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怎麼加工香

怎麼加工香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32:51

❶ 廟堂里上香用的香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在香廠做過工的人肯定都知道吧

1、木粉:要求:70-100目、沒有異味。 來源:市場上有現成的,價格在300-800元(噸) A、收集鋸木廠的木梢自己加工,經粉碎加工即可。 B、松果殼是制香原料之一,將松果殼曬乾粉碎成粉末。另外松葉加工成粉末也是制香的好原料,製成香易燃燒且香灰白。 C、優質天然原料,如:天然香料、柏樹粉、松葉、松果殼、水沖粉、香木粉、木仔殼粉等等,成品香燃燒具有自然香味。
2、粘粉:一種帶有粘性的樹木的根或皮經加工成的粉。各地的叫法做法不一,比如來源廣西的俗稱廣西粘、福建的稱山琵琶、廣東的叫棉花石、北方的榆皮粉(水麻皮粉/白膠粉/印度紅粘/刨花楠)等等,不同的價格加木粉的比例不同,因此價格也不一樣,從800-8300元不等。
3、竹簽:分方蕊與圓蕊兩種,規格從0.8-3.0不等。成品價格從2000元起,直徑越小價格越高。 4、竹棒:用山上的竹子切成所需的長度,一般為60-200CM,生產不同規格的棒香。 5、輔助材料:(各地化工均有銷售) 色素:大紅、玫瑰精、嫩黃、鹼性橙、品綠等。 香精:桂花、馨香、西藏貢香、天然檀油、櫻花、玉蘭、百花、玫轆、茉莉等。 其它:碳酸鈣、石粉、硝酸鉀、金片、靈光粉、金粉、中葯等。 包裝:圓筒、玻璃紙、熱縮膜、塑料袋、紙盒等

❷ 如何加工香油

小磨香油水代法生產工藝流程
一、水代法生產原理 水代法在油脂製取中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方法,其原理與壓榨法、浸出法均不相同。 此法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對水和油的親和力的不同,以及油水之間的密度差,經過一系列工藝過程,將油脂和親水性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分開。芝麻種子的細胞中除含有油分外,還含有蛋白質、磷脂等,它們相互結合成膠狀物,經過炒籽,使可溶性蛋白質變性,成為不可溶性蛋白質。當加水於炒熟磨細的芝麻醬中時,經過適當的攪動,水逐步滲入到芝麻醬之中,油脂就被代替出來。

(4)揚煙 出鍋的芝麻要立即散熱,降低溫度,揚去煙塵、焦末和碎皮。焦末和碎皮在後續工藝中會影 響油和渣的分離,降低出油率。出鍋芝麻如不及時揚煙降溫,可能產生焦味,影響香油的氣味和色澤。

(5)磨醬 1、將炒酥吹凈的芝麻用石磨或金剛砂輪磨漿機磨成芝麻醬。 芝麻醬磨得愈細愈好。把芝麻醬點在拇指指甲上,用嘴把它輕輕吹開,以指甲上不留明顯的小顆粒為合格。磨醬時添料要勻,嚴禁空磨,隨炒

2、隨磨,熟芝麻的溫度應保持在65-75℃,溫度過低易回潮,磨不細。

3、石磨轉速以每分鍾30轉為宜,石磨的磨紋很細,磨幾批芝麻後就需要鑿磨1次。 磨醬的作用:炒籽後,內部油脂聚集,處於容易提取的狀態(油脂粘度也降低了),經磨細後形成漿狀。由於芝麻含油量較高,出油較多,此漿狀物是固體粒子和油組成的懸浮液,比較穩定,固體物和油很難通過靜置而自行分離。因此,必須藉助於水,使固體粒子吸收水分,增加密度而自行分離。 磨醬要求愈細愈好,這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油料細胞充分破裂,以便盡量取出油脂;二是在對漿攪油時使水分均勻地滲入芝麻醬內部,油脂被完全取代。

(6)兌漿攪油 用人力或離心泵將芝麻醬泵入攪油鍋中,芝麻醬溫度不能低於40℃,分4次加入相當於芝麻醬重80%-100%的沸水。

1、第一次加總用水量的60%,攪拌40-50分鍾,轉速30轉/分。 攪拌開始時芝麻醬很快變稠,難以翻動,除機械攪拌外,需用人力幫助攪拌,否則容易結塊,吃水不勻。攪拌時溫度不低於70℃。到後來,稠度逐漸變小,油、水、渣三者混合均勻,40分鍾後有微小顆粒出現,外麵包有極微量的油。

2、第二次加總用水量的20%,攪拌40-50分鍾,仍需人力助拌,溫度約為60℃。此時顆粒逐漸變大,外部的油增多,部分油開始浮出。

3、第三次約加總水量的15%,,仍需人力助拌約15分鍾。 這時油大部分浮到表面,底部漿成蜂窩狀,流動困難,溫度保持在50℃左右。

4、最後一次加水(俗稱「定漿」)需憑經驗調節到適宜的程度,降低攪拌速度到10轉/分,不需人力助

❸ 香料怎樣加工才能出香

香料要用水浸泡後,晾乾,在用油炒,那樣的香味會更突出

❹ 香腸怎麼加工

香腸製作之秘籍

進入臘月,隨便走入小區,都可以看到別人家懸掛的香腸,在太陽曬過之後格外讒人
但是以前都是父母做的,我們都是吃現成的。現在在外面工作,吃不到父母做的,在超市買的,很多裡面加了澱粉,一點都不合自己口味。我今年自己嘗試著做了一次,結果發現還是很成功的。現在將製作秘籍傳於大家。
選料:去市場買肉,只要告訴師傅你買的是用於做香腸,他就會給你推薦。香腸的肉一般選擇前腿和後腿肉,前腿肉偏肥,後腿肉偏瘦,看各人的愛好。我們當時買的是後腿肉,如果單買是8.0元/斤,如果你在他那裡灌的話,加手續費每斤0.5元,即8.5元/斤,前腿單買7.5元/斤。買肉師傅那裡會給你提供免費的腸子灌。一斤肉大約能灌三節。您可要計劃好哦。
加工:
在市場:讓買肉的師傅幫你把肉絞碎,他們有絞碎的機器。不要過碎,比我們炒菜時的肉稍大些。把肉帶回家,用些溫水把肉清洗2-3遍。讓它把水滲干。
炒料:把鍋點上火,倒一些油,用小火,放鹽、(「專家」稱每斤肉放3錢鹽,我們也沒有稱,只能考自己的眼力了,呵呵。)花椒(不愛吃的人勿放,四川人是必放的)、胡椒、辣椒粉、八角(如果要放的話,建議碾碎一些),炒到出香味就可以出鍋了。(看自己的口味加香料。把香料炒一下而不是直接拌,是因為炒過的香料很容易出香味)
拌料:把滲干水的肉放到家裡准備好的盆里,把炒好的香料放進去,再加一些醬油調色,還有加一些燒酒提香,然後把這些料用鍋鏟攪拌均勻,再裝進塑料袋提到剛剛買肉的地方,餘下的就是買肉師傅的活了。一般10來分鍾就可以用機器灌好了。
最後:把灌好的香腸提回家,心裡美滋滋的,原來自己也能親手製作香腸,但是您可別忘了,到家裡懸掛起來後,再用針在香腸上扎一些孔,讓它泄泄裡面的空氣。晾曬2周,就可以吃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香腸了。
食法:經過兩周的晾曬,香腸慢慢變小,在陽台上都可以聞到香味了,真是垂涎欲滴啊。切下兩節,用溫水清洗,把它切成片狀,裝盤,有微波爐的可以直接用大火熱上幾分鍾就聞到香味,沒有微波爐的蒸即可。還可以在盤底放些豆豉,再在豆豉上放切好的香腸片,多蒸幾次,豆豉的香味就進入香腸里了,越蒸越香,也是別有一種味道的。比較適合四川、江西等地口味。
不信,自己動手試一試。真的很香、很好吃,尤其看著自己做的自己口味的香腸,心裡甭提多樂。
=========================================
製作香腸的方法

香腸的特點是香味濃郁,肉質緊密,瘦肉不老,肥肉不膩,吃起來很可口。
選料並配方
加工香腸一般用豬肉,尤其是豬的後腿和前夾心肉為最好。因為這兩處的肉瘦,而且質緊。加工香腸用的瘦肉和肥肉的比例一般是:瘦肉佔70—80%,肥肉佔20—30%。肉選好後,要切成長6.5厘米、寬、厚各1.6厘米的條子或者長、寬、厚各1.6厘米的肉塊。加工香腸還需要白糖、味精、黃酒或白灑、精鹽以及用生薑榨的汁。如果有條件,還要用陳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上等佐料。此外,還要有硝水。
配方是加工香腸的關鍵環節。以10公斤肉為例,要配上400克白糖,30克味精,200—300克白酒或黃酒,300—400克精鹽,600克生薑榨出的汁。此外,還可以配上陳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各30克左右,外加20克硝水。料配好後,要用手反復攪拌,使肉和配料充分拌勻。間隔1小時左右,待配料入肉後便可以灌制。
灌制與烘烤
家庭灌制香腸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雙人操作,一人撐開腸衣口,一人用手一點一點地把肉料往裡塞。另一種是單人操作,可用一隻小漏斗,插進腸衣,一手捏緊,一手往下填肉料。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必須灌一段,用手從上往下抹一段,讓肉料擠緊些,消除空隙。要特別注意的是,手向下抹時,用力不要過猛,以防導致衣腸破裂。
灌好的香腸需進行烘烤。要用磚頭砌成一間高2米、長、寬各4米的簡易烘房,裡面放上3—4個煤火爐。然後,把灌好的香腸串在竹竿上(要注意香腸與香腸之間要有1.6厘米左右空隙)送進烘房烘烤。
烘烤香腸,用火很講究。先用文火慢熏,5、6個小時以後,再把爐火燒旺,用急火烘烤。烘烤約20個小時左右。香腸達到八成干時,再移到烘房外面晾曬。如果連續晴天,晾曬10—12天後,再移到室內風干,一般25天左右就行了。如果在晾曬香腸過程中,出陰雨天,還要把香腸拿到烘房裡適當烘烤,再移入室內風干。這樣,可以保持香腸的味道鮮美。
保管方法
加工好的香腸,如果短期貯存,只要掛在室內,經常注意打開門窗風透氣就行了。這樣可以保管60天左右。如果貯存時間較長,可把香腸裝進較深的缸里,方法是:在缸內倒放一隻竹籃,使香腸架空,便於透氣。每放一層香腸,要用噴霧器噴一次酒。裝好後,在缸上加蓋、封實,並放在陰涼通氣的地方。這樣,可以使香腸保存4—6個月,風味不變。
======================================
如皋香腸製作新方

每根長約7寸,原料凈重9兩,曬干後約6兩左右。它的作法是:將豬的前夾心和後腿部分精肉及足膘肥肉切成小方塊,放在木盆或瓦盆里,加盥、硝水拌和。拌好後,靜置30分鍾。這樣盥和硝水就慢慢地浸入肉里,然後再加糖、醬油、酒拌和,要拌得勻透。拌好後,將肉灌進大腸衣內,一面用針在腸上戳眼放出裡面的空氣,一面用手擠抹,並用花線將兩頭扎牢。這樣做,肉塊擠得緊,質量好。

灌進肉的腸,掛在曬架上吹曬。一般約曬5個晴天(夏天只需二天),然後取下入倉涼掛。倉庫內必須通風透氣,好使曬後的腸子退去余熱,慢慢干透。涼掛一個月後就成成品了。

過去如皋香腸的配料是:每百斤鮮豬肉(精肉70%,肥肉30%)配用食鹽70兩,白砂糖30兩,醬油20兩,大麴酒10兩,硝水10兩。為了保持和發揚民族遺產,使其更加美味可口,當地的香腸工廠改進了配料。現在每百斤肉多加糖20兩,醬油10兩,少加鹽6兩,酒4兩,香腸有僅更好吃,而且色澤也理加鮮艷了。

❺ 醬油怎樣加工才香

醬油俗稱豉油,主要由大豆、小麥、食鹽經過制油、發酵等程序釀制而成的專。醬油的成分比較復屬雜,除食鹽的成分外,還有多種氨基酸、糖類、有機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鹹味為主,亦有鮮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餚的味道,還能增添或改變菜餚的色澤。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掌握釀制工藝了。醬油一般有老抽和生抽兩種:生抽較咸,用於提鮮;老抽較淡,用於提色。

❻ 怎樣(的加工工藝)才能讓佛香(線香)的外表更光滑

想要外表光滑就需要摻入東西,但香的味道會受到影響,你看看真正的版好香,表面都是粗糙的,非常權光滑的香都是包裝簡單的便宜香,
1,往料里加滑石粉,就可以變的非常光滑,不能加多,加多了,香是很光滑了,但不好點燃了,而且還很硬
2,木粉目數要120目以上,自然出來的香就光滑

覺得回答的滿意,追加點分吧

❼ 茶葉要怎麼加工才有香味

剛採下的芽葉由於水分含量高(含水量75-80%),細胞呈飽水狀態,芽葉鮮活膨硬,在萎雕過程中,專由於屬芽葉水分大量消散,使其彈性、硬度、重量和體積大幅降低和減少,這就是所謂物理性的萎雕。
由於細胞的水分大量消散,導致細胞膜的半透性消失,致使原本在細胞中被細胞膜分隔的成分滲入細胞質內而有機會相互接觸,借著酵素的催化作用,進行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茶葉特有的香氣、滋味及水色的成分或其先驅物質,這就是所謂生化性萎雕。


部分發酵茶的萎雕分為日光萎雕和室內萎雕(靜置);前者是以太陽的熱能加速生葉水分的消散,而後者不僅在室內靜置萎雕,使生葉水分緩慢持續消散,並配以攪拌促使茶葉進行發酵作用,因此萎雕前期主要目的是使茶青的水分迅速消散具有引發茶葉發酵的作用,萎雕後期的主要目的是藉攪拌作用調節茶葉發酵程度,發揮茶葉的香氣與滋味。

❽ 香怎麼做的

中國傳統制香

對於香的製作,中國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與中醫學說、道家外丹學說一脈相承的理論,有一個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藝體系,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在香方的確立、香料的使用、配伍與炮製、製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嚴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規范。

香,不僅要芳香養鼻,更要養神養生,開竅開慧,這是傳統制香工藝的一個核心原則。正是由於秉承了這一理念,才使傳統香品不僅成為芳香之物,更成為開慧養生之葯,在從秦漢到明清的漫長歷史時期中,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相比而言,以化工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制香工藝,所務求的主要是氣味的芳香,而不是香品的養生功能,這一理念影響到制香的各個方面。例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料成本,美化香品外觀等目的,會使用包括化學合成香料在內的許多化學制劑,並且採用了許多在傳統工藝看來有損香的品制的純工業化的生產方法。

可以說,傳統制香工藝是求「香氣養神」,現代制香工藝則是求「香味養鼻」,兩類香品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

製作傳統香,首先是要綜合考慮該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基本的要求選擇香料或葯材,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只有君、臣、佐、輔各適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盡展其性。諸如衙香、信香、貢香、帷香以及療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運六氣、五行生剋、天乾地支的推演而確定君、臣、佐、輔的用料。

例如,對於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運六氣之理推算,是年為土運太過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從利於人體身心運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為君,少用燥氣較大的檀香;再輔以片腦、大黃、丁香、菖蒲等以調和香料之性,從而達到合與天地而益與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僅對用料、炮製、配伍有嚴格要求,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過程須按節氣、日期、時辰進行,才能達到特定的效果。如《靈虛香》,在製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窖藏時要有寒水石為伴,等等。

現在市面上多見檀香等單品熏香,所以有很多人就以為這類單品香是傳統香的主體,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正如單一的中葯材即使珍貴也還並非良葯一樣,一種好的香料並非就是好香,例如對於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講到:「檀香單焚,裸燒易氣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

其實早在漢代,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並產生了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而使用多種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從西漢初期的「四穴熏香爐」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漢代之後,香料配伍水平不斷提高,香方種類也日益豐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傳統香品的主流。只是近現代以來,香文化日益衰落,才出現了今天這種倒退的局面。

傳統香不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對於香料的炮製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香的質量。香料的炮製與中葯的炮製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多差別。同一種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製方法常常也不一樣。從總體上說,炮製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雜質,便於使用,二是導順治逆,理其葯性。恰當的炮製可以加強香材的葯性,使其功效充分發揮出來,並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還可以根據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製方法使香材的葯性發生改變。

具體的炮製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飛等。

修制:一是使香材純凈,二是做切制、粉碎處理,即採用揀、摘、揉、刮、篩、涼以及切、搗、碾、鎊、挫等方法,除去雜質、多餘的水分、變質的部分及其它非葯用成分,並使其大小規格滿足要求。如,龍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則要清除泥土等。

蒸:即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輔料;蒸的火候、次數視要求而定。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變熟,也可調理葯性、分離香材。如篤耨香黑白間雜者,必須分離單用,其法為,以瓷器盛香入籠中蒸,沸後約半小時則白浮於上黑沉於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調整葯性,去其異味。如制甲香,即需先用碳汁煮,次用泥水煮,最後用好酒煮。或用米泔水浸多日後,再用米泔水煮,待水盡黃氣發出時收,涼後再火炮。

炒:根據需要或清炒或料炒,火候上有炒令黃,炒令焦等。如制檀香的方法之一是,選好檀香製成碎米粒大,慢火炒令煙出紫色,斷腥氣即止。

炙:用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滲入和合於香材之中,以改變香材的葯性。在制香中常用的輔料主要有蜜、梨汁、酒等。

炮:用武火急炒,或加沙子、蒲黃粉等一起拌炒;炮與炒只是火候上的區別,炮燙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烘焙:將香材置於容器(瓦器等)中加熱使其乾燥。

水飛:把粉碎後的香材加水研磨(其粉末即「飛」入水中),再將液漿靜置沉澱,將沉澱物曬干研細備用。此法能防止香材在研磨時粉末飛揚的損耗,又可分離出香材中可溶於水的成分,使香更加細膩。

中國傳統香藝所包涵的理念、規程、技巧是香品功效與品質的重要保證,非常值得今人學習、效法、繼承。在高明的用香者和制香家那裡,真正尊古法製作的香品與其他香品的差別是極其明顯的。
不過現在的市面上已很少能見到天然香料製作的合香,至於真正遵循古法、採用傳統工藝的正宗合香,則更如鳳毛麟角。數年之前,筆者在湖北武漢的歸元寺曾見到少量製作如法的「安息香」,據訪知,此家本為祖傳香業,不過現在也已不再製作這類香了。

很多所謂的「高香、老檀香、百年檀香、工藝香」等等,其實只是打著傳統香的招牌,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工藝,甚至加入了很多劣質的化學香料,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香,所以不僅達不到應有的功效,用久了還有很多副作用。

❾ 沉香怎麼加工

沉香加工
(1)產地加工。把已結香的木材採回後,用具有半圓形刀口的小鑿內和刻刀雕挖,剔除容不含香脂的白色輕浮木質和腐朽木質,留下黑色堅硬木質。然後再加工成塊狀、片狀或小塊狀,放室內陰干,即為商品。
(2)炮製。取沉香或白木香含樹脂的木質部分,除去枯廢白木,劈成碎塊,曬干,用時研成細粉或刨絲。

❿ 怎樣把佛香加工做大

外賣加贈送嘛,你再去導人勸佛向善,這樣你不僅功德圓滿,而且還能把佛香加工產業做強做大,簡直這就是一箭三雕啊!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