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轉型什麼意思
A. 有關"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引言
提要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我國今後一個時期發展加工貿易的方向。然而,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目標在理論界仍然存在籠統含糊的傾向,應該加以規范。
一、問題的提出
加工貿易是指企業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經加工或裝配後,將製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包括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加工貿易的基本環節是:備案→進口→加工→出口→核銷。自1978年在珠海建立第一個加工貿易企業以來,我國的加工貿易得到了長足發展。1996年加工貿易首次超過一般貿易,成為我國第一大對外貿易方式。加工貿易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活躍的一支重要經濟力量,在擴大出口、促進就業、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等方面功不可沒。時至今日,加工貿易所面臨的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與改革開放之初不可同日而語,對加工貿易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新審視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路徑,最根本的問題是我國的加工貿易沒有擺脫勞動密集和附加值值低的加工模式,我國的加工活動在整個產業鏈中仍處於低端環節,加工增值十分有限。因此,如何促進我國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國內學者對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戰略問題做了大量研究,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我國的加工貿易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不斷地提高加工的深度;延伸加工貿易的產業鏈;鼓勵內資企業參與加工貿易;提升我國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等。這些政策建議既有宏觀層面的要求,也有微觀層面的建議。我們注意到,對於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是發展我國加工貿易所形成的共識,而且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是研究加工貿易使用頻率最多的話語,但我們很容易忽視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幾個基本問題。所以,科學界定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內涵目標、分析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制約因素,是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
二、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目標
這里的「轉型」就是指轉變加工貿易的發展方式,「升級」則是要求加工貿易要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即由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演進。
(一)轉型的目標
1、加工貿易的主體轉型。即由外資企業向國內企業轉變。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主體是外資投資企業,國內企業參與不足。外資企業在加工貿易中比重從1990年的28.8%提高到2002年的75.3%,2003年則超過了90%。根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工貿易數量佔全國加工貿易的比重分別為84%、10%和6%。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額3,713.1億美元,占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額4,408億美元的84%。這充分說明了外商投資企業目前已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而國有企業僅居次要地位,我國自身所獲取的貿易利益較少。加工貿易轉型的主體目標就是要轉變以外資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方式,鼓勵更多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參與到加工貿易中來,最終實現國內企業主導。因為外資企業隨時都有向海外轉移的可能,如果加工貿易不能及時升級主體,我國運用加工貿易帶動國內產業提升的目標就無法實現。
2、加工貿易的對象轉型。即由大量進口加工對象向擴大國內采購轉變。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對象主要是通過進口國外的輔料、零配件和中間產品經過簡單的加工裝配再行出口。在國內采購的比重比較小,對國內上游產業的帶動作用相當有限,也使得產業鏈條短,難以形成綜合的經濟效應。國家要引導加工貿易企業盡可能地減少進口的品種和規模,只要國內企業能夠提供的,在政策上支持與國內相關企業開展合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國內企業生產,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3、加工貿易的方式轉型。即由加工出口向加工、生產並舉轉變。我國的加工貿易有相當一部分是訂單生產,加工出來的產品最終出口到國外的市場。長此以往,加工企業的技術設備和生產技術不能通過產品的銷售轉化為技術溢出效應。加工出來的產品在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要引導和開發國內市場。通過國內市場的培養和開發,既可以培育新的發展產業,而且也可以擴大企業的生產,充分利用技術設備,提高生產效率。而且,通過國內的銷售替代了進口的技術溢出效應,促使加工企業和其他相關企業「干中學」,以現有技術設備生產要素為依託,通過技術的攻關,進一步培養加工企業關聯生產的能力,獲取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4、加工區域的轉型。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由於工資增長、勞動成本上升,會削弱跨國公司在沿海地區開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務吸引力,反而刺激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致力於升級換代。因此,對於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應把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產業上,要加大科技投資的力度,盡快提升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檔次。同時,對於我國內陸省份,現在跨國公司投資加工貿易的還不多,主要原因是內陸省份投資環境較差。我國內陸省份特別是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應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到內陸地區投資,加快發展加工貿易產業。
(二)升級的目標
1、產業鏈的升級,即促進產業鏈由低端的加工裝配向高端的產品研發升級。根據微笑曲線來分析,產業鏈由「產品研發→零部件生產→組裝→銷售→品牌」五大環節構成。產品研發和品牌環節處在高附加值部位,而零部件生產和組裝則是低附加值環節。產品研發和塑造的品牌往往具有壟斷性,是競爭優勢的來源。跨國公司一般將這兩個高端環節牢牢控制在公司內部。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將勞動密集型的環節外包,我國企業承接的正是這種低附加值、勞動密集的加工裝配環節。如果我國加工貿易長期處在產業鏈的低端,而不及時實現產業鏈的升級,那麼加工貿易真正演變成「無根」產業。
2、產業升級,即促進加工貿易產業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升級。產業升級是產業結構優化,不斷降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加工貿易中的比例,增加技術和資本的相應比重。從亞洲四小龍,特別是台灣地區、韓國、新加坡開展加工貿易的情況看,它們原先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打工仔,現在已進入高技術領域,成為世界高技術產品重要的製造商和出口商。它們成功的關鍵在於及時地進行了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我國企業可以從他們開展加工貿易所取得的經驗中汲取營養。
3、產業聚集升級,即促進和提高加工貿易相關產業的聚集和關聯。大量的研究表明,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條越長,對國內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就越大。國內應該發展一批與加工貿易產業相配匹的配套產業,使加工貿易企業減少對國外產業的依賴,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加工貿易的產業聚集,一方面有利於提高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促進產業內部分工的進一步深化,催生一批新的產業增長點,形成以加工貿易為主導的一批產業群;一方面有利於加工貿易企業將更多精力放在技術研發方面,為產業的升級提供產業條件和協作機制。
三、制約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因素及相關措施
說到底,加工貿易是產業內和產品內分工的必然結果,它將同一產業的或同一產品生產的不同環節安排在各自具有相對優勢的國家或地區進行,然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銷售的生產活動,是全球范圍內資源優化配置的具體表現。一個國家處在加工貿易的哪種環節不是由各個國家的主觀願望所左右的,而是決定於各國的比較優勢。我國的加工貿易處在價值鏈的低端環節,是由我國生產技術相對落後、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國情所決定的。它充分發揮了我國勞動力要素充裕的比較優勢,是經濟的必然。要實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必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約,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技術因素。可以說,技術因素是制約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最根本因素。無論是產業鏈的升級還是產業的升級,歸根結底是技術的提升和升級,沒有自主的核心技術,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就是一句空話。我國的加工企業之所以選擇加工裝配環節,其原因就是缺乏雄厚的技術實力,只能承接國外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裝配業務。
我國的加工貿易必須從對國外技術依賴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技術引進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趕超發達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但從長遠和戰略的高度看,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我國對引進技術的消化能力,最終形成自主創新的實力和機制。首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要將重大技術研發項目與企業真正地融合,克服技術創新體系在體外循環的弊端。要在體制上進行改革,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切科研活動在企業的主導下進行,包括專利的申請、科研項目的申報與投入均以企業的身份進行,遵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的融合。其次,建立健全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優化創新環境。特別是要建立知識產權制度,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在保護創新者利益和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技術合理、有償地擴散;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創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客觀要求的多元化科技投入宏觀架構,實現政府、企業、金融體系在市場資源配置基礎機制之上的科技投入、合理分工和協調配合;加強創業風險投資市場體系建設,使創新者能夠及時得到與其風險和收益相對應的資金支持,加強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二)人才因素。技術問題說到底又是人才問題,人才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中最活躍、最具有能動性的因素。從我國加工貿易現狀看,除了體制和環境因素外,人才資源結構的不合理是制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我國現行的人才資源結構還很不均衡。從素質結構上看,我國中低級人才和理論型人才比例較大,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比較短缺,特別是高新技術、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從行業分布看,我國人才主要聚集在國有部門、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非國有部門、企業人才不足。
在加工貿易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也日趨高級化。特別是對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具體表現在:對企業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術工人的需求增加;對企業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提出更高要求。據統計,我國技術工人中高級以上技工所佔的比重僅為3.5%,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高達40%。一線技術力量的下降,不僅導致了生產質量和效益的低下,而且嚴重削弱了企業的技術轉化能力。長期以來,我國科研發展「重基礎研究,輕應用研究」,造成我國企業的研發能力普遍不足。同時,我國本土加工貿易企業整體發展狀況較差,導致我國加工貿易高層管理人員缺失嚴重。要促進加工貿易深入發展,光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政府必須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資源,實現從研發到生產、產品、人員的全面配套。國家要進一步地引導和加強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切實地轉變教育觀念,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核心,以職業崗位為導向,加快課程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
(三)產業因素。我國目前開展的加工貿易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只是低技術水平的一般加工裝配生產規模的擴大,不僅技術含量低,中間投入產品主要依靠進口,沒有實現國內替代,而且對其他企業和地區的輻射能力有限,因而很難實現產業結構的轉變與升級。一些加工貿易企業在嘗試將零部件生產轉移到我國,以降低生產成本,但至今加工貿易的本地采購比例仍很低,因為我國原材料及相關工業發展滯後,國內有關企業在零部件生產成本、質量穩定性和供貨周期等方面不能滿足外商要求。首先,在增強配套產業的政策方面,我國加強國內企業與加工貿易企業發展配套協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盡快提高原材料的國產化比率,增強加工貿易的輻射能力。其次,要繼續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不斷地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第三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提高技術含量。同時,要繼續推動和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各地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大力發揮優勢產業的聚集效應,淘汰技術裝備落後、污染嚴重的產業,為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提供產業支撐。
B. 加工貿易 結構優化 轉型升級 英語翻譯
加工抄貿易:
1. improvement trade
其它相關解釋:
<processing trade>
例句襲與用法:
1. 我想知道你們是否對與我們進行加工貿易感興趣。
I wonder whether you are interested in doing processing business with us.
結構優化:
1. optimum structure
轉型升級
model-transfer upgrading
C. 關於紡織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眾所周知,2008年以來紡織行業的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系列新形勢、新問題。上半年,如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貨幣政策趨緊,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尤其到了下半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極大的影響了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紡織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二月國務院通過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目的就是在積極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確保紡織工業穩定發展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規劃一方面立足於當前,以一系列政策緩解紡織企業面臨的壓力;另一方面著眼於長遠,積極推進紡織行業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步伐。我認為,這顯然是《振興規劃》的重點。值得指出的是,《振興規劃》開宗明義了「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是國家對紡織工業的重要地位進行的重新界定,肯定了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地位,肯定了紡織工業多年來帶動出口增長的積極作用。一方面統一了社會各方面對紡織工業重要性的認識,澄清了種種對紡織工業「夕陽產業」、「潛在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等誤解,有助於提高對紡織工業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大大提振了全行業的發展信心,有利於恢復各界對紡織行業的投資,堅定了廣大紡織企業推進結構調整產業提升的信念,是調整和振興紡織行業的先決條件。盡管《振興規劃》的全文和實施細則還沒有公布,但紡織行業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無疑將是未來三年的主要任務,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將對行業轉型升級發揮越來越大的支撐作用,國家將設立相關專項給以支持,其中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重要內容。我參與了《振興規劃》的起草工作。我們提出要著力推廣的技術有:具有行業特點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電子商務系統、製造執行系統(MES)等。企業管理信息化一直是紡織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帶動轉型升級時期的紡織企業管理創新的重要途徑。企業在遭遇生產經營困難時,更應該著力於加強自身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苦練內功,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這顯然是信息化建設的契機。而《振興規劃》的自主創新專項也將帶動企業對信息化的投入。據我們調研,盡管企業整體經營效益下降,比如行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70%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0.1%,但是龍頭企業和7%的骨幹企業信息化投入沒有降低。他們大多數在幾年前上了管理信息化系統,認識到當前形勢下通過信息化提升競爭力的緊迫性,要求對原有系統擴充、升級或更新,面向更加深入的精細管理方面的行業應用。這說明企業信息化的多年開展,使用戶有了相當的信息化基礎,加深了對信息化的理解,需求深化是必然趨勢,經濟形勢變化只是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企業需求更加深入,選擇更加理性,對軟體供應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很高興看到用友公司在十大行業振興的背景下召開這次大會,適時提出了管理軟體服務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目標,並熱切希望這一目標早日實現。未來三年紡織行業將大力推動企業信息化,如實施多年的「e百工程」,支持面向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公共信息技術服務平台建設,以提高資源配置和快速反應能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進一步融合,實現《振興規劃》提出的「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邁出實質性步伐」的總體目標。
D. 廣東省加工貿易為什麼要轉型升級
可以參考復這個制:東莞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申報指南 <a href="https://wenwen.sogou.com/login/redirect?url=http%3a%2f%2fwenku..com%2fview%2f0ecd09ee172ded630b1cb615.html" target="_blank">http://wenku..com/view/0ecd09ee172ded630b1cb615.html</a>
E. 廣東省加工貿易為什麼要轉型升級
中國現在勞動力開始緊缺,工資成本高,在加工貿易領域沒有競爭能力,唯有升級轉型,開拓科技型產業企業領域,才能確保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以廣東還是全國都必須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
F. 圖示為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兩種轉型升級路徑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小題1:圖中產業鏈①②③④分別代表
小題1:D 小題2:C G. 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措施
國內學者對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般途徑及政策研究較多,個別專家從企業層面研究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機制。本文從企業、產業和地區三個層面分別研究了以提高競爭力為目的的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機制,同時提出要建立與完善統一協調的、有利於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政府政策制度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H. 我國加工貿易轉型所需要的條件
I. 我正在為一篇畢業論文的提綱糾結,,,,論文題目是廣東省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的策略
我為身邊的雜事攪擾得心煩意亂。晚上熄燈後躺在床上,於胡思亂想之中無論如何也無法熟睡。忽而我在朦朧中被一陣異香驚醒,睜開眼睛,竟看見床前飄著一朵金黃的菊花,雖在黑暗中,它的鮮艷的色彩也無法被掩飾。那細長的花瓣錯落有致的捲曲著,一塵不染的,讓人在面對著這「花之隱逸者」時,也頓生心曠神怡之感。我方知那讓我驚醒的異香,乃是來源於它了。那香氣並不濃烈,宛如懸在空中的一縷絲絛,若隱若現的,使你疑心它本是來自於仙境。我只覺得那花朵連同它的氣味已經融入了我的靈魂,我幾乎要入定了…… J. 我的論文題目是: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要答辯了,我不知道選題目的和意思怎麼寫。
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的挑戰與對策\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