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是如何加工
⑴ 怎樣曬青魚干
魚干主要是指以優質海魚為原料,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製作而製作成的。魚干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營養成分很容易被人們吸收,是一種高營養高的美食。魚干主要是以青、草、鰱為原料,食物十分的美味。很多人對於魚幹不了解,我們來看一下怎樣曬魚干?
魚干富含很高的熱量,存在一定的脂肪含量,我們在食用的時候需要控制數量,以免造成脂肪堆積,引起肥胖。高血脂以及高血糖患者在食用的時候都是需要慎重的。
怎樣曬魚干?照魚類大小分別採用背剖、腹剖和腹邊剖三種形式。背剖,一般用於魚大肉厚的。剖割時從魚背鰭下第二鱗片進刀,刀至魚頭骨時,微斜在頭骨正中切開。除去內臟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腹內黑衣粘膜,用刀片輕輕颳去。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吞刀、夾刀及片刀,使鹽水易於滲透。魚小肉薄的,可採用腹剖。即在魚腹正中進刀,兩片對稱剖開。腹邊剖割的,可在魚身中線下邊切入,上至魚眼外圍,下到尾部肛門上為止。剖割後,去掉內臟。
剖割後在血液凝固前,用刷子逐條地在清水中洗刷去血污、粘液,放進筐內,滴干水分,即可進行腌制。也可以將洗滌後的魚體投入事先備好的鹵液中,浸洗3~5小時,取出滴干鹵水,再行腌制。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於怎樣曬魚乾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魚干是一種天然的保健食品,可以配餐或者是作為零食食用,能夠有效的補充營養。需要注意的是魚干中含有一種亞硝酸,是一種致癌的物質,不可大量的吃,控制飲食,保持身體健康。
⑵ 一般水產類的加工該怎麼做
對於一般的水產物,在切配與烹調以前,首先要去鱗、除鰓、洗凈。具體的步驟依品種與使用方法而異,一般先去鱗、鰭、鰓,後摘除內臟。
去鱗、鰭、鰓
首先除去魚的鱗、鰭、鰓(用刀反方向颳去鱗,用剪刀或菜刀切除鰭,用手挖取鰓)。但有的魚不必去鱗,如對於鰣魚,因其鱗下附有脂肪,味道鮮美,故只除鰓,不必去鱗。
鯽魚鰭幼嫩,通常無須切除。
鱖魚(桂魚)、鱸魚、黃魚的背鰭非常銳利,須在去鱗前用剪刀剪去(刺在手上容易感染細菌導致發炎)。
黃魚須將頭皮颳去等。
摘除內臟
內臟的摘除通常使用以下兩種方法:
剖腹摘取:是指在肛門與腹部間,用菜刀沿著腹皮剖開一直線,取出內臟,一般材料常用此法。
為了保持魚體的完整,在肛門正中處用菜刀輕輕作橫向切開,將腸剪斷,從鰓插入兩支細竹棒(或使用竹筷),直達腹部,然後卷取內臟。
取出內臟時不要弄破苦膽(一般海水魚不具苦膽),否則魚味會變苦。例如,在冬季,青魚、草魚等腹部會鼓起,故須從腹鰭部切開到尾鰭處。夏季則從尾鰭部切開到腹鰭部,如此可避免弄破苦膽。魚的腹內有一層黑的黏膜即黑衣,具有強烈的腥臭,應去除干凈。
特殊水產類的加工
退沙
指鯊魚皮有沙粒狀的堅硬部分,需先用熱水煮沸,然後用稻草摩擦其粗皮部分,直至清除粗皮。再去鰓,最後摘除內臟。
剝皮
板魚、橡皮魚等在烹調前,首先應剝去外皮,再將板魚腹下的白鱗颳去後,去頭,除去內臟。
泡燙
黃鱔、彈塗魚屬無鱗魚,故須用熱水燙後宰殺,颳去白黏液後剖開,除去魚骨。
宰殺
對於甲魚等有甲殼的,應先切去頭部,去血後浸於70℃左右熱水中,刮除白衣,剖開腹殼,去腸和黃油。
擠捏
這是一種去蝦殼的方法:用兩只手分別抓住蝦頭和蝦尾,將蝦身向背頭部一扭,蝦身便立即從殼脫落。脫落出來的蝦仁,不帶蝦頭。但對於大蝦,剝殼的方法較好,速度雖不如擠捏法,但可保持蝦的形狀完整。
在水產物加工中,應充分利用各部分材料及廢棄物材料。例如可用黃魚的魚鰾製造魚肚。青魚的肝臟、腸,墨魚穗、墨魚蛋等均可成為重要的土產材料。鱔魚骨及頭部,切勿隨便丟棄,它們都是煮湯的好材料。
⑶ 青魚怎麼做魚圓
1.選料:選擇重1.25~2.5千克、肉質厚實、鮮度較高的鰱、鱅魚。
2.刮肉:魚剖殺洗凈,從尾到頸,去內臟,去脊骨,取下背部兩塊肉,先冷藏一下再刮取魚肉。操作時,要順纖維紋路刮,刀的傾斜角以45度為宜,將魚肉刮成薄片。將刮下的魚肉漂浮於清水中,以去除血筋和混濁雜質,使魚肉早白色,然後用潔凈新紗布濾去水。
3.排斬:將魚肉平放在砧板上,用雙刀有節奏地按順序排斬,至魚肉稍有轉白,手感有粘性時為好,注意要斬透,使魚肉全部成泥。此工序也可用絞肉機操作,但加工的魚丸口味較差。
4.攪拌:將魚肉泥放於容器內,先加7成左右的清水,水的總量為魚肉的1.7倍,用竹筷將魚肉泥劃散,成粘糊狀後,放入輔料,用力攪打以後,魚糜蛋白質疑膠,呈透明狀。
5.擠丸:潔凈鐵鍋—口,盛以清水,另備邊緣光滑的羹匙一個,左手攥魚糜,從虎口處擠出成圓形顆粒,右手用羹匙接住,放入清水鍋中,動作要干凈利落,魚丸的形狀要圓,光澤度要高。擠出的魚丸在清水中漂浸半小時左右,防止煮制時粘連。
6.煮(或炸):煮(或炸)負丸要用旺火,火不旺魚丸只熱不熟,時間—長會變味。煮制時,也要防止水過沸騰,以免將魚丸沖撞破碎。魚丸煮至熟透後撈起出鍋,即為成品。
1.製作流程
原料魚預處理(去鱗、去內臟、去頭采肉漂洗脫水配料擂潰成形水煮冷卻包裝。
2.加工方法
2.1 原料的選用
選用草、青、鯉魚作為原料魚加工魚丸。魚規格要達1.5 kg以上,肉質厚實,鮮度較好。
2.2 預處理
刮除鱗片,切去魚體上的胸鰭、背鰭、腹鰭、尾鰭,沿胸鰭基部切去頭部,剖開腹部,去除內臟,洗去血污和腹內黑膜。
2.3 采肉
用刀沿脊骨切下左右兩片背部肌肉,不能帶有骨刺、黑膜,並剝去魚皮。
2.4 脫腥
將魚肉片放入濃度6%食鹽溶液浸泡30分鍾,浸泡過程不斷翻動。
2.5 漂洗
將脫腥後的魚肉放在5倍的清水中,慢慢攪動8-10分鍾,倒去漂洗液,然後用循環水反復沖洗,清除魚肉中含有的血液,保持血肉潔白有光,肉質良好。
2.6 擂潰
利用擂潰機對魚肉進行擂潰,分為空擂、鹽擂和調味擂潰三個階段。空擂是將魚肉放入絞拌機內粗絞一次成糜。魚糜應粗細適中。隨後鹽擂,將3%食鹽溶於水,加入魚糜中,攪拌研磨10分鍾,使魚肉變成粘性很強的溶膠。最後是調味擂潰,先將0.2%味精、3%白糖、0.2%五香粉、0.3%姜粉(以魚肉重量計)溶於水,倒入魚糜中,勻速攪拌3分鍾。然後將4%澱粉溶於水,加入魚糜再攪拌3分鍾。
2.7 擠備
潔凈鐵鍋一口,盛以清水,另備邊沿光滑的羹匙一把,左手攥魚糜,從虎口處擠出魚丸,右手用羹匙接住,放入清水鍋中,動作要快,魚丸形要圓,光澤度要高。擠出的魚丸在清水中漂浸半小時左右,防止氽制粘連。
2.8 氽
氽魚丸要用旺火,也要防止沸滾。火不旺魚丸熱不熟,會變味;水沸滾,魚丸相互沖撞易破碎。魚丸熟透後立即撈起出鍋,進行冷卻。
3.包裝
將魚丸稱量後,採用清潔、透明的食品級薄膜塑料袋,進行真空包裝。將袋裝魚丸再裝入紙箱,放置平整,紙箱用封箱紙帶粘牢。成品堆放整齊,低溫貯藏。
⑷ 如何做青魚
青魚中除含有19.5%蛋白質、5.2%脂肪外,還有鈣、磷、鐵、B1、B2和微量元素鋅,成人每日需鋅12-16克,青少年時期的需要量則相應增多。鋅是酶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腦下垂與之密切相關。人體鋅的含量僅佔十萬分之三,但一旦出現不足,往往會使嗅覺減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種指數)」減低。此外,還會出現生長高度不足、創傷難以癒合等病變。
國外的研究,使我們對古書上據說:「補中安腎」(《食經》)、「益心力」(《食療本草》)、「惟青魚為最美,補胃醒脾,溫運化食」(《隨息居飲食譜》)、「益智強思」(《金峨山房葯錄》),更覺可信了。
●青魚頭尾:魚頭一斬二片,每片各斬5塊(腦殼1塊、下腳2塊、下扒1塊)、魚尾(甩水)斬成0.6 ̄0.7厘米厚的長條5 ̄6條,油鍋燒至七成熱,投入蔥結爆香,推入頭尾晃鍋略煎;灑入黃酒蓋燜,加入白湯、米酒燒滾,改用中火,或小火燜熟,以魚頭上的皮起胖為度;接著再用旺火滾晃,淋入濕澱粉,著成薄芡,淋入豬油適量,使之均勻,放入青大蒜,出鍋裝盆。紅燒甩水、下扒、肚腩的烹調方法基本與此相同。
●紅燒托卷:青魚腸子富有不飽和脂肪酸,它是腦細胞的基質(約含60%),是智慧頭腦的基石,又能降低膽固醇和腦溢血的發病率,因此,是一味老少咸宜的妙食,其做法是去除苦膽,取出完整的魚腸,順著長度剖開,放入水中撕掉腸衣洗凈,瀝干,剪成3厘米長短,將腸段放入容器,加鹽、醋反復攪拌洗凈,置入沸砂鍋中滾燙脆熟,撈出,再用熱油鍋,添入豬油,爆香蔥結;然後推入魚腸,灑入黃酒略燜,再用旺火,滾灑少量澱粉,拌勻,再加少量豬油,略拌,撈出蔥結,加入青蒜即成。
●炒青魚片:《調鼎集》的炒青魚片,不用豬油,別具清雅之味:用醬油腌漬清魚片,加豆粉、蛋清,起油鍋爆炒,加入冬筍、香蕈或芹菜梗等炒,再加蔥、椒即成。
●熏魚:青魚中段,每6 ̄7厘米斜剖1塊,加醬油、黃酒拌勻,將魚塊散放入燒熱的油鍋中,反復炸至金黃色,外表鬆脆後撈出;在炸魚的同時,另用油滾熱鍋,投入蔥結、姜和茴香,炸出香味,加白湯、醬油、白糖、黃酒、味精,滾至鹵濃肥醇後,倒入盤中,乘熱放入炸好魚塊,翻滾均勻,切塊。有人說「青魚三獻,美壓百珍」,其實還可以續上八字:「強身防病,益智添神」!
營養分析
[編輯本段]
1.青魚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外,還含豐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魚肉中富含核酸,這是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核酸食品可延緩衰老,輔助疾病的治療。
適宜人群
[編輯本段]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各類水腫、肝炎、腎炎、腳氣腳弱之人食用; 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者食用。
2. 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食物相剋
[編輯本段]
青魚忌與李子同食;青魚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烹飪指導
[編輯本段]
1. 青魚可紅燒、干燒、清燉、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條、片、塊製作各種菜餚;
2. 收拾青魚的竅門: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魚的頭部,刀從尾部向頭部用力颳去鱗片,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魚鰓挖出,用剪刀從青魚的口部至臍眼處剖開腹部,挖出內臟,用水沖洗干凈,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沖洗干凈。
食療作用
[編輯本段]
青魚肉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具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化濕、祛風、利水之功效,還可防妊娠水腫。
⑸ 常見魚的初步加工方法是什麼樣的
魚類材料的初步加工都要經過宰殺、刮鱗、挖鰓、去殼、剖腹去內臟、洗滌、去骨、分檔等過程。
較大型魚宜從背部剖開,再剁成塊。500~1000克的魚宜從腹部切口去內臟,作整魚下鍋。小魚視不同品種進行初步加工。
下面是各種常見魚的初步加工方法:(1)鱖魚:嘴大鱗小,魚身有花斑,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淡水魚中的上品。整理方法是打鱗、去鰓、斬鰭、剖腹、洗凈,適於製作清蒸鱖魚、五柳鱖魚、干炸鱖魚等,亦可切丁、絲、片烹制。
(2)青魚:是優良魚種之一。整理方法與鱖魚同,腹內魚白較厚,肉質鮮嫩,適應各種烹制方法。
(3)白魚:魚身較長,色白肉嫩,左右側扁。整理方法與鱖魚同,適於制魚丸或鹽漬、紅燒。
(4)鯿魚:頭小,魚身扁闊,鱗色次白,肉質與白魚相同,整理方法同鱖魚。適應多種烹制方法。
(5)鯉魚:整理方法與鱖魚相同,雌鯉魚宜留魚卵。因魚肉稍粗,宜於熏臘魚、紅燒,黃燜亦可,不宜製片、丁、絲、丸。
(6)鯽魚:每年2~4月和8~12月最肥。剖腹時需留魚卵,與魚白配合即為魚雜。魚雜煮豆腐,價廉味美。鯽魚的整理方法與鱖魚同,但鯽魚胸鰭旁有一塊硬鱗,腥味很大,必須清除干凈。
(7)桿魚:體長而圓,色白肉厚,細嫩程度稍次於白魚。整理方法與鱖魚同。
(8)草魚:又名鯇魚,以夏秋二季最肥,嘴小鱗大,魚身圓整。處理方法同鱖魚。適宜於烹制黃燜魚、紅燒魚,活的可以清蒸。
(9)鱅魚:又名胖頭魚,俗稱雄魚。頭大肚寬,脊肉肥厚,體色花黑,肉與刺容易分離,宜清蒸、紅燒,不宜干炸。鱅魚頭肉嫩,可清蒸、白煮。
(10)鰱子魚:小鰱子魚肉薄刺多,宜選用較大的作紅燒、黃燜、清蒸之用。
(11)鱔魚:又名黃鱔,黃黑色,體為圓柱形,全身只有一根粗骨。整理方法是將黃鱔摜昏頭部用釘子釘在小木板上,左手將魚理直,右手持刀頸部拉切至尾部去骨,這樣整理可烹制鱔片。較大的鱔魚可剖腹去骨,宜作鱔簡烹制。小鱔魚隨冷水下鍋,煮至魚嘴張開即取出。把筷子削成刀形,從頸部切開拉至尾部成兩片去骨,用刀切成細絲,作鱔糊烹制。死鱔魚有毒,不可食用。
(12)甲魚:又名水魚、圓魚。此魚呈圓形,有硬蓋,無刺。整理方法是將甲魚腹朝上置於案板上,魚頭伸出即迅速用左手的中指掐住,右手持刀切頸部,流去血後用八成開的水燙一下,刮掉粗皮,煮至五成熟去掉蓋殼,剖腹去內臟,清蒸、紅燒均可。
(13)鰍魚:可製成干炸鰍魚、清燉鰍魚、鰍魚羹、臘肉冬瓜燉鰍魚等。鰍魚一般不去刺,做鰍魚羹要經過蒸煮,再去頭尾,剖開去骨及刺。
(14)鮮墨魚:又名烏賊。我國舟山群島產的最多,屬軟體動物,頭部有觸角8根,長須2根,雄墨魚背寬有花點,雌的背上發黑,以雌的質量好。初步加工是挖去眼睛,除去糞包和骨頭,墨魚蛋和魚膠要保留,宜清燉墨魚、炒墨魚絲。
(15)鮮帶魚:體光滑扁長,色銀白,以青島、煙台、山海關產的最好。初步加工是用稻草或煤灰擦去魚身上的鱗末,剖腹去內臟,斬去頭尾和須邊。可做紅燒帶魚、糖醋帶魚。
(16)黃花魚:分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兩種。大黃花魚體型稍大、小黃花魚體型較小。初步加工是挖鰓,再用兩尺筷子從魚嘴插入攪碎內臟取出。可做松鼠黃魚、紅燒黃魚。
(17)螃蟹:有海蟹和河蟹兩種。加工方法視烹制需要而定,如蒸整蟹,需將螃蟹用繩子捆住,入籠蒸熟,可避免爬動斷腳。如取蟹黃,直接蒸熟即可,不必用繩子捆。醉蟹不宜吃。
(18)制魚丸:選用肉厚、質嫩、刺少、骨少、吃水多的魚種,如桿魚、白魚,其次為青魚、草魚。操作方法是將魚去骨、刺和皮,用刀背槌成茸,再加入適量的水和鹽用力攪拌均勻,用手擠成魚丸,能浮在水面即可。
⑹ 怎樣做青魚
青魚中除含有19.5%蛋白質、5.2%脂肪外,還有鈣、磷、鐵、B1、B2和微量元素鋅,成人每日需鋅12-16克,青少年時期的需要量則相應增多。鋅是酶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腦下垂與之密切相關。人體鋅的含量僅佔十萬分之三,但一旦出現不足,往往會使嗅覺減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種指數)」減低。此外,還會出現生長高度不足、創傷難以癒合等病變。
國外的研究,使我們對古書上據說:「補中安腎」(《食經》)、「益心力」(《食療本草》)、「惟青魚為最美,補胃醒脾,溫運化食」(《隨息居飲食譜》)、「益智強思」(《金峨山房葯錄》),更覺可信了。
●青魚頭尾:魚頭一斬二片,每片各斬5塊(腦殼1塊、下腳2塊、下扒1塊)、魚尾(甩水)斬成0.6 ̄0.7厘米厚的長條5 ̄6條,油鍋燒至七成熱,投入蔥結爆香,推入頭尾晃鍋略煎;灑入黃酒蓋燜,加入白湯、米酒燒滾,改用中火,或小火燜熟,以魚頭上的皮起胖為度;接著再用旺火滾晃,淋入濕澱粉,著成薄芡,淋入豬油適量,使之均勻,放入青大蒜,出鍋裝盆。紅燒甩水、下扒、肚腩的烹調方法基本與此相同。
●紅燒托卷:青魚腸子富有不飽和脂肪酸,它是腦細胞的基質(約含60%),是智慧頭腦的基石,又能降低膽固醇和腦溢血的發病率,因此,是一味老少咸宜的妙食,其做法是去除苦膽,取出完整的魚腸,順著長度剖開,放入水中撕掉腸衣洗凈,瀝干,剪成3厘米長短,將腸段放入容器,加鹽、醋反復攪拌洗凈,置入沸砂鍋中滾燙脆熟,撈出,再用熱油鍋,添入豬油,爆香蔥結;然後推入魚腸,灑入黃酒略燜,再用旺火,滾灑少量澱粉,拌勻,再加少量豬油,略拌,撈出蔥結,加入青蒜即成。
●炒青魚片:《調鼎集》的炒青魚片,不用豬油,別具清雅之味:用醬油腌漬清魚片,加豆粉、蛋清,起油鍋爆炒,加入冬筍、香蕈或芹菜梗等炒,再加蔥、椒即成。
●熏魚:青魚中段,每6 ̄7厘米斜剖1塊,加醬油、黃酒拌勻,將魚塊散放入燒熱的油鍋中,反復炸至金黃色,外表鬆脆後撈出;在炸魚的同時,另用油滾熱鍋,投入蔥結、姜和茴香,炸出香味,加白湯、醬油、白糖、黃酒、味精,滾至鹵濃肥醇後,倒入盤中,乘熱放入炸好魚塊,翻滾均勻,切塊。有人說「青魚三獻,美壓百珍」,其實還可以續上八字:「強身防病,益智添神」!
營養分析
[編輯本段]
1.青魚中除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外,還含豐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魚肉中富含核酸,這是人體細胞所必須的物質,核酸食品可延緩衰老,輔助疾病的治療。
適宜人群
[編輯本段]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各類水腫、肝炎、腎炎、腳氣腳弱之人食用; 適宜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動脈硬化者食用。
2. 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食物相剋
[編輯本段]
青魚忌與李子同食;青魚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烹飪指導
[編輯本段]
1. 青魚可紅燒、干燒、清燉、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條、片、塊製作各種菜餚;
2. 收拾青魚的竅門: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魚的頭部,刀從尾部向頭部用力颳去鱗片,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將魚鰓挖出,用剪刀從青魚的口部至臍眼處剖開腹部,挖出內臟,用水沖洗干凈,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沖洗干凈。
食療作用
[編輯本段]
青魚肉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具有益氣、補虛、健脾、養胃、化濕、祛風、利水之功效,還可防妊娠水腫。
⑺ 青魚怎麼腌制
原料配方:
1.酸甜味:鮮魚100千克
顆粒鹽15千克
白酒(35~45度)3~5千克
干辣椒面3千克(鮮的12千克)
甜酒糟10千克
糯米飯20千克
花椒粉1千克
生薑5千克
紅曲5千克
小茴香粉0.3千克
藿香粉0.2千克
大蒜3千克(切細)
土硝0.2千克
2.酸辣味:鮮魚100千克
食鹽15千克
干辣椒面4千克
糯米飯25千克
花椒1.5千克
生薑6千克
紅曲5千克
小茴香0.5千克
藿香粉0.2千克
大蒜3千克
桔皮0.3千克
土硝0.2千克
腌制工具
1.腌桶:選用硬木條板制桶,外用竹箍箍成上大下小的圓形木桶。桶的大小按需腌多少魚而定,有腌5千克、10千克、15千克、25千克……不等。桶高0.8~0.9米,口、底直徑比例為10∶7。
2.壓石:選用表面光滑、中心厚、邊沿較薄的卵石作壓石,壓石重量等於腌魚重的2/3,但若腌制5千克魚以內,則所用壓石與魚兩者重量相當。
3.壓墊板片:即壓石下的第一層墊壓物,常用禾草、棕樹葉、水芋葉、棕耙葉、竹筍殼等編成與離桶口下20厘米處大小的圓形或兩個半圓形的墊片(有的也用木板)。
製作方法1
1.清洗腌桶:新桶要入河水裡浸泡兩天,絕對不漏水後,內用草木灰水浸2小時,再用清水洗凈,然後用韭菜或蘿卜擦拭,除去木氣味,晾乾備用。
2.選魚:將用魚暫養一天,使魚得以清水沖洗,排凈糞便和鰓內的泥沙等。等二天取魚破背,對破成腹部相連的兩半,棄掉鰓和內臟,再用清水洗凈血污,輕輕甩干水分,把魚攤開平放入盆內1小時,瀝干水分。
3.浸鹽:把魚放入另一盆內,用細鹽均勻擦滿魚體(魚鹽比例10∶1.5),然後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盆內,最上面撒上一層蓋面鹽。鹽漬16~52小時後,魚體硬化即可裝桶。
4.釀制甜酒:在魚體鹽漬過程中,同時釀制甜酒。用優質糯米,按常規方法釀制(若不腌酸甜味的,可不加甜酒)。
5.腌糟的制備:以糯米飯為主要原料,糯米飯蒸好、攤開、灑上少許土硝水(或草木灰浸出水)、紅曲、花椒、甜酒糟、小茴香、大蒜、辣椒粉面、碎姜、藿香粉、白酒和適量鹽(約占總鹽量的1/10),全部攪拌混合均勻成腌糟。
6.裝桶:將腌糟先鋪入腌桶2厘米,把鹽漬過的生魚撈起,攤放在桶內糟上,再放腌糟1.5厘米於魚上,這樣魚糟交替鋪放,放鋪一層時要用手壓平壓緊,直至鋪完,桶口留出20厘米,再把原漬魚的鹽水灑上,然後壓上壓板片,再壓上卵石塊(先壓上1/2重量,2天後全部壓上)。
製作方法2
把糟塞在魚的腹腔內,再把兩片魚對合成原狀,層層入桶,其它方法不變。腌魚桶要放在乾燥的地方,以防桶底漬爛。幾天後桶內滲出水分,不要起動,這鹵水可起到隔絕空氣和防護腌魚風味的作用。
食用方法
腌制3個月後,一般可以取食,每次取食時,從最上層開始逐層取出,取後仍按原樣壓好。
⑻ 青魚要怎麼做
下面有幾種做法,你看看哪種更適合你的口味。
1、火夾糟青魚
原料:青魚中段(1段,600克)、火腿(45克)、香糟(160克)、整蔥(2根)、薑片(3片)、黃酒(75克)、鹽(20克)、味精(少許)
做法:
1.用整青魚一條殺好,理凈,洗清,一切兩開,留600克重的中段一段,正面用斜刀均勻地披成10條左右的斜縫,每條斜縫不能披穿,再抹上鹽放著腌半小時。
2.另用香糟和酒拌和,將魚放入糟約三小時左右,使它入味。然後取出,用冷水稍洗一下。
3.將火腿片成10片2寸長的薄片,在魚上披好的每條斜縫內嵌1片,放在長盤內,加蔥、姜、鹽和味精,上籠蒸約十至十五分鍾,取去蔥、姜。如喜吃蔥、姜,可在上面另行放上少許蔥絲和姜絲,再澆上少許熟豬油即好。
2、燴青魚鮮肚
原料:魚肚500克、冬筍50克、火腿50克、香菇(鮮)50克、味精2克、姜10克、胡椒粉1克、澱粉(蠶豆)15克、豬油(煉制)50克、黃酒50克、鹽7克、小蔥10克、香菜5克、雞油25克。
做法:
1. 冬筍去老皮,洗凈,煮熟,切片;火腿切片;香菇去蒂,洗凈,切片;姜洗凈,切片;蔥洗凈,切段;香菜擇洗干凈。
2. 將鮮魚肚(青魚鮮肚)分離成外肚和內肚。
3. 外肚用沸水燙至色白有光時撈出,入清水漂清。
4. 內肚入湯鍋內煨煮至軟綿撈出,入清水漂清。
5. 將加工過的魚肚改刀切成棱形塊,待用。
6. 將鍋置旺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投入薑片、蔥段煸出香味。
7. 下筍片、香菇片、熟火腿片,略煸炒。
8. 放入魚肚,加入黃酒、雞清湯250克、精鹽、味精,煮燒。
9. 燒沸後用水澱粉勾稀芡,淋上熟雞油裝盤。
10. 撒上胡椒粉(白鬍椒粉),放上香菜葉即成。
3、糟青魚干
原料:青魚7500克,江米酒100克,白砂糖300克,黃酒500克,鹽130克。
做法:
1. 將青魚平放案頭,不去魚鱗,用刀從尾部沿著脊背至頭部,劈開頭顱,剖成魚腹相連的兩邊,挖去內臟和鰓,斬掉牙齒,刮凈腹內黑膜,用干布揩凈腹腔;
2. 將鹽和硝4克拌勻,擦遍魚的全身,背脊骨處要多擦幾遍;
3. 在背部肉厚處用竹扦扎幾個孔,以便將鹽硝塞入,防止霉變;
4. 再放入缸內,魚鱗朝下,上面用大石塊壓住,過7 天後取出;
5. 用清水洗凈,在日光下曬10天左右,然後掛在陰涼通風處,晾乾一個月左右;
6. 將魚干切成10厘米長、35厘米寬的小塊,裝入小瓦壇;
7. 將酒釀、白糖、黃酒、糟燒酒調製成汁,倒入瓦壇浸沒魚塊;
8. 用兩片毛竹交叉壓住魚干,然後用粘土密封壇口,放置陰涼處糟腌4 個月;
9. 食前將魚干放入碗內,加原鹵汁、白糖、黃酒至浸沒魚肉,加蓋;
10. 上籠用旺火蒸約1 小時,至魚肉呈鮮紅色即可;
11. 上桌前改刀裝盤,澆以蒸制時的原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