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如何加工
① 珍珠是怎麼加工成的
http://ke..com/view/33078.html?tp=0_11
網路有
② 珍珠是怎樣採收和處理的珍珠製作過程
市面上的珍珠琳琅滿目,我們看到的光彩奪目的珍珠,製成工藝其實很復雜的,通過下面對珍珠如何製作有更清楚的了解
珍珠的採收、處理和保存技術介紹
③ 怎麼把珍珠加工成圓形或成品
天然不規則的形狀反倒價值更容易接受。不知道國內現在怎麼樣,韓國的天然形狀一般比圓形價格高了一點~
④ 如何人工加工黑珍珠
當前對珍珠優化目的是提高檔次,增加其經濟價值。對於海水養殖珠,一般顏色的珍版珠均無需權改色,只有黑色珍珠因產量少,價格昂貴,所以才將淺色珍珠改成深色,方法有: 1.染色(加色)法。將和氨水溶液中,然後將浸泡好的珍珠放在陽光下或放到硫化氫氣體中還原,使珍珠的顏色成黑色。這樣產生的褐黑色、綠黑色和黑色的色調與天然同色珍珠十分相似,並且處理後的顏色對光、熱穩定。 2.射線輻照變色法。輻射變色法處理珍珠最多的是處理成黑色,與天然黑珍珠相近。該方法是將珍珠放在鑽源下照射而成黑色,其色對光和熱是穩定的,此法處理的黑珍珠因劑量極微故對人體無影響。 近期對雜色的淺色珍珠減色處理為統一的白色珍珠,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還是人工漂白法,只是在操作和配比上不斷改進,且各有絕招,關鍵步驟一般不外傳。日本盛產珍珠,據說日本在漂白珍珠上有絕妙之處,廣東雷州市流沙鄉養珠業者不惜重金買日本專利,大有起色,各地業主也到流沙參觀取經。
⑤ 珍珠項鏈加工方法
珍球磨圓,鑽眼,串珠,
⑥ 珍珠加工是真的嗎
天然珍珠是天然形成的,而養殖珍珠則是由人工培育和養殖的。如何區別這兩種珍珠,則有不少困難。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些區別方法。 (1)鑽孔法。這是一種常用而且比較有效的辦法。珍珠在加工前必須打全孔或半孔,如用10倍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孔口,在孔口處出現層次(即珍珠層與珠核之間的間痕),則大多數是養殖珠,無層次者為天然珠。(2)逆光檢驗法。這種辦法只對人工養殖的薄層珠有效。方法是用強聚光燈從珍珠的下面向上照射,透過珍珠層可以看到珠核的條紋。因為多數養殖珠的珠核是以貝殼加工而成,而貝殼的結構又是層疊式的。(3)內孔法。這是在珍珠鑒別中極少使用的方法。打過孔的珍珠通過一種極小的內窺鏡和放大鏡同時使用,檢查珍珠內部的結構。如果是天然珠,則珍珠層內產生折射,在鏡的一端可看到光的閃爍,如果是養殪珠則看不到這種光線。(4)特徵鑒別法。養殖珠有半透明凝膠狀的外表;有暗褐色的殼基質沉積而引起表面下不規則形狀的暗色邊縫;表面有突起的凹坑;時常具有淺綠色。天然珠的外表則往往帶有"橘皮狀"或"敲打痕跡"。上述方法只供參考,如要精確測定,可用儀器來進行測試,如X射線裝置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長時間的過量開采,目前全世界的天然珍珠已消耗殆盡,市場上出售的珍珠基本上都是養殖珍珠/
⑦ 珍珠加工
你到人民南路去看看,賣珍珠的地方就應該會有的,如果真的找不到,你就在淘寶網上問問那些掌櫃吧。
⑧ 人造珍珠怎麼加工
珍珠是一種珍奇的裝飾品,有天然和和人造兩種。以往人造珍珠是在原玉上塗料。若在尿素樹脂形成時摻入鉛等重物質,可得高比重原玉,但透明度不好;用玻璃做的原玉,光澤性強,但是需要千度以上的高溫,還需嫻熟的技藝。本方法不但使人造珍珠的光澤性強、透明度好,並且操作簡便、經濟,產品與天然珍珠難辮真假。
一、原料
所用原料是由一種透明的熱固性樹脂和充填劑配合製成的,再造當加些聚合催化劑及縮合劑。
熱固性樹脂有α,β—不飽和二元酸及乙二醇類,按需要可與芳香族飽和二元酸或脂肪族飽和二元酸並用。還可用密胺樹脂、尿素樹脂及酚醛樹脂等。熱固性樹脂的折射率應在1.52-1.58之間。
充填劑有玻璃料、硅石粉、氧化鋁等,可用其中之一,也可混合混用。熱固性樹脂和充填劑的混合重量比,須在15-16:40-85以內。
聚合催化劑有苯甲醯過氧化物、甲乙酮過氧化物、月桂醯過氧化物等。這類有機過氧化物在熱固性樹脂的100份內可添加0.1-5份。
縮合劑有氧化鎂、氫氧化鎂、氫氧化鈣、醇化鋁等。在熱固性樹脂的100份內可添加0.5-10份。
二、製作工藝
先將熱固性樹脂、充填劑、聚合催化劑、縮合劑等混合,製成半固體狀的成形材料。在作成原玉前預先加熱到80-160℃,鍍一層金屬膜,再以5公斤/厘米2的壓力進行處理,塗上珍珠料後再噴漆,即得具有天然珍珠般光彩的人造珍珠。
⑨ 珍珠粉的加工方法
珍珠粉是由珍珠加工而成,對珍珠粉的加工方法,《中國葯典》和《中葯炮製規范》均採用傳統的水飛法制備珍珠粉。由於珍珠粉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而傳統工藝生產效率低,生產周期長,損耗率大,並且不易控制微生物的污染。為此,各地出現許多珍珠粉的加工新工藝,先將珍珠粉的幾種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傳統粉碎法
取珍珠洗凈,用紗布包好,加豆腐(1:1)與水共煮2小時。取出豆腐洗凈,曬干,研細,用冷開水水飛至細。取出,放入鋪好紙的竹筐內,曬干或烘乾,再研細。
機械粉碎法
將珍珠淘洗後,置鹼水中搓洗,去除油垢,再用清水漂去鹼性,瀝干或紗布揩乾水分,置盤中均勻鋪成,然後置恆溫烘箱中以120-160℃高溫烘烤。待珍珠表面呈黃色有爆裂聲時,切斷電源。冷至60-70℃時迅速取出,趁熱用粉碎機粉碎,再入烘箱中烘熱,並研細過篩。
球磨粉碎法
將珍珠軋碎成顆粒後,置鹼水中侵泡。洗去油污及附著物,再用清水漂洗至中性,瀝干。置球磨缸內,加入適量蒸餾水,球磨。取出,置方盤中均勻鋪層,置電熱恆溫箱中140-160℃烘至乾燥。取出放冷,於密閉式振動篩中過篩。
氣流粉碎法
取已粉碎成近200目的珍珠粉,置氣流粉碎機中粉碎,採用分級收集裝置收集,對未達到要求的粉可繼續往復粉碎,直至達到規定細度范圍。
震動混練粉碎法
取經鹼水浸泡和漂洗至中性,並乾燥滅菌的珍珠,置震動混練機內粉碎,根據細度要求預選不同的粉碎介質,利用其振動磨練原理,使其起到粉碎作用,達到要求的細度。
特殊加工法
據《中成葯》1998年第5期報道,上海中葯制葯廠二廠錢涌等通過比較,上述幾種加工方法除機械法粉碎的口感、色澤方面較差外,其他均可。這主要是機械粉碎法利用了剪刀力的作用,而缺乏研磨和顆粒碰撞的粉碎作用。從粉碎條件來分析,傳統法和球磨法必須在恆溫20℃左右的環境中操作,否則由於水飛再加上時間較長,極易引起珍珠粉產生異味。從設備要求來看,除氣流粉碎法需要配備價格昂貴的分級分離器外,其它加工設備均較為簡單、價廉和易操作。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加工法均能滿足美容和葯用的需求。
納米化粉碎法
主要是高溫高壓爆裂法(應用於2004年)和全低溫納米研磨法(2008年問世的新方法)。這兩種方法均可將珍珠粉碎至100納米以下,形成納米珍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