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黃怎麼加工
⑴ 雲南咪彩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加工:泡雲南小米椒,泡羅平小黃姜,剁辣椒,腌漬糖蒜,泡紅椒,泡紅米辣,
333
⑵ 鹵菜製作都要用到哪些香料
八角、小茴香、花椒、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桂皮、甘草、陳皮、香葉、羅漢果、紫蔻、砂仁、肉蔻、肉桂、木香、白芷、三奈、山渣十三香簡介「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乾薑等。屬調味料,廚房用品,佐料。「十三香」的配比,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餘各1份,然後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開使用也可,如茴香氣味濃烈,用於製作素菜及豆製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氣增加鮮味,使肉質細嫩;熏肉、煮腸用肉桂,可使肉、腸香味濃郁,久食不膩;氽湯用陳皮和木香,可使氣味淡雅而清香;做魚用三奈和生薑,即能解除魚腥,又可使魚酥嫩相宜,香氣橫溢;熏制雞、鴨、鵝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獨特,嚼時鮮香盈口,滿室芬芳。製作「十三香」時原料必須充分曬干或烘乾,粉碎過篩,而且越細越好。每種原料應該單獨粉碎,分別存放,最好將其裝在無毒無異味的食用塑料袋內,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兒。使用時並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適量,因為桂皮、丁香、茴香、生薑以及胡椒等料,它們雖然屬於天然調味品,但如果用量過度,同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誘變性,所以使用時應以「寧少勿多」為宜。
⑶ 姜黃怎麼加工成粉末啊
姜黃可以用中葯材粉碎機,加工成所需的粉末狀。
⑷ 貴州有生薑加工廠嗎
生薑(Zingiberofficinale)又名姜、黃姜。生薑以肉質根供食,除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外,還含有姜有姜辣素[姜油酚、姜油酮、姜烯酚和姜醇]等,因含有特殊的香味,可做香辛調料。亦可加工成姜干、糖薑片、咸薑片、姜粉、薑汁、姜酒和糖漬、醬漬,除此以外還可作香料和葯材。姜有健胃、除濕、祛寒的作用,在醫葯上是良好的發汁劑和解毒劑。特性:生薑不用種子繁殖,而用姜塊行無性繁殖,所以沒有主根,屬淺根性作物。生妾種植以後,從幼芽的莖部發生數條不定根,其上發生若干條小側根。進入旺盛生長期後還可從妾母和子姜上發生若干條肉質根,這些肉質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生薑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豐富、通氣良好、便於排水的土壤。在沙性土中栽培,生薑發苗快,保水保肥力姜,有機質含量低,產量也較低,但所產的生薑光潔美觀,含水量少,質粗味辣,姜的曬制率高。粘性土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產量也較高,但含水量多,質細嫩,味淡,姜干曬制率低。生妾喜微酸性土壤,以pH5--pH7的范圍內較好。生薑屬淺根性植物,吸水能力不強,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層水分,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生薑對肥料的要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居第三位。品種:生薑在我國分布雖廣,由於都用無性繁殖,其品種不及其他蔬菜多。全國著名的生薑品種有廣州的疏輪大肉姜、密輪細肉姜、湖北的棗陽生薑、貴州遵義的白姜、雲南玉溪的黃、陝西漢中的黃姜、四川的犍為姜和東北的丹東姜。
黃姜,學名盾葉薯蕷,俗名火藤根、粉黃姜,屬薯蕷科,為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狀莖內含豐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葯物的起始原料。以黃姜為原料製取的上述特用葯,在國際衛生組織禁用化學合成甾體激素的情況下,目前尚無其它原料可替代。黃姜生產於中國和墨西哥。中國主產區在秦巴山脈,而西南地區是黃姜生長的最佳適生區,尤以川西南的黃姜品位最高,一般生葯含量在3.5%以上。黃姜原產中國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最早的記錄來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亞地區的亞述。中古時代在歐洲稱之謂印度番紅花,因為此姜亦可用作染料。中國自古栽培,在國內分布很廣,除東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區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直立多年生,葉直立,並具可觀賞的花序。狹窄多分枝的地下根莖橙色。一般廣為栽培作為香料。黃姜的用途:根莖去皮磨碎與其他香料包括丁香,芫荽子,小茴香,姜,辣椒以及肉桂同為咖喱粉的組合成分,黃姜亦用於煮糯米飯時加色於水中而成黃姜飯,馬來人在節日食用。歐洲食品加工廠亦用黃姜為某些食品的染料。也可用提取鮮黃姜皂甙配基合成雙烯醇酮。黃姜的妙用:烹調常用姜有新姜、黃姜、老薑和澆姜之分。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黃姜,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松軟變結實,是姜中上品;老薑,又稱薑母即姜種,肉厚肉堅,味辛辣,但香氣不如黃姜;澆姜,附有姜芽,可做菜餚的配菜或醬腌,味甚鮮美。黃姜的開發前景:皂素是甾體激素類葯物的起始原料。過去,由於黃姜原料緊缺,很多激素類葯物都有採用代用品。一九九二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宣布,禁止使用代用品,只能以黃姜原料為主生產的皂素合成甾體激素類葯物,黃姜原料成為國際市場的緊俏產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世界年用皂素量約2800噸,我國約1000噸。我國目前皂素生產能力約為900噸,年出口量為200噸,國內供求缺口300噸。近幾年來,皂素的需求量每年以6?7%的速度遞增。八十年代末,皂素價格18萬元/噸,九十年代末,皂素噸價達40?45萬元。萬畝黃姜生產基地:該基地位於樂山市所轄峨嵋、夾江、沐川、犍為境內,沿213國道、成昆鐵路附近分布,佔地5萬畝,是四川省最大的黃姜產區之一,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主要在秋季上市,年產鮮姜8萬噸。該基地還擁有薑汁、薑片加工企業10多家,薑片出口東南亞、日本等國家。黃姜
黃姜俗稱火頭根,學名盾葉薯蕷,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草質纏繞藤本。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叉,新鮮時新鮮時外表棕褐色,斷面黃色,干後須根脫落,常留有白色點狀痕跡;莖左旋,在分枝或葉柄的基部有時具短刺。單葉互生,盾形,葉面常有不規則塊狀的黃白色斑紋,下面微帶白粉,邊緣淺波狀,有時呈窄膜質狀,基部心形或截形。主要分布於湖北-黃石仙島湖、湖南、河南、陝西秦嶺山脈以南、甘肅南部及四川等地產品簡介:
黃姜
分布:潼關縣、韓城市。
特徵:俗稱「火頭根」,學名盾葉薯蕷(DioscoreaZingberensis-wright),系單子葉薯蕷科薯蕷屬,為中國特有種,是提取皂素的主要原料,皂甙元含量最高達16.15%,超過墨西哥小穗花薯蕷15%的記錄,是世界皂甙元含量最高的植物。世界上只有我國和墨西哥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黃姜這一資源。現代醫學證明,植物皂甙尚不能化學合成,只能從黃姜、川地龍、黃山葯等少數植物中提取,其中從黃姜中提取皂甙(素)占總量的70%以上。故黃姜有「葯中黃金」的美譽。另外,黃姜還含有45—50%的澱粉,可用於釀造工業,生產酒精、酵母粉、肌甙粉、葡萄糖等;含有40—45%的纖維素,可生產羧甲基纖維素;提取皂素的廢液可提取農用核酸。在醫葯、食品、高級化妝品、獸葯等行業中有廣泛的用途。生薑是一種重要的調味蔬菜,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姜還能入葯,俗語說「上床蘿卜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葯方」。中醫把姜、蔥、蒜、韭、薤稱為「五辛」。據葯書記載,姜性溫,味辛,能入胃、脾、肺三經,有解毒、散寒、溫胃、發汗、止吐、驅風等功能。因此,姜是醫葯上良好的健胃、祛寒和發汗劑。萊蕪生薑是山東著名特產。生薑可分為大姜、小姜兩種。大姜可分為50G—100G以上、100G——150G、150G——200G、200G——250G以上(保鮮和風干兩種);小姜20G以上保鮮。姜可深加工成鮮薑片(染色、無色)脫水薑片、脫水姜粉,還可加工成姜泥、薑汁、姜酒等,我公司在下邊有自己的工廠,有流水線洗姜設備一套,有預冷車間、冷庫、大行車間。萊蕪生薑有著多年的種植歷史,我司有著多年的出口經驗,口過美國、孟加拉、波蘭、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紐西蘭、奈及利亞、愛爾蘭。
⑸ 蒸饃饃用的紅區和姜黃是有化學成份加工成的嗎經常吃這個對人體有害嗎
是的,不過一般都撕下去了吧,誰還會把它吃到肚子里?經常吃,肯定沒好處…
⑹ 黃姜石有什麼應用黃姜石設備加工有什麼需求。
它是生長在抄黃土層中的鈣質襲結核,故地質學上稱之為這是由於乾燥氣候區,地下水帶著鈣質沿土層中的孔隙上升到地下水面附近,鈣質就沉澱下來;另一方面,由於雨水的溶淋作用,黃土中的鈣質也就隨水滲透,到地下水面附近沉澱,也就是說,上下隨水分帶來的鈣質都在地下水面附近凝固而成為結核。再由於地殼的節奏性上升運動,於是成層的結核就埋藏在黃土層中,形若葁結,故稱姜石。 對黃姜石的加工可以有多種設備的選擇,一般來說顎式破碎機、圓錐破碎機、反擊式破碎機、VSI制砂機等設備,對不同規格需求的黃姜石加工起到不同的作用。
⑺ 我家鄉年有大量小黃姜,不知怎樣加工成商品好
可以把小黃姜切成薑片曬干賣,我們女人生完孩子做月子都要喝薑茶,都是用這種曬乾的薑片煎的。以前有孕婦的人家都會自己大量的曬干製作,現在都在市面上買的多。
⑻ 貴州哪裡有生薑加工廠
貴州 哪裡有 姜 的加工廠 需要定產品嗎??、
⑼ 薑母 生薑 小黃姜,黃姜,有啥區別謝謝
生薑不用種子繁殖,而用姜塊行無性繁殖,所以沒有主根,屬淺根性作物。種植以後,從幼芽的莖部發生數條不定根,其上發生若干條小側根。進入旺盛生長期後還可從妾母和子姜上發生若干條肉質根,這些肉質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
薑母是指三年以上的老薑,是作為種子種植的那一部份,老薑可用來燉湯。
小黃姜的顏色形狀比較特別。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主要集中在我國北緯27度附近和山東青州開發區附近種植,於當年"白露"前後採收的姜習慣稱「新姜」、「嫩姜」;而隔年的姜叫『老薑』,葯用此類較好。
中國是盾葉薯蕷的原產地,即黃姜。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叉,新鮮時新鮮時外表棕褐色,斷面黃色,干後須根脫落,常留有白色點狀痕跡;莖左旋,在分枝或葉柄的基部有時具短刺。
(9)姜黃怎麼加工擴展閱讀:
姜(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Rosc.),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株高0.5-1米;根莖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無柄;葉舌膜質。總花梗長達25厘米;穗狀花序球果狀;苞片卵形,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厘米;花冠黃綠色,裂片披針形;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
在中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咸豐活龍來鳳、通山、陽新、鄂城、咸寧、大冶各省區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根莖供葯用,鮮品或干品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姜。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用於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參考鏈接:網路-姜
⑽ 姜黃是怎麼採收加工的
實驗表明,在12月採收的姜黃根莖揮發油含量為0.69%,塊根揮發油含量為0.24%,而次年3月採收的回姜黃答,根莖的揮發油含量為0.63%,塊根的揮發油含量為0.23%。所以,採收姜黃宜在12月下旬。此時莖葉逐漸枯萎,塊根已經生長充實,即可收獲。選擇晴天乾燥時,將地上葉苗割去,用長鋤等工具深挖45~67厘米,一行一行地挖出地下部分,去掉泥土和莖稈,選出種根,將根莖水洗干凈,放入鍋內煮或蒸至透心。經上述處理姜黃根莖及塊根揮發油含量未發生明顯變化,且經蒸後姜黃更容易乾燥,不易發霉變質。蒸後撈起略晾乾水分,可上炕烘乾。烘乾後在撞籠中撞去粗皮,即得外表深黃色的乾薑黃;搖撞時噴些清水,同時,撒些姜黃細末,再搖撞,可使姜黃變為金黃色,色澤更鮮艷。也可將根莖切成0.7厘米厚的薄片,曬干。
姜黃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