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生茶怎麼加工

生茶怎麼加工

發布時間: 2021-01-18 09:01:43

A. 普洱茶生的和熟茶哪個更難加工

普洱熟來茶的難度更大,
普洱生茶制自作工序:採摘-攤晾-殺青-揉捻-乾燥-篩選-壓製成餅-晾乾
普洱熟茶製作工序:採摘-攤晾-殺青-揉捻-乾燥-渥堆發酵-篩選-壓製成餅-晾乾
普洱熟茶比普洱生茶多一個發酵的工藝,而這個渥堆發酵的技術也是熟茶的重中之重。
普洱熟茶渥堆發酵直接導致了普洱熟茶的好壞。除了技術上要求成熟,還要講究環境,空氣,水質等。
熟茶有渥堆失敗風險。在熟茶的加工工藝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程序就是渥堆,在室內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網路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和品質。

B. 一般喝普洱茶,哪種好

老茶客喝茶久了,自然會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和把握。而新茶友往往會在生版普與熟普之間猶豫不權決。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生普與熟普有些什麼不同。

生普干茶顏色往往偏墨綠色、偏青,熟普由於在生普的基礎上經過人工渥堆發酵,所以熟普干茶顏色偏深,多為褐色、紅褐色,這是最易觀察到的。沖泡以後,生普茶湯多為金黃色、熟普茶湯則是紅濃通透的。

很多剛開始喝普洱茶的朋友基本都是從熟普開始的。

熟茶茶性溫和,對胃的刺激性小、基本沒有苦澀味,更易被我們接受。另一方面,熟茶養胃護胃,保健功效明顯,茶湯紅艷動人,讓人一看便非常有品飲慾望。熟普本身的口感滋味特性,對於新茶友來說是可謂是剛剛好,既不過分苦澀又與其它茶品有著明顯的不同,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C. 景邁古樹純料 生茶屬普洱茶嗎

是普洱茶,只有普洱茶才有生茶熟茶的分別。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內的雲南大葉容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滇紅屬於紅茶不屬於普洱茶。 景邁是一座茶山的名字,古樹指代樹齡>300年額百年或者千年時間,生茶是指沒有發酵的茶葉,大葉種茶樹加工都稱為普洱茶。 普洱茶樹有古樹,野生樹,台地茶樹。普洱茶是中國特有的以地域命名的雲南傳統名茶,因集散地在現今雲南省寧洱縣(古稱普洱府)而得名。純料指原料一致,不拼接不攙和其他原料。

D. 普洱生茶怎麼喝

喝普洱茶首先要品香,普洱茶的香氣特性就是陳香顯著,陳香味是普洱茶在後發酵過程中,以茶多酚為主的多種化學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構成了一些新的物質所產生的綜合香氣,有的似桂圓香等,是一種令人感到舒適的氣息。好像烏龍茶中鐵觀音有「音韻」,武夷岩茶有「岩韻」一樣,普洱茶所具有的是陳韻,這是普洱茶香氣的最高境地。如有霉味、酸味等則為不正常。

為了使茶香愈加純粹,要停止溫茶,即第一次沖下的沸水立刻倒出,溫茶可停止1~2次,速度要快,以免影響茶湯的滋味。正式喝普洱茶時,1分鍾左右即可將茶湯倒入杯中,茶底繼續喝,隨著喝的次數增加,喝的時間可漸漸延長,沖1分鍾作用逐步增加至數分鍾,這樣泡出的普洱茶茶湯才比擬平均。

E. 普洱茶茶餅以357克一餅定量最早出現在什麼年代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察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面及反面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F. 普洱茶有哪幾種

一、按製法分類
1.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A、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B、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C、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D、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葉成條。
E、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F、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2、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純和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二、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G. 生普洱茶特點

普洱茶名品
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境內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榮鼎盛時期,經營茶葉的商人開設制茶的商號、茶莊遍及各個茶山,創造出的普洱茶傳統製作手工藝達到了頂峰,製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由於品質超群,倍受歡迎,還獲得了清朝皇宮賜扁嘉獎。茶精選茶葉商行普洱茶品質好,唯信的話,前3142中721後061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港、澳、台茶界稱其為「普洱茶太上皇」。該茶生產始於清正七年(1729年), 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據傳均由未婚少女採摘的一級芽茶。採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於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其製作時間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品加工者為普洱貢茶廠,原料及初制出自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精選茶葉商行普洱茶品質好,唯信的話,前3142中721後061
同慶號圓茶分為內票和內飛兩種,1920年以前是「龍馬商標」,之後則是「雙獅旗圖」,兩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為絕品。採用最好的竹箬包裝,表面是淺金黃色,捆綁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顏色與竹箬相若。同慶號老圓茶的特點為幽雅內斂,絕冠群倫,是極柔和性的優美茶品,被視為國家級絕品,享有「普洱茶後」的美譽。
敬昌圓茶清光緒年間,個體茶商紛紛介入普洱茶出口業務。制茶工藝與同慶號茶莊不相上下的敬昌號(後改為信昌號)茶莊,取曼灑最好優質的茶菁,以制「七子餅茶」為主,然後用牛幫或馬幫運往寮國,再裝船運往越南、傣國和香港等地銷售。敬昌圓茶之所以價值連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質優異外,其製作工藝和包裝也令人迷醉。敬昌圓茶,壓制技術一 流,餅體豐滿而富有韻致,餅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帶有強烈的節奏感,手觸之養手,目測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葉葉清晰排列,優美之致。天下普洱茶無—能與其較量形式之美。其現存者大都為40年代的產品,每餅直徑為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極度細柔,入口即化,為普洱茶品中水最為細滑者。

H. 生普和熟普的區別

生茶、熟茶決定品質優劣。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別。生茶、熟茶也稱作青餅、熟餅。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上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型後乾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青餅普洱),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後發醇,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變化越醇。自從一九七三年昆明茶廠成功研究了加溫渥堆技術,加速茶葉陳化,大大縮短發醇時間,這種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把茶葉做熟的製作方法稱為熟茶(熟餅普洱)。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對茶質本身有改變。更糟糕的是近幾年來有一些不法的茶商只看生眼前的利益,利用環境惡劣,潮濕的工廠倉庫大搞做舊普洱茶,從各地收回低價散茶,加高溫、高溫做起發水普洱茶。這樣的發水做舊茶,基本上把茶過份地全發醇死了,溫暖、潮濕、衛生條件差的環境,助長昆蟲、細菌的孳生,如此茶品還有價值可言嗎?
區分生茶、熟茶可從沖泡後的茶底、茶湯分辨。生茶沖泡後,葉底柔軟、新鮮、有伸張性、生命力,哪怕是存放時間很長的古董茶,也能讓你感覺到他的活力和「真韻」,茶湯清澈明亮透底,茶氣清爽回甘,入口醇滑;熟茶沖泡後葉底乾瘦烏黑像柴枝,沒有生命力、棘手。發水厲害的做舊茶,葉底發霉像布渣,茶湯色暗混濁甚至黑色,有濃烈的熟味、異味。隨著時間的推移,熟味有望逐漸消退,口感乾燥,沒有明顯回甘生津。
年份塑源歷史尋根。普洱茶的年份是組成普洱茶深遠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普洱茶領域最難掌握的一部分,是茶葉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普洱茶價值所在。年份只能對生茶普洱而言,但濕倉生茶、干倉生茶、熟茶干倉存放部影響著普洱茶的真實年份。熟茶普洱茶在製作上發酵已經停止了,毫無年份可言。發水做舊茶一次十五天的加水渥堆相等於生茶自然發醇二年,年份只能退減熟茶的鹼味、熟味、茶湯也可隨之由混濁灰黑轉至暗紅熟褐色。
生茶普洱製作選用曬青或烘青綠茶,不同年份的茶給你不同的感覺。新茶像脫韁的野馬,野性難馴、苦澀、茶味十足,回甘強勁,還帶有幽幽的花香、豆香。茶湯如新鮮的綠茶黃綠帶紅,清澈明亮,茶底栗青色,柔軟飽滿,活力無限,前途光明。陳期五年後的茶有陳味,野性開始減退,茶湯如半發醇的烏龍茶,湯色淺栗紅亮。隨著陳放時間越長,在不同時期自然發醇出荷香、樟香、蘭香等不同香氣。正如宋·
王禹所說:「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湯色從栗紅色轉為深栗色,茶底從栗色陳化至深色褐色。茶味隨時間而慢慢醇滑、厚重、野性馴服了,像一個閱歷豐富、飽經蒼桑的老人,以至「無味之味」的最高境界。始終不變的是:茶底的生命力、茶質的真韻、茶氣的靈活。

I. 普洱茶為什麼要曬青

【曬青和烘青的區別】

1,曬青就是將揉捻後的茶青直接放到曬場上,用陽光晾曬,使茶葉的含水量降低。因為是自然光,晾曬溫度肯定低於60度。所以曬青茶葉,保留了茶葉當中大量的活性酶,經過曬青的茶葉,因為有這些酶等物質的存在,後續轉化有了空間。

2,烘青是指將揉捻後的茶青放在機器烘乾設備當中快速烘乾。烘青後,因為高溫,茶葉的香氣會體現出來,但是活性酶等物質也會失去。

【為什麼普洱生茶可以長期存放,綠茶不能?】

綠茶不能轉化的原因是加工過程(炒青、烘青、蒸青)的溫度太高了,綠茶是用300-400度高溫殺青,將茶性完全殺死,再用烘青工序將茶葉中的水份完全去除破壞了茶葉里的微生物。

普洱生茶因為沒有經過高溫殺青,酶等物質的存在,所以普洱生茶後續轉化有了空間

【綠茶和普洱生茶的加工工藝區別】

綠茶加工工藝:鮮葉→殺青→操捻→乾燥(烘乾、妙干)

普洱生茶工藝:鮮葉→殺青→揉捻→千燥(曬干)

【曬青和烘青的茶葉的外形區別】

曬青的條索清晰緊結,做成餅之後不會因為變形而脫落。

烘青的茶茶葉條索無法緊結在一起,做成餅以後容易松脫掉落。

【曬青和烘青的茶葉的顏色上的區別】

曬青的茶,新茶期,茶葉條索的顏色呈現墨綠色,存放十年以上後呈現棕褐色

烘青的茶條索的顏色更嫩綠一些。

【曬青和烘青的茶葉的味道上有什麼區別】

曬青的茶香氣內斂,入口可能會有苦澀,但苦澀有輕重和轉化快慢的區別(轉化指的是回甘的速度)

烘青的茶,香氣高揚,但不持久,幾泡就沒了。

【曬青和烘青的茶葉收藏價值有什麼區別】

普洱茶後期轉化是它的魅力,曬青能保留茶葉中活性酶,所以普洱生茶用的原料都是曬青的。

如果你想長期存放和收藏的話,肯定選曬青普洱生茶。

烘青一般用來做綠茶,初飲的時候,香氣濃郁高香,茶湯清爽。但是後期轉化微弱,幾年後會越放越苦。因此不建議收藏。

【曬青、烘青、炒青和原料等級高低沒關系】

曬青、烘青、炒青是茶葉的加工方法,和茶葉的好壞沒有直接關系的,茶葉好壞取決於很多因素的綜合,比如原料,存放。不同的茶,適合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加工方法不代表茶葉好壞。

【曬青是做普洱茶的,有曬青綠茶嗎?】

有的,茶GB/T 14456.1-2008國家標准中規定了,曬青是可以做綠茶的。這里就有了爭議,如果綠茶可以長期存放,而且還能轉化,是不是就叫生茶了?因為有爭議,我這里就不定結論了。

其實不用瞎操心,喝茶,適口為珍,喝著好喝,喝完了不難受,就喝嘛。理論,概念這些事情了解到一定程度就行了,越深入了解,越會發現很多沖突和矛盾,因為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而規范和定義是死的,就現在情況來看,生茶和綠茶,還是區別很明顯的。

J. 普洱茶 90年代 勐海 千年古樹野生茶 怎麼樣

屬於黑茶,因產地舊屬雲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烘青機毛茶乾燥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察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面及反面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