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竹筍怎麼加工
㈠ 筍干如何加工製作
1、挖筍
想自己在家中製作筍干,一定要去竹林中採挖新鮮的竹筍,最好選擇在每年春天的清明前後,這個時候的損失數量最多,而且多數竹筍已經冒出了頭,不但好挖,而且挖出的筍個頭比較大,口感也特別好。
2、削筍
在竹林中採挖新鮮竹筍以後,要去掉它表面的硬皮,也就是筍殼,如果用手撥殼會特別麻煩,最好的方法是選擇鋒利的刀具,直接把竹筍外層的硬殼去掉,得到裡面的筍肉。
3、煮筍
把新鮮的竹筍去掉,外層的筍殼,以後還要把他的筍節去掉,再把它們用清水洗凈去掉水分以後切成片狀。然後把筍片放到鍋中加清水煮熟,煮好以後取出放在筐中,上面壓上重物,把竹筍中的水分去掉。
4、曬干
把煮好的豬血去掉裡面的水分以後直接取出放在干凈的竹蔑上,攤平,放在陽光下晾曬,在曬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這樣能讓竹筍盡快脫水,等它完全曬干以後自製的筍干也就做好了,想吃的時候取出一些用清水泡發就可以。但是曬制筍干時一定要注意防雨,如果筍干曬制過程中淋了雨,那麼它的口感就會變差,而且保存過程中容易變質。
筍干除了上面這種做法以外,還可以取出新鮮筍肉以後直接放在鹽水中煮制,讓它吸收大量的鹽水以後取出,再去掉水分放在通風的地方風干,這樣做好的筍干保質期更長,但是在食用時需要經過脫鹽處理,不然味道太咸,一點也不好吃。
拓展資料:
製作方法
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
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
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
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
5、切片或落榨:將漂涼後的竹筍按3-5cm厚度手工切片,然後立即攤開自然晾曬5個太陽即可;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
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
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
6、曬干或烘(烤)干
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
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
7、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
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
關於筍干含水量的一點說明
部分商販打出含水量低於5%,甚至低於1%。這些都是噱頭,事實上,如果真的做成這么干,筍乾的口味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幾乎不能食用。最為合理的含水量,咸筍干是15%~25%,淡筍干是10%~15%,這樣的含水量既能保證筍干有較長的保質期,又保持了筍干最好的口感。
參考資料:網路-筍干
㈡ 干竹筍怎麼做熟得快
先用溫水浸泡一二天,再用旺火燒煮2小時,然後再用水浸泡兩三天。在水發期間,應天天換水內一次,以容保持水汪,防止發酸,並使其發足發透。一般500克筍干漲發率可達2500~3000克,質量好的能發3500~4500克。水發時,注重不能讓飯粒掉在裡面,以免筍干發黑。
技巧
泡發時可先用淘米水浸泡2小時,除去老根,再用溫水浸泡4~5小時後,放入高壓鍋內煮15~20分鍾,冷卻後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泡待用。做菜時隨吃隨撈,用油清炒或加豬肉、雞肉等葷腥搭配烹飪,可根據各人口味愛好調味,非常方便,並且清脆爽口,滑溜鮮美。
㈢ 竹筍如何加工
原竹筍→切端→預煮→冷卻→剝殼→修整→漂洗→挑選分級→裝罐→加湯汁→排氣→密封→殺菌→檢驗→成品。
1.原料選擇選擇鮮嫩、長短適宜,無污染、無病蟲害的鮮竹筍為原料,從採收到加工的時間不宜超出16個小時,否則會變粗老,影響產品的利用率。
2.切端預煮砍切後的竹筍,先洗去筍外部的泥土用刀切去筍根基部粗老部分,按100毫米、80~100毫米、80毫米以下,分三級;分級後用pH值為3.5左右的沸水,小級煮40分鍾,中級煮50分鍾,大級煮60分鍾,然後急速用流動水冷卻,冷透為止。
3.剝殼修整鮮竹筍煮好冷卻後剝殼,將老根切除,並用刀斜削筍根邊緣,進行修整。用尼龍絲紮成的弓將筍的嫩衣颳去,切口要平整,不要彈傷筍皮。
4.漂洗分級將整理好的竹筍置於流動水中,漂洗16~24小時,以除去筍肉中的可溶性物質,減少湯汁中的混濁現象。同時將pH值降至4.3左右起池。在包裝前按筍的形態將其分選為三級,並撿出等外級。
5.裝罐殺菌可抽真空製成軟包裝和手工裝罐。本文以手工裝罐為例:把分選好的筍小心裝入罐內,將湯汁的pH值調至5左右,每罐加滿湯汁。要求固形物含量60%,在低點溫度為80℃抽氣密封。採用常壓殺菌。
6.冷卻入庫殺菌後的竹筍無論軟包裝還是罐裝,均應迅速冷卻至常溫。並將罐體污跡沖洗揩凈,把印有商標、等級、規格、生產日期、條碼等的標識貼於罐面,逐批抽檢後,按等級登記進庫待銷。
㈣ 竹筍干怎麼做
用水泡開,然後切成段和肉一起燒
買五花肉,先把肉切成塊焯個水,然後把水到掉回,放黃酒,醬答油,姜,鹽一點,把泡好的筍段放進去,加水淹到一半,大火燒開後小火燜,大約燜40分鍾,水都燜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放味精了
㈤ 干竹筍怎麼發才能比較充分和做出來好吃呢
干筍十分堅硬,一般浸泡方法很難浸透浸軟,下面介紹兩種方法: 1.泡發時先將干筍放入鐵鍋內,加滿水後內煮30分鍾,然後用小火煮燜一會兒,再撈出切除老根,洗凈,浸泡在淘米水中待用. 2.先用冷水將干筍泡軟後切成薄片,再用少許鹼水燒開浸泡5分鍾左右撈出,放清水中漂凈,即可與其它食品一起烹調. 烹調:筍干先放入鍋內加容適量水,大火煮開後熄火放至冷卻,然後換水靜泡約半天,途中多次換水,以去酸味 (夏天最好放入冰箱冷藏凈泡)最後用高湯熬煮約30~40分鍾,即可 ( 用煮雞的湯來煮,筍干吸收了雞油,變得超香、超好吃的喔...)
㈥ 筍干如何加工成熟食系列方便筍
我們那也很多筍干啊
㈦ 春筍怎樣加工筍干
以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切根修整---高溫蒸煮---清水浸漂---榨壓成形處理---烘乾(民間以曬干為主)---整形包裝等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
製作做法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5、落榨: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6、曬干或烘(烤)干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
㈧ 竹筍曬干怎樣做
水燒開後放入竹筍,煮一下,根據筍的大小定時間
,小筍的話煮兩分鍾有點變色就差不多了,回撈出氻干答水份,如果想曬的快些,將氻乾的竹筍用干凈
的蛇皮袋裝好,用石頭或是其他的重物壓一到兩天,筍由圓變扁,這樣曬就快了,我自己是這樣做的,野生小竹筍壓扁後,再撕開成小條,曬一天就曬幹了,不壓的話,就要曬很久啦!
㈨ 筍干如何製成,有哪些加工程序和設備
二、製作方法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5、落榨: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6、曬干或烘(烤)干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