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槐麥怎麼加工

槐麥怎麼加工

發布時間: 2021-01-11 15:04:25

❶ 剛採摘的國槐米如何加工處理

馬上在陽光下曝曬,一天內曬干,可用小木棍輕敲打,然後去梗去葉,裝好存放待售,30元一公斤。

❷ 槐花如何加工成槐花炭

槐花炭為用大火炒至碳狀,止血效果更強.槐花主要是止血,涼血,清肝火的作用.可解腸毒,肝毒,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❸ 人工稼接的黑槐樹,槐麥泡水渴有毒嗎

紫色有毒

❹ 紫穗槐有怎樣的生產能力

紫穗槐嫩枝葉的產量很高,在華北地區,栽植當年每公頃內可收5000kg,第二年可收容10000~15000kg,第三年可收25000~30000kg。一般第二年才能收種,每公頃可收莢果750~1125kg。刈割次數對紫穗槐長勢及產量關系密切。刈割次數多,當年雖能獲得較高鮮體產量,但秋條產量低,質量差;第二年綠肥、莖條產量都大幅度下降。頭一年割3次綠肥,第二年植株矮,長勢弱,並有死墩現象,尤以連續多次割青者,長勢更差,死亡更多。因此,為獲得優質、高產的產品,以每年割一次青,收一次條為好。

紫穗槐鮮枝葉肥效好,且持久,對各種作物均有明顯增產效果。據報道,每50kg紫穗槐綠肥,當年高粱增產2.5~5kg,穀子5~7.5kg,小麥2.5~7.5kg,玉米2.5~5kg,水稻5~7.5kg。

❺ 刺槐花食用的加工方法

這個吃飯很多啦:
1.最常用的,烙槐花餅,花洗干凈,取雞蛋、麵粉版、鹽、水適量,攪拌均勻。權用電餅鐺、或者其他烙鍋,鍋熱後,適當擦點油,油熱後倒入料,正面、反面輪著煎,一會就熟了。趁熱吃,涼了不好吃了。
2.放湯:跟烙餅開始的步驟一樣,只不過不是用電餅鐺或烙鍋,而是用湯鍋,煉油(放點蔥花、鹽等)、燒開水,將拌好的料用筷子一塊一塊加進去,快太大了不入味,燉熟就行。
3.其他包餃子、烙餡餅等可以當做餡料。建議素吃清淡,比如跟雞蛋搭配;放肉就嘗不出清新味了。

❻ 槐米的加工方法

你是要怎麼加工啊。也沒說

❼ 葯用植物的採收與加工是如何的

採收

(張士良)

葯用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入葯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葯用要求時,人們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從田間將其收集運回的過程,就是葯用植物的採收。採回的入葯部位經過加工乾燥後,便稱為「葯材」。葯用植物採收不僅要求葯材產量高,更要求品質優良,保證醫療效果,才能稱為合格的產品。因此,葯用植物的採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技術性。不合理的採收會給生產者帶來很大的損失,使一年或多年的勞動所得成為劣質的葯材,甚至是廢品。葯用植物採收的時間性主要指採收期和採收年限;技術性主要指採收方法和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絕不可孤立地看待,因為它們對葯材的形態、組織構造、有效成分的含量、性味、色澤,以及產量、療效等都會產生影響。

一、採收的標准

葯用植物的採收標准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指葯用部位外部已達到固有的色澤和形態特徵;二是品質已符合葯用要求,即性味、成分已達到應有的標准。葯用部位的成熟與植物生理上的成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合乎葯用為標准,後者是以能延續植物生命為標准。所以,葯用部位的成熟與植物生理上的成熟常常是不同步的,如酸橙果實以黃熟為生理成熟,而葯用卻以幼果和綠熟果實為成熟,前者不堪入葯,後兩種一個葯名枳實,另一個葯名枳殼;又如辛夷、款冬以花蕾入葯,開放的花生理成熟反而不能入葯。

葯用部位成熟與否,外部的標志較易判斷,內在的因素,特別是有效成分的積累是否達到葯用要求就較難判別。但是人們通過千百年生產實踐與臨床觀察,發現葯用部位內部的成熟,在植株生長發育、形態等方面也呈現一定的特徵。根據這些特徵來判斷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確定適宜的採收期,是保證葯材品質、產量的重要措施。葯用植物的適收標志,因植物種類、葯用部位不同而有差異,如種子類葯用植物大部分以種子完全成熟為適收標志,山茱萸以果實紅熟為適收標志,枳實以綠色幼小的果實為適收標志。

二、採收期

葯用植物的採收期,是指葯用部位在一年中收獲的具體日期。我國農村習慣以二十四節氣作為採收的具體日期,因為只按春夏秋冬四季來確定採收期,時限太長是無法保證葯材品質的。通常按月、旬來確定採收期。葯用植物栽培分布廣,各地氣候、環境、栽培技術等又有差異,同一葯用植物在不同地區的採收期也很難統一。因此,確定經濟採收期的主要依據是成熟程度與適收標志。特別是將有效成分的積累動態與植株生長發育期結合起來考慮。也就是品質與產量要綜合考慮,確定最佳的採收期。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與產量在植株生長發育期間都有顯著的高峰期。有的兩個高峰期是一致的,如金銀花花蕾期含氯原酸最多,產量也高。也有的兩個高峰期並不一致,如槐的花蕾(槐米)比已開放的花(槐花)含的蘆丁高10%以上,產量卻比槐花低。又如知母根莖含杧果甙以4月最高,為1.26%,其次10月,為0.89%,但是產量以10月以後為最高。因此,後一種情況確定採收期,必須以有效成分積累的高峰期為主要依據,才能有效地保證葯材的品質,所以知母的採收期應是4月和10月。

(一)根及地下莖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在植株完成年生育周期,進入休眠期時採收。這時根或地下莖生長充實,地上部分生長停滯或者枯萎,根或地下莖中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葯材的產量和加工折干率也高。例如,9月收獲的丹參,根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僅0.04%;休眠期收獲的含量就上升至0.11%。大多數根及地下莖類葯用植物的具體採收期是從10月開始,如黃連、當歸、人參、玄參等,這時都已進入休眠期。

此外,有些葯用植物在抽薹開花前採收,如當歸、白芷、川芎、川明參等繖形科植物。因為抽薹開花大量消耗營養物質,根或地下莖的組織木質化,質地松泡,品質變劣,甚至不堪入葯。也有些葯用植物在生長發育盛期採收,如附子、麥冬等。

(二)全草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一般在現蕾或花初期採收。現蕾前植株生長正進入旺盛階段,營養物質尚在不斷積累,植物體組織幼嫩,此時採收產量、品質和加工折干率都低。花盛期或果期,體內營養物質已被大量消耗,這時採收產量、品質也隨之下降。例如,益母草花蕾期收獲的總生物鹼含量為0.93%,盛花期為1.26%,果熟期則下降到0.39%。因此,這類葯用植物多數在夏秋季採收。夏季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如薄荷、廣藿香、遼細辛等。秋季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如紫蘇、荊芥、柴胡(四川用全草)等。

此外,有少數葯用植物如茵陳蒿、白頭翁等,必須在幼苗期採收,顯蕾前採收就已成為次品。因此,多在早春季節採收。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也說明適時採收的重要性。

(三)皮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皮類包括樹皮和根皮,採收期在植株生長期,這時體內水分、養分輸送旺盛,形成層細胞分裂快,皮與木質部易分離,剝皮容易,皮內含液汁多,而且氣溫高,乾燥也快。因為休眠期皮與木質部緊緊粘連無法剝離,勉強剝下也是碎塊。由於皮類多為木本植物,採收時還應考慮它們的樹齡和皮的厚度是否達到葯用要求。一般樹皮的採收期在5—9月,如黃柏、杜仲、厚朴、川楝皮、秦皮等。根皮的採收斯則應推遲到年生育周期的後期,一般在8—10月上旬,如牡丹皮、遠志等,採收過早根皮積累的有效成分少,產量與加工折干率也低。

此外,栽培於熱帶或南亞熱帶的皮類葯用植物,由於年生育周期長,幾乎全年都可以剝皮,如肉桂等。

(四)葉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在花剛開放或開花盛期採收。這時葉色深綠,葉肉肥厚,葉片已不再增大,有效成分含量和產量都高。花期前葉片還在生長,積累的有效成分較少,產量也低。花期後葉生長停滯,質地變蒼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產量也隨之下降。例如,荷葉在花含苞欲放或盛開時採收的,乾燥後色綠,質地厚,清香氣濃烈,品質好;花期前採收的,乾燥後葉薄,色淡綠,品質差。開花盛期採收的薄荷葉,油與腦的含量最高。

葉類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產量等不僅隨生長發育產生變化,有的還受季節、氣候的影響,甚至一天內都有變化。因此,這類葯用植物的採收對時限的要求很嚴。據測定薄荷葉連晴一周在露水干後至下午2時採收的,揮發油含量最高;陰雨後2—3日採收的,揮發油含量降低3/4。顛茄、毛地黃、大楓艾等,都有類似的現象,除了要求選晴天外,每天以10時至16時採收為宜。

此外,也有少數葉類葯用植物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如側柏葉、枇杷葉等。還有經霜後採收的,如霜桑葉。葉是副產品的其採收期則與主產品的採收期相同,如參葉、三七葉、紫蘇葉等。

(五)花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花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因植物種類和葯用部位不同而有差異。無論是以花蕾、花朵、花序、柱頭、花粉或雄蕊等入葯,採收時都應注意花的色澤和發育程度。因為色澤和發育程度是花的質和量發生變化的重要標志。例如,紅花初放時,花呈淡黃色,所含成分為新紅花甙及微量紅花甙;花深黃色時,含紅花甙;花桔紅色時,含紅花甙及紅花醌甙。大多數花的採收期在春夏季,如忍冬、辛夷、玫瑰、槐花、槐米、合歡花、厚朴花等;少數在秋季採收,如菊花;或在冬季採收,如蠟梅花、款冬花等。以花蕾入葯的要掌握好發育程度,及時採收才能保證療效,否則會降低葯材的質量,甚至成為廢品,如款冬花須趁花蕾未出土時採收,金銀花應在花蕾膨大變白色時採收。以花朵入葯的一般在花初放期採收,如月季、玫瑰、芙蓉花、蠟梅花等,花盛開時採收,花易脫落、散瓣、破碎,而且色澤、香氣不佳。以花序、柱頭、花粉入葯的則宜花盛開時採收,如菊花、旋覆花、番紅花、蒲黃等。

(六)果實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果實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隨植物種類和葯用要求而異。一般乾果在果實停止增大、果殼變硬、顏色褪綠、呈固有色澤時(7—10月)採收,如薏苡、連翹、馬兜鈴、巴豆、陽春砂、草果、使君子等。肉果的採收期因葯用要求不同而異:以幼果入葯的,多在5—7月收獲,如枳實、烏梅等;以綠熟果實入葯的,應在果實不再增大,並開始褪綠時採收為宜,一般在7—9月上旬收獲,如枳殼、香櫞、佛手、栝樓、木瓜、青皮等;以完整果實入葯的,多在8月開始收獲,如枸杞、山茱萸、五味子、棗、陳皮、龍眼等。

(七)種子類葯用植物的採收期

種子類葯用植物一般在果皮褪綠呈完熟色澤;種子干物質積累已停止,達到一定硬度,並呈現固有色澤時採收。成熟過程中的種子與果實,是各類有機物質綜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營養物質不斷從植物的其它組織輸送到種子和果實中去。所以完熟期採收的種子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且產量、加工折干率也高。採收過早,種子含水分多,加工折干率低,產量與品質也低,有的種子呈癟粒,乾燥後種皮皺縮。採收過遲,種子易脫落損失。

種子的具體採收期因播種期、氣候條件的差異而有不同。秋播二年收獲的常在5—7月上旬採收,如續隨子、王不留行子、胡蘆巴、白芥、金堂葶藶等。春播和多年收獲的常在8—10月採收,如芡、赤小豆、地膚子、決明、望江南等。

三、收獲年限

葯用植物的收獲年限是指播種(或栽植)到採收所經歷的年數。收獲年限的長短決定於以下因素:一是植物特性,如木本、草本,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等。木本比草本收獲年限長,草本收獲年限一般與其生命周期一致;二是環境條件,同一植物因南北氣候或海拔高度的差異,採收年限往往不同,如紅花在南方是二年收獲,北方多為一年收獲,三角葉黃連(雅連)海拔2000m以上栽培的,5年以上收獲,海拔1700—1800m栽培的,4年即可採收;三是葯材的品質要求,即收獲年限短於該植物的生命周期,如川芎、附子、麥冬、白芷、浙貝母、姜等是多年生植物,葯用部位的收獲年限卻為1—2年。

根據葯用植物栽培的特點,可分為一年收獲、二年收獲、多年收獲和連年收獲。

(一)一年收獲的葯用植物

播種後當年收獲的葯用植物大部分為一年生草本,少數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一般是春季播種,當年秋、冬季收獲,如薏苡、紫蘇、穿心蓮、決明、芡、雞冠花等。少數為夏季播種,當年冬季收獲,如牛膝、鬱金、澤瀉等。此外,一些熱帶或亞熱帶葯用植物向北引種,由多年生、二年生草本或灌木變為一年收獲,如姜、紅花、蓖麻等。

(二)二年收獲的葯用植物

播種後次年收獲的葯用植物,一般實際生長期不足兩周年,甚至不足一周年,故又叫越年收獲或跨年收獲。比較普遍的是秋季播種,次年夏季收獲,如浙貝母、白芥、紅花、川芎、延胡索、胡蘆巴等。其次是春、夏、秋播種,次年冬季收獲,如白術、黨參、當歸、山葯(零餘子播種)等。少數為冬季播種,次年夏季收獲,如附子等。

(三)多年收獲的葯用植物

播種後3年以上收獲的葯用植物包括多年生草本與木本。其中3年收獲的有川明參、芍葯、百合、雲木香、三七等。4—7年收獲的有黃連、牡丹、人參等。以樹皮入葯的木本則需10—30年才收獲,如杜仲、黃柏、厚朴、肉桂、苦楝皮等。

(四)連年收獲的葯用植物

播種後能連續收獲多年的葯用植物,多為以果實、種子或花入葯的木本,如佛手,香圓棗、山茱萸、使君子、巴豆、辛夷、金銀花等。其次是以果實、種子、花、葉或全草入葯的多年生草本,有的是播種後從當年開始,就連年採收,如薄荷、旋覆花、菊花、馬藍等;有的則是播種後需兩年以上,才連年採收,如砂仁、草果、石斛、栝樓等。

四、採收方法

不同的植物或入葯部位的採收方法是不同的,採收方法恰當與否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質量。葯用植物的採收方法主要有挖掘、採摘、收割、擊落、剝離、割傷等。

(一)挖掘

挖掘方法主要用於收獲根或地下莖。挖掘要選擇好時機和土壤含水量適當時,土壤過濕、過干都不利於挖掘根或地下莖,不僅費力,而且易損傷地下部分。降低葯材的產量和品質,加工乾燥不及時還易引起霉爛變質。

(二)收割

常用於採收全草、花、果實和種子,而且成熟較一致的草本。其中全草類一年兩收以上的葯用植物,第一、二次收割時應留茬,以利再萌發新植株,並可提高下次的產量,如薄荷、瞿麥、柴胡(四川)等。花、果實、種子的收割,可根據具體情況齊地割下全株,也可以只割取花序或果穗。

(三)採摘

採摘法適用於成熟不一致的果實、種子和花的收獲。由於它們成熟不一致,只能分批採收,如果一次性收割完,葯用部位成熟不一致,品質就沒有保證,也給加工帶來困難;全部成熟後收獲,早熟的就會脫落、枯萎或質地變衰老,甚至不能入葯,如辛夷花、杭菊花等。採摘果實、種子、花要注意保護植株,不要損傷未成熟的部分,以免影響它們繼續生長發育。一些果實、種子個體大,或者枝條質脆易斷,成熟雖較一致,不易採用擊落法採收的,也採用採摘法收獲,如佛手、枳殼、梔子、龍眼、連翹、香櫞等。

(四)擊落

樹體高大的木本或藤本,收獲果實或種子,用採摘法收獲有困難,常採取擊落法收獲。擊落時最好在樹下墊上布圍、草席等,以減輕損傷,且便於收集,同時要盡量減少對樹體的損傷。

(五)剝離

主要用於收獲樹皮或根皮,也叫剝皮。樹皮與根皮的剝離方法略有差異,樹皮的剝離方法又分為砍樹剝皮、活樹剝皮、砍枝剝皮和活樹環狀剝皮。

1.砍樹剝皮

先按規定長度剝下樹干基部的樹皮,然後伐樹一節節的剝下樹皮。一般每節樹皮的長度為67—100cm。剝皮的方法按規定長度上下環狀切割樹皮,再從上圈切口垂直縱切至下圈切口,用刀從縱切口處左右撥動,使樹皮與木質部分離,即可剝下樹皮。進行林木更新的,伐樹應留茬(樁),以利萌發新苗。不留茬的,還可挖掘根部剝皮入葯,如厚朴、黃柏等。

2.活樹部分剝皮

簡稱部分剝皮。特點是不砍伐樹干,只在樹幹上剝取部分樹皮,但是不環狀剝皮。由於輸導組織仍能上下暢通,剝皮部位癒合快,數年後該處又可以剝皮。作法有上下交錯剝皮與條狀剝皮兩種。一般每處剝皮長度在80cm以下,寬度不超過樹圍的1/3。由於提供的葯材量少,近年來已為活樹環狀剝皮取代。

3.砍枝剝皮

此法每年輪換伐下部分大樹枝剝皮,也不必砍伐樹木。採取砍枝剝皮應修剪成矮主幹的樹型,上部留4—5個主要分枝,每年伐去1—2枝,並讓其萌發新枝來接替,這樣每年都可以砍枝剝皮。

4.活樹剝皮

簡稱環剝。是近年來試驗成功的剝皮方法。特點是在活樹上環狀剝下樹皮1—3m,使之愈後長出新皮,數年後又可再行環剝。環剝後能重新生長樹皮是靠殘存的形成層細胞和恢復了分裂能力的木質部細胞分生新細胞,而產生愈傷組織,形成新的樹皮。因此,環剝要選擇氣溫較高的季節,幾天中無降雨的天氣,並且不要損傷木質部。

5.根皮的剝離

木本的粗壯樹根與樹乾的剝皮方法相似,皮的長度是依實際情況而定,故長短不一。灌木或草本根部較細,剝離根皮方法則與樹皮不同:一種方法用刀順根縱切根皮,將根皮剝離;另一種方法用木棒輕輕錘打根部,使根皮與木質部分離,然後抽去或剔除木質部,如牡丹皮、地骨皮和遠志等。

(六)割傷

樹脂類葯用植物如安息香、松樹、白膠香、漆樹等,常採用割傷樹干收集樹脂。一般是在樹幹上鑿「∨」形傷口,讓樹脂從傷口滲出,流入下端安放的容器中,收集起來經過加工即成葯材。從果實中提取樹脂,有的也採用割傷法收集樹脂,如鴉片。

❽ 槐樹葉煮水喝葉子怎樣加工

槐樹葉…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根據你的描述,槐樹葉只要洗干凈,用熱開回水泡開是可以喝答的,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槐樹葉有清熱解毒、美容養顏的作用。建議:槐樹葉最多泡兩次就好了,泡的次數多就起不到多大作用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❾ 洛陽市宜陽縣土話里的槐麥是什麼樹呀學名是什麼,結果實的小枝可以用來泡茶。

槐麥,指的是國槐的花蕾,因為花蕾和小麥抽穗時的形狀很像,稱作「槐麥」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