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化流通加工
⑴ 如何實現裝卸搬運合理化
我據的這個很適合你
由於裝卸搬運作業僅是銜接運輸、保管、包裝、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環節的活動,本身不創造價值,所以應盡量節約時間和費用,在裝卸搬運作業合理化方面,可遵循以下七項原則。 (1)省力化原則。所謂省力,就是節省動力和人力。因為貨物裝卸搬運不產生價值,作業的次數越多,貨物破損和發生事故的頻率越大,費用越高,因此首先要考慮盡量不裝卸搬運或盡量減少裝卸搬運次數。集裝化裝卸、多式聯運、集裝箱化運輸、托盤一貫制物流等都是有效的做法;利用貨物本身的重量和落差原理,如滑槽、滑板等工具的利用;減少從下往上的搬運,多採用斜坡式,以減輕負重;水平裝卸搬運,如倉庫的作業台與卡車車箱處於同一高度,手推車直接進出;卡車後面帶尾板升降機,倉庫作業月台設裝卸貨升降裝置等。總之,省力化裝卸搬運原則是:能往下則不往上、能直行則不拐彎、能用機械則不用人力、能水平則不要上斜、能滑動則不摩擦、能連續則不間斷、能集裝則不分散。 (2)活性化原則。這里所說的活性化是指「從物的靜止狀態轉變為裝卸狀態的難易程度。」如果容易或適於下一步裝卸搬運作業,則活性化高。如倉庫中的貨物亂七八槽,與整齊堆碼的差別;散亂狀態與放在托盤上的差別等。此外,在裝卸機械靈活化方面的例子有:叉車、鏟車、帶軌道的吊車、能轉動360度的吊車和帶輪子、履帶的吊車等等。 (3)順暢化原則。貨物裝卸搬運的順暢化是保證作業安全、提高作業效率的重要方面,所謂順暢化,就是作業場所無障礙,作業不間斷、作業通道暢通。如叉車在倉庫中作業,應留有安全作業空間,轉彎、後退等動作不應受面積和空間限制;人工進行貨物搬運,要有合理的通道,腳下不能有障礙物,頭頂留有空間,不能人撞人,人擠人;用手推車搬運貨物,地面不能坑坑窪窪,不應有電線、工具等雜物影響小車行走;人工操作電葫蘆吊車,地面防滑、行走通道兩側的障礙等問題均與作業順暢與否相關。機械化、自動化作業途中停電、線路故障、作業事故的防止等都是確保裝卸搬運作業順暢和安全的因素。 (4)短距化原則。短距化,即以最短的距離完成裝卸搬運作業,最明顯的例子是生產流水線作業。它把各道工序連接在輸送帶上,通過輸送帶的自動運行,使各道工序的作業人員以最短的動作距離實現作業,大大地節約了時間,減少了人的體力消耗,大幅度提高了作業效率;轉動式吊車、挖掘機也是短距化裝卸搬運機械;短距化在人們生活中也能找出實例,如轉盤式餐桌,各種美味佳餚放在轉盤上,人不必站起來就能夾到菜。縮短裝卸搬運距離,不僅省力、省能,又能使作業快速、高效。 (5)單元化原則。單元化裝卸搬運是提高裝卸搬運效率的有效方法,如集裝箱、托盤等單元化設備的利用等都是單元化的例證。 (6)連續化原則。連續化裝卸搬運的例子很多,如輸油、輸氣管道,氣力輸送設備、皮帶傳送機、輥道輸送機、旋轉貨架等都是連續化裝卸搬運的有力證明。 (7)人格化原則。裝卸搬運是重體力勞動,很容易超過人的承受限度。如果不考慮人的因素或不夠尊重人格,容易發生野蠻裝卸、亂扔亂摔現象。搬運的東西在包裝和捆包時應考慮人的正常能力和抓拿的方便性,也要注重安全性和防污染性等等。
⑵ 流通加工合理化應考慮哪些方面
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不僅做到避免各種不合理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價值,而且綜合考慮流通加工與配送、運輸、商流等的有機結合,做到最優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流通加工效益。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加工和配送相結合就是將流通加工點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或配貨作業的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須額外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加工,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被廣泛使用並已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二)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單位,但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銜接干線與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物流環節,不進行一般的干線轉支線或支線轉干線,而是按照干線或支線運輸的合理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加工完成後再進行中轉作業,從而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及運輸轉載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結合
通過流通加工有效地促進銷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流通加工與配送的結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強化了銷售,也是流通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麻煩或困難,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節約相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節約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時考慮其合理化的比較普遍的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應看其能否實現社會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對流通加工企業而言,與一般生產企業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流通加工企業更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不僅有違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了。
⑶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義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也就是對是否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在什麼地方設置、選擇什麼類型的加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裝備等問題做出正確抉擇。這樣做不僅要避免各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優。
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決定整個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點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如果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一方面,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會出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由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的運輸;另一方面,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也會增加近距離運輸、保管、裝卸等一寫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需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另外,一般來說,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該設置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如果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內的正確選址問題。如果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比如說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加工點周圍的社會環境條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流通加工來完成,或者把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生產過程去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來說,如果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的,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可能會出現生產爭利的惡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者對生產和消費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由於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包裝等問題,相反卻增加了作業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現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它有較大的投入產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勢必會影響它的經濟效益。
實現合理化的途徑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⑷ 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慮哪幾方面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⑸ 誰可以給下物流流通加工合理化應該考慮那些方面的案例
給你一個網址吧,希望能夠幫到版你權! http://www.viewtrans.com/html/topnews/20080317/7606_2.html
⑹ 流通加工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1.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這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之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
2.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不同的生產單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結合
通過加工有效促進銷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結合,通過加工提高配送水平,強化銷售,是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的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⑺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正確。
⑻ 簡述流通加工合理化包含哪些方面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
加工和配送相結合就是將流通加工點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業務流程中分貨、揀貨或配貨作業的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配貨作業。這就無須額外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使流通加工有別於獨立的生產加工,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被廣泛使用並已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二)加工和配套相結合
在對配套要求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單位,但完全配套有時無法全部依靠現有的生產單位。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運輸相結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銜接干線與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這本來就必須停頓的物流環節,不進行一般的干線轉支線或支線轉干線,而是按照干線或支線運輸的合理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加工完成後再進行中轉作業,從而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及運輸轉載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結合
通過流通加工有效地促進銷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慮方向之一。流通加工與配送的結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強化了銷售,也是流通加工與合理商流相結合的一個成功例證。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麻煩或困難,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進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節約相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節約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時考慮其合理化的比較普遍的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應看其能否實現社會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對流通加工企業而言,與一般生產企業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流通加工企業更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不僅有違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了。
⑼ 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歡迎登錄長風網獲取最新物流資訊。
⑽ 實現運輸合理化的措施
實現運輸合理化的措施:
1、滿載超軸:「滿載超軸」其中「超軸」的含義就是在機專車能力充許情況屬下,多加掛車皮。我國在客運緊張時,也採取加長列車、多掛車皮辦法,在不增加機車情況下增加運輸量。
2、水運拖排和拖帶法。竹、木等物資的運輸,利用竹、木本身浮力,不用運輸工具載運,採取拖帶法運輸,可省去運輸工具本身的動力消耗從而求得合理;將無動力駁船編成一定隊形,一般是「縱列」,用拖輪拖帶行駛,可以有比船舶載乘運輸運量大的優點,求得合理化。
3、頂推法。是我國內河貨運採取的一種有效方法。將內河駁船編成一定隊形,由機動船頂推前進的航行方法。其優點是航行阻力小,頂推量大,速度較快,運輸成本很低。
4、汽車掛車。汽車掛車的原理和船舶拖帶、火車加掛基本相同,都是在充分利用動力能力的基礎上,增加運輸能力。
(10)如何合理化流通加工擴展閱讀:
採取減少動力投入,增加運輸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這種合理化的要點是,少投入、多產出,走高效益之路。運輸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設施建設已定型和完成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大大節約運費,降低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達到合理化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