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坯加工餘量怎麼查表
A. 機械加工餘量怎麼查表,為什與機械手冊里表格里查到的數據不一樣。折算長度是什麼求指導。
加工餘量,一般不是通過查表來決定的。主要是根據你的工藝來決定的。
例如:
精加工餘量,是由精加工時最佳許可條件決定。
熱處理後加工餘量,是由熱加工變形量、熱加工後機械性能要求等決定。
B. 已知零件圖怎麼知道它的加工面的加工餘量
這個不是你要擔心的。買材料的時候肯定會多買大一點的。像50的軸,你要51 52以上才可以車?但是標準的則是55的,所以你肯定是買55的軸。
C. 怎麼根據一個機械零件的機加工圖,畫它的毛坯圖紙,加工餘量根據什麼留,有沒有什麼標准可以查
沒有什麼標准可查,這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1.圖紙上的公差要求 2.所使用的加工版設備精度 3.還有權加工工藝 。我們一般都是線切割開料,單邊只需預留5~10絲左右,然後上磨床一次磨到位,銑床只是打打孔開開槽。
D. 查手冊查得的毛坯總餘量 比查手冊得的各 加工工序餘量之和的總餘量小,該怎麼辦才好呢
可以按模鍛的餘量,對於大批量生產來說,在滿足質量的情況下應當盡量降低內加工成本。不知道容你查各工序餘量是按什麼毛胚查的。模鍛件的尺寸一般是比較標準的,後續工序的餘量比較均勻,完全有餘量加工,可以通過調整其他工序的加工餘量來調整工序尺寸。
手冊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也可以將加工餘量稍微加大一點。
E. 加工餘量有對照表么
加工餘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餘量(單面)
平面長度 平面寬度200以下 平面寬度200以上
小於100 0.3
100-250 0.45
251-500 0.5 0.6
500-800 0.6 0.65
說明: 1.二次平面磨削餘量乘系數1.5 2.三次平面磨削餘量乘系數2 3.厚度4以上者單面餘量不小於0.5-0.8 4.橡膠模平板單面餘量不小於0.7 毛坯加工餘量表(二)
3.2
I:園棒類:
(1)工件的最大外徑無公差要求,光潔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圓的凹模帶台肩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桿、推銷、限制器、托桿、各種螺釘、螺栓、螺塞、螺帽外徑必須滾花者。(毫米)
工件直徑(D) 工 件 長 度 L 車刃的割刀量和車削二端面的餘量(每件)
<70 71-120 121-200 201-300 301-450
直 徑 上 加 工 余 量
≤32 1 2 2 3 4 5-10
33-60 2 3 3 4 5 4-6
61-100 3 4 4 4 5 4-6
101-200 4 5 5 5 6 4-6
1.6
當D<36時並不適應於調頭夾加工,在加工單個工件時,應在L上加夾頭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徑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潔度在▽以上,例如:外圓須磨加工的凹模,擋料銷、肩台須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毫米)
工件直徑(D) 工 件 長 度 L 車刃的割刀量和車削二端面的餘量(每件)
<50 51-80 81-150 151-250 251-420
直 徑 上 加 工 余 量
≤15 3 3 4 4 5 5-10
16-32 3 4 4 5 6 5-10
33-60 4 4 5 6 6 5-8
61-100 5 5 5 6 7 5-8
101-200 6 6 6 7 7 5-8
當D<36時,不適合調頭加工,在加工單個零件時,應加夾頭量10-15。 毛坯加工餘量表(三)
3.2
Ⅱ:圓形鍛件類(不需鍛件圖)
(1)不淬火鋼表面粗糙度在▽ 以下無公差配合要求者,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毫米)
工件直徑(D) 工 件 長 度 L
<10 11-20 21-45 46-100 101-250
直徑上加工餘量 長度方向上餘量
150-200 5 5 5 5 5 5 5 6 5 7
201-300 5 6 5 6 5 6 5 7 6 8
301-400 5 7 5 7 5 7 6 8 8 9
401-500 7 8 5 8 6 8 7 9 9 10
501-600 7 8 6 8 6 8 7 10 10 11
註:表中的加工餘量為最小餘量,其最大餘量不得超過廠規定標准。 毛坯加工餘量表(四) Ⅲ:矩形鍛件類:表內的加工餘量為最小餘量,其最大餘量不得超過廠規定標准。
工件直徑(D) 工 件 長 度 L
≤100 101-250 251-320 321-450 451-600 601-800
長度上加工餘量2e
5 6 6 7 8 10
工件截面上加工餘量(2a=2b)
≤10 4 4 5 5 6 6
11-25 4 4 5 5 6 6
26-50 4 5 5 6 7 7
51-100 5 5 6 7 7 7
101-200 5 5 7 7 8 8
201-300 6 7 7 8 8 9
301-450 7 7 8 8 9 9
451-600 8 8 9 9 10 10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餘量表(五) 一、平面 平面每面磨量
寬度 厚度 工件長度L
<100 101-250 251-400 404-630
<200 <18 0.3 0.4
19-30 0.3 0.4 0.45
31-50 0.4 0.4 0.45 0.5
>50 0.4 0.4 0.45 0.5
>200 <18 0.3 0.4
19-30 0.35 0.4 0.45
31-50 0.40 0.4 0.45 0.55
>50 0.40 0.45 0.45 0.60
二、端面 端面每面磨量
D 工 件 長 度 L
<18 19-50 51-120 121-260 261-500 >500
<18 0.2 0.3 0.3 0.35 0.35 0.5
19-50 0.3 0.3 0.35 0.35 0.40 0.5
51-120 0.3 0.35 0.35 0.40 0.40 0.55
121-260 0.3 0.35 0.40 0.40 0.45 0.55
261-500 0.35 0.40 0.45 0.45 0.50 0.60
>500 0.4 0.40 0.50 0.50 0.60 0.70
註:
3.2
本表適用於淬火零件,不淬火零件應適當減少20-40%
粗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應低於▽ 如需磨兩次的零件,其磨量應適當增加10-20% 環形工件磨削加工餘量表(六)
工件直徑 mm 35、45、50號鋼 T8、T10A鋼 Cr12MoV合金鋼
外元留量 內孔留量 外元留量 內孔留量 外元留量 內孔留量
6-10 0.25-0.50 0.30-0.35 0.35-0.60 0.25-0.30 0.30-0.45 0.20-0.30
11-20 0.30-0.55 0.40-0.45 0.40-0.65 0.35-0.40 0.35-0.50 0.30-0.35
21-30 0.30-0.55 0.50-0.60 0.45-0.70 0.35-0.45 0.40-0.50 0.30-0.40
31-50 0.30-0.55 0.60-0.70 0.55-0.75 0.45-0.60 0.50-0.60 0.40-0.50
51-80 0.35-0.60 0.80-0.90 0.65-0.85 0.50-0.65 0.60-0.70 0.45-0.55
81-120 0.35-0.80 1.00-1.20 0.70-0.90 0.55-0.75 0.65-0.80 0.50-0.65
121-180 0.50-0.90 1.20-1.40 0.75-0.95 0.60-0.80 0.70-0.85 0.55-0.70
181-260 0.60-1.00 1.40-1.60 0.80-1.00 0.65-0.85 0.75-0.90 0.60-0.75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長度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長度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長度為300-600者,用上限
6.4
長度超過以上界線者,上限乘以系數1.3
加工粗糙度不低於▽,端面留磨量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材料 直徑上留研磨量(毫米)
鋼45 0.05-0.06
T10A 0.015-0.025
Cr12MoV 0.01-0.02
注: 本表只適用於淬火件
1.6
應按孔的最小極限尺寸來留研磨量
淬火前小孔需占鉸粗糙度▽以上當長度e小於15毫米時,表內數值應加大20-30% 導柱襯套磨削加工餘量表(八)
襯套內徑與導柱外徑 襯 套 導 柱
外元留量 內元留量 外元留量
25-32 0.7-0.8 0.4-0.5 0.5-0.65
40-50 0.8-0.9 0.5-0.65 0.6-0.75
60-80 0.8-0.9 0.6-0.75 0.7-0.90
100-120 0.9-1.0 0.7-0.85 0.9-1.05
鏜孔加工餘量表(九)
加工孔的直徑(mm) 材 料
輕合金 巴氏合金 青銅及鑄鐵 鋼件 細鏜前加工精度為4級
加 工 性 質
粗加工 精加工 粗加工 精加工 粗加工 精加工 粗加工 精加工
直 徑 余 量(mm)
≤30 0.2 0.1 0.3 0.1 0.2 0.1 0.2 0.1 0.045
31-50 0.3 0.1 0.4 0.1 0.3 0.1 0.2 0.1 0.05
51-80 0.4 0.1 0.5 0.1 0.3 0.1 0.2 0.1 0.06
81-120 0.4 0.1 0.5 0.1 0.3 0.1 0.3 0.1 0.07
121-18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08
181-26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09
261-360 0.5 0.1 0.6 0.2 0.4 0.1 0.3 0.1 0.1
附註:當一次鏜削時,加工餘量應該是粗加工餘量加工精加工餘量
F. 毛坯的加工餘量怎麼算
Z=Zmin+Ta(1-1)Zmax=Z+Tb=Zmin+Ta+Tb(1-2)。
毛坯尺寸則按雙向布置上、下偏差。工序餘量版在相鄰兩工權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毛坯餘量是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的設計尺寸之差。由於工序尺寸有公差,故實際切除的餘量大小不等。
由於毛坯尺寸、零件尺寸和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都存在誤差,所以無論是總加工餘量,還是工序加工餘量都是一個變動值,工序加工餘量的變動范圍(最大加工餘量與最小加工餘量之差)等於前工序與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6)毛坯加工餘量怎麼查表擴展閱讀:
工序尺寸公差帶的布置一般都採用「單向、入體」原則,即對於被包容面(軸類),公差都標成下偏差,取上偏差為零,工序基本尺寸即為最大工序尺寸;對於包容面(孔類),公差都標成上偏差,取下偏差為零。
加工餘量過大,不僅增加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生產效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電力等的消耗,增加成本。但是加工餘量過小,又不能保證消除前工序的各種誤差和表面缺陷,甚至產生廢品。
G. 機械加工工序餘量表不會查
按你附表工序及餘量如下:
1)下料:鋸割棒料Φ50(=45+5)xL(圖紙軸向長度+5,以下工序不專再提及軸向尺寸屬);
2)粗車:粗車Φ50至Φ47,直徑留量3mm;
3)半精車:車外徑Φ47至Φ45.6(直徑留量1.4mm);
4)精車Φ45.6至Φ45(0/-0.017)。
表中的餘量偏大,也比較繁瑣。如果不經過熱處理(淬火或調質處理),通常Φ45外圓一般買Φ50棒料(圓鋼規格大多為5mm一個檔),直接車1:(粗車和半精):至Φ46,再車2:精車外圓至Φ45(0/-0.017)。如果外圓粗糙度為Ra0.8的話,就要半精車至Φ45(+0.5/+0.3)然後磨削達Φ45(0/-0.017);如果有調質要求,就直接車1:(粗車和半精):至Φ47(調質變形通常1MM,所以直徑放量2mm比較保險),再車2:精車外圓至Φ45(0/-0.017)。
理論的東西和實際出入很大。正常的工廠加工是要追求效率的,如果沒有熱處理和粗糙度Ra0.8的要求,通常都是粗精車一次完成。因為直徑總餘量5mm,2-3次走刀就完成了,只是需要考慮工件發熱時的測量值要偏大(工件冷卻至室溫後直徑會變小),有經驗的工人會掌握這一點。
H. 求確定加工餘量的表,工藝手冊等。
I. 知道零件圖(含材料及其技術要求),如何確定毛坯圖,就是如何找加工餘量。謝謝!!
毛坯的確定:
毛坯的製造方法:
鑄造、鍛壓、焊接。
l 毛坯的類型:
鑄、鍛、壓制、沖壓、焊接、型材和板材。
毛坯的確定的主要因素:
根據圖紙規定的材料及機械性能選
根據零件的功能
根據生產類型選
根據具體生產條件選
三、加工餘量
1. 加工餘量的定義
加工餘量是指加工過程中,所切去的金屬層厚度。加工餘量有工序餘量和加工總餘量(毛坯餘量)之分。工序餘量是相鄰兩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總餘量(毛坯餘量)是毛坯尺寸與零件圖樣的設計尺寸之差。顯然,總餘量 與工序餘量 的關系為:
=
式中n——該表面的工序數目。
回轉表面(外圓和內孔等): 加工餘量是直徑上的餘量。故稱為對稱餘量。
平面:加工餘量只在一面單向分布。故只有單面餘量。
2. 影響加工餘量的主要因素
加工餘量的大小對於工件的加工質量和生產率均有較大的影響。加工餘量過大,會增加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和各種消耗,提高加工成本。加工餘量過小,則不能消除上工序的各種缺陷、誤差和本工序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因此,應當合理地確定加工餘量。
確定加工餘量的基本要求是:在保證加工質量的前提下,加工餘量越小越好。具體地說,就是要保證前道工序產生的形位誤差和表面層缺陷能被相鄰的後續工序切除,才能使加工質量逐步得到提高
3. 確定加工餘量的方法
查表法
經驗估計法
分析計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