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材怎麼加工成葯液
① 中葯怎樣做成葯丸
最常用的就是用來蜜炙法,1.將葯店買來自的葯到有中葯粉碎機的葯店,用機打碎待用;2.蜂蜜的煉制;蜜中往往含有少量的蜂蠟,微生物及酶,並含有死蜂和灰塵.因此蜂蜜須經提煉制方可使用.方法是先將蜂蜜置於鍋內,加1/3-1/2的凈水,加熱徐徐沸騰,撈盡蜜面浮沫,用羅篩或紗布濾去死蜂,雜質.濾蜜再置鍋中文火加熱濃縮,至沸騰起魚眼泡,用手捻之略有粘性,略有拉絲,用糖量計測定,含水量約為18%-20%,即迅速出鍋,放冷備用.3.將葯材置於鍋內,文火炒至顏色加深時,再加入-定量的煉蜜,迅速翻動,使蜜與葯材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待溫做成丸即可.4.通常葯材和練蜜的比例4:1;丸劑一般做成梧桐子大,以便服用;做成丸後一定要放涼,並密閉貯存,以免丸劑吸潮發粘或變質;蜜炒葯材時,一般用文火,以防葯材焦化.
② 哪裡可以把中葯加工製成中成葯
做成中成葯一般就是
蜜丸
水丸
等
去同仁堂葯店
或者能
代客加工的葯店就可以
③ 中草葯是怎麼加工成顆粒求大神幫助
煎製法:煎製法便是把中葯材里邊加水加溫煮一煮的方法,一般煎版製法的操作步驟是先權把中葯材切割成殘片或是支撐點粉狀,隨後放到合適的器皿中,隨後放水,水要遮蓋中葯材,隨後侵泡一段時間後再用火開展加溫,提取,把殘渣再煮上兩三次收集提取的葯水,離心分離機或是過濾,最終獲得剩餘的膏葯。
這類方法較為可用葯力成分能夠在水裡溶解,這類方法是如今最常見的製取片劑的方法。
浸漬法:浸漬法是把中草葯材放到一定的溫度下侵泡,那樣中葯材的葯力會合理的提取,這類浸漬法的操作步驟:最先將中葯材破碎,切割成塊狀,隨後放到有外蓋的玻璃瓶中,隨後添加一定的有機溶劑密封性起來。
直到三五天後,一般葯力會充足的浸取,隨後過慮沉定。這類方法關鍵適用有點兒黏性沒有組織構造的中葯材,可是全部步驟的時間太長,高效率較為差。
中葯材中獲取出去的成分在製成顆粒以前最好是能夠獲得粉狀,因此獲取出去的要縮小乾躁去水分,這類乾燥的技術性也是有許多,較為廣泛的是塑料薄膜萃取技術性,膜分離技術和噴霧乾燥機這些,這類技術性每一個都是有每一個的特性和優勢,能夠選擇自己使用的方法製取。
④ 如何把中葯水做成蜂蜜膏
這叫膏滋。為中醫慣用的一類膏狀口服劑型。它以滋補為主,兼有緩慢的治療作用,是將內葯材用水煎煮、去容渣濃縮後,加煉蜜或糖製成的半流體制劑。
具體方法是
一煎煮:葯材一般以煎煮法浸提。葯材飲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h,合並煎液,靜置澄清,濾過,備用。
二濃縮:將浸提液濃縮即得清膏。
三煉糖或煉蜜:煎膏劑中的蔗糖和蜂蜜必須煉制後加入,其目的在於去除雜質,殺滅微生物,減少水分,防止煎膏劑產生「返砂」(煎膏劑貯藏一定時間後析出糖的結晶)現象。現在買的蜂蜜都已經處理過了所以不必再煉。
四收膏:清膏中加入規定量的煉糖或煉蜜,不斷攪拌,繼續加熱熬煉至規定的標准即可。加煉糖和煉蜜的量一般不超過清膏量的3倍。收膏時隨著葯液稠度的增加,加熱溫度可相應降低。
煎膏劑應分裝在潔凈乾燥滅菌的大口容器中,待充分冷卻後加蓋密閉,以免水蒸氣冷凝後流回膏滋表面,久貯後表面易產生霉敗現象。煎膏劑應貯藏於陰涼乾燥處,服用時取用器具亦須乾燥潔凈。
⑤ 中草葯怎麼製作成葯丸
以八珍丸為例
黨參100g
白術100g
茯苓100g
甘草100g
當歸100g
白芍100g
川參100g
熟地黃100g
(一)製法
1.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80目篩備用。
2.煉蜜:稱取一定量的蜂蜜於蒸發皿中加熱至沸(如有雜質可過濾),繼續煉製成煉蜜程度,撈去漂浮的泡沫帶有光澤即可。
3.合葯:將已煉制好的煉蜜與葯粉按比例進行混合(葯粉與煉蜜的比例一般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據葯物性質及季節不同而異。一般含糖類、油脂類的中草葯用蜜少。含纖維素較多和質地疏鬆的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勻地揉合,做成像面團樣丸塊(在攪拌機中機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葯時,蜂蜜一般趁熱加入(如含有膠質,樹脂或揮發性成分需待煉蜜稍冷後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勻,使其內外全部滋潤,色澤一致,軟硬適中,能隨意捏塑即可。
4.制條,成丸。
將合好的面團樣軟材放置一定時間,使葯料與蜂蜜成分混合滋潤,並產生一定粘性後即可搓條,搓條要粗細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園球形丸粒,大量生產可用機械制丸。
制丸時,先將葯團塊稱重,以便分計量准確,即按每次所需製成丸粒的數目與每丸的總量進行計算,按計算量稱取團塊再搓條,製成預計數目的丸粒,搓丸條的虛詞可依丸粒大小來定,丸條搓好後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圓成球形即可。
為避免葯團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時可用適量的潤滑劑。潤滑劑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500g
,蜂蠟95g
,加熱熔化而成。夏季蜂蠟可適當多加一點。
5.包裝與貯藏:製成的蜜丸,可採用蠟紙、玻璃紙、塑料袋、蠟殼包好,並註明品名、批號、規格,貯存於陰涼乾燥處
⑥ 如何把中葯做成丸子
要看你是什麼
中葯
,可以做成
蜜丸
、
水丸
。蜜丸製作方法:
1、
蜂蜜
用量:一般葯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3,煉蜜與水的比例為1:3。葯粉的粘性的
大小
不同改變
蜜水
濃度與用蜜量。
2、製作
步驟
:
(1)
起模
:
??使葯粉粘合成為0.5-1mm大小的丸,並在基礎上層層增大而成丸。起模應該選擇粘性適中的葯粉,粘性過大,容易粘結,粘性過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葯物
細粉
加蜜起模
??濕粉
制粒
起模。
??起模用的葯粉量是總量的2-5%
(2)成型:
將起模所制的
小丸
放入葯粉中,搖動泛製成丸。(即將小模放入大量葯粉中,像滾雪球那樣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
丸子
的大小,加蜜、加葯量均勻,經常分檔,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調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葯粉可以泛入中層
(3)
蓋面
:
??指將已經加大、合格、篩選均勻的
丸劑
,選用適當的材料操作至
成品
大小,使丸劑的表面緻密、光潔、
色澤
一致。
水丸的製作:水丸亦稱水
泛丸
,系將葯物細粉用冷
開水
、
葯汁
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製成的小
球形
丸劑。水丸是在
湯劑
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開始由
處方
中一部分葯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葯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
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後逐漸演變,以各種
水溶性
液體為
粘合劑
,用泛製法將方中全部或部分葯物細粉製成小丸。丸徑一般在φ2.5~φ10之間。
⑦ 如何把中葯做成丸
要看你是什麼中葯,可以做成蜜丸、水丸。蜜丸製作方法:
1、蜂蜜用量:一般葯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3,煉蜜與水的比例為1:3。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變蜜水濃度與用蜜量。
2、製作步驟:
(1)起模:
⑧ 如何把中葯做成丸
要看你是什麼中葯,可以做成蜜丸、水丸。
蜜丸製作方法:
1、蜂蜜用量:一般葯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3,煉蜜與水的比例為1:3。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變蜜水濃度與用蜜量。
2、製作步驟:
(1)起模:
•使葯粉粘合成為0.5—1mm大小的丸,並在基礎上層層增大而成丸。起模應該選擇粘性適中的葯粉,粘性過大,容易粘結,粘性過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葯物細粉加蜜起模
•濕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葯粉量是總量的2—5%
(2)成型:
將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葯粉中,搖動泛製成丸。(即將小模放入大量葯粉中,像滾雪球那樣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葯量均勻,經常分檔,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調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葯粉可以泛入中層
(3)蓋面:
•指將已經加大、合格、篩選均勻的丸劑,選用適當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劑的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
水丸的製作:水丸亦稱水泛丸,系將葯物細粉用冷開水、葯汁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製成的小球形丸劑。水丸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開始由處方中一部分葯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葯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
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後逐漸演變,以各種水溶性液體為粘合劑,用泛製法將方中全部或部分葯物細粉製成小丸。丸徑一般在φ2.5~φ10之間。
⑨ 中葯材的產品加工包含哪些步驟
中葯材的產後加工也叫產地加工,葯材加工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是把收獲來的鮮貨,通過不同方法乾燥,加工成商品葯材,並不是只要曬干就可以了。葯材產品加工是葯材生產的最後一關,關繫到葯材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加工得當,不但能提高葯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於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後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不同葯材的加工方法有很大差別,有的很簡單,只要曬干,陰干或烘乾即可,如多數全草類、種子類果實類葯材。有的則很復雜,如多數根和根莖類葯材,有的在乾燥前還要洗滌、去皮、整形、蒸煮燙、浸漂、硫磺熏等工序。如附子(祛風濕、治虛脫、腎虛水腫等)毒性較大需用鹵鹼浸泡和高溫蒸煮等措施來降低毒性。每道工序都要掌握適度,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甚至影響產品質量。
葯材在日曬過程中,要注意經常翻動,防雨淋,有的先曬至5~6成干時要進行短期集中堆放,把內部水分擴散出來,使葯材回軟,俗稱「發汗」,再曬至干。
有些含有揮發油的葯材如薄荷、紫蘇等,不宜暴曬,宜陰干,或先曬到7~8成干,再放陰棚內陰干,以減少揮發油損失。
在進行人工加溫乾燥時如炕干或烘乾,除注意葯材鋪放厚度,常翻動外,還要嚴格控制火力,一般掌握先大火,後小火,以免炕焦或燒毀葯材,或發生火災,以前在湖北,四川黃連產區,炕黃連時,由於火力沒控制好,燒毀黃連,發生火災的事時有發生。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⑩ 怎樣把中草葯做成葯丸
1.乾燥、粉碎: 葯店買葯的時候讓老闆打成100目的粉,或者自備打粉機打成粉末。過專100目篩屬
2.熬蜜,拌葯粉。
冷鍋下蜜,紋火加熱,加加熱邊不停用鏟翻抄,不使粘鍋,初入鍋,蜜厚,蜜熱後變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發黃,起泡。然後把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點,以防過分粘稠作防粘准備用粉。)下葯粉後,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這時溫度較高。以防燙傷。就像做包子一樣,不停翻炒擠壓。成面團後,可試著用手去擠面團,擠勻不準,如果覺得手特別粘,就用備用的葯粉撒上一點,繼續擠壓摔打。直到不粘手為止。
3.趁熱,做蜜丸。
將面團搓成條狀,然後一小段一小段的用手或用刀截下來,用手搓圓。就像做小湯圓一樣。如果蜜的量少的話,溫度涼下來後,很快就會變硬,難搓。蜜的量多的話,就不會變硬。涼了也不變硬。我就是做了兩次,第一次就是蜜的量少了些,又沒有趁熱及時搓圓,故做的不是很圓滑。但這樣也有一些好處就是蜜丸之間很少有粘在一起的現象;第二次做的時候,蜜多了些,結果冷卻了也有點軟。而且蜜丸之間會有粘在一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