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眼睛加工
❶ 如何自己做眼鏡
青年男性,近視,咨詢配眼鏡問題。配眼鏡之前,一定得去正規醫院眼回科檢查下看是否是答真性近視,如果是真性近視得在醫院做檢驗,看近視多少度,驗光結束後可以選擇在醫院配眼鏡,也可以選擇去外面眼鏡店配。一般店員都會給加工鏡片,這個可以放心
❷ 眼鏡加工
(星光眼鏡遼寧省鮁魚圈分店) 襯片在鏡框上,先不要拆掉,在焦度計上打三個點,這三個點一定是平行於鏡架整體的,可以當做參考先,做散光片對軸位準確度有幫助
❸ 本人想學習眼鏡加工的技術 , 請問哪位朋友能幫忙介紹一下
很多眼鏡店都有首學徒的,不過做眼鏡這行要花很長時間,因為你的一個小失誤對戴眼鏡的人來說是關繫到一輩子的事情,如果真想學,建議你找眼科醫生問一下,需要先學習點醫學知識,在到一些知名的眼鏡店去咨詢
❹ 急求:眼鏡的生產過程
眼鏡的發展歷史及其應用
眼鏡的起源和發展
我國的眼鏡,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眼鏡最早起源於中國,是我國古老文化、醫療、技藝的遺產。它的發展變遷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
我們說眼鏡是從中國傳到外國的,是有史可查的,是在13世紀末葉。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正是在13世紀末葉。當時有個義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Marco Pol6),他曾旅居小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庭里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回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棗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游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讀小說及小字的記載。
最原始的眼鏡是起源於透鏡(放大鏡),它的製造、應用與光學透鏡的出現有密切的相關。相傳最初發現眼鏡能使物體象放大的光學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覺的。當時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樹脂結晶體上恰巧有隻蚊子被夾在其中,通過這松香晶體球,看到這只蚊子體形特大,由此啟發了人們對光學折射的作用的認識,進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鏡,來放大微小物體,用以謀求解決人們視力上的困難。這就是我國眼鏡的維形時期。
據《世界之最》介紹:「是在公元前2283年,中國皇帝就通過透鏡米觀察星星。眼鏡是中國傳到外國的。根據孔子(公元前551年?79年)說:中國那時就有人戴水晶和其它透明礦物質做成的眼鏡,用來醫治眼睛或遮避陽光。
經初步考證:有關透鏡和眼鏡的歷史,我國早在戰國時期(2300年前),墨子l 5卷,中己載有墨子很多有關光和對平而鏡、凸面鏡、凹面鏡的論述。公元前三凹世紀時我國古人就通過透鏡取火。東漢初年張衡發現了月亮的盈虧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藉助於透鏡的。
中國最古老的眼鏡是水品或透明礦物質製做的圓形單片鏡(即現在的放大鏡),傳說店代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過這樣眼鏡,在宋代時就有人用水晶鏡掩日來提高視力了。
明代開始到現在一直稱為「眼鏡」。
十三世紀元代,我國已能利用水晶的折射率做成眼鏡,幫助解決視力不足的困難,但當時戴眼鏡的人並不多。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6一1435年),開始有了「單照「鏡(近似現在的放大鏡)鑒於當時加工技術,只有老花鏡,並限於宮庭內流傳,皇帝常常作為御品賜給年老大臣,以矯正視力老花的缺陷。由此之後眼鏡已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之中。以後為了便於使用,有的將鏡片縫在帽子上,有的裝裝在鐵圈裡。
十六世紀開始才出現架在鼻樑上的雙片鏡,在鏡架兩端繫上線掛在耳朵上。以後眼鏡架的生產不斷改進,逐漸由繁而簡,出粗糙到精巧。鏡框有紙圈、漆皮、午角、玳瑁、銅圈等。
這些不同鏡框直延至清代後期,開始用鏡腳代替,這樣既美觀又方便,以至出現了以戴眼鏡(平光鏡)為趕時髦的潮頭。清乾隆時,李行南的《中江竹杖詞》巾有「少年不盡風流態,理聰斜窺紅粉妝」之句,就是指江南一帶人以戴眼鏡為時髦,亦有在結婚禮儀時,新娘以上有色眼鏡掩羞容。
我國限鏡的取材和形式的演變,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工業、手工業的生產發展而變化。從眼鏡形式和鏡框(架)的演變,在我國最古老的眼鏡只有一塊鏡片,不帶邊框,手持使用。後來為了手持方便,則把鏡片用木質(後用金屬)作邊框,固定在一個單柄邊框上,仍然是手持使用(如當今的單柄放大鏡。到明消之際,小國姑蘇(今蘇州)上方山一帶、用水晶製成的鏡片,就是裝在單柄銅框上,叫做單怕眼鏡。蘇州乃是我國水晶眼鏡生產之盛地,流傳古今,遍銷全國,相傳海外。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由於單柄眼鏡使用不方便、開始則把兩個單鏡經過針銷或鉚合連接在一起,如圖1當中旋轉軸可以上下分合,用繩帶牽掛在頭或帽子上、也可利用壓力把它夾在鼻樑上使用。最古老的鏡架(邊框)為木製、紙制、動物角質、皮革和玳瑁甲等材料,後來相繼發漢到採用金屈材料如;銅、鐵、金、銀及現代的各種合金、鍍金、包金、K金、不銹鋼和塑膠材料。其形狀早期眼鏡均為圓形或橢圓形,有的只有邊框無腳服;有的有腳腿也不象現代眼鏡的式樣。
例如:無腳鏡框為折疊式:(即用絲線繩套在耳上使用)有腳鏡框的腿也是折疊式:其鏡盒都是用紙糊的,經過塗漆搞的也很講究.可以掛在腰帶上作裝飾品,其式樣有圓形、橢圓形二種。(如圖1棗2)此外還有為眼鏡配套的鏡套,鏡袋,主要起保護眼鏡和方便攜帶作用。
我國眼鏡行業的形成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歷史發展階段。
明清之際行業幫會的形成
在我國歷史上(約14 17世紀)隨著個體手工業的發展,眼鏡用料由天然晶石發展到使用玻璃後,眼鏡的使用范圍則開始向民間推廣和擴大,製作技術也有新的發展。
中國姑蘇(蘇州)是我國眼鏡的發源地,蘇州生產眼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對我國的眼鏡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明代激幀初年(公元1628年>、蘇州眼鏡史上山現了一位傑出的技帥,名叫孫雲球,字文玉,又字泗濱,原籍吳江。他從小勤奮好學,當時他看到視力不健的人很痛苦,但「單照」鏡之類又使用不方便。於是他就汰心研製一種可常架在眼睛上的鏡片。他經過反復多次試驗,利用機械原理發明創造了鏡片研磨機器—牽陀車。這種牽陀車,就是所謂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腳踏轉動,採用礦石砂、白泥、磚灰等作研磨劑或拋光材料,把鏡片磨成凸凹透鏡,以適應眼屈光的需要,最後終於掌握了「磨片」技術。用天然水晶石磨製出鏡片。同時他又掌握了「對光」
現稱驗光)的技術,按照人的年齡和不同的視力研製出老花、近視、遠視等品種以及各種光度的鏡片,並編制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用以驗目配境。這樣就可以隨目配鏡,效果絲毫不差,戴在臉上也比較方便舒適,以適應各人視力的需要,這是我國主覺驗光配境的開始。
後來.孫雲球又發明研製了不同用途的光學鏡頭,有百花鏡、鴛鴦鏡、放大鏡、多面鏡、幻容鏡等數十種之多。從此,孫雲球製造的眼鏡名揚各地。可惜,這樣一位有作為的技術人才,33歲就病逝了。但是他留下一部名n4《鏡史)的科技著作.對推動後世眼鏡製造技術,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繼孫雲球之後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蘇州又出了一個製造眼鏡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進一步發展了製造眼鏡的技術,頗有影響。
由於蘇州出了孫雲球、褚三山兩位傑出的製造眼鏡的技術人才,從而推動了當時蘇州眼鏡行業的形成和發展。在1735年,蘇州已出現了專門生產眼鏡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康熙年間,眼鏡的製作與銷售已在北京、上海、蘇州、天津、廣州等地蓬勃發展。眼鏡已成了專門的商品。
2.清末民初眼鏡行業的順起
自I 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配鏡技術傳人我國,為眼鏡行業的倔起開辟了新的道路。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國人約翰·高德(J。hnGoddard),在上海開設了「高德洋行」,專營機磨檢光眼鏡。之後其他洋人接因而來。如托極司(TobiM)開設了「明晶洋行」,英籍猶太人雷茂頓(Ram5比n)開設的「雷茂頓洋行」等。
至此以後,到19門年曾經在「高德洋行」中國人籌資開設了「中國精益眼鏡公司」。由於精益眼鏡公司的開業,使我國眼鏡行業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在驗光配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①開始廢除了舊式店鋪沿用已久的「對光牌」驗光配鏡,採用了主客體相結合的驗光技術。
⑨淘汰了純手工操作製做鏡片的方法,設置了機械研磨加工設備,發展了研磨技術,這時不僅能磨製各種不同性質、不同規格的鏡片,還開始自製式監制各類鏡框(架)。
③在檢、磨、割、裝、矯、制等技術方面,由於採用了一些國外的新技術和設備,因而培養了一代製做眼鏡的專業人才,為我國眼鏡行業很快形成一支新的技術隊伍,打下了堅實基礎。
由於精益眼鏡公司生產的眼鏡適應了我國人民的需要,售價又低於洋行洋貨,不久便在全國佔領了市場並在各地開設了分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精益眼鏡公司已在北京、香港、天津、濟南、沈陽、大連、哈爾濱、南京、無錫、蘇州、杭州、揚州、漢口、長沙、南昌、開封、廣州、重慶等十八處開設了分支機構。
在抗戰前,精益眼筐公司的產品,還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在1919年.孫中山先生曾到廣州精益公司分店驗光配鏡,並為之題詞:「精益求精」。
1935年前後.上梅除精益眼鏡公司之外、還開設了幾家大型專業眼鏡公司,其中有「茂昌眼鏡公司、吳良才眼鏡公司」等。這些專業眼鏡均設有先進的驗光配鏡設備和鏡片加工研磨、割邊專用機器。
與此同時,北京的眼鏡行業也大為發展。北京先後開設了慎昌鍾表眼鏡行.大明目鏡公司(始建於1937年)等,也都分別設有驗目配鏡和前店後廠的鏡片加工車間。同時,原有老式的生產方式家庭手工業作坊,也隨之發展增多,並且不斷革新其生產技藝,採用一些國外進口材料,使舊式眼鏡在形式上力求更新。從此.北京的眼鏡行業更是興旺發達,進而成立了眼鏡同業工會.協調全行業的共同事宜。這是舊中國北京眼鏡行業的大致形成過程。
3.新中國成立後眼鏡行業的變遷和飛躍
舊中國.眼鏡行業的發展,雖然初具規模,並且有了行業幫會或同工業會等行業組織,但是在其生產和經銷中均屬私人店鋪和家庭手工作坊,其產品大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裝飾品,產量不多、價格昂貴,因而發展緩侵。特別是生產工業.直到解放前夕,全國生產眼鏡的廠家只廖廖無幾,都是一家一戶,生產工人多則十JL個人,少則一二人,而且生產工藝十分落後、產品質量低劣、品種單調、數十年一貫制。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眼鏡生產開始由家庭小作坊式的手工生產,逐步到組織起來合作生產的小企業。如:北京在合作化和公私合營前,眼鏡工商業為數不多。
工業有近百戶小作坊,從業人員約有270餘人;商業共有39戶專兼營商店,從業人員不到300人,其中只有十家(即:精益、大明、東方、精明、昌明、四明、寶隆、劉明齋、孫泳良常記)
設有前店後廠的生產車間和同仁醫院眼科附屬的眼鏡片加工車間,共有生產工人46人。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眼鏡行業也得到大力發展。在工業方面,北京、上海、蘇州等主要產地均具有了一定規模的眼鏡生產基礎。如上海眼鏡一廠、上海眼鏡二廠、北京眼鏡廠、北京608廠、北京603廠、蘇州眼鏡廠等,已經成為我國眼鏡工業的大型骨幹企業,其規模均為近千人的國家中型企業。其產員數量質量及配套能力均居全國首位,有的產品則為市級或國家級優質產品,有的名牌產品多年長期出口.行銷全國,馳名中外。
另外,一些國防工業企業,儀器儀表工業也有部分企業轉向眼鏡行業生產加工,商業服務部門也不斷擴大或增加銷售網點和增添驗光配鏡L設備、儀器。有些城市還非常重視理論教育.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還開辦丁眼鏡技術短訓班和職工個等專業技工學校為眼鏡行業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1985年4月,由國家輕工業部倡導牽頭,在江蘇省鎮江市召開了全國眼鏡行業的「中國眼鏡協會」成立大會。到會的入會集體會員企業共有140親家,其中規模較大的骨幹企業有85個,分別隸屆輕工業部、商業部、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部、農牧漁業部、衛生部和國家科委;分別在14個省、市、自治區等31個城市;共有職工27237人。其中,技術人員l 393人:500人以上的單位15個,200一500人的單位29個,200人以下的單位41個o按經濟性質劃分:全民企業15個,集體企業49個,鄉鎮企業Io個,中外合資企業若干個。這85個單位共有固定資產凈值14522萬元,1984年全年生產能力為:鏡架2018萬副,(其中金屬架590萬副)。鏡片1609萬副,毛坯1694萬副;總產值1.4億元,總銷售I.9億元.總利潤3449萬元,每年出口鏡架、鏡片150萬副,換匯75萬美元。眼鏡協會成立後一年多來又有近百家廠、商申請加入了協會,到1986年底已發展到集體會員企業240個,共有職工3萬余
我國眼鏡行業的發展,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變遷.至今已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配套生產能力的大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眼鏡的性質和作用
1.什麼是眼鏡
所謂眼鏡,就是戴在人的頭部前額眼睛上的,用來美化臉形、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一種工具。眼鏡是由鏡片、鏡架(即邊框、腳腿)所組成(接觸眼鏡出外).無架謂之片、無片謂之架。其形狀及邊框、腳腿的變化,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新材料、新技藝的發明發現而改變的,並具有時代藝術作品的象徵。
2.眼鏡的性質與作用
眼鏡即是保控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種美容的裝飾品。從鏡片的功能上講,它具有調節進入眼睛之光量,增加視力,保護眼睛安全和臨床治療眼病的作用,對屈光異常引起的兒童斜視和伴有頭疼的屈光異常患者,配戴眼鏡後均可治療。而眼鏡架的功能,除其為鏡片配套構成眼鏡戴在人的眼睛上起到支架作用外,它還具有美容、裝飾性。現代流行者強調,眼鏡要有與時代人的面部化妝及服飾的和諧,反應社會階層高超、學問高雅、時尚等等象徵。因此,前面總結眼鏡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即:「今朝眼鏡護靈窗,矯正視力益於民」。則基本概括了眼鏡的性質和作用。
所謂護「靈窗」,是根據國外眼鏡界和眼科專家、學者對眼睛在人身諸器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評價棗「靈魂之窗」而提出來的。故稱眼鏡又是保護「靈魂之窗」的工A具.
隨著社會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視力保健工作的開展,眼鏡在人們生活領域中將要發揮重要作用。
❺ 眼鏡製做工藝是怎樣的
1、當我們想為自己日漸模糊的雙眼配一副眼鏡時,面對櫃台里琳琅滿目的眼鏡,常會聽到營業員向我們介紹「純鈦架」、「合金架」或是其它記都記不過來的什麼什麼架。這時,我們會感到很茫然。現實的情況是,大到眼鏡的知識小到鏡架的材料,我們都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來為自己寶貴的雙眼補補這門課吧。首先我們對鏡架的材料作一些基本的了解。
材質識鏡架
鏡架的材料是決定其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場上有的鏡架十幾塊錢,有的上千元,主要就是因為鏡架材料和做工的差別。目前市場主要有三大類鏡架材料:天然材料、金屬材料、塑料材料。
天然材料
古代曾有用牛等動物的角或皮來作鏡框,但現在已不再使用。
玳瑁甲 是天然材料的代表之作,主要取材於玳瑁的殼,一般能做鏡框的玳瑁傳說需要上百年,其優點是:重量輕、非常耐用,色澤光亮,不會使皮膚過敏。玳瑁甲的品質以顏色而論,有琥珀、金黃、亞黃、灰暗、中斑、中紅深斑和烏雲八種。玳瑁架價格貴,並且玳瑁已被國家列為保護動物,所以已很少使用,這樣一來玳瑁架的價值就更高了。
金屬材料
主要有銅合金、合金架蒙耐爾、鎳鉻合金、記憶合金、不銹鋼、開金架、鉑金架等。
銅合金 以銅和其它金屬混合材料製成。主要有鋅白銅(銅鎳鋅合金)、黃銅、銅鎳鋅錫合金、青銅、鎳 銅合金等。
蒙耐爾合金 由這種材料製作的鏡架易於加工,是高度耐腐蝕的合金,其彈性較差,一般作為中高檔鏡架的材料。
鎳鉻合金 又稱為新合金,色澤為銀白色,彈性較差。
記憶合金 具有超彈性,當用力彎曲或拉緊後放鬆,形狀忘記合金便會恢復原狀。
純鈦架 鈦是種超輕量的金屬,有其它材料所無可比擬的輕盈,富有彈性,比其它任何金屬更耐腐蝕,對汗水,比鋼鐵更耐磨。鈦金屬能將百分之百的侵蝕阻隔在外效果優於鉑金。
開金架 是金合金做材料的鏡架。由於純金很柔軟,所以用黃金做鏡架時,一般要添加銀、鋼或其它金屬以增加強度和韌性。現在,開金一般用作金屬架的表面處理材料。
鉑金架架 鉑金是一種白色金屬,質重而價昂,純度為95%。
塑料材料
主要是醋酸纖維鏡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板材架、注塑架。
板材架 用醋酸纖維板材切割加工的鏡架。板材其特性是不易燃燒、比較輕,幾乎不受紫外線的照射而變色,硬度較大光澤度較好,耐用,不易加熱加工,款式較美觀,配戴後不易變形。
注塑架 用醋酸纖維顆粒用注塑機擠壓而成型。
鏡架材料在質量上要求如下:
*鏡架各部位具有柔韌性和堅固性
*質輕
*抗腐蝕性能優良,這會便鏡架不易變舊 ,而且能保護鏡架免受化學物質的侵蝕(也可鍍上適當的膜層)
一、金屬鏡架
(1)加工方法
主要由零件加工、裝配、拋光和表面處理四道工序組成。一副眼鏡架通常由二、三十種零件組成,主要有鏡圈、鏡腳、鼻托、鉸鏈、鎖緊塊和螺絲等等。
零件材料的性能及尺寸精度直接決定了後道工序的加工工藝及最終產品質量,因而零件加工工序至關重要。對構成眼鏡零件金屬材料的選擇主要以材料指標優劣為依據,即:機械性能(包括強度、彈性、塑性)、工藝性(包括冷、熱加工成型性)、耐腐蝕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耐磨性、電鍍性、色度等。眼鏡金屬材料的不斷發展都是圍繞以上性能進行研究、提高來加以實現的。
(2)表面處理
金屬鏡架的製造一般都是以某種金屬為底材,然後對其表面進行處理,表面處理方法基本如下:
1)包金: 又稱貼金,即在底材上包上(貼上)金合金(開金)的薄片,厚約10~ 5Oum。
包金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一是所包開金占鏡架重量的比例 ,比如1/10 l2K,這表明鏡架重量的十分之一為12開金;二是用純金重量占鏡架重量的比例表示,比如50/1000,這表明純金上鏡架重量的5% 。
2)電鍍: 通過電化學的原理將某種金屬鍍在底材上的表面處理方法,比如鍍金、鍍鈦、鍍黑鉻等等。以鍍金為例,在其它金屬材料製成的鏡架上鍍金,鍍鈦、鍍黑鉻等等。 以改善外觀,同時使其具有金耐腐蝕的特點。鍍金及開金的顏色與其中其它金屬的種類有關,含鋅量多的偏白,含銅量多的偏黃。
3)著色: 又稱噴塗著色,是通過噴塗對鏡架的底材表面進行處理的方法。比如環氧樹脂粉末噴塗、塑料噴塗著色等等。這種方法既可以得到豐富的色澤,還可進行多層著色處理。
二、塑料鏡架
(1)加工方法
1)在塑料板材上把鏡框和鏡腳切割出來,用鉸鏈連起來。這種加工方法產品質量好,但成本高,適合少批量生產。
2)注塑成型,將塑料軟化,注入模具內真空鑄造。這種加工方法自動化程度高,成本低,適合大批量生產。
2、眼鏡鏡片材料的發展
前言: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唯一永恆的是變化。恰是提高、革新的激勵推動著社會車輪的前進。眼鏡鏡片材料的發展史正是如此。目前,在西方國家,作為醫療手段,眼鏡的使用率僅次於阿斯匹林;在我國,需要配戴眼鏡者約為4億多。眼鏡鏡片材料主要分為天然介質、光學玻璃、樹脂等。天然介質早已被光學玻璃所取代。本文只就光學玻璃、樹脂的發展史、分類、特性及發展前景加以簡述。
一.光學玻璃
(一)光學玻璃的發展史
大約在十三世紀末期,由於缺乏高質量的均質性光學玻璃,眼鏡被發明僅限於矯正老視。直到1608年,Calileo發明望遠鏡,對光學玻璃的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而推動了鏡片材料製造工藝的突破性發展。十七世紀,Fraunhofer研究了玻璃對太陽光譜的折射、色散及望遠鏡鏡片對色散的矯正。1757年,Dolland用冕牌玻璃、燧石玻璃製成了無色差鏡片。1880年,Abbe介紹了一種高折射率的光學玻璃,色散並無明顯相應增加。此後,德國Carl Zeiss公司製造出這種玻璃的透鏡。進入二十世紀,光學玻璃大量生產,品種繁多,作為眼鏡鏡片的材料,其質量要求以具備良好的光學性能為主,如折射率、色散等。
(二)光學玻璃的品種
光學玻璃最重要的特性是折射率n、色散(以阿貝數V的倒數來表示)和比重SG。
nd=真空中氦光的速度/光學媒質中氦光的速度。
Vd=(nd-1)/(nf-nc)
式中c、f兩譜線為紅藍兩色,波長為486nm、656nm。V值高,則色散低。
SG是等體積物體與水的重量之比值。目前,阿貝數>50的光學玻璃通常稱為冕牌玻璃,而阿貝數<50的光學玻璃稱為燧石玻璃,但並非所有的光學玻璃都按此分類,最常用的是採用6位數標志法,前3位數表示折射率的小數部分,後3位數表示阿貝數,如眼鏡冕牌玻璃標志為523590。
市場上廣泛應用的光學玻璃主要是眼鏡冕牌玻璃、燧石玻璃和冕號玻璃三種材料。冕牌玻璃,其折射率為1.523,阿貝數為59,主要用於單光鏡、雙光鏡及多焦點鏡的視遠區。燧石玻璃,折射率較高(約為1.580~1.690),色散大(阿貝數小,約30~40),主要用於製作融合雙光鏡的子片、高度數鏡片(高折射率可使鏡片厚度變薄,盡管其重量增加)。冕號玻璃,折射率1.541~1.616,阿貝數55~59,主要用於製作融合雙光鏡的子片。近年來,一些高折射率的光學玻璃和吸收透鏡相繼進入市場,前者的n為1.60、1.70、1.80,能減少高度數鏡片的厚度;後者則在原光學玻璃材料中加入金屬氧化物,可吸收紫外線。
(三)光學玻璃的特性與缺陷
光學玻璃應具有以下特性:
1.均一性(化學組成成分與物理狀態的均一性) 若鏡片材料存在裂隙、氣泡、雜質、混濁、變形等,則將嚴重 影響光學性能。
2.合適的折射率與色散值 折射率隨波長下降而增加,折射率越高通常色散也逐漸增加。如,光學玻璃折射率為1.80,阿貝數為32~35.4,患者常抱怨戴鏡時的視覺受彩色條紋的干擾。折射率增加通常比重也增加,因此高折射率鏡片厚度較薄,但重量卻較重。
3.高透明度 光學玻璃的透光率為92%,高折射率光學玻璃因反射量增加而導致透光率下降,此外,鏡片越厚,因光吸收作用,透光率也會降低。
4.化學物理穩定性 光學玻璃應能有效、持久地抵抗天氣的影響,且不著色、不褪色。對雙光鏡而言,子片與主片應具有相同的膨脹率。
(四)光學玻璃的硬度
光學玻璃理論上的抗張強度非常高,超過400萬磅/平方英寸,但事實上卻在2000~10000磅/平方英寸時即發生破裂,且光學玻璃無韌性,脆性高。光學玻璃的抗沖擊力取決於其表面和邊緣的質量。美國FDA對鏡片強度標准作出了嚴格的規定,以盡量減少或避免鏡片破碎時造成嚴重的眼外傷。
(五)光學玻璃逐漸被樹脂取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眼科學、光學、製造工藝學等知識日益完善、深入,眼球作為接受光信息的感受器所經受的光損傷機制日益被認識,紫外光雖只佔日光輻射能量的5%,但對眼的危害最大。眼的屈光介質能吸收大部分紫外光,但仍有少部分紫外光到達視網膜,導致慢性的視網膜光損傷。因此,眼鏡作為矯正屈光不正、老視等醫療工具,理想的鏡片不僅要具有完美的光學性能,重量輕,厚度薄,且必須具有吸收紫外光,足夠的抗沖擊力等特點。光學玻璃作為眼鏡鏡片材料,有其不可克服的許多缺點,因此,目前市場佔有率逐年下降,樹脂鏡片則應運而生。
二.樹脂鏡片
(一)發展史
與光學玻璃相比,樹脂鏡片的發展史非常短暫。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推動了美國光學玻璃工業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了美國樹脂工業的發展。1947年,哥倫比亞樹脂(Columbia Resin 39,CR-39)已開始作為眼鏡鏡片材料應用;1978年,聚碳酸酯樹脂(Polycarbonate Resin)問世。由於美國FDA對鏡片的抗沖擊力的檢測要求、大鏡片的流行以及能有效進行時尚染色,樹脂鏡片的需求量日增,市場佔有率逐年擴大。
(二)光學與物理特性
1.哥倫比亞樹脂CR-39 折射率為1.498,阿貝數為58,比重為1.32。它具有下列優點:①重量輕(比重低),其重量約為等規格冕牌玻璃的一半;②具有較強的抗沖擊力,即使破裂,碎片刃口較鈍;③化學性能惰性;④因熱傳導系數低,具有較好的抗霧性能;⑤鏡片設計多樣化;⑥抗凹陷,因其表面彈性大,對高速粒子的沖擊可予以反彈,不易損傷表面。然而,CR-39也有一些缺點:①鏡片表面易磨損,須通過鍍膜來改善;②因折射率相對較低,鏡片相對較厚,鏡片越大,邊緣厚度越厚,配戴者常抱怨不美觀;③折射率受溫度影響。80年代,CR-39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約為90%。
2.聚碳酸酯樹脂(Polycarbonate Resin) 折射率為1.586,比重為1.20,重量較輕,厚度較薄。由於聚碳酸酯樹脂鏡片表面較軟且易磨損,故鏡片表面須鍍抗摩擦膜。該材料鏡片能吸收紫外線,有助於防止眼球的光損傷。該材料鏡片折射率高,故反射率也高,故須鍍抗反射膜。其最大的優點是具有非常好的抗沖擊力。其缺點主要是阿貝系低,色散高,故易導致周邊色差。盡管消費者很少抱怨色差,但仍應該告訴消費者色差問題和周邊視力下降的可能性。進入90年代,在美國市場,聚碳酸酯樹脂正逐步取代CR-39的主導地位,已廣泛應用於單光鏡、多焦點鏡及漸變多焦點鏡,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三.眼鏡鏡片材料的發展前景
當前,聚碳酸酯樹脂是較為理想的鏡片材料。然而變化是永恆的,社會在不斷進步,眼鏡鏡片材料發展必將不斷趨向理想化。目前,由於聚碳酸酯樹脂鏡片的特性優於其它鏡片材料,因此,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尤其適用於屈光不正高於+5.00D、單眼屈光不正兒童以及從事危險職業的配戴者。
❻ 眼鏡店鏡片一般怎麼加工的呢
你好,加盟主要提供的就是技術與管理,你所熟知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和常識,加版工眼鏡需要權使用的儀器有:焦度計,鏡片中心儀,(全自動的不用),瞳距尺,半自動磨邊機或全自動磨邊機,制模機,修邊細磨機,刻槽機,無框打孔機,其他都是一些小工具,不一一說了,投資需謹慎,你連熟悉的同行業人緣都沒有,就敢創業,勇氣可嘉,投資需謹慎呀,只說一個簡單的進貨吧,需要進行市場考察,需要進什麼款式,顏色,價位,這些都很重要,不是你簡單所想,更不用說涉及到驗光,配鏡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了,請斟酌。
❼ 加工眼鏡程序,步驟
.........
全框 對光心..移光心..磨邊..撇邊..安裝
半框 對光心..移光專心..磨邊..拋光屬..開坑..安裝-.-
無框 對光心..移光心..磨邊..拋光..鑽孔..安裝....
自動磨邊機的話最好1個多月吸一次塵(拆開吸)..要是附帶自動拋光的話..要幫它上一點拋光液..其他光心移..鑽孔機等..平時拿塊布擦擦它就行.....
❽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高級眼鏡加工師
學唄,考證唄,先考中級,下證一年後考高級證
❾ 怎樣加工眼鏡最精確
當我們想為自己日漸模糊的雙眼配一副眼鏡時,面對櫃台里琳琅滿目的眼鏡,常會聽到營業員向我們介紹「純鈦架」、「合金架」或是其它記都記不過來的什麼什麼架。這時,我們會感到很茫然。現實的情況是,大到眼鏡的知識小到鏡架的材料,我們都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來為自己寶貴的雙眼補補這門課吧。首先我們對鏡架的材料作一些基本的了解。 材質識鏡架 鏡架的材料是決定其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市場上有的鏡架十幾塊錢,有的上千元,主要就是因為鏡架材料和做工的差別。目前市場主要有三大類鏡架材料:天然材料、金屬材料、塑料材料。 天然材料 古代曾有用牛等動物的角或皮來作鏡框,但現在已不再使用。 玳瑁甲 是天然材料的代表之作,主要取材於玳瑁的殼,一般能做鏡框的玳瑁傳說需要上百年,其優點是:重量輕、非常耐用,色澤光亮,不會使皮膚過敏。玳瑁甲的品質以顏色而論,有琥珀、金黃、亞黃、灰暗、中斑、中紅深斑和烏雲八種。玳瑁架價格貴,並且玳瑁已被國家列為保護動物,所以已很少使用,這樣一來玳瑁架的價值就更高了。 金屬材料 主要有銅合金、合金架蒙耐爾、鎳鉻合金、記憶合金、不銹鋼、開金架、鉑金架等。 銅合金 以銅和其它金屬混合材料製成。主要有鋅白銅(銅鎳鋅合金)、黃銅、銅鎳鋅錫合金、青銅、鎳 銅合金等。 蒙耐爾合金 由這種材料製作的鏡架易於加工,是高度耐腐蝕的合金,其彈性較差,一般作為中高檔鏡架的材料。 鎳鉻合金 又稱為新合金,色澤為銀白色,彈性較差。 記憶合金 具有超彈性,當用力彎曲或拉緊後放鬆,形狀忘記合金便會恢復原狀。 純鈦架 鈦是種超輕量的金屬,有其它材料所無可比擬的輕盈,富有彈性,比其它任何金屬更耐腐蝕,對汗水,比鋼鐵更耐磨。鈦金屬能將百分之百的侵蝕阻隔在外效果優於鉑金。 開金架 是金合金做材料的鏡架。由於純金很柔軟,所以用黃金做鏡架時,一般要添加銀、鋼或其它金屬以增加強度和韌性。現在,開金一般用作金屬架的表面處理材料。 鉑金架架 鉑金是一種白色金屬,質重而價昂,純度為95%。 塑料材料 主要是醋酸纖維鏡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板材架、注塑架。 板材架 用醋酸纖維板材切割加工的鏡架。板材其特性是不易燃燒、比較輕,幾乎不受紫外線的照射而變色,硬度較大光澤度較好,耐用,不易加熱加工,款式較美觀,配戴後不易變形。 注塑架 用醋酸纖維顆粒用注塑機擠壓而成型。
❿ 雙光眼鏡怎麼加工,麻煩說具體點
雙光眼鏡的加工
雙光眼鏡的測量:雙光眼鏡的測量包扣遠用瞳距、近用瞳距和子鏡片頂點高度的確定,瞳距與一般單光眼鏡的測量方法一致,子鏡片頂點的測量方法如下:①、幫助顧客選擇合適的鏡架,通過調整保證鏡架舒適的戴在顧客臉上,前傾角8–15º,鏡眼距12mm,並符合面彎。
②、驗光師與顧客正面對坐,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讓顧客配戴上調校好的鏡架。
③、矚顧客注視驗光師的鼻樑中心,使用油筆在顧客左右眼瞳孔中心正下方的下眼瞼處分別畫出水平線。④、取下鏡架,測量並記錄左右眼水平線至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H。⑤、詢問顧客的配鏡目的(使用此眼鏡以遠用為主還是近用為主),如顧客看近為主則H即為子鏡片頂點高度,如顧客看遠為主則子鏡片頂點高度為H-2mm(如H為16,則子鏡片頂點高度為14mm)。
⑥、如出現左右眼測量高度不同,則要首先檢查顧客配戴眼鏡的水平度,確認鏡架在同一水平線後,當雙眼測量結果相差2mm以內,以主眼的測量高度為子鏡片頂點高度,雙眼測量結果相差2mm以上,以雙眼測量的平均值作為子鏡片頂點高度。
2加工:(1)、雙光眼鏡的加工:雙光眼鏡加工的要點是:確定加工基準線水平、根據處方中子鏡片頂點高度確定鏡片垂直方向的位置、根據子鏡片頂點距離和近用瞳距一致來確定鏡片水平方向的位置,所以雙光眼鏡加工首先要確定加工基準線然後確定子鏡片頂點位置。具體做法如下。①、平頂雙光加工基準線和子鏡片頂點的確定方法:平頂雙光的子鏡片上方是平的,這條水平的邊就是加工基準線,平頂的中點就是子鏡片頂點如圖2。②、圓頂雙光加工基準線和子鏡片頂點的確定方比平頂雙光復雜,又根據遠用屈光度是否有散光分為兩種情況:i、遠用屈光度含有散光時,首先使用焦度計點出遠用的光學中心和遠用加工基準線(方法和普通散光眼鏡確定方法相同,就是列印出三個點),將此遠用加工基準線水平向下平移,當和子鏡片相切時停下來,此切點就是子鏡片頂點,切線就是子鏡片加工基準線如圖3。 ii、遠用屈光度沒有散光時,首先確定遠用光學中心位置(遠用區為平光時,以鏡片幾何中心點代替此位置),然後將子鏡片放在遠用光學中心正下方,根據左右眼鏡片分別向左和右旋轉子鏡片(一般需要旋轉10o左右),旋轉時以遠用光學中心為旋轉點,會發現子鏡片最高點在變化,當遠用光學中心和子鏡片最高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為遠用和近用瞳距差值的一半時停下來,此時最高點就是子鏡片頂點,做一條水平切線就是子鏡片水平基準線,例如遠用瞳距為68mm,近用瞳距為63mm,則旋轉後遠用光學中心和子鏡片最高點在水平方向的距離應為2.5mm如圖4。
③、製作一個與鏡架形狀、大小一樣的模板,必需保證模板上的刻度水平線與鏡架水平線平行。全框眼鏡要剛好能裝到鏡圈內,半款和無框眼鏡把撐片和模板相比相同即可,測量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樑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如圖5。④、根據處方中的近用瞳距和子鏡片頂點高度確定子鏡片頂點的水平和垂直移心量,例如近用瞳距為62mm,子鏡片頂點高度為15mm,模板圓孔中心到鏡架鼻樑中心的水平和鏡圈內緣最低點的垂直距離分別為35和18mm,那麼子鏡片頂點水平移心量就是35-(62/2)=4mm內移,垂直移心量是18-15=3mm下移
⑤、在定中心儀上按照計算的移心量將子鏡片頂點移到所需的位置(上例就是移到內4mm,下3mm處),將子鏡片加工基準線的水平放置。上吸盤後磨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