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綢緞是用什麼加工而成的

綢緞是用什麼加工而成的

發布時間: 2021-03-02 18:43:23

❶ 絲綢的製作過程

生絲經加工後分成經線和緯線,並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生織和熟織兩類:生織,就是經緯絲不經煉染先製成織物,稱之為坯綢,然後再將坯綢煉染成成品。

這種生產方式成本低、過程短,是絲織生產中運用的主要方式。熟織,就是指經緯絲在織造前先染色,織成後的坯綢不需再經煉染即成成品。這種方式多用於高級絲織物的生產,如織錦緞、塔夫綢等。

在織造前,還需做好准備工作,如使絲膠軟化的浸漬、能改善產品性能的並絲和拈絲,還有整經、卷緯等。同時,由於蠶絲吸濕性強,還要做好防潮工作。絲織生產使用的自動化織機主要有:用於生產合成纖維長絲織物的噴水織機和於生產多色緯提花織物的劍桿織機。

(1)綢緞是用什麼加工而成的擴展閱讀:

絲綢的原料:

1、天然纖維

絲綢所含的天然纖維主要是蠶絲纖維,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

2、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非天然纖維,分為再生纖維和化學纖維兩種。再生纖維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經溶解後製成紡織溶液,然後噴絲紡製成纖維狀的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纖維

❷ 綢緞面料是什麼材質

綢緞面料是天然環保的蠶絲紡織而成,輕、薄、易儲存。

❸ 絲綢是什麼東西做成的

絲綢是由蠶的蠶繭抽絲後編製取得的天然蛋白質纖維,再經過精心加工編制而專成的紡織品。
絲稠由單個屬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為繭絲,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
蠶卵孵化成蟻蠶後,在25~30天內經5個齡期,脫4次皮,發育成5齡蠶.5齡蠶食桑6~8天...
蠶絲用於織制各種綢緞、針織品、工業、國防和醫葯用品,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之一。
絲綢質地滑爽有垂感,做夏季的涼爽服飾透氣性好,質地光滑。
絲綢可以做衣服、絲巾、鞋子等等很多服飾,絲綢手感舒服。

❹ 古代綾羅綢緞都是用什麼做的

(1)絲織品分類方法
綾羅綢緞是日常生活中對絲織品的通稱,並非一個完整的分類方法。中國古代絲織品種有絹、紗、綺、綾、羅、錦、緞、緙絲等。今天,絲織品則依據組織結構、原料、工藝、外觀及用途分成紗、羅、綾、絹、紡、綃、縐、錦、緞、綈、葛、呢、絨、綢14大類。

1.綺
平紋地起斜紋花的絲織物。最遲產生於商代。古代綺除雙色綺外,都是用生絲織造後染色。南北朝時,幾何紋綺出現了比漢綺復雜的弧線結構。唐代綺的紋樣更趨寫實,宋綺的花紋組織浮線加長,花明地暗,花紋則以中型幾何填花者為多。宋以後綺這一品種便不多見。

2.綾
斜紋(或變形斜紋)地起斜紋花的織物,可分為素綾和紋綾。素綾是單一的斜紋或變化斜紋織物,紋綾則是斜紋地上的單層暗花織物。戰國、秦漢時的絲織物中已有這一品種,但沒有保存下來的實物。到唐代,綾的生產始盛,浙江所產繚綾尤為名貴。唐李德裕的上奏繚綾狀中,談到繚綾有玄鵝、天馬、掬豹、盤絛等多種紋樣。宋代綾的產量很大。

3.縑
雙根並絲所織粗厚平紋絲織物。甘肅敦煌發現過寫有「任城國亢父縑一匹,幅廣二尺二寸,長四丈,重廿四兩,值錢六百一十八」 的漢縑。縑與絹、綈、䌷、縵、紈、縞均為平紋織物,其中紈、縞為薄型或超薄型織物,縑和綈則比較厚實。

4.羅
採用絞經組織使經線形成明顯絞轉的絲織物——用糾織法以地經紗和絞經紗與緯紗交織,形成椒形絞紗孔隙。羅在商代已經出現,在唐代,浙江的越羅和四川的單絲羅均十分著名。其中單絲羅表觀具有均勻分布的孔眼——後來稱為紗。明清時期羅的品種增多,主要有暗花羅、花羅、織金羅、妝花羅、織金妝花羅等。

5.紗
表面有均勻方形孔眼的紗組織絲織物。陝西咸陽秦六國宮殿遺址曾發現紗地的刺綉。至宋代紗的經緯更稀疏,方孔更大,其至輕者叫「輕容紗」,產於亳州。
明清時期,出現了暗花紗(花地同色)、花紗(地緯與經同色,紋緯與經異色)、織金紗(地緯與經同色、紋緯用片金線於透明紗地上織出閃耀的金花)、捻金紗 (常見的是花絞紗組織地上起本色平紋假紗組織的暗花紗上,用捻金線挖織花紋,捻金線花與暗花相映而更富於層次感)、妝花紗(常見的是在絞紗或假紗地上,以無捻彩色絨絲用挖花方法挖織出彩色花紋,質薄花艷,是宮廷夏季服裝用料)、織金妝花紗(與妝花紗不同的地方是除加織捻金線以外,再每隔1~2梭加織一梭片金,片金主要加織在花頭、花蕊等中心部位及用於勾邊,多作成件衣料,每匹即為一件衣袍,常於封簽上記明產地、尺寸、工匠、織造年月)、遍地金妝花織成衣料(是專門根據官服、朝服的規格、尺寸、款式、花式設計而織造的,多以平紋假紗組織為地,在花紋部位用片金或捻金線織地色,以五彩絨絲織花紋,因此大部分地子都是透明的紗地,而某些主要的紋樣裝飾區是金地顯五彩花紋的)。

6.縠
以強捻絲織造的薄型織物。織後煮練定形,織物表面因抽縮而呈現凹凸縐紋,即後世所稱的縐紗
7.絹
古代對質地緊密輕薄、細膩平挺的平紋類絲織物的通稱。平紋類織物早在新石器時期已經出現,並一直沿用至今,歷代又有紈、縞、紡、綈、絁、紬(綢)等變化。

8.緞
中國自從唐初創造了緯錦,織紋從平紋變化的經線雙面組織變為經斜紋地上起緯斜紋花。以後又通過織機裝造上的再改進,增加了控制地紋經線的綜片數,到宋代就出現了緞。緞的經緯絲中只有一種顯現於織物表面,相鄰的兩根經絲或緯絲上的組織點均勻分布,不相連續,故外觀光亮平滑,質地柔軟,厚薄可根據用途進行調節,是極其富麗華美的高級絲織品種。

9.妝花
採用挖梭工藝織入彩色絲線的提花織物。根據不同的組織,妝花織物可分為妝花紗、妝花羅、妝花緞等。妝花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是中國古代絲織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10.織金
在不同地組織上再織入金線的織物,出現於唐代,流行於宋元,最為著名的是元代的納石失。織金通常要求紋樣花滿地少,充分發揮顯金效果。

11.錦
多彩提花熟絲織物。
11.1經錦
錦是用彩色絲線以重組織織成的多彩顯花織物,是古代絲織品中結構最為復雜、變化最為豐富的一種。織錦始於西周,唐以前主要採用以經線顯花的經錦。
經錦的經絲有顯花的紋經和分隔紋經的夾經。緯絲一組為交織緯,一組為夾緯,花地輪廓分明。戰國時期,經錦技藝有了很大發展,除有三色經二重組織的經錦外,還有花經二重織物中配牽一組分段換色的彩條經的多彩經錦以及於二重經中另加一組特殊掛經,使之作長浮花的織法。此外,還出現緯二重組織的經錦,即由一組緯絲與經絲織平紋,另一組緯絲將顯花的經絲托起,將不顯花的經絲壓住。但戰國織錦的紋樣還比較刻板。這種情況到東漢才出現了根本的變化。東漢錦紋樣概括而寫實,人物與禽獸奔逐於動盪的雲氣山嶽之中,充滿著動感與力度,並織出吉祥文字點綴其間。南北朝時期,一種嚴謹對稱和具有韻律感的圖案形式取代了漢代的傳統風格。

11.2緯錦
受到西域紡織文化的影響,魏唐時織錦開始使用彩色緯線織出圖案,稱為緯錦。中唐起,緯線顯花成為絲綢提花織物中的主流,因可用多把不同色的緯梭輪換織造,從而豐富了織錦圖案的色彩。
至宋代,四川成都的蜀錦成為著名品種。成都織錦興於三國,唐代益州大行台竇師倫創制的瑞錦宮綾,有對雉、斗羊、翔鳳、游麟諸種花式,被稱為「陵陽公樣」。宋代成都錦院所產蜀錦,花式更多。明清時期,成都蜀錦生產已見衰落,蘇州生產的重錦、細色錦和匣錦盛行一時,部分花色繼承宋代風格而稱「宋式錦」。宋式錦採用特結經固結顯花紋緯,紋樣多為幾何紋骨架中飾以團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諧。

11.3雙層錦
以雙層組織顯示圖案。其組織早在漢唐時期已經出現,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圖案均為兩色,正反面紋樣一致,色彩相反。多為中小型的滿地紋樣。

12.絨
全部或部分採用起絨組織、表面呈現絨毛或絨圈的絲織物。漢代出現絨圈錦,在錦上織出絨圈。明清時期的絨有漳絨、漳緞等多種名稱。
。縠的手感彈性好,不會因汗濕而粘附身體,結實舒適。

13.緙絲
採用通經斷緯法以平紋組織織成。織制時以本色絲作經,用小梭將各色緯線依畫稿挖梭織入,最後不同色彩的緯線間出現空隙,如「雕鏤之狀」,因此又稱刻絲、克絲。緙絲技術出現於唐代,盛行於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2)印花品種
1.直接印花
將染料或顏料拌以粘合劑,並用凸紋版或鏤空版將其直接印在織物上顯花的方法。秦漢時期,直接印花採用型版印花與手繪相結合的方法,以後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2.夾纈
將絲綢夾於兩塊鏤空花版之間,利用花版的緊夾進行防染,解開花版,花紋即現。夾纈始於唐,並盛行於唐宋兩代,明清時期依然使用,多見於浙江和西藏一帶。

3.絞纈
用線或織物本身將織物扎結後入染,解結成紋,紋樣具有暈色效果。絞纈又名扎染,出現於東晉時期,唐宋時極盛,至今一直沿用。

4.蠟纈、灰纈
蠟纈是用蠟作防染劑進行防染印花的產品。蠟纈又稱蠟染,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棉布上,似由西域輸入,魏唐間流傳漸廣。由於中原地區產蠟很少,唐代出現以灰代蠟的防染印花,亦稱灰纈,明清時被廣泛用於棉織物,即現今流行的藍印花布。

(3)刺綉
刺綉出現於商代。戰國秦漢時多用鎖綉針法,唐代綉技轉以平綉為主,出現了接針、戧針和套針等針法,刺綉逐漸與書畫藝術相結合。明代刺綉出現了南北之分,在此基礎上,清代形成了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等四大名綉。

❺ 綢緞是什麼意思

綢緞泛指絲織物。古時多是有錢人家作為衣物,其顏色光滑亮麗,五彩繽紛。版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權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到了商代,絲綢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有了復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

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產絲綢,絲綢的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主要分為絹、綺、錦三大類。

錦的出現是中國絲綢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蠶絲優秀性能和美術結合起來,絲綢不僅是高貴的衣料,而且是藝術品,大大提高了絲綢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影響是很深遠的。

(5)綢緞是用什麼加工而成的擴展閱讀

一、綢緞按加工方法分為以下幾類:

機織綢:用絲織機械以經緯線交錯織成的綢。

針織綢:用針織以絲線構成的線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綢。

無繅織綢:不用機織和針織,是將廢絲加工成纖維網,再經機械加工而構成的綢。

二、綢緞按綢面表現及染色等分類:

提花綢:用提花機織成的綢(大提花綢,小提花綢)。

印花綢:用染料在坯綢上用網印花機(印花台板)印成花的綢。

染色綢:用染料在坯綢上用染色機(染缸)染成的綢。

扎染綢:用棉紗線根據設計安排結扎在坯綢的一定部位,然後進行染色,待染色後去掉結扎紗線,就是扎染綢。

❻ 綢緞是什麼成分

綢緞按不同的標准有許多分類,按原料和組織方式分為:
真絲綢:以真絲為原料內生產的綢緞容,是用蠶絲加工成綢緞的統稱。
人絲綢:以人造絲為原料生產的綢緞。
合纖綢:用合成纖為原料生產的綢緞。
交織綢:用兩種不同原料交織成的綢緞。

❼ 綢緞屬於什麼面料

綢緞按來不同的標准有自許多分類,按原料和組織方式分為:

1、真絲綢:以真絲為原料生產的綢緞,是用蠶絲加工成綢緞的統稱。

2、人絲綢:以人造絲為原料生產的綢緞。

3、合纖綢:用合成纖為原料生產的綢緞。

4、交織綢:用兩種不同原料交織成的綢緞。

(7)綢緞是用什麼加工而成的擴展閱讀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了養蠶、取絲、織綢了。到了商代,絲綢生產已經初具規模,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有了復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絲綢的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主要分為絹、綺、錦三大類。

唐朝是絲綢生產的鼎盛時期,無論產量、質量和品種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絲綢的生產組織分為宮廷手工業、農村副業和獨立手工業三種,絲綢的對外貿易也得到巨大的發展,"絲綢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條,絲綢的生產和貿易為唐代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❽ 絲綢是什麼做的

絲綢用來做各種衣物,與布類似是織成的.卻是用蠶絲為線料,自然價格就貴的多,因為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蠶有桑蠶、柞蠶、蓖麻蠶、木薯蠶、樟蠶、柳蠶和天蠶等.由單個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為繭絲,它由兩根單纖維借絲膠粘合包覆而成.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而成的絲條,分別稱為桑蠶絲(也稱生絲)、柞蠶絲,統稱蠶絲.除去絲膠的蠶絲,稱精練絲.蠶絲用於織制各種綢緞、針織品、工業、國防和醫葯用品,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之一.用得最多的是桑蠶絲,其次是柞蠶絲,其他蠶絲有的數量很少,未形成資源.

蠶卵孵化成蟻蠶後,在25~30天內經5個齡期,脫4次皮,發育成5齡蠶.5齡蠶食桑6~8天後停止食桑,皮膚透明,成為熟蠶.這時蠶體消食管下兩側的一對絹絲腺發育成熟.腺體後部絲腺分泌絲素,經中部絲腺並和其分泌的絲膠一起進入前部絲腺,兩根腺體的絹絲液在蠶體頭部的吐絲部匯合,排離吐絲口,遇空氣凝固成一根繭絲.熟蠶被放於適當的結繭場所(稱蠶簇),先吐零亂、疏鬆且絲膠含量較多的絲圈,不規則地攀繞在蠶簇上,做成初具繭子輪廓的繭衣,然後頭部以「S」或「8」形規律擺動繼續吐絲.每吐15~20個絲圈(頭部擺動一次成一絲圈)形成一個絲片,再更換位置做新的絲片.許多絲片聯結成繭層,並且把蠶體包覆在內形成蠶繭.天後,蠶化為蛹體.柞蠶、天蠶等在野外生長,到5齡末期,先吐一些絲縷牽攏樹葉,做成可遮蔽蠶體的絲網(繭衣)後,從絲網前端爬出,結纏繞在樹枝上的繭柄,完成後再退入絲網正式結繭.這種繭的繭柄下有天然縫隙,蠶蛾從這縫隙鑽出,出蛾的繭殼仍能繅絲.蓖麻蠶所結之繭也有出蛾小孔,但無繭柄

❾ 絲綢是用什麼做的是用蠶絲做的么

絲綢用來做各種衣物,與布類似是織成的.卻是用蠶絲為線料,自然價格就貴的多,因為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蠶有桑蠶、柞蠶、蓖麻蠶、木薯蠶、樟蠶、柳蠶和天蠶等.由單個蠶繭抽得的絲條稱為繭絲,它由兩根單纖維借絲膠粘合包覆而成.繅絲時,把幾個蠶繭的繭絲抽出,借絲膠粘合而成的絲條,分別稱為桑蠶絲(也稱生絲)、柞蠶絲,統稱蠶絲.除去絲膠的蠶絲,稱精練絲.蠶絲用於織制各種綢緞、針織品、工業、國防和醫葯用品,是重要的紡織原料之一.用得最多的是桑蠶絲,其次是柞蠶絲,其他蠶絲有的數量很少,未形成資源.

蠶卵孵化成蟻蠶後,在25~30天內經5個齡期,脫4次皮,發育成5齡蠶.5齡蠶食桑6~8天後停止食桑,皮膚透明,成為熟蠶.這時蠶體消食管下兩側的一對絹絲腺發育成熟.腺體後部絲腺分泌絲素,經中部絲腺並和其分泌的絲膠一起進入前部絲腺,兩根腺體的絹絲液在蠶體頭部的吐絲部匯合,排離吐絲口,遇空氣凝固成一根繭絲.熟蠶被放於適當的結繭場所(稱蠶簇),先吐零亂、疏鬆且絲膠含量較多的絲圈,不規則地攀繞在蠶簇上,做成初具繭子輪廓的繭衣,然後頭部以「S」或「8」形規律擺動繼續吐絲.每吐15~20個絲圈(頭部擺動一次成一絲圈)形成一個絲片,再更換位置做新的絲片.許多絲片聯結成繭層,並且把蠶體包覆在內形成蠶繭.天後,蠶化為蛹體.柞蠶、天蠶等在野外生長,到5齡末期,先吐一些絲縷牽攏樹葉,做成可遮蔽蠶體的絲網(繭衣)後,從絲網前端爬出,結纏繞在樹枝上的繭柄,完成後再退入絲網正式結繭.這種繭的繭柄下有天然縫隙,蠶蛾從這縫隙鑽出,出蛾的繭殼仍能繅絲.蓖麻蠶所結之繭也有出蛾小孔,但無繭柄

❿ 絲綢是怎樣製作的

絲綢的製作過程
1、繅絲
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主要工序。根據產品規格回要求,把答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合並製成生絲或柞蠶絲。繅絲方法很多,按繅絲時蠶繭沉浮的不同,可分為浮繅、半沉繅、沉繅三種,蠶繭的浮沉主要決定於煮繭後繭腔內吸水量的多少。按繅絲機械類型的不同,可分為立繅和自動繅兩種。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
2、織造
生絲經加工後分成經線和緯線,並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生織和熟織兩類。
3、染整
染整是指對紡織材料(纖維、紗線和織物)進行以化學處理為主的工藝過程,現代也通稱為印染。染整同紡紗、機織或針織生產一起,形成紡織物生產的全過程,染整質量的優劣對紡織品的使用價值有重要的影響。該工藝主要包括生絲及織物的精煉、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序。
處理過的面料不僅更適合穿著,絲綢的消費領域也由此而拓寬。當印花綢製成之後,便可開始製作精美的工藝品與高貴華美、極具東方神韻的服飾了。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