十七天。弟子在黑屋子裡要坐十七天,出來以後拔掉這根草以後,能開發他的眼通等神通,這就是密宗的奧妙。 那麼陰竅怎麼開啊?簡單,「松密處」——放鬆你的二陰;其實你腰一直,自然就「松密處」了。 我們道家修煉,在「無為法」階段之前,「開三丹通三關」,開上,中、下三個丹田竅,然後「打通三關」——就是通玉枕、夾脊和尾閭三個竅。到了「無為法」的高級階段,就是開頂竅、陰竅、意竅和總竅。陰竅在肛門前口。它有很多名字,也叫虛竅,也叫會陰竅,也叫「牝門」。然後開頂竅,也叫靈竅;然後開意竅,就是通過展慧中開的兩眼兩眉間的竅——這三個竅開了以後,就叫「神意相會沖泥丸」。總竅在間腦那兒,相當於松果體,也叫泥丸官,會有一種神意出現,這就叫「真氣」。真氣是這么出現的,一般人看武俠小說,以為任督二脈一通,然後真氣就怎麼怎麼著,其實小說家不知道真氣怎麼來的。 那麼在「神意相會沖泥丸」之後,得真氣了,然後是「真氣歸中」——這里邊有個「玄關一竅」的奧妙。就是開這三個竅,頭一頂,一收頷,展慧中,「神意相會,真氣歸中」(歸到中脈),這時候,你就不要管它,在無為的狀態里讓它自動運行。那麼人的中脈,前有任脈,後有督脈,中脈也有九個竅,這九個竅在無為的狀態里,它自己會把真氣停在某個位置上,這個位置就是「玄關一竅」。 中脈上有九個竅,一般的道書上都不告訴你。這九個竅就是最上邊有頂竅(靈竅),人的間腦裡面有「泥丸」(總竅),泥丸下面有懸膺,下面是十二重樓,然後是絳宮,然後是黃庭,黃庭下面是炁穴,下面是玄關,最下面是陰竅,也就是海底。陰竅和炁穴之間往往是「玄關」,炁穴跟任脈的氣海相對;玄關的位置是自動出現的,你不要管它,等它自己來,你就知道了。這條線,上為頂竅,下為海底,是道家的中脈,道書丹書上一般叫「沖脈」;佛教密宗里講三脈七輪,七輪也在中脈上。 真氣出現的奧妙,就是開陰竅,開頂竅,開意竅,然後「神意相會,真氣歸中」。有些人的真氣會自動走到炁穴,也有的就停在玄關。玄關,每個修道的人位置各有不間,玄關一竅怎麼找?怎麼知道你的玄關一竅在哪裡?幾乎所有的丹書都不會告訴你玄關一竅的奧妙。 怎麼找到玄關一竅呢?你要先用「定海神針」意守海底。先守肛門前口的陰竅,守在這兒,這兒肌肉就跳;跳了以後,大約三個月,這個氣就往上走,到了中脈的這個位置,它就不走了。這個位置大體上離肛門半尺以上,相當於關元穴的後位,每個人不太一樣,有的高有的低,這里就是玄關一竅了。它極其重要,以後采葯結丹了,結胎、脫胎、沐浴、得葯、煉丹全在這里。 歷史上,不少人傾家盪產到處訪道,詢問玄關一竅在哪兒。修金丹大道的人如果不知道玄關一竅,采葯以後就沒法修煉了。我們要知道,人身有大的經脈二十四條,二十四條脈通了,你身體什麼病都沒了。這二十四條脈是,十二正經再加上奇經八脈,這就二十條了;然後是人體中間的中脈,道書上叫「沖脈」;還有左右二脈(佛教密宗里講中脈的粗細相當於中指,兩邊的左右二脈的粗細相當於小指),這二脈起於左鼻孔、右鼻孔,然後跟中脈的下面會合,這個會合之地密宗稱之為「生法官」,也就是我們修道的人說的「玄關一竅」。那麼這總共是二十三條。還有一條呢?密宗里邊就叫「海螺脈」。 玄關一竅找到了,是最快樂的時候,也是最快意的地方——這個就是真氣的奧妙.有的人練一輩子,也沒有出音現真氣。方法非常簡便:展慧中、松密處、收頷、頭輕,然後意氣神氣沖擊泥丸,真氣出現,然後真氣歸中,也就是進入中脈,這都是自動的,不要管它,這就是到了無為法階段了。 現在我已經把修道裡面三個最秘密的「訣」告訴大家了,一個叫做「玄關一竅」,包括如何找法;一個叫「飲刀圭」;還有一個「抽坎添離」,我不能在這兒講,只能個別的人練到一定程度我來告訴你。這是修煉里最保密的三個,因為提早說了,會心生追求,必須保密,到時候我會單獨告訴你。沒有一本書這么明確地告訴大家,丹書上只是這么說:玄關一竅就是玄牝之門。什麼叫玄牝之門呢?就是機去則隱,機至則現。什麼叫機呢?又說天機不可泄漏。什麼叫天機不可泄漏?天機者,腎氣也,腎氣就是性氣,不可泄漏。這一圈下來,再聰明的人都暈了。現在的人只知道個「天機不可泄漏」了。 現在你們知道了,不要哈哈笑,也不要罵!要真正修道,修大道,不是我保密不漏天機給你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