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蝸桿5級用什麼機床加工
數控車床基本上沒法加工,除非你有光學對刀儀,因為蝸桿需要四把刀車螺紋,而且每把都要對在同一起點,差五絲就基本報廢了。普車能做,因為它有小刀架!
❷ 蝸輪蝸桿一般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蝸桿加工方式為 壓與飛刀 :渦輪是滾齒加工 , 通過蝸桿跨棒距開控制蝸桿精度 , 然後用自製的中心高測量設備來檢測渦輪 .
❸ 數控車床加工蝸桿怎麼編程和加工呢(越詳細越好)
T01 為35度左右粗車刀 (白剛刀或硬質合金)
T02 為35左右精車刀(硬質合金)
最快不到10分鍾
要是用白剛刀粗車
不到20分鍾
M08
M03S100T0101 白剛刀給速(硬質合金為300)
G00X40Z20
#1=36 公稱直徑
#2=2.2 留0.4
#3=-50 加工長度
#4=3.14*2.5 為M=2.5
#5=0.5 初始切削直徑
#6=1. 這個值跟刀寬差不多,即可
WHILE[#1GT25]DO1 當#1大於25時,循環
#7=#2
N10G00Z[5-#7]
G92X#1Z#3F#4
G00Z[5+#7]
G92X#1Z#3F#4
#7=#7-#6
IF[#7GT0]GOTO10
#1=#1-#5
#2=#2-#5/2*0.364
IF[#1LT27] THEN#6=0.3
END1
G00X100Z5
M09
M00換2號刀,對刀
M03S300T0202
M08
G00X40Z20
#1=36
#2=2.4
#3=-50
#4=3.14*2.5
#5=0.2 這個值與光潔度有關,可達3.2以上
WHILE[#1GT25]DO1
G00Z[5-#2]
G92X#1Z#3F#4
G00Z[5+#2]
G92X#1Z#3F#4
#1=#1-#5
#2=#2-#5/2*0.364
END1
G00X100Z5
M30
❹ 齒輪,蝸桿,蝸輪有哪些加工方法
齒輪的加工,常見的有兩種,仿形加工和范成(展成)加工。
(1)仿形加工。齒輪加工刀具切出齒輪的齒槽,刀具的「截面形狀」是齒輪齒槽的形狀。加工齒輪時,沒有齒輪嚙合運動,加工出來的齒輪精度低,一般精度在11級以下。
(2)范成加工。齒輪加工刀具本身就是「齒輪或齒條」,齒輪滾刀可以「認為」是齒條,屬於齒條類型刀具。加工時,齒輪刀具與被加工齒輪之間有「齒輪嚙合」運動。齒輪刀具齒廓刀刃,運動包絡出被加工齒輪的齒廓(齒面),是理想的漸開線,加工精度較高,常見的有,滾齒、插齒、剃齒(屬於精加工)。
蝸桿的加工工藝。
下料:按正規定要求坯料要經過鍛打處理,為獲取良好的金屬纖維狀。
粗車:要保證同軸度,留適當的精加工量。
熱處理調質處理HRC28-32、半精車,各部半精車留0.5mm的精車量,車蝸桿部分及兩端退刀槽車至要求,挑蝸桿、粗挑,不論用分層法 切入法等都可。
在中經處測量留量,半精挑留量為精光留好較好的基礎。
低速精光三面至要求,刀具一定要鋒利,刃口粗糙度一定要好,一面一面的光。精車各部至要求保證同軸度。
製造精密蝸輪時,可在滾齒或切齒後再進行剃齒、珩齒或研齒等精整加工。
(1)滾齒採用基本參數與工作蝸桿相同的蝸輪滾刀,按展成法原理(見齒輪加工)切出齒形。如果採用徑向進給法滾齒,則滾刀與工件按Z2/Z1的傳動比(Z1為工作蝸桿螺紋頭數,Z2為蝸輪齒數)對滾,兩者逐漸靠近直到其中心距等於工作蝸桿與蝸輪嚙合時的中心距為止。採用切向進給法滾齒時,機床除保證刀具旋轉外,還要有軸向進給;同時機床的工作台也要增加相應的附加轉動,才能實現展成運動,這就要使用差動鏈。因此,切向進給法的加工精度一般不如徑向進給法,但齒面質量較好,且不會產生根切現象。滾切蝸輪的精度一般可達6~8級(JB162-60)。
(2)剃齒蝸輪剃齒刀的基本參數與工作蝸桿相同。蝸輪剃齒一般用滾齒機,可以由剃齒刀帶動蝸輪自由剃齒,也可在機床傳動鏈控制下強迫剃齒,剃後齒面質量和精度有所提高。
(3)珩齒和研齒蝸輪滾齒或飛刀切齒後,為了提高齒面質量、改善蝸輪與蝸桿嚙合時的接觸情況,可在滾齒機上珩齒或研齒。珩齒工具是用磨料與塑料、樹脂的混合物澆鑄在基體上而製成的珩磨蝸桿;研齒時用鑄鐵製成的研磨蝸桿加研磨劑與蝸輪對研。
❺ 蝸輪蝸桿的加工方法 齒輪,蝸桿,蝸輪有哪些加工方法
齒輪與蝸輪採用滾齒機加工輪齒,蝸桿採用車削加工螺旋線。
❻ 高精度蝸輪是用什麼設備加工的
5級蝸輪不來僅在加工時要注意源很多細節,就是在檢測時也要注意,因為如果在檢測時沒有注意裝夾,很可能好的產品會檢測出不好來,我現在就面臨這樣的問題,加工和檢測時工件的徑向和軸向跳動不一樣,這樣會帶來檢測誤差,現在在改進工裝,待工裝改進完成後在看。
❼ 蝸輪蝸桿的加工方法
看你的精度要求,抄以及蝸桿的壓力角等參數,可以使用:
- 專用銑床
我們公司所使用的是專用的銑床加工,例如德國的KOEPFER,瑞士的LAMBERT。此類設備為專業的蝸桿加工機床,精度可以保證在DIN6級。國產的可以考慮寧江的專業銑床(為購買LAMBERT的專利技術)。
- 滾壓成型
主要看蝸桿參數是否適合使用此方法,精度個人認為會比專用銑床略差。
- 旋風銑
歐洲有專業的,國內也有改裝的。旋風銑在歐洲其實一般用於生產醫用骨釘,而不是蝸桿。個人認為蝸桿的精度要求是比骨釘要高的,蝸桿主要用於傳動,骨釘用於固定。
- 車床
沒有實際使用過,但是很懷疑其所能達到的精度。
❽ 請問蝸桿的加工方法
單件可以車削,批量大的話可以用銑削,滾齒機也可以加工,旋風銑。
與普通螺紋角度和牙高計算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看看機械設計手冊。
❾ 蝸桿是怎麼加工的
蝸桿軸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外圓表面,也還有常見的特特形表面,因此針對各種精度等級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按經濟精度選擇加工方法。
毛坯及其熱處理—預加工—車削外圓—銑鍵槽—(花鍵槽、溝槽)—熱處理—磨削—終檢。
1、蝸桿軸的預加工
軸類零件的預加工是指加工的准備工序,即車削外圓之前的工藝。
校直:毛坯在製造、運輸和保管過程中,常會發生彎曲變形,為保證加工餘量均勻及裝夾可靠,一般冷態下在各種壓力機或校值機上進行校直。
2、蝸桿軸加工的定位基準和裝夾
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軸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圓表面,錐孔、螺紋表面的同軸度,端面對旋轉軸線的垂直度是其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項目,這些表面的設計基準一般都是軸的中心線,若用兩中心孔定位,符合基準重合的原則。
中心孔不僅是車削時的定為基準,也是其加工工序的定位基準和檢驗基準,又符合基準統一原則。當採用兩中心孔定位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出多個外圓和端面。
以外圓和中心孔作為定位基準用兩中心孔定位雖然定心精度高,但剛性差,尤其是加工較重的工件時不夠穩固,切削用量也不能太大。粗加工時,為了提高零件的剛度,可採用軸的外圓表面和一中心孔作為定位基準來加工。這種定位方法能承受較大的切削力矩,是軸類零件最常見的一種定位方法。
以兩外圓表面作為定位基準在加工空心軸的內孔時,不能採用中心孔作為定位基準,可用軸的兩外圓表面作為定位基準。當工件是機床主軸時,常以兩支撐軸頸(裝配基準)為定位基準,可保證錐孔相對支撐軸頸的同軸度要求,消除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誤差。
以帶有中心孔的錐堵作為定位基準在加工空心軸的外圓表面時,往往還採用代中心孔的錐堵或錐套心軸作為定位基準。
(9)渦輪蝸桿5級用什麼機床加工擴展閱讀:
蝸桿種類:
根據不同的齒廓曲線,普通圓柱蝸桿可分為
阿基米德蝸桿(ZA蝸桿)
漸開線蝸桿(ZI蝸桿)
法向直廓蝸桿(ZN蝸桿)
和錐麵包絡圓柱蝸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蝸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