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什麼是產地加工

什麼是產地加工

發布時間: 2021-01-25 00:24:42

1. 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了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葯內材乾燥,容符合臨床應用要求,以保證葯材質量,便於包裝、貯藏和運輸。葯材不幹燥,含水量大,能影響色澤、有效成分損失、香氣散失、變味等,嚴重影響葯材質量。故2題答案選B。

2. 原產地標準的加工標准

加工標準是根據製成品中的進口成分的HS品目號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發生變化來判專定是否經過實質性改屬造的標准。即:在一般條件下,如果進口成分與製成品目號不同,即發生了變化,則經過了實質性改造;如果相同,則未經過實質性改造。在此基本原則基礎上,一些給惠國還規定了某些附加條件,在這些附加條件滿足後,方可認定經過了實質性改造。有關具體條件可參照有關給惠國制訂的《加工清單》。 採用加工標準的給惠國有19個:歐洲聯盟15國、瑞士、挪威、土耳其和日本。

3. 中葯產地加工技術和炮製有什麼區別

產地加工是為了當地更好的貯藏,便於運輸。不是所有的都允許產地加工的。這也有規定的。炮製必須在正規的天冉飲片生產。不過現在都有點亂。反正說一套做一套

4. 產地加工是什麼

(張士良)

一、產地加工的目的與任務

古代用葯均為鮮品,隨著中醫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靠採集鮮品供葯用已不適應需要,人們開始將鮮品曬干貯存備用。曬干就是最早的葯材加工方法。經過幾千年的實踐、總結和提高,中醫臨床觀察的配合,使葯材加工技術不斷創新、改進而日臻完善。今天葯材的加工技術仍不斷創新、改進,並日益向科學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

葯材從採收到病人服用前,中間需經過若干不同的處理,這些處理通常被籠統稱為「加工」,或「加工炮製」。實際上加工與炮製是不同的概念,它們的目的、任務、措施、時間和地點都有較大的差別。凡是在產地對葯材進行的初步處理與乾燥,稱為「加工」,也叫「產地加工」、「生葯加工」。葯房、葯店、制葯廠或病人對葯材進行的再處理,則稱為「炮製」。產地加工是將鮮品通過乾燥等措施,使之成為葯材(或叫生葯)。炮製是將葯材進行切片、炒、炙等,使之成為直接供病人服用的「飲片」。

葯材加工的目的是提高葯效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保證葯材的品質,達到醫療用葯的目的,並利於包裝、貯存和運輸。總的任務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質量,以提高葯材的療效。具體任務是:第一,清除非葯用部分、雜質、泥沙等,以保證葯材的純潔;第二,按葯典規定的標准,加工修製成合格的葯材;第三,要根據醫療要求進行處理,減除葯材的毒性和不良性味,以保證葯材的效用和安全用葯;第四,進行乾燥、包裝成件,以利貯存和運輸。

二、加工過程中影響葯材品質的因素

葯材品質包括它含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性味、含水量、外觀形態特徵、純度、規格、等級等。外觀形態特徵主要指色澤、大小、形狀、斷面等。葯材品質的優劣不僅受植物種類、栽培品種、栽培方法和自然因素的影響,在加工過程中還受到葯材的成熟度、溫度、水、化學成分、輔助材料、加工技術與設備等因素的影響。

(一)葯材的成熟度

未成熟的葯材加工乾燥後,外表干癟、皺縮,或者色澤、氣味都達不到規定的標准。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低,加工折干率很低,加工成本也高。成熟過度的葯材加工乾燥後,質地枯老,色澤烏暗,或至無油潤感、無固有的氣味,甚至木質化、空心、松泡,所以品質也差。

(二)溫度

不同葯材乾燥加工所需的溫度有較大的差異。溫度高低不僅影響乾燥速度,而且影響葯材化學成分的存在狀況,如天麻未經過高溫蒸煮,不能迅速乾燥,天麻素的含量僅0.0006—0.113%;經過蒸煮後乾燥迅速,天麻素的含量大大提高,達0.233—0.296%。一般含揮發油、糖分多的葯材不宜高溫烘烤,高溫會使揮發油大量損失,使糖分糊化。果實、根、地下莖乾燥常需較高的溫度,但是溫度過高,特別是持續高溫,易產生外干內不幹,形成結殼,而且易焦枯,乾燥後無油潤感。

(三)水

葯材加工用水以清潔河水、井水、自來水為好。使用渾濁或含鹽鹼量高的水,進行清洗、浸漬、煮燙,會使葯材受到污染,失去應有的色澤,如清洗半夏、麥冬等應在清潔流水中進行,乾燥後色白、品質好。葯材含水量高低不僅影響乾燥速度、加工折干率,也影響質量,如紅花、菊花雨後採收的,含水分多,乾燥時易粘結成團,色澤深暗,乾燥不及時還易發生霉點、爛花等。

(四)化學成分

葯用植物的化學成分是極為復雜的,有水溶性的,如糖、果膠、有機酸、鞣酸、色素、甙類及部分生物鹼等;以及非水溶性的,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揮發油、樹脂、澱粉和蛋白質等。在加工乾燥過程中,葯材的化學成分在不斷發生變化,如果加工乾燥不當,常易引起有效成分的損失,甚至發生質的改變。例如,含甙類成分的葯材,不及時乾燥甙類成分就易分解損失;又如,含鞣質的葯材,加工使用鐵器刮皮、切削、煮燙、鞣質成分氧化使葯材變黑,如木瓜、何首烏、枳殼等。

(五)輔助材料

加工過程中有時需加入一些輔助材料,以抑制不良性味,減除毒性,或者促進迅速乾燥,增加色澤等,如白芍浸漬加入玉米、豌豆粉漿能抑制氧化變色。附片加工需用的鹽、鹽鹵,人參(糖參)加工需用的糖,浙貝母加工需用的蚌殼石灰等,都屬於輔助材料。輔助材料的質量、用量,添加或摻和的時間及用法,都會影響葯材加工的質量,使用不當就會降低葯效,甚至不能入葯。

(六)加工設備

加工設備指機械、烘房、工具等,它們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葯材的質量。如去皮機械質量差,去皮不凈,或者葯材損耗太大。工具質量差,切面或去皮不光潔。烘房、炕灶質量差,升溫、降溫困難,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使葯材乾燥的質量差,甚至發生霉變、焦糊等。

(七)加工技術

加工技術是影響葯材加工質量的主要因素。因為上述的影響因素,都可以通過它來調整,使不利因素變為有利;也會因技術低劣,使有利成為不利,葯材質量就更差。加工技術常影響加工過程的每個環節,如蒸、煮、燙、浸漬、火候、時間、色澤等的掌握,輔料添加的比例、時機等的控制,乾燥時對溫度的調整等,都是通過生產者的加工技術表現出品質優劣的。

三、加工所需的設備

葯材加工所需設備種類很多,而且因葯材而異。一般是就地取材,力求簡單實用,能一種設備具有多功能更好。主要設備包括工具、機械、熏煙設備、蒸煮燙設備、浸漬設備和乾燥設備。其中乾燥設備參看本章第三節。

(一)工具

加工使用的工具多為手工操作的,主要用於機械加工有困難,或者葯材產量小。例如,切除非葯用部分、刮皮、切削等使用的刀剪,清選、分級用的篩,洗滌用的刷子、筐、簍,蒸煮時扎孔排氣防裂口用的針等。加工數量大的葯材,所使用的工具有的近似機械,但是仍靠人手工操作,如黃連、澤瀉、姜、姜黃、川芎、浙貝母等,去皮、泥沙、須根,使葯材外表光潔所使用的撞籠、撞篼、柴桶等。撞籠是呈紡錘形的竹籠〔圖11—1(1)〕,撞篼是長方形的竹筐〔圖11—1(2)〕,柴桶是船形的木桶〔圖11—1(3)〕,它們的兩端均有兩個竹或木的把柄,以便手把持著來回推送,為了省力中央可用繩將它們懸吊起來。

圖11—1 去皮工具

(1)撞籠 (2)撞蔸 (3)柴桶

(二)機械

葯材加工使用的機械不多,主要是葯材種類多,產品形狀各異,產量小,往往一種機械只能用於一種葯材的某項加工工藝,不能一機多用。因此,目前使用的加工機械都比較專一化,或者利用其它機械。葯材加工使用機械主要用於去皮、切片、清選、分級、包裝、脫粒等,如山茱萸去核機、半夏去皮機、牛蒡子脫粒機、切片機、穀物脫粒機、碾米機(用於薏苡去殼)、貝母擦皮機等。葯材加工機械化,可以大大減輕體力勞動,提高工效和葯材的加工質量。根據葯材加工的特點,應以一機多能和發展小型化的加工機械為好。

(三)熏硫設備

熏硫使用的設備主要有熏櫃和熏室。熏櫃為方形或長方形的木櫃,用竹簾分隔成上下兩層,上層鋪放葯材,下層放火爐或盆燃燒硫磺。熏室與烘房相似,但是體積較小,在室外設烘爐燃燒硫磺,二氧化硫通過管道熏入室內。也可以在室內放置火爐燃燒硫磺。熏硫最簡單的設備是利用布或塑料帳篷,在篷內置火盆燃燒硫磺。

(四)蒸煮燙設備

蒸、煮、燙葯材使用的設備,一般都較簡陋,產量小的生產者多利用生活用的飯鍋、蒸籠(籠屜)。產量大的則有專門的蒸煮設備,如鍋爐、附子加工用的大蒸籠、大鐵鍋等。蒸籠有木製、竹製或鋁制,大小不定,多為圓形或正方形。煮、燙也可以使用機械。

(五)浸漬、漂洗設備

浸漬、漂洗葯材依具體情況配置設備。一般產量小可利用生活用具,如缸、盆、桶等進行浸、漂葯材。產量大的多建築專用的大池,大池可用混凝土、石塊等建造,並設有排污水口。用於漂洗的設備不宜固定,一般用桶、盆,因為固定設備操作不便,換水時間長。

四、加工處理的方法

葯材加工處理的方法很多,不同葯材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加工工藝很簡單,曬干或陰干即可,如一些種子類葯材;有的則較復雜,如人參、附子等。因此,要根據它的特性、品質、規格等要求來加工。葯材加工處理方法可分為乾燥前的處理和乾燥後的處理。乾燥前的處理也叫加工預處理,主要是洗滌、清選、去皮、修整、蒸煮燙、浸漂、熏硫、發汗等。乾燥後的處理,主要是修整、分級、捆紮、包裝等。包裝在本章第四節另有論述。

(一)洗滌

洗滌主要是去除葯材表面的泥沙、污垢,以及部分粗皮、須根,達到利於煮燙、乾燥和清潔的目的。洗滌多用於根及地下莖,特別是需蒸煮燙的北沙參、明黨參、天門冬、天麻、玉竹等,經過洗滌的煮燙後色澤好;要求葯材潔白的,也需洗滌才能達到品質標准,如人參、桔梗、麥冬、白芍、山葯、浙貝母、半夏等。但是有些外表色澤鮮艷,或內含色素能溶於水的,則不宜用水洗滌,如丹參、黃連、姜黃等。

洗滌用水應清潔,不可用渾水、污水。最好用筐、蔞盛葯材置流水中洗滌,較易去掉泥沙。洗滌有毒葯材如半夏、天南星、魔芋等,或者對皮膚有刺激,易發生過敏的葯材,如山葯等,可先用菜籽油或生薑遍塗手、腳,以免中毒。

(二)清選

清選主要清除葯材中的雜質和非葯用部分,同時初步分級,以利分別加工和乾燥。一些雜質在洗滌中是不易清除盡的,可用工具或手工清除。非葯用部分的清除,如根類葯材常清除地上部分或蘆頭等。具有兩個以上的入葯部位,或者入葯部位又是繁殖材料的,清選更有將它分開的任務,如板藍根與大青葉、鬱金與姜黃,以及丹參、山葯、白芍、延胡索等。

(三)去皮

根、地下莖、果實、種子及皮類葯材常需去除表皮(或果皮、種皮),使葯材光潔、內部水分易於向外滲透,乾燥快。去皮要厚薄一致,以外表光滑無粗糙感,去盡外表皮為度。去皮的方法有手工去皮、工具去皮、機械去皮和化學去皮。

1.手工去皮

一般產量小,無法使用工具或機械去皮的,才採用手工去皮。一些形狀極不規則的根、地下莖、樹皮和根皮,多採用手工去皮,如桔梗、白芍、山葯、杜仲、黃柏、肉桂等。一般手工去皮宜趁鮮時進行,去皮易盡,工效也高。以果皮入葯的,趁鮮時剝離果皮,如陳皮、青皮等,也屬於手工去皮。

2.工具去皮

多應用於葯材乾燥後或乾燥過程中去皮。常用的工具是撞籠、撞篼、木捅、筐、麻袋等。將葯材盛入以上工具,搖動、推送它們,使葯材相互沖撞磨擦,即可去掉粗皮,使葯材外表光潔。

3.機械去皮

產量大,葯材形狀規則的,可採用機械去皮,不僅工效高,成本低,而且避免發生中毒。一般使用小型攪拌機去皮,如半夏、天南星、澤瀉等。專一化的去皮機械各地有不少創造,如浙貝母擦皮機等。

4.化學去皮

目前採用者很少,因化學葯劑易污染葯材,使用必須慎重。化學去皮主要是利用化學葯劑腐蝕葯材表皮,達到去皮的目的。常用的化學葯劑有石灰、鹼等,如用石灰水浸漬半夏,可使表皮易脫落。

(四)修整

修整就是運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葯用部位及不合規格部分,或使葯材整齊,利用捆紮、包裝。修整工藝要根據葯材的規格、質量要求來制定,有的應在乾燥前完成,有的則在乾燥後完成。如剪除蘆頭、須根、側根,進行切片、切瓣、截短、抽頭等,多在葯材乾燥前進行;剪除殘根、芽苞,切削不平滑部分等,常在葯材乾燥後進行。

(五)蒸、煮、燙

蒸、煮、燙就是將鮮葯材在蒸汽或沸水中進行時間長短不同的熱處理,都在葯材乾燥前進行。目的是驅除葯材組織中的空氣,破壞氧化酶,阻止氧化,避免葯材變色;減少有效成分的損失,保證葯材的性味不致發生質的變化;使葯材細胞中原生質凝固,產生質壁分離,乾燥時水分蒸發快,乾燥迅速;使加入的輔料易向內滲透;通過高溫破壞葯材中的有毒物質,使之成為可供內服的葯物。

蒸是將葯材盛於籠屜或甑中,置沸水鍋上加熱,利用蒸汽進行的熱處理。蒸的時間長短依目的而定,以利於乾燥為目的,蒸至熟透心,蒸汽直透籠頂(甑頂)為度,如菊花、天門冬等;以去除毒性為目的,蒸的時間宜長,如附片需蒸12—48小時。

煮和燙是將葯材置沸水中煮熟或熟透心的熱處理。煮的時間長,葯材需煮熟,如天麻。燙的時間很短,以煮至熟透心為止,西南地區習稱「潦」,如川明參、石斛、黃精等,燙後乾燥快。判斷煮、燙是否熟透心,可從沸水中取出1—2支葯材,向其吹氣,外表迅速「乾燥」的為熟透心;吹氣後外表仍是潮濕的,或是乾燥很慢,表示尚未熟透心,應繼續煮、燙。

(六)浸漂

浸漂是指浸漬和漂洗。浸漬一般時間較長,有的還加入一定輔料。漂洗時間短,換水勤。浸漂的目的是減除葯材的毒性和不良性味;抑制氧化酶的活動,以免葯材氧化變色,如白芍、山葯等。浸漂要隨時注意葯材在形、色、味等方面的變化,掌握好時間、水的更換、輔料的用量和添加的時機。浸漂用水要清潔,換水要勤,以免發臭引起葯材霉變。

(七)熏硫

熏硫主要在乾燥前進行,它與貯藏期熏硫防霉變的目的不同。加工是利用硫磺燃燒產生二氧化硫,達到加速乾燥,使產品潔白的目的,並有防霉、殺蟲的作用,如白芷、山葯等。熏硫必須使硫磺燃燒完全,以減少升華硫磺顆粒殘留在葯材上影響葯材質量。硫磺燃點在230℃以上,所以在點燃時應加些輔助燃料,才能使之燃燒完全。

(八)發汗

鮮葯材加熱或半乾燥後,停止加溫,密閉堆積使之發熱,內部水分就向外蒸發,當堆內空氣含水氣達到飽和,遇堆外低溫,水氣就凝結成水珠附於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故稱這個過程為「發汗」。發汗是葯材加工中常用的、獨特的工藝,它能有效地克服乾燥過程中產生結殼,使葯材內外乾燥一致,加快乾燥速度;使某些揮發油摻出,化學成分產生變化,葯材乾燥後更顯得油潤、光澤,或者香氣更濃烈。發汗的方法有普通發汗與加溫發汗。

1.普通發汗

就是將鮮葯材或半乾燥葯材堆積一處,用草席等覆蓋任其發熱,達到發汗的目的。此法簡便,採用最廣,如玄參、板藍根、大黃、黃芪等。此外,採取晾曬,夜晚堆積使葯材回軟,也屬於普通發汗,如薄荷等。

2.加溫發汗

將鮮葯材或半乾燥葯材加溫後密閉堆積使之發汗,叫做加溫發汗。例如,厚朴、杜仲用沸水燙淋數遍加熱,然後堆積發汗;雲南加工茯苓是掘坑用柴草燒熱後,墊草一層,再相間鋪放茯苓和草,最後蓋草密閉使之發汗。前者叫發水汗,後者叫發火汗。

此外,要切實掌握好發汗的時間和次數。一般半乾燥和基本乾燥的葯材,發汗一次即可;鮮葯材、含水分多的肉質根或地下莖,發汗時間宜稍長,次數可多些。氣溫高的季節,發汗時間宜短,以免發生霉爛變質;氣溫低的季節,發汗時間宜稍長。

5. 什麼是生產加工行為

生產是指用原材料通過各個相互聯系的勞動製造出成品。
加工是指在生產中,與原材料變為產品直接有關的勞動過程。如鑄造、鍛造、沖壓等。

參考資料: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6. 蒲公英是產地加工嗎

蒲公英抄的總包片一般是草質、綠襲色,部分可帶淡紅色或紫紅色。紅色的蒲公英一個是來自仙劍;我覺得主要說的是它的總包片有的是紅色的 有些蒲公英的總苞片是紅色的啊,說的不是它的花。是苞葉呀!世界許多國家如美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均有野生或種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國的分布則更為廣泛,華北、華中、華東、東北等區的許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後,均有蒲公英生長;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單位或個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7. 原產地和產地有什麼區別

1、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相比,原產地名稱 所涵蓋的范圍較小內,因為原產地名稱容必須是由地理 名稱構成,且產品還必須具有符合條件的質量和 特徵。

2、產地標記,也稱貨源標識或產地名稱,由名 稱、標識或符號組成,用以表明一種商品來源於某一 特定國家、地區或特定的地方。盡管產地標記與地 理標志都有表明所標示商品來源的作用,但產地標 記只表明商品的製造地。

3、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為 了與國際接軌,國家質檢總局於2005年7月1日發 布實施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將過去的「原產 地域保護」正式更名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例如:一個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計算機然後銷售到其他的國家那麼這計算機的原產地是美國,產地中國。



(7)什麼是產地加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第三條 完全在一個國家(地區)獲得的貨物,以該國(地區)為原產地;兩個以上國家(地區)參與生產的貨物,以最後完成實質性改變的國家(地區)為原產地。產地是產品加工製造的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產地-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原產地-網路

8. 珠寶首飾的產地是指加工生產地還是原材料的產地

加工產地,普通的
珠寶首飾
產地都是加工產地
只有寶石有才有原產地的說明,還主要是
彩色寶石
(含翡翠),需要特別證書說明的。
例如:巴西的
碧璽

緬甸紅寶石
,各地寶石有礦區特徵。

9. 生產加工是什麼意思

這是委託生產,應該簽委託合同。
也是委託加工,因為對方提供圖紙,樣式。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