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1. 廣東省加工貿易為什麼要轉型升級
中國現在勞動力開始緊缺,工資成本高,在加工貿易領域沒有競爭能力,唯有升級轉型,開拓科技型產業企業領域,才能確保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以廣東還是全國都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
2. 我正在為一篇畢業論文的提綱糾結,,,,論文題目是廣東省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的策略
我為身邊的雜事攪擾得心煩意亂。晚上熄燈後躺在床上,於胡思亂想之中無論如何也無法熟睡。忽而我在朦朧中被一陣異香驚醒,睜開眼睛,竟看見床前飄著一朵金黃的菊花,雖在黑暗中,它的鮮艷的色彩也無法被掩飾。那細長的花瓣錯落有致的捲曲著,一塵不染的,讓人在面對著這「花之隱逸者」時,也頓生心曠神怡之感。我方知那讓我驚醒的異香,乃是來源於它了。那香氣並不濃烈,宛如懸在空中的一縷絲絛,若隱若現的,使你疑心它本是來自於仙境。我只覺得那花朵連同它的氣味已經融入了我的靈魂,我幾乎要入定了……
忽然,它開始慢慢的飄走了,而我也情不自禁的隨它而去。我不知它要帶我飄向何方,只覺得樹木,樓房,校園,街道……那黑暗中的萬物連同幾點未熄的燈火都漸漸離我遠去。慢慢的,它們又都融化了,彼此混雜在一起,如一片黑色的河水,時而緩緩的流淌,時而劇烈的翻騰,突然這一切卻又凝固了,就像一張被胡亂潑滿了墨汁的畫布一樣。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連那夜幕也離我而去了。我的眼前是一處幽靜的村舍,一圈籬笆圍出了寬敞的院落,幾間草屋在院子中間佇立著,房前屋後栽植的樹木蓊蓊鬱郁的,為這院子平添了許多生氣。時候大概是初秋,種在籬邊的菊花尚未開放,不過幾株性急的已經長出了骨朵兒。往遠處望去,可以隱約的看見連綿的群山的影子。
我推開柴門,走入院中,這才看見屋前樹下的石桌旁坐著一位老人,他端著杯子,正在那兒安詳的獨飲——我不知道他是在品茶還是酌酒。不意間那熟悉的詩句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了出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我禁不住小聲說了出來:「啊,陶淵明先生!」老人抬起頭,看見了我。我有些後悔自己的冒失,心裡思忖著如果他問我是誰,是怎麼來到這里的,我該如何回答。可他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說道:「你好啊,年輕人。」接著便問:「你覺得我住的這地方怎麼樣 ?」
「真是太美了!」我回答,「這里遠離塵世的喧囂,人與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住在這兒能讓人把一切煩擾都忘得一干二凈……」
「那隻是你現在看到的,」他輕輕搖了搖頭,說,「你還記得錢鍾書先生是如何借用西方人評論他們的牧歌的話來評價中國的田園詩人的嗎?」
「記得記得。他說西洋文學里的牧歌老是形容草多麼又嫩又軟,羊多麼既肥且馴,牧童牧女怎樣在塵世的凈土裡談情說愛,於是有人說這種詩里漏掉了一件東西——狼。而中國傳統的田園詩也常常遺漏了一樣東西——狗,地保公差這一類統治者的走狗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剝削和壓迫農民的制度。」
「是啊。後人從我的文字中看到的,絕不是我的生活的全部。棄官歸隱雖然讓我遠離了官場的污濁,但因此我也不得不忍受貪官酷吏們的橫征暴斂。當那些官差在村子中叫囂隳突的時候,你跟本沒有辦法躲避他們。唯一值得慶幸的,只是自己不必再與此等人同流合污而已。而且,生活中的煩惱還不只這些。我雖不願作官,可畢竟是個文人,於種田還是外行。如果遇上年景不好,一年的收成都不一定能填飽肚子。『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呵呵,現實可絕非詩里寫的那麼輕松啊。還有更糟的呢:自從歸隱以後,我的家裡已經著了三次火,遇到這樣的事情,誰還能夠平心靜氣?」
「唉,剛到這里的時候,我還以為來到了您筆下的桃花源呢。」我憮然,「看來世外桃源終於不過是個烏托邦罷了。」
「不,你錯了,年輕人。我問你:假如沒有那些煩惱,你是否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呢?」
我沒有料到他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沉思良久,才答道:「我倒是願意,只是我不能。我還要找工作,還要准備考試,還要拿學位……」
「哈哈哈……」他笑了起來,「這就是了。其實,無論你身在何處,都無法逃避世俗的羈勒,除非你能不食人間煙火。所以,桃花源不是世上的一處地方,而是你心中的一種意境。」我聽得一臉茫然,他接著說:「桃花源其實就在你的心裡,當紛繁蕪雜的世事讓你的靈魂無法安寧的時候,你自然會想到它。那裡沒有爭名逐利,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人間世的那許多欲求。那裡是一處寧靜的港灣,當你的心靈之帆經歷過一番驚濤駭浪之後,一定會停泊在那裡。只要你在心中為自己保留這樣一處桃花源,無論你在生活中遇見什麼煩惱,你的靈魂都能找到它的歸宿。守住心中的桃花源,你便不會迷失自己。記住:桃花源,就在你的心裡……」
心中的桃花源,心中的桃花源……
我躺在自己的床上,沒有了村舍,也沒有了那菊花。
心中的桃花源啊,我如何才能找到你?
心中的桃花源,你竟比那現實中的桃花源更其縹緲……
3. 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措施
國內學者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般途徑及政策研究較多,個別專家從企業層面研究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機制。本文從企業、產業和地區三個層面分別研究了以提高競爭力為目的的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同時提出要建立與完善統一協調的、有利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政府政策制度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國內外實踐及研究現狀
加工貿易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貿易方式,在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墨西哥為吸引美國投資,解決就業,發展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邊界工業計劃」,直至現在仍然對加工原料和零部件實施進口稅減免政策;泰國自60年代開始實施自由貿易政策,鼓勵加工貿易和對外出口,並隨著經濟增長不斷調整加工貿易優惠政策,以達到解決就業、地區平衡發展、充分利用資源以及發展高科技、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的綜合目的;越南自90年代起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區,並不斷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以適應對外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提出「主動、有選擇、有重心、有重點、注重質量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引資政策;二戰後,日本根據自身條件,確定「加工貿易」的經濟發展戰略,並於80年代中期隨著國內勞工成本的提高,開始鼓勵境外加工業務。縱觀開展加工貿易的國家,他們都無一例外地採取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加工貿易的開展,並隨著經濟增長不斷調整加工貿易政策。不同的是,日本境外加工貿易和跨國經營業務早已大大超過國內加工貿易業務,而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台灣地區等也已進行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國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轉移,境外加工貿易非常發達。
縱觀西方學者之研究,他們主要是從出口加工區和產業內貿易角度涉及對加工貿易的研究。許多學者認為,加工貿易是一種新的貿易方式,是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以及世界范圍內的產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發展的結果,是相關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體現(Bashir A.Qasrni,2001;DanielM.Bernhofen,1999;Howard Chao,2003)。有的學者認為,加工貿易不僅可以增加發展中國家的外匯收入、解決就業等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技術外溢提高本國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產業的升級(Jay Barney,1996;Yener Kandogan,2003;Perter J.Lloyd,2004;JackeCukrowski,2003)。有的學者進一步研究了技術溢出效應的途徑是示範效應、勞動力流動效應和垂直聯系效應。
我國自1978年國務院頒布《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試行辦法》以來,陸續出台了許多配套政策、監管條例和管理辦法,使加工貿易在我國迅速發展。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不斷調整這些政策、條例和辦法。其中,針對1985年開始的出口退稅政策,國家先後於1994年、1996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進行多次調整,最後一次的2006年調整,劍指所謂「兩高一資」,旨在優化出口結構、保護資源與環境、改善貿易平衡、減少貿易摩擦、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政策調整必然對佔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產生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步伐。但此次調整的積極作用體現何處及會有多大,各位專家說法不一:張燕生認為,此次調整仍屬結構性微調,且更具針對性;梅新育認為,此次調整對貿易順差只能緩解但不能改變方向;劉尚希認為,此次調整主要的直接原因是2006年能耗指標沒有達到;沈丹陽認為,下調會使出口增速減緩;楊志勇認為,此次調整對中長期產業結構調整產生積極意義;隆國強認為,匯率手段優於退稅下調,因會導致國貨復進口。至於關於此次調整對加工貿易及其轉型升級的影響,文獻檢索結果顯示並無專門研究。當然影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有眾多因素,僅靠一項優惠政策調整很難達到目的。
近幾年國內學術界開始關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般途徑及政策調整的研究。張蘊如(2001)提出鼓勵加工貿易向高科技產業突圍,依此提升開放式產業結構;張燕生(2003)提出為達到由外商投資企業主導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向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並舉的進料加工階段轉變,必須引進高技術含量的製造環節並提高全球配套生產能力;隆國強(2006)探討了從提升國際生產價值鏈位置、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延長企業加工鏈條、企業進入服務環節、發展本土跨國公司等方面促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並提出從政策上促使加工貿易的中西部梯度轉移;張旭宏(2005)提出要引進更高技術、實施產業聚集與配套、提高加工深度、延長價值鏈、培育自創品牌。
文獻檢索結果顯示,國內專門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的研究很少,僅有蘇桂富、劉德學、陶曉慧、付丹、卜國勤等(2005)從全球生產網路角度,研究了知識轉移擴散機制、研發擴散與合作機制以及學習機制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關系,這實際是研究了企業層面的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機制,這一研究是國內關於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認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綜合體現於企業、產業、地區多個層面,本文將從這一認識出發描繪簡單的總體框架體系,詳細的描述有待以後的進一步研究。
二、基於競爭力提升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
機制是一種事物或現象中的各個因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我們研究市場機制是研究構成市場的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是如何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們研究經濟機制,是研究構成國民經濟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與過程是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福利;同樣我們研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機制是研究轉型升級中的各要素的組合結構、相互作用方式和過程是如何提高相關企業、行業、地區乃至國家的競爭力。因而,我們只有基於提升競爭力研究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才能真正揭示其內在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
1、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
從字面來看,轉型升級分為兩方面,即轉型和升級。轉型是橫向跨越,而升級是縱向跳躍。對於企業來說,加工貿易的轉型,意味著由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轉向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由承接OEM業務的企業轉向承接ODM業務的企業,甚至是轉向含有自主技術、自主品牌的企業,由單純加工製造企業向營銷及服務型企業轉變;加工貿易的升級,意味著企業由承接產品價值鏈低段業務環節向承接價值鏈高段業務環節提升,最終提升為一個能有自己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並能將價值鏈低端加工環節外包給其他企業生產的企業,而自己專注於技術的開發、產品的更新、品牌的運營、服務的開展等環節。因而實際來看,對企業來說,不管是加工貿易的轉型還是升級,是同途同歸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企業在同業中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實力的過程。顯然,一個處於價值鏈低端的企業也許它比處於同一地位的其他企業更具競爭力,但從整個行業來看,只有處於價值鏈最高端的企業才最具競爭力,因為它領先著行業技術,掌握著行業標准,因而其盈利也會最大。利益總是與地位相輔相成的,盡管一個行業只有有限的領先者,或者說不可能任何企業都在價值鏈的高端,但這絲毫不會消除企業為提高行業地位而奮進的慾望,正像人人都有追求自身發展、實現個人價值一樣。因而追求行業更高地位及自身更大利益,是企業重視加工貿易業務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而加工貿易的性質又決定了這種轉型升級的可能性,或者說加工貿易本身包含了轉型升級的機制。劉德學、付丹、卜國勤的「全球生產網路中的知識擴散與加工貿易企業能力提升」圖示①對這一機制的描述較為清楚。這一機制就是在加工貿易的「大進大出」及中外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海外企業對各種有型的設備、物料、技術資料等和無形的經驗、文化、程序、方法有意無意傳遞給國內加工貿易企業,同時國內企業有意無意學習、吸納改進、提升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機制運行過程中,企業基礎與努力程度、政府政策導向和社會資源稟賦,這三個因素直接左右著加工貿易的發展方向及其轉型升級的軌跡。如果我們的企業在領導者素質、經營理念、戰略定位、發展思路與步驟以及企業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我們政府相關政策不完善或不配套,如果我們不具備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產業環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就很難實現。
2、行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
行業層面的轉型即指加工貿易由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並同時可能進入製造型服務行業;升級則是在一個特定的行業內,總體來看多數企業由處於整個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並進一步延長價值鏈進入服務領域,同時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及行業的產生並不斷升級。因而,現實中行業層面的轉型與升級也是同途同歸的過程,同時它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表現與結果。行業層面的轉型升級機制是指,由加工貿易所導致的在行業內及行業間的知識和技術溢出效應、示範效應、勞動力流動效應和垂直聯系效應的綜合作用及過程。加工貿易企業在中外合作過程中,必然從海外合作企業及相關人員那裡大量接觸和學到了各種技術和知識,海外企業及相關合作人員成為加工貿易企業的學習標桿、模仿對象和趕超目標,在管理人員和一般勞工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再加上企業上下游的業務聯系,必然使知識和技術溢出到整個行業甚至是相關行業,進而推動了行業及相關配套行業的轉型升級,使整個行業競爭力提高。當然,這一機制的運行是否會真正使加工貿易沿著計劃的方向發展,也是取決於我國相關行業中的企業的整體基礎狀況、政府政策的導向作用及社會經濟條件。
3、地區層面的轉型升級
在我國,加工貿易企業已經形成產業集群,並成為地區特徵。目前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為代表的沿海地區本身具有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內在壓力機制和運行機制。這種壓力機制的來源就是沿海地區勞工成本的急劇提高,它們需要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而下面幾方面因素的存在使我國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成為可能:(1)當前經濟全球化所導致的全球生產網路的發展。在其中,跨國公司處於全球生產網路的主體地位,它們處於價值鏈的最高端,擁有核心技術與強勢品牌,為發揮全球各地區的優勢,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建立自己控制的子公司,或發展戰略聯盟等形式,將大量業務外包給具有生產優勢的地區和企業,或與一些地區和企業合作研發與生產,這其中不乏有大量高端業務的存在。這為我國相關企業承接較高端加工業務環節提供了市場機會。(2)目前我國沿海地區的基礎。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我國沿海地區在商業理念與商業文化、基礎設施、人才素質、企業技術水平及經營管理能力等各個方面,尤其是擁有與海外企業長期合作的經驗,已具備了參與全球生產網路開展高端業務生產與服務的能力。(3)我國中西部條件。我國中西部資源豐富、勞工成本相對較低,隨著國家對中西部實施的開發與振興政策及其自身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中西部有條件和能力承接沿海地區所轉移的產業及較低端加工貿易業務。(4)中國與發展中的落後國家的良好經貿關系的建立與發展,例如中非關系的發展,為中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業務提供了有利的區位優勢。當然,地區層面加工貿易業務的轉型升級也要以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為基礎,同時國家的政策是推動地區層面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三、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支持體系
我國加入WTO以後,經濟與貿易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國際壓力也在不斷加大,環境資源保護與能源節約要求越來越強烈,國際貿易摩擦日趨頻繁、國際貿易失衡日趨嚴重,對外出口結構急需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急需改變。近十年來,由於加工貿易規模一直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半壁江山,且80%是由外商投資企業所控制,60%以上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已成為廉價供應歐美國家消費的「世界製造商」。因而加工貿易的轉形升級,對我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工貿易雖然擁有自身轉型升級的內在機制,但政府與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加速轉型升級進程的重要因素。
1、國家必須要明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的戰略定位和總目標
加工貿易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仍然是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戰略之一,它有利於保證我國勞動力就業和某些優勢的發揮。但也必須明確,加工貿易不管對我國沿海地區,還是對整個我國來說,都是增強企業、產業、地區和整個國家競爭力的手段,因而,發展加工貿易的戰略定位是提高企業、產業、地區和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是實現這一總目標所必需的。
2、必須建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總體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
以提高企業、產業、地區和國家競爭力為目的,建立與完善有利於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產業政策、地區政策、引資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財政政策、進出口政策、保險政策、外匯政策等以及相關的行政制度、程序和法規條例。同時,要使這些政策和制度協調統一。
3、建立與完善有利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在建立健全各種行業協會、商會及其職能的基礎上,針對加工貿易企業綜合開展國際信息收集與提供、技術交流與推廣、典型發展案例介紹與展示以及咨詢與培訓等工作,以有利於推動其轉型升級。
4. 圖示為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兩種轉型升級路徑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小題1:圖中產業鏈①②③④分別代表
小題1:D 小題2:C 5. 廣東省加工貿易為什麼要轉型升級 可以參考復這個制:東莞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申報指南 <a href="https://wenwen.sogou.com/login/redirect?url=http%3a%2f%2fwenku..com%2fview%2f0ecd09ee172ded630b1cb615.html" target="_blank">http://wenku..com/view/0ecd09ee172ded630b1cb615.html</a> 6. 下圖為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型升級途徑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貿易價值鏈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