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生產廠家加工如何
⑴ 請問古時候玉石是如何加工的
古時候玉石是如何加工的
一、舊石器時代:
有打制石器和磨製石器
玉器從舊石器時代版就有的,最早是打權制石器和磨製石器。也就是石頭砸石頭、石頭磨石頭,將一塊石頭磨鋒利作為武器或者磨出形狀來作為裝飾物之類的。最初只是小玉塊鑽一孔用作垂飾。或象磨製石器一樣,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等。
二、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紋或磨得光滑的製品,器形也比較大,比較復雜,可算做工藝品。以磨製石器為主要標志的新石器時代,加工玉石器的技術是相同的。制石技術由打制發展到磨製。
經歷了數千年,制玉技術大致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二者在使用技術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實用外,還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術要求上比製造石器復雜。
三、 商代青銅器時代:
商代奴隸制度促使了玉器的發展。商代奴隸制極其發達,奴隸已被投入各種社會生產和生活領域。隨著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內部 有了較細的分工,制玉工藝已從石器製作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同時,商代的奴隸們又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工具在制玉工藝中的應用,使琢玉技術顯著提高,制玉用具逐漸以青銅取代石器。
⑵ 中國最有名的玉加工廠都分別在哪裡
玉石加工廠來主要分布自在玉石產地(雲南、新疆、福建等省份)以及經濟發達地區(北京、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地)及傳統玉石加工地(江蘇、四川、河南、山東)。
最有名的,也就是有名品存世的,就是一為揚州玉雕廠,主要是和田玉的雕刻,匠心獨特,雕工細膩。另一為北京玉雕廠。主要是翡翠雕刻,大氣,給人以特別深的印象。歷史上有名的玉雕基本都是這兩個廠生產的。如慈禧的翡翠白菜等等。
⑶ 玉器的加工有哪些程序
玉器的加工,有以下六到主要的工序。
一:開料,以翡翠而言,原石多被其他石料所包專裹,要切開原石,才知道里邊屬玉質的情況,然後再根據情況切成一片一片的玉材。
二:選材,即原則製作的題材,一般來說片料主要用來製作手鐲,在片料上劃好圈圈,用機械切割,鐲子芯和邊緣剩餘部分,再考慮製作牌子花件一類的雕件。
三:畫樣,根據剩下的鐲子芯和邊緣剩餘部分的形態,色澤和紋裂的情況,在上面畫出雕刻的圖樣。
四:出樣:根據畫好的圖樣進行粗加工,雕出大致的形態。
五:細修:在粗加工的基礎上,對細節部分進行修飾和處理,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六:拋光:對成品進行高拋光或柔拋光,又或是高拋和柔拋結合,最終得出成品。
高拋和柔拋結合的成品圖示:
⑷ 我要找玉器加工設備,怎樣可開一個玉器加工廠,成本多少
要做這一行,第一技術必須過硬,雕刻、打磨等是必不可少的,還需要你自己會看,還有一個就是本身的銷售渠道。機器不是很貴,人工貴,特別像雕刻的,一個月要好多錢養著。
⑸ 我開了一個玉器加工廠,可以加工各式各樣的玉器,不知哪裡可以找到玉器訂單。請各位有經驗的告訴我。
你好,請問你是在四會嗎?你可能加我啦,我是做玉器的!
⑹ 玉器的加工流程
一般來說,一件玉器都經歷了以下過程:
1. 采玉;
2. 量料取材;
3. 因材施藝;
4. 進入市場。
接著會對這些過程作出介紹。
1.采 玉
玉料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兩種。原生礦是指蘊藏於海拔4,000米雪線以上的原生礦體,大致於元代已有開礦挖掘玉料者。因山陡缺氧,開采工作十分困難,開採下來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礦是指從原礦體剝離成小塊之後,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將其沖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採集的玉料,俗稱「水料」或「仔料」。古人將水料的採集說得神乎其神,令人信以為真,其實是每年8月份當地民眾沿河採拾被冰水沖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盤,重達千公斤者是為罕見。牧羊人也可在山坡上發現較大的仔料,但也很少有百公斤的。現代仔料在地表淺層的已被采盡,必須用挖土機挖到八、九米深才能挖出仔料。
2.量料取材
玉器的造型與青銅器、金銀器、陶瓷器不同,立體的少,平面的多。在立體玉器中,渾圓的球體極為少見,而大多是扁體或較矮的,這是由於子玉的料胎形狀決定的。
玉料來之不易,數量少,價格高,再加上玉是山川陽精和神物,備受人們崇敬,所以玉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這就是「量料取材」,作坊主和設計師都要按照玉料的形狀、質地優劣去設計,設計什麼(如人物鳥獸或是擺件器皿)都是由玉料決定的。優秀設計師面對一塊玉料時,必須充分發揚其質量上的優勢,適應其形狀的特點,否則就會浪費玉料或歪曲玉料的原形。
設計過程是:
1. 相玉(審料):視其質形思量堪做何器,做到「成竹在胸」、「意在筆先」。
2. 畫樣:在紙上試筆為紙樣,第二步在玉坯上畫樣,亦稱「勾樣」。
3. 畫細樣:玉工按畫樣切下不同部分之後,再往細里碾琢時,往往還要畫細部的圖樣,可能要反復數次。
4. 審定:玉工做完之後,還須經設計師審核評定,行話稱為「了作」。
3.因材施藝--琢碾與上光
設計完的玉坯交往玉匠(古稱「玉人」),經琢碾、拋光等工序,便製作成玉器。
琢玉的工具,主要依靠砣機。砣機發明於史前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推動琢玉工藝成為獨立的手工藝。完善的鉈機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結構、鐵鉈子組成。玉工用雙足踏蹬板使鉈子旋轉,帶動蘸水金剛沙磨磋玉料而成型。所以說玉器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鑿子鏨成的。由於治玉工藝是由玉匠用鉈機碾磨而成,這大大地影響到玉器藝術的審美價值,故此切不可用雕刻藝術的觀點來評價玉器藝術。
現代鉈機已改為電動鐵鉈黏上金剛沙膠,旋轉速度極快,不僅解放了玉工的雙腳,也省去了抹蘸水沙的功夫,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並創造出嶄新的藝術韻味。
碾玉工序大體上可分為12道:1.搗沙、2.研漿、3.開玉、4.扎鉈、5.沖鉈、6.磨鉈、7.掏膛、8.上花、9.打鑽、10.透花、11.打眼、12.上光。一般來說,第1-3道是學徒工做的;第4-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第12道則另由專業工人去做。當然,造型簡易的玉器,則毋須經歷上述全部工序。
4.技術的演進
治玉技術的進步取決於工具的改進和完善,以及工匠掌握和操作工具的熟練程度,當然,社會條件也很重要。
五代鉈機治玉工具的演進是:
1. 第一代半地下式木橫軸旋轉石砣機;
2. 第二代跽坐幾式多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青銅鉈機;
3. 第三代跽坐幾式多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鐵鉈機;
4. 第四代倚坐高桌式一人操作木構橫軸旋轉鐵鉈機(高凳);
5. 現代鉈機是電動鐵架桌式一人操作橫軸旋轉沙鉈機,還有蛇皮鑽。
這五代碾玉機所碾琢的玉器,在器型、紋飾及韻味方面各有不同。
現代鉈機鉈子類型多樣,堅韌鋒利而經久耐用,旋轉速度極快,每分鍾可達10-500轉。再加上玉工的技術觀和藝術觀也不同於過去,所碾玉器更為細致、更為光亮。
⑺ 玉器的加工方法
民國後期到來20世紀70年代,有些自地方仍有用鐵鉈解玉砂琢玉的作坊,這種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稱為老工。80年代後幾乎全部使用高速電動機具和用人造金剛砂製成的磨具砣。這樣,現代玉器加工,電動工具和砂輪磨砣便成了一統天下,這就是新工。老工的工序(指鐵鉈工)大致如下:搗石、研漿(或採集自然砂)、開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用人力和鐵鉈,轉動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與設備同時磨損。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輪開料,粗磨具砣脫坯後,用無級變速電機,帶動一根軟軸,軟軸卡頭上可以更換不同的、用人造金剛砂製成的砂輪砣頭,最高轉速可以達到每分鍾1萬轉。由於金剛砂砣轉速高,磨削快,製作時間大大減少,工效顯著提高。
⑻ 玉器加工廠上班多少錢一月
沒有二樓說的那麼邪乎,現在是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沒有那麼多隱私,但是你想專進玉器加工廠屬的話。必須的先學徒,最少一年你才能自己雕點簡單的東西。
工錢就不會很高了,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天賦。干個兩三年出徒了,月工資能達到一兩萬。好的話還要高。
不過我覺得這個活不好乾,首先傷身體。磨玉器長年的沾水,而且粉塵大即使你戴口罩也不行。到四五十歲時,關節炎,肺炎什麼的都來了。
除非你混出名氣了,那樣既不累賺錢也多。但是混出名氣很難。
⑼ 玉器是如何製造的
製造玉器的工序大致分為下料作胎、鑽孔、減地浮雕、畫線刻紋、拋回光等。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答玉器,片狀玉器佔了很大比重,製造時一般先用較薄的玉塊磨製或先依石料紋理將其劈成薄片,再進行研磨加工。最先進的是鋸片,比直接磨製省工,又比劈製成功率高。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一般都有孔,孔的形狀有馬蹄形,即從一面鑽孔,孔徑越來越小,孔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狀。還有一種是對穿孔,即從兩端對鑽,所鑽形狀不規矩,有時呈蜂腰形。再有一種是螺旋紋孔,可能是用某種管鑽的鑽位發生變化時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