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加工包括什麼
流通加工設備是指貨物在物流中心中根據需要進行包裝、分割、計量分揀、添加標簽條碼、組裝等作業時所需的設備。它可以彌補生產過程加工程度的不足,有效地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要,提高加工質量和效率以及設備的利用率,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流通加工設備的分類:
流通加工設備種類繁多,按照不同的標准,可分成不同的種類。
(一)按流通加工形式分類
(1)剪切加工設備
剪切加工設備是進行下料加工或將大規格的鋼板裁小或裁成毛坯的設備。例如,用剪板機進行下料加工,用切割設備將大規格的鋼板裁小或裁成毛坯等。
(2)集中開木下料設備
集中開木下料設備是在流通加工中將原木鋸截成各種鋸材,同時將碎木、碎屑集中起來加工成各種規格的板材,還可以進行打眼、鑿孔等初級加工的設備。
(3)配煤加工設備
配煤加工設備是將各種煤及一些其他發熱物質,按不同的配方進行摻配加工,生產出各種不同發熱量燃料的設備。例如,無錫燃料公司開展的動力配煤加工等。
(4)冷凍加工設備
冷凍加工設備是為了解決鮮肉、鮮魚或葯品等在流通過程中保鮮及搬運裝卸問題,採用的低溫冷凍的加工設備。
(5)分選加工設備
分選加工設備是根據農副產品的規格、質量離散較大的情況,為了獲得一定規格的產品而採取的分選加工設備。
(6)精製加工設備
精製加工設備主要是用於農、牧、副、漁等產品的切分、洗凈、分裝等簡單加工的設備。
(7)包裝加工設備
包裝加工設備是為了便於銷售,在銷售地按照所要求的銷售起點進行新包裝、大包裝改小包裝、散裝改小包裝、運輸包裝改銷售包裝等加工的設備。
(8)組裝加工設備
組裝加工設備是採用半成品包裝出廠,在消費地由流通部門所設置的流通加工點進行拆箱組裝的加工設備。
(二)根據流通加工的對象分類
根據加工對象的不同,流通加工設備可分為金屬加工設備、水泥加工設備、玻璃加工設備、木材加工設備、煤炭加工設備、食品流通加工設備、組裝產品的流通加工設備、生產延續的流通加工設備及通用加工設備等。
(1)金屬加工設備
某些金屬材料的長度、規格不完全適用於用戶,若採用單獨剪板下料方式,設備閑置時間長、人力消耗大,而採用集中剪板、集中下料方式可以避免單獨剪板下料的一些弱點,提高材料利用率。
在流通中進行加工的金屬材料主要有鋼鐵、鋼材、鋁材、合金等。金屬加工設備是對上述金屬進行剪切、折彎、下料、切削加工的機械。它主要分為成型設備和切割加工設備等。其中,成型設備又包括鍛壓機械、液壓機、沖壓設備、剪折彎設備、專用設備;切削加工設備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銑床、磨床、車床)、電火花成型機、線切割機床、激光成型機、雕刻機、鑽床、鋸床、剪板機、組台機床等。此外,用於金屬流通加工的還有金屬切削機床、金屬焊接設備、機械手、工業機器人等。
隨著金屬成品、半成品邁人超精密加工時代,放電機床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它成為各中小型金屬加工廠不可或缺的金屬加工設備。近年來國際放電機床的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朝著精密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產品用在中小型金屬零件的加工處理上更加省力。例如,放電機床應用在金屬半成品加工的快走絲、慢走絲切割機領域,效果顯著。
(2)水泥加工設備
水泥加工設備主要包括混凝土攪拌機械、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輸送車、混凝土輸送泵、車泵等。
混凝土攪拌機械是水泥加工中常用設備之一,它是制備混凝土,將水泥、骨料、砂和水均勻攪拌的專用機械。
混凝土攪拌機械改變了以粉狀水泥供給用戶、由用戶在建築工地現制現拌混凝土的方法,而將粉狀水泥輸送到使用地區的流通加工點(稱作集中攪拌混凝土工廠或稱商品混凝土工廠),在那裡攪拌成商品混凝土,然後供給各個工地或小型構件廠使用,這是水泥流通加工的一種重要方式。
(3)玻璃加工設備
在流通中,用於玻璃的加工設備主要是指對玻璃進行切割等加工的專用機械,包括各種各樣的切割機。在流通中對玻璃進行精加工還需清洗機、磨邊機、雕刻機、烤花機、鑽花機、絲網印刷機、鋼化和夾層裝備、拉絲機、拉管機、分選機、堆垛機、瓶罐檢驗包裝設備、玻璃技工工具和金剛石砂輪等。
平板玻璃的「集中套裁、開片供應」是重要的流通加工方式,這種方式是在城鎮中設立若干個玻璃套裁中心,按用戶提供的圖紙統一套裁開片,向用戶供應成品,用戶可以將其直接安裝到採光面上。在此基礎上也可以逐漸形成從工廠到套裁中心的穩定、高效率、大規模的平板玻璃「干線輸送」,以及從套裁中心到用戶的小批量、多戶頭的「二次輸送」的現代物資流通模式。
(4)木材加工設備
木材是容重輕的物料,在運輸時佔有相當大的容積,往往使車船滿裝但不能滿載,同時,裝車、捆紮也比較困難,需要利用機械設備對木材進行磨製、壓縮和鋸裁等加工。這類設備主要有磨製、壓縮木片機械和集中開木下料機械兩類。
(5)煤炭加工設備
煤炭加工機械是對煤炭進行加工的設備,主要包括除矸加工機械、管道輸送煤漿加工機械和配煤加工機械等。
除矸是提高煤炭純度的加工形式。煤炭中混入的矸石可以採用除矸的流通加工設備排除矸石,提高煤炭運輸效益和經濟效益,減少運輸能力的浪費。
煤漿加工主要是便於運輸,減少煤炭消耗,提高利用率。管道運輸是近代才開始興起的一種先進技術。這種方法是在流通的起始環節將煤炭磨成細粉,以使煤具備一定的流動性,再用水調和成漿狀則更加具備了流動性,可以像其他液體一樣進行管道輸送。
配煤加工是在使用地區設置集中加工點,將各種煤及其他一些發熱物質,按不同配方進行接配加工,生產出各種不同發熱量的燃料。
(6)食品流通加工設備
食品流通加工設備,依據流通加工項目可分為冷凍加工設備、分選加工設備、精製加工設備和分裝加工設備。
冷凍加工設備是為了解決一些商品需要低溫保質保鮮的問題,主要是生鮮食品,如鮮肉、鮮魚等在流通中的保鮮及搬運裝卸問題。
分選加工設備主要用於按照一定規格、質量標准對一些農副產品進行分選加工,如果類、瓜類、穀物、棉毛原料等產品。
精製加工設備主要用於去除食品無用部分後,再進行切分、洗凈等加工。
分裝加工設備主要用於將運輸包裝改為銷售包裝。許多生鮮食品零售起點較小,而為了保證高效運輸出廠,包裝體積則較大,也有一些是採用集裝運輸方式運達銷售地區,為了便於銷售,在銷售地區需要按所要求的零售起點進行新的包裝,即大包裝改小包裝、散裝改小包裝、運輸包裝改銷售包裝等。
(7)組裝產品的流通加工設備
很多產品是不易進行包裝的,即使採用防護包裝,其成本也很高,故對一些組裝技術不高的產品,如自行車之類的產品,其組裝可以在流通加工中完成,以降低儲運費用。
(8)生產延續的流通加工設備
一些產品因其自身特性要求,需要較寬闊的倉儲場地或設施,而在生產場地建設這些設施是不經濟的,因此可將部分生產領域的作業延伸到倉儲環節完成。這樣做既提高了倉儲面積、容積利用率,又節約了生產場地。例如,服裝的檢驗、分類等作業,可以在服裝倉庫專用懸軌體系中完成相關作業,一舉多得。
(9)通用加工設備
通用加工設備主要包括:裹包集包設備,如裹包機、裝盒機等;外包裝配合設備,如釘箱機、裹包機和打帶機,印貼條碼標簽設備,如網印設備、噴印設備和條形碼列印機;拆箱設備,如拆箱機和拆櫃工具;稱重設備,如稱重設備、地磅等。
2. 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流通階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處於不易區分生產還是物流的中間環節版,盡管它可以創造性質權和形態的使用效能,但是還是應該從物流機能拓展的角度將其看作物流的構成要素為宜。 流通加工的目的可歸納為:適應多樣化的客戶的需求 在食品方面,可以通過流通加工來保持並提高其保存機能 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可以規避風險,推進物流系統化 流通加工的內容:a) 食品的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最多的是食品行業,為了便於保存,提高流通效率,食品的流通加工是不可缺少的,如魚和肉類的冷凍,蛋品加工,生鮮食品的原包裝,大米的自動包裝,上市牛奶的滅菌等。B) 消費資料的流通加工 消費資料的流通加工是以服務客戶,促進銷售為目,如衣料品的標識和印記商標,加劇的組裝,地毯剪接等。C) 生產資料的流通加工 具有代表性的生產資料加工是鋼鐵的加工,如鋼板的切割,使用矯直機將薄板卷材展評等。
3. 簡述流通加工合理化包含哪些方面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加工和配送相結合就是將流通加工點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或配貨作業的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須額外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加工,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被廣泛使用並已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二)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單位,但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銜接干線與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物流環節,不進行一般的干線轉支線或支線轉干線,而是按照干線或支線運輸的合理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加工完成後再進行中轉作業,從而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及運輸轉載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結合
通過流通加工有效地促進銷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流通加工與配送的結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強化了銷售,也是流通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麻煩或困難,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節約相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節約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時考慮其合理化的比較普遍的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應看其能否實現社會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對流通加工企業而言,與一般生產企業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流通加工企業更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不僅有違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了。
4. 流通加工的作用和意義分別是什麼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是商品在從生產者向消費者流通過程中,為了增加附加價值,滿足客戶需求,促進銷售而進行簡單的組裝,剪切,套裁,貼標簽,刷標志,分類,檢量,彎管,打孔等加工作業。
作用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通過流通加工進行集中下料,將生產廠商直接運來的簡單規格產品,按用戶的要求進行下料。例如將鋼板進行剪板、切裁;木材加工成各種長度及大小的板、方等。集中下料可以優材優用、小材大用、合理套裁,明顯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有很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方便用戶
用量小或滿足臨時需要的用戶,不具備進行高效率初級加工的能力,通過流通加工可以使用戶省去進行初級加工的投資、設備、人力,方便了用戶。目前發展較快的初級加工有:將水泥加工成生混凝土、將原木或板、方材加工成門窗、鋼板預處理、整形等加工。
加工效率及設備利用率
在分散加工的情況下,加工設備由於生產周期和生產節奏的限制,設備利用時松時緊,使得加工過程不均衡,設備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流通加工面向全社會,加工數量大,加工范圍廣,加工任務多。
流通加工
這樣可以通過建立集中加工點,採用一些效率高、技術先進、加工量大的專門機具和設備,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另一方面還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目的
流通階段的加工即物流加工,處於不易區分生產還是物流的中間環節,盡管它可以創造性質和形態的使用效能,但是還是應該從物流機能拓展的角度將其看作物流的構成要素為宜。流通加工的目的可歸納為:
1.適應多樣化的客戶的需求 ·
2.在食品方面,可以通過流通加工來保持並提高其保存機能 ·
3.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
4.可以規避風險,推進物流系統化
5. 物流流通加工的功能是什麼
所謂流來通加工就是產品從生產到消源費之間的一種增值活動,屬於一種產品的初加工,是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的一種形式,是使物品發生物理性變化(如大小、形狀、數量等變化)的物流方式。通過流通加工,可以節約材料、提高成品率,保證供貨質量和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所以,對流通加工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流通加工是物流過程中「質」升華,使流通向更深層次發展,國外早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予以高度重視。
6. 流通加工的產生原因是什麼
1、流通加工的出現與現代生產方式有關
現代生產發展趨勢之一就是生產規模大型化、專業化,依靠單品種、大批量的生產方法降低生產成本獲取規模經濟效益,這樣就出現了生產相對集中的趨勢。這種規模的大型化、生產的專業化程度越高,生產相對集中的程度也就越高。生產的集中化進一步引起產需之間的分離,產需分離的表現首先為人們認識的是空間、時間及人的分離,即生產及消費不在同一個地點,而是有一定的空間距離;生產及消費在時間上不能同步,而是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生產者及消費者不是處於一個封閉的圈內,某些人生產的產品供給成千上萬人消費,而某些人消費的產品又來自其他許多生產者。彌補上述分離的手段則是運輸、儲存及交換。
近年來,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現代生產引起的產需分離並不局限於上述三個方面,這種分離是深刻而廣泛的。第四種重大的分離就是生產及需求在產品功能上分離。盡管「用戶第一」等口號成了許多生產者的主導思想,但是,生產畢竟有生產的規律,尤其在強調大生產的工業化社會,大生產的特點之一就是「少品種、大批量、專業化」,產品的功能(規格、品種、性能)往往不能和消費需要密切銜接。彌補這一分離的方法,就是流通加工。所以,流通加工的誕生實際是現代生產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
2、流通加工不僅是大工業的產物,也是網路經濟時代服務社會的產物
流通加工的出現與現代社會消費的個性化有關。消費的個性化和產品的標准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使本來就存在的產需第四種形式的分離變得更加嚴重。本來,彌補第四種分離可以採取增加一道生產工序或消費單位加工改制的方法,但在個性化問題十分突出之後,採取上述彌補措施將會使生產及生產管理的復雜性及難度增加,按個性化生產的產品難以組織高效率、大批量的流通。所以,在出現了消費個性化的新形勢及新觀念之後,就為流通加工開辟了道路。
3、流通加工的出現還與人們對流通作用的觀念轉變有關
在社會再生產全過程中,生產過程是典型的加工製造過程,是形成產品價值及使用價值的主要過程,再生產型的消費究其本質來看也是和生產過程一樣,通過加工製造消費了某些初級產品而生產出深加工產品。歷史上在生產不太復雜、生產規模不大時,所有的加工製造幾乎全部集中於生產及再生產過程中,而流通過程只是實現商品價值及使用價值的轉移而已。
在社會生產向大規模生產、專業化生產轉變之後,社會生產越來越復雜,生產的標准化和消費的個性化出現,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製造常常滿足不了消費的要求。而由於流通的復雜化,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製造也常常不能滿足流通的要求。於是,加工活動開始部分地由生產及再生產過程向流通過程轉移,在流通過程中形成了某些加工活動,這就是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的出現使流通過程明顯地具有了某種「生產性」,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及使用價值轉移」的舊觀念,這就從理論上明確了:流通過程從價值觀念來看是可以主動創造價值及使用價值的,而不單是被動地「保持」和「轉移」的過程。因此,人們必須研究流通過程中孕育著多少創造價值的潛在能力,這就有可能通過努力在流通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同時,卻以很少的代價實現這一目標。這樣,就引起了流通過程從觀念到方法的巨大變化,流通加工則適應這種變化而誕生。
4、效益觀念的樹立也是促使流通加工形式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
本世紀60年代後,效益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過去人們盲目追求高技術,引起了燃料、材料投入的大幅度上升,結果新技術、新設備雖然採用了,但往往是得不償失。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的發生證實了效益的重要性,使人們牢牢樹立了效益觀念,流通加工可以以少量的投入獲得很大的效果,是一種高效益的加工方式,自然得以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流通加工從技術上來講,可能不需要採用什麼先進技術,但這種方式是現代觀念的反映,在現代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7. 流通加工的內容有哪些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
8. 流通加工是指的是什麼
流通加復工是為了提高物流制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進入流通領域後,按客戶的要求進行的加工活動,即在物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流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銷售、維護商品質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對物品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流通加工通過改變或完善流通對象的形態來實現「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隨著經濟增長,國民收入增多,消費者的需求出現多樣化,促使在流通領域開展流通加工。目前,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物流中心或倉庫經營中都大量存在流通加工業務,在日本、美國等物流發達國家則更為普遍。
9. 流通加工的形式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類型:
1、為適應多樣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生產部門為了實現高效率、大批量的生產,其產品往往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要求。這樣,為了滿足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要,同時又要保證高效率的大生產,可將生產出來的單一化、標准化的產品進行多樣化的改制加工。
2、為銜接不同運輸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
在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結點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可以有效解決大批量、低成本、長距離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的末端運輸和集貨運輸之間的銜接問題。
在流通加工點與大生產企業間形成大批量、定點運輸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為核心,組織對多個用戶的配送,也可以在流通加工點將運輸包裝轉換為銷售包裝,從而有效銜接不同目的的運輸方式。
3、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
依靠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或者生產企業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業涉足生產,形成的對生產與流通加工進行合理分工、合理規劃、合理組織,統籌進行生產與流通加工的安排,這就是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這種形式可以促成產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經濟技術優勢,是目前流通加工領域的新形式。
(9)流通加工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
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10. 流通加工的作用是什麼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
作用
1、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通過流通加工進行集中下料,將生產廠商直接運來的簡單規格產品,按用戶的要求進行下料。例如將鋼板進行剪板、切裁;木材加工成各種長度及大小的板、方等。集中下料可以優材優用、小材大用、合理套裁,明顯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有很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2、方便用戶
用量小或滿足臨時需要的用戶,不具備進行高效率初級加工的能力,通過流通加工可以使用戶省去進行初級加工的投資、設備、人力,方便了用戶。目前發展較快的初級加工有:將水泥加工成生混凝土、將原木或板、方材加工成門窗、鋼板預處理、整形等加工。
3、提高加工效率及設備利用率
在分散加工的情況下,加工設備由於生產周期和生產節奏的限制,設備利用時松時緊,使得加工過程不均衡,設備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而流通加工面向全社會,加工數量大,加工范圍廣,加工任務多。
這樣可以通過建立集中加工點,採用一些效率高、技術先進、加工量大的專門機具和設備,一方面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另一方面還提高了設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