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膏方
㈠ 怎樣在家熬葯膏(蜜煉)
用料:枇杷2500g、川貝10克、冰糖400g、枇杷老葉6-8片、蜂蜜50g
【春夏熱咳的剋星】自製川貝蜜煉枇專杷膏的做法
1、枇屬杷葉刷洗掉背面的絨毛後剪碎。
㈡ 膏方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冬季的膏方製作的方法正常分為四個步驟:
一、浸泡,先將配齊的葯料檢查一遍,把膠回類葯揀出另放答。然後把其他葯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凈砂鍋內,加適量的水浸潤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脹,稍後再加水以高出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時。
二、煎煮,把浸泡後的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左右,轉為微火以沸為度,約3小時左右,此時葯汁漸濃,即可用紗布過濾出頭道葯汁,再加清水浸潤原來的葯渣後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為二煎,待至第三煎時,氣味已淡薄,濾凈葯汁後即將葯渣倒棄(如葯汁尚濃時,還可再煎1次)。將前三煎所得葯汁混合一處,靜置後再沉澱過濾,以葯渣愈少愈佳。
三、濃縮,過濾凈的葯汁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發,並隨時撇去浮沫,讓葯汁慢慢變成稠厚,再改用小火進一步濃縮,此時應不斷攪拌,因為葯汁轉厚時極易粘底燒焦,在攪拌到葯汁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為度,此時方可暫停煎熬,這就是經過濃縮而成的清膏。
四、收膏,把蒸烊化開的膠類葯與糖(以冰糖和蜂蜜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煉,不斷用鏟攪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即可。
㈢ 九御上洛正源膏是怎麼加工的
他們加工很嚴格的抄,九御上洛襲正源膏傳承古法工藝,質量嚴格把控。甄選上等葯食同源的道地葯材:山葯、人參(人工種植)、馬咖粉、杜仲雄花、秋葵、黑豆、枸杞子、龍眼肉、牡蠣、鹿鞭、牛鞭、肉桂、甘草、覆盆子、蜂蜜等十幾味上等葯材經過12小時浸漬,3道提取,4次濃縮,48小時化膠,文火3次熬煮,武火濃縮收膏,經過選、制、洗、泡、煎、熬濾、收等8道工序,耗時7天方能成膏,膏方64倍濃縮,一勺膏滋相當於十碗中葯,葯材含量多而且小分子葯物更易吸收,從肝腎臟腑根本來調理身體,素膏主調腎脾肺,中醫理論的腎為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脾為消化系統、肺為呼吸系統。調理了這四大系統後,讓身體機能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那麼又帶動身體的其他各系統,身體就會走向健康狀態。按照療程使用,有效率和最終治癒率在96%以上。
㈣ 膏方怎麼熬制
膏方熬制有三道抄工序:襲首先是配料。通常是經過老中醫的全面診斷處定的膏方,先採用湯劑處方診治服用一段時間,確定有效後,再擬定膏方劑量。然後是浸泡。將配製葯物和勻後,放入特定器皿加冷水浸泡12小時左右,以保證葯物中的有效成份煎出來。最後是煎葯。將泡製好的中葯配料放入一口大銅鍋,加火熬制(見下圖),先用大火將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時應及時攪拌,並去除浮於表面的泡沫,以免葯液溢出,煮至2小時左右,過濾取出葯液。葯渣續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沒葯料為准,如法煎煮三次再合並葯液,沉澱後再用四層紗布過濾3次,盡量減少葯液中的雜質。兩個小時後,老葯工將煎出的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發濃縮。同時用特製的大竹筷不斷地攪動葯液,防止焦化,逐漸形成稠膏狀。然後在稠膏狀的葯液中加入阿膠、龜板膠、鹿角膠等膠劑和適量蜂蜜或冰糖,用小火煎熬並不斷用筷子攪拌和勻。「收膏嘍!」隨著老葯工一聲悠長的吆喝聲,用百年傳統古法熬制的膏方正式出鍋了。
㈤ 跪求,寧波哪裡可以加工膏方
中醫院應該有吧
㈥ 如何在家自己熬膏方
傳統的膏葯熬制需要"樟丹",熬好的葯油在加入樟丹的過程中,由於高溫和化學反應內會引起火災和冒出容大量的帶有刺激性的濃煙.因此,你在家裡是不宜熬制黑膏葯的.
如果你有很大的寬敞的地方的話,是可以在有經驗的制劑人員的指導下熬制膏葯的.
本人願為你提供幫助.
補充:
用於冬季口服的那叫膏滋.用於外用貼皮膚的那叫膏葯
膏滋的製作方法:
將備好的葯料在水中浸泡半小時,按照煎葯的方法煎取葯液.兩次煎取的葯液合並後過濾,去掉殘渣.
將備好的葯液用文火慢熬.同時放入適量的冰糖或蜂蜜,待濃縮到滴水成珠時,你要得膏滋即成了.
祝你成功
㈦ 如何自製膏方
膏方具有保健養生的作用,一般要由專業的膏方葯劑師製作i有專門的器具和場所,但這並不代表膏方不能自己做,一些簡易的保健養生小膏方也是可以在自家廚房裡生產的。首先介紹一下製作小膏方的工作流程。自製膏滋葯大致可分為四步。
1.浸泡 浸泡之前如果葯材看上去灰塵較多,可將紗布墊在淘籮底,將中葯材鋪在紗布上,用流動的自來水輕輕沖刷,將浮塵沖去即可。再將中葯材放人容器具內,加進清水,使葯物全部浸沒,並使水面高出葯物10厘米,浸泡12小時。如果用阿膠,可用黃酒浸泡,將阿膠浸沒,直至阿膠軟化,再隔水蒸至阿膠全部融化,備用。
2.煎煮 把浸泡後的葯物(連同浸泡的水)一起煎煮。第一遍先用武火(大火)煎到沸騰,然後用文火(小火)再慢慢煎煮一個小時。取出葯汁後,將葯渣再加進清水煎沸,然後,再用文火煎煮一小時,過濾取出葯液。
再將葯渣加冷水如上法煎煮第二遍共40分鍾,過濾取出葯液。如葯材量多可再煎第三遍,最後將葯渣棄去,將前後三次所取得的葯汁融合在一起,倒進網濾罩中再一次把葯渣濾出,再將葯汁靜置沉澱,取出上面清液,放進砂鍋,同時留出一部分清液待收膏時烊糖用。把清液放在文火上煎煮2~3小時,撇去煮煎葯汁時的白沫,煎煮成濃汁。
3.收膏 將冰糖400~500克(也可用元貞糖等)放入鐵鍋內翻炒加熱,不能焦枯滯結,直至糖溶化。再將先前留出的部分葯汁清液倒人其中,烊成糖漿。再把葯液濃汁加糖漿、融化的阿膠等膠質混合在一起,用文火慢慢煎熬,並用器具不斷攪動,使其充分調和。如果處方中有人參、冬蟲夏草等貴重葯物,則要另外用小火熬成濃汁或研成細粉,在收膏時調入。最後葯汁、膠質和糖漿就濃縮成膏滋葯了。
4.離火 自然冷卻放進瓷罐或砂鍋里存放,若用砂鍋存放,砂鍋底最好抹一層麻油。不能用金屬鍋、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學反應。放置冰箱冷藏,初服每天早晨空腹服一匙,一周後可增至早晚各一匙。
㈧ 膏方是什麼怎樣的人需要用膏方
膏方進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明代,發展於清代;流行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回冬令進補,來年答打虎」,體質健壯的青少年不需要膏方,新近患病的人,如患有感冒、咳嗽、咳痰等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發作期和活動期患者,如胃痛、腹瀉、膽囊炎、膽石症發作者;慢性肝炎轉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病球蛋白和抗體很高者;原本身體十分虛弱,虛不受補者;舌苔厚膩食慾不振胃腸功能差者,都不能直接服用膏方,需通過一系列開路方,方可進補。
記住一點:中醫治病就是辨證施治,雖然方法多樣,如口服,外治,針灸等,但萬法不離其宗。建議這位朋友經中醫辨證後再確定是否用膏方。。。。
㈨ 中葯膏方的製作方法是什麼農本方膏方選用葯材好嗎
1.中葯膏方是:通過各種中葯材搭配組合在一起,加適量水,煎熬至糊狀,濃縮成了膏方。
2.農本膏方當然需要選用葯材,才好,不可隨意配置膏方。
㈩ 如何炮製中葯葯膏
膏方的製作
一、膏方的制備 千百年來,中醫學在膏方的制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加工經驗。這些內容,一部分記載在有關的中醫葯典籍里,一部分蘊藏在老葯工的實際經驗中,均有待於不斷發掘繼承,整理應用。 (一) 配料 1.配伍原則 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單方,又可使用復方。按照病情需要和用葯法度,將兩種以上葯物合用,就是配伍。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葯物與葯物之間出現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葯物的作用而增進療效,減輕和消除副作用。在治療方法上,單方葯簡功專,針對性強;復方葯宏效廣,對較復雜的疾病證候全面照顧,應根據具體病情辨證處方。 (1)單用:單獨使用一味葯物製成膏方,如用白術治療脾氣虛證,用熟地黃治療腎陰虛證,用桑枝祛除風濕,用地榆涼血止血等。 (2)復方: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則組成膏方,如天門冬與麥門冬同用,可增強養陰潤燥作用;黨參與黃芪同用,可增強補氣健脾作用;旱蓮草與女貞子同用,可增強滋補肝腎作用等。同時,葯物合用可以減輕副作用,如術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緩,以緩解疼痛。補氣養血膏中用了黨參、熟地黃、枸杞子、黃精等眾多滋補葯,少佐陳皮理氣和胃,司消除滋補呆胃的副作用。 2.用葯劑量 臨床多在一般湯劑處方診治有效之後,在病情基本穩定或辨證清楚的基礎上運用膏方。各醫家運用葯味及劑量有不同習慣,但一般每劑湯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處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成有效的膏方劑量。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當在1000克以上,過少不易製作。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約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個半月。若天暖,劑量應酌情減少。 葯物用量有輕重之分,一般輕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葯用劑量問題,古今醫家雖曾作了很多考證,但迄今仍難有定論。因此,對於古代方書所載膏方中葯物的用量,僅作為參考,可以根據方中各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義。臨床開列膏方所用劑量,按中葯學和近代醫案中所用劑量,結合地區、年齡、體質及病情等不同情況,適當使用。 (二) 煉蜜 蜂蜜有調味、滋潤和補益的功效。另外還具有一定的緩和、防腐作用。煉蜜的作用,在於既能驅除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又能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雜質,使葯物品質上乘,有質有量且保存持久。 1.選蜜 選擇優質蜂蜜是保證膏滋質量的關鍵。蜜以質厚色自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鮮味、黏性強者作為首選。但由於產地和氣候的關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選用棗花蜜、荊條花蜜為佳,蕎麥花蜜較次;而南方蜜含水分較多,選荔枝蜜、壩子蜜較優。 2.煉蜜方法 將蜂蜜置於鍋內加熱,使之完全溶化,沸騰時用網篩或絹篩撈去上面浮沫,至蜜中水分大部分蒸發,翻起大泡,呈老紅色時,酌加約10%的冷水,再繼續加熱使沸,隨後乘熱傾出,用絹篩過濾,除去其雜質,即成煉蜜。 目前煉蜜老嫩的程度,大都是憑經驗觀察,少煉則嫩,黏性不足;多煉則老,堅硬不易化解。一般煉蜜以生蜜500克煉成400克左右為標准。 二、膏方的製法 膏方的製作經過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幾道工序。 1.浸泡:先將配齊的葯料檢查一遍,把膠類葯揀出另放。然後把其他葯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凈砂鍋內,加適量的水浸潤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脹,稍後再加水以高出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時。 2.煎煮:把浸泡後的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時左右,轉為微火以沸為度,約3小時左右,此時葯汁漸濃,即可用紗布過濾出頭道葯汁,再加清水浸潤原來的葯渣後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為二煎,待至第三煎時,氣味已淡薄,濾凈葯汁後即將葯渣倒棄(如葯汁尚濃時,還可再煎1次)。將前三煎所得葯汁混合一處,靜置後再沉澱過濾,以葯渣愈少愈佳。 3. 濃縮:過濾凈的葯汁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發,並隨時撇去浮沫,讓葯汁慢慢變成稠厚,再改用小火進一步濃縮,此時應不斷攪拌,因為葯汁轉厚時極易粘底燒焦,在攪拌到葯汁滴在紙上不散開來為度,此時方可暫停煎熬,這就是經過濃縮而成的清膏。 4. 收膏:把蒸烊化開的膠類葯與糖(以冰糖和蜂蜜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煉,不斷用鏟攪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將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結成珠而不散)即可。 5.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卻後,裝入清潔干凈的瓷質容器內,先不加蓋,用干凈紗布將容器口遮蓋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卻後,再加蓋,放入陰涼處。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時,可以放入准備好的葯末(如鹿茸粉、人參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盤粉),要求葯末極細,在膏中充分抹勻。還有,可根據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圓肉、紅棗肉等一起煎煮時取汁,在收膏時一起放入可充分發揮其作用。 膏方的製作比較復雜,有特定的程序,嚴格的操作過程,為了達到預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