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干如何加工
Ⅰ 魚干是怎樣曬的,應該主要些什麼
1、剖割
剖割分別有三種形式背剖、腹剖和腹邊。主要是依據你選擇的魚類的大小來進行選擇哪種方法。記得要除去魚內的內臟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多餘部分除去。
(1)魚干如何加工擴展閱讀:
魚干多以青、草、鰱、鱖、鯉、鯽等淡水魚為原料,鹽腌後曬成鹹淡適中的水產品。常見的有魷魚干、鮑魚干、銀魚乾等。
魷魚,90%以上加工成魷魚干,系海產八珍之一。
鮑魚是海產貝類,將鮮鮑魚剝去貝殼,去掉內臟,取耳腹足,放入開水鍋中煮熟,取出晾乾即成干鮑魚。
銀魚,即海蜒,白色稍透明,長不過3厘米左右,通體無鱗,一向作為整體性食物應用(即內臟、頭、翅等均不去掉,整體食用),而整體性食物作為一種天然的「長壽食品」為國際營養學所確認。
夏天多吃這些蛋白質和鹽分過高的食品,會造成口渴,加劇脫水。由於大量蛋白質會增加身體的產熱量,故而酷暑時應少吃這類食品。如果吃了魚干,應當多喝水、豆湯或淡茶,並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
參考資料:網路——魚干
Ⅱ 魚乾的各種製作
1、原料選擇:魷魚體表易發紅。為保證成品質量,原料必須迅速處理,按魚體大小要分類加工,並用海水洗凈體表污物。
2、剖割:根據捕撈方法和魚體鮮度差異,採用挑割法和剖腹法兩種。
(1)挑割法。左手緊握魚背,魚頭向人身方向,魚腹朝上使腹腔突起,右手持刀(刀口朝上),刀口尖部自突起的腹腔內伸入至魚尾末端約1~2厘米處,刀尖鋒即向上頂挑一刀,這時,刀口應順腹腔正中心割開,使二邊肉片對稱美觀。挑割時刀尾尖部應緊貼腹腔內肉面,嚴防刀尾撞破墨囊,影響製品外觀。
(2)剖割法。將魷魚頭部向外,魚腹朝上置於木墊或魚台上,左手手心向上,食、中指伸入魚腹腹腔內將腹面托起彈開,右手持刀,刀口向下朝腹腔中心向魚尾方向把肉面剖開。其它要點同挑割法。按上述兩法剖割後,應隨手摘除墨囊。
3、頭部剖割:由於兩種剖割法的不同,魚頭持放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在頭部剖割的刀向也正好相反。剖割時,刀口對准頸端從水管中心向頭和肉腕中央剖切,順手向左右兩眼邊分別各斜切一刀,割破眼球,排除眼液,以利乾燥。挑割法是把刀口拉後往頭部方向剖割;剖割法是把刀口推向頭部剖割。4、摘除內臟:剖割好的魚體放於木板上,由另一人攤開腹腔兩邊肉片,用右手的拇、食、中指沿腹尾末端向頭部方向抓下全部內臟。同時防止抓掉海螵蛸(俗稱軟骨)和嘴。
5、洗滌:將去除內臟的魚體置於海水中洗滌,清除內面的污物、粘液。然後兩條肉面攤開對合疊起,置於清潔的容器中瀝干水分待出曬。防止亂疊而引起肉面變紅。
6、乾燥:有吊曬法和簾曬法兩種。
(1)吊曬法:用1米長竹簽穿在魷魚尾端的兩塊肉鰭上,魚頭向下,每根竹簽串10條,然後用繩子把竹簽綁掛在竹架上吊曬。次日把曬過的魷魚從竹簽上卸下,平放於曬具上繼續曬。至4~5成干時整型。其方法是用兩手的拇、食、中三指捻拉肉面及肉腕,使之平展對稱,呈長三角形。先整肉面,後整肉腕,兩條長觸腕整向一邊,盡可能保持完整。至7~8成干止,要邊整型邊翻曬5次左右。不上霜粉者,曬至足干即可收藏。要上霜粉的可按規格分等級後分別堆疊,蓋上麻袋罨蒸。繼續翻曬至足干包裝進庫。(2)簾曬法:即平鋪於竹簾上,先曬魚背,利於瀝水,後翻曬腹肉。整型翻曬工序同吊曬法。
雌魷魚(有粘附卵黃的)應挑選另行乾燥。
7、包裝與貯藏:成品干後可分級包裝。背長20厘米以上的為一級品,14~20厘米的為二級品,8~14厘米的為三級品。包裝用簍,內襯防潮物(如竹葉),每10條成品背腹疊法一致,用長觸腕當繩子紮成一小捆,結頭夾在成品中間,簍底一層背向下,頭部向簍心,環形排列,依次疊裝至簍面,最上層背要朝上,覆蓋防潮物,披上簍蓋扎牢。標明產地、等級、凈重。貯藏於通風乾燥的倉庫,底層墊上貨架,一般可保藏1年以上。 銀魚干營養分析: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宣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
銀魚干適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足,消化不良者食用;適宜高脂血症、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等症。
銀魚干食療作用:銀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潤肺止咳、善補脾胃、宣肺、利水的作用;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
銀魚干做法指導:銀魚可制軟炸等菜餚,還可制湯。
鹵魚干多以青、草、鰱、鱖、鯉、鯽等淡水魚為原料,鹽腌後曬成鹹淡適中的水產品。 製作方法:
1、剖割:按照魚類大小分別採用背剖、腹剖和腹邊剖三種形式。背剖,一般用於魚大肉厚的。剖割時從魚背鰭下第二鱗片進刀,刀至魚頭骨時,微斜在頭骨正中切開。除去內臟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腹內黑衣粘膜,用刀片輕輕颳去。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吞刀、夾刀及片刀,使鹽水易於滲透。魚小肉薄的,可採用腹剖。即在魚腹正中進刀,兩片對稱剖開。腹邊剖割的,可在魚身中線下邊切入,上至魚眼外圍,下到尾部肛門上為止。剖割後,去掉內臟。2、洗滌:剖割後在血液凝固前,用刷子逐條地在清水中洗刷去血污、粘液,放進筐內,滴干水分,即可進行腌制。也可以將洗滌後的魚體投入事先備好的鹵液中,浸洗3~5小時,取出滴干鹵水,再行腌制。
3、鹽腌:根據魚體大小確定用鹽數量,一般每100千克魚用鹽18~24千克。冬、春季偏少,夏、秋季節偏多。腌制時,將鹽均勻地擦敷在魚體、魚鰓、吞刀、眼球及釣孔內。然後置於腌池內,肉面向上,魚鱗向下,魚頭稍放低,魚尾斜向上,層層排疊。疊至池口時,可繼續排疊,直至超出池口10~15厘米。經4~5小時後,魚體收縮至與池口平齊時,再加撒一層封口鹽,並用竹片蓋面,石頭加壓。使魚體浸入鹵水,充分吸收鹽分,脫出水分。夏天還可以避免蒼蠅在魚體上生蛆。
4、曬干:魚出鹵時,利用鹵水將魚體洗刷一次,除去沾染的污物,滴干鹵水後,排放於曬魚簾上。魚鱗向上,曬1~2小時後翻成肉面向上,曬至中午時,將魚收進室內或將竹簾兩頭掀起蓋上魚體,讓其涼至下午3~4時,利用弱陽光再曬。經過2~3天曬至魚肚魚鰓擠不出水分時,就乾燥了。
Ⅲ 干魚筋如何加工
1、剖割
按照魚類大小分別採用背剖、腹剖和腹邊剖三種形式。背剖,一般用於魚大肉厚的。剖割時從魚背鰭下第二鱗片進刀,刀至魚頭骨時,微斜在頭骨正中切開。除去內臟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腹內黑衣粘膜,用刀片輕輕颳去。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吞刀、夾刀及片刀,使鹽水易於滲透。魚小肉薄的,可採用腹剖。即在魚腹正中進刀,兩片對稱剖開。腹邊剖割的,可在魚身中線下邊切入,上至魚眼外圍,下到尾部肛門上為止。剖割後,去掉內臟。
2、洗滌
剖割後在血液凝固前,用刷子逐條地在清水中洗刷去血污、粘液,放進筐內,滴干水分,即可進行腌制。也可以將洗滌後的魚體投入事先備好的鹵液中,浸洗3~5小時,取出滴干鹵水,再行腌制。
3、鹽腌
根據魚體大小確定用鹽數量,一般每100千克魚用鹽18~24千克。冬、春季偏少,夏、秋季節偏多。腌制時,將鹽均勻地擦敷在魚體、魚鰓、吞刀、眼球及釣孔內。然後置於腌池內,肉面向上,魚鱗向下,魚頭稍放低,魚尾斜向上,層層排疊。疊至池口時,可繼續排疊,直至超出池口10~15厘米。經4~5小時後,魚體收縮至與池口平齊時,再加撒一層封口鹽,並用竹片蓋面,石頭加壓。使魚體浸入鹵水,充分吸收鹽分,脫出水分。夏天還可以避免蒼蠅在魚體上生蛆。
4、曬干魚出鹵時,利用鹵水將魚體洗刷一次,除去沾染的污物,滴干鹵水後,排放於曬魚簾上。魚鱗向上,曬1~2小時後翻成肉面向上,曬至中午時,將魚收進室內或將竹簾兩頭掀起蓋上魚體,讓其涼至下午3~4時,利用弱陽光再曬。經過2~3天曬至魚肚魚鰓擠不出水分時,就乾燥了。
Ⅳ 魚干製作方法
剖好的新鮮復海鮮魚可以放入一制個塑料盆中或者塑料桶中,能盛水的容器即可。圖為曬魚乾的大姐將剖好的魚放入盆中。
放入盆中的海鮮魚剖面向上,擺滿一層後,撒上粗粒的食鹽,用來暫時腌制海鮮魚,這是為了給魚肉殺板,用鹽量大約是海鮮魚分量的四分之一。剖好一層撒一次鹽,讓所有的海鮮魚剖面都能撒到。
所有的海鮮魚都剖好撒鹽後,就可以加入海水,記住是海水而不是淡水,腌漬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時間長了,鹽分進入魚體多了,魚干在吃的時候就咸了。
腌制和晾曬魚干還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看,但觀看的過程還主要是看製作的過程。
腌漬一個小時左右後,魚干就可以撈出來用淡水沖洗干凈,去掉多餘的鹽和海水,這樣曬出來的魚干就是甜曬魚干。咸曬的魚干一般是海鮮魚不新鮮或者是天氣不好時才不得已而為之的,甜曬魚乾的價格也比咸曬的要貴很多。圖為正在晾曬的鮁魚干。
為什麼要在秋冬季才晾曬魚干呢?很簡單,春夏季溫度高,海鮮容易變質,再就是蒼蠅比較多,被蒼蠅叮過後會生蛆的。秋冬季空氣乾燥、沒有蒼蠅叮了,像圖中這樣大、厚實的海鮮魚一天就能曬到3成干,2天多就可以曬出成品魚干來。
Ⅳ 魷魚乾的加工方法
1.選擇曬魚場。選擇靠近海邊,交通便利,提水方便,平坦開闊的空地作 為曬魚場。要保持場地衛生整潔,無污物。如有條件可用水泥地作曬魚場。
2.設置支架。曬制工具有兩種:一種為固定支架,利用水泥柱或木樁,每兩根相互搭成三角形的支架,兩個支架的間距4-5米,中間拉7-8道鐵絲,並在鐵絲上各掛若干只可移動小鐵鉤,每兩條鐵絲間隔20-30厘米,立樁高3米。另一種方式是活動網架,用細竹竿紮成3米×1.5米的框架,中間掛尼龍網片。這種網架運用靈活,不受場地限制。
3.建浸魚池
選擇停車卸貨方便的地方,建造幾個浸魚用的水泥池,池子規格為2米×2米x 1.5米,底部設有排水口,以便排水。 1.選料。因魷魚體表容易發紅,為保證成品質量,原料必須及時處理,按魚體大小、鮮度分別挑選分類,並用海水洗凈體表污物。
2.浸泡。如用冰凍魷魚,須投入浸魚池申,用新鮮海水將魷魚投入浸泡8小時或半天。解凍必須適度,只要結凍的魚體能分離,單體稍微發軟,解凍就應結束,以免魚體發紅,影響商品質量。若曬場離海邊較遠,提取海水不便而改用F{來水時,必須加鹽。加鹽量按客戶的要求來定,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2小時,水溫保持在I0-200C之問,不要忽高忽低。浸泡直到魚體變硬、魚腹變軟後,撈出:瀝干水分,即可進行加工。
3.剖割,根據捕撈方法和魚體鮮度差異,採用挑割法和剖腹法兩種。
①挑割法:左手緊握魚背,魚頭向人體方向,魚腹朝七使腹腔突起,右手持刀(刀口朝上).刀口尖部自突起的魚腹腔內伸人至魚尾末端1-2厘米處,將刀尖鋒口向上頂挑l刀,這時刀口順魚腹腔內正中心割開,使兩邊肉片對稱呈蝴蝶狀。挑割時刀尾尖部應緊貼魚腹腔內肉面,嚴防刀尾撞破墨囊,影響製品外觀。
②剖腹法:將魷魚頭部向外,腹部朝上置下木墊或魚台上,左手手心向上,食、巾指伸人魚腹腔內將腹面托起彈開,右手持刀,刀口向下朝魚腹腔中心向魚尾方向把肉片剖開。魚腹腔剖開後,隨手摘除魚墨囊,然後將刀口對准魚頸端從魚水管中心向頭和肉腕中央剖切,順手向左右兩眼邊分別各斜切l刀,割破眼球,排除眼液,以利乾燥。
4.除內臟:將削割好的魷魚放在木板上,由另一個人扒開魚腹腔兩邊肉片,用右手的拇、食、中指沿魚腹尾末端向頭部方向挖出全部魚內臟,同時防止抓掉海螵蛸(俗稱墨魚骨)和嘴。
5.冼滌,將除去內臟的魚體置於海水(或J- 2%- 3%的食鹽水)中洗滌,除去污物、黏液,用淡水洗去鹽水液,然後把兩條魷魚肉攤開對合疊起,置於清潔的容器巾瀝干水分待曬。要防止亂疊而引起肉面變紅。
6.乾燥,曬制魷魚干主要集中在秋、冬季進行,因此時晴天少雨,氣候乾燥,魚體易乾燥。魷魚曬制一般需6-10天。乾燥可採用吊曬法和網曬法。
吊曬法:操作時把魷魚擺放在鐵絲網片上,用竹簽撐開胴體,用小鐵鉤住魷魚尾部掛在固定的支架上,使魚頭朝下,以便滲出體內水分。曬至四至五成於時整形,主要檢查小竹簽是否起到定型作用。如果發現外形不夠美觀,可用竹簽重新穿刺撐開定型。
網曬法:把魷魚平鋪在網簾上,先曬魚背,以利於瀝水,後翻曬腹肉,曬至四至五成干時整形,用手指拉伸肉面及肉腕,使之平展對稱。l天之內翻動4-5次(雌魚有卵黃的挑出另行乾燥)。
7.腌蒸。魷魚曬至八成千時,若成品需要上霜粉,就要將魷魚干放人筐內,四周用稻草或麻袋密封,放置7-10天後進行腌蒸。腌蒸的作用是使魚體部分水分向外擴散,並從肌肉中析出甜菜鹼等氮化物。乾燥後體表會附著1層白色晶體狀物體,好像霜花一樣,商業上稱為「血鯗」。這種物質帶有甜味,可增添滋味。將腌蒸盾的魚干搬到曬場上,曬至充分乾燥,然後包裝入庫。
8.分級,根據國標標准,背長25厘米以上為特級品,20-25厘米為l級品,14-20厘米為2級品,8-14厘米為3級品,水分均應小於20%。
9.包裝。包裝丁序應在衛生條件好的室內進行。曬制好的魷魚干體色微紅,肉質白嫩,質量上乘。經過人工整理,把細長的魚觸腕理直、平順,胴體放平,每10條魷魚背腹相疊捆紮一起,整齊裝入襯有塑料袋的魷魚專用紙箱(每15千克為一標准箱),註明產地、等級、凈重,裝滿後用膠帶封口,投放市場銷售或儲藏於通風乾燥的倉庫,底層墊上貨架,可儲藏1年以上。
Ⅵ 魚干製品主要有哪些加工方法
水產干製品的種類很來多,根據源魚的種類和產品的要求,大致可分為生干品、煮干品、鹽干品和調味干製品四大類。①生干品:原料不經鹽漬、調味或煮熟處理而直接乾燥的製品。生干品的主要優點是,原料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較少,復水性好,水溶性營養物質流失少,基本上保持原有品種的良好風味,並有較好的色澤。②煮干品:以新鮮原料經煮熟後進行乾燥的製品,在南方干制加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製品具有較好的味道和色澤,食用方便,能較長時間地貯藏。③鹽干品:經過鹽漬後乾燥的製品。一般都用於不宜進行生乾和煮乾的大、中型魚類的加工和來不及進行煮乾的小雜魚加工。優點是加工操作比較簡便,適合於高溫和陰雨季節的加工,製品的保藏期限較長。鹽干品有兩種製品,一種是腌漬後直接進行曬乾的魚製品,一種是腌漬後經漂淡再行乾燥的製品。④調味干製品:原料經調味料拌或浸漬後乾燥的製品,也可以是先將原料乾燥至半干後浸調味料再乾燥。調味干製品有一定的保藏性能,產品大部分可直接使用,攜帶方便,是一種價廉物美、營養豐富的產品。
Ⅶ 魚片干是怎麼製作的
隨著淡水漁業的迅速發展和養魚技術的不斷進步,魚產量大幅度提高,如何使魚產品均衡上市,解決魚貨淡旺季供應不均的矛盾和增加魚產品的附加值,使養魚戶既增產又增收,是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因此,淡水魚的保鮮與加工就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調味魚乾片是用生鮮淡水魚為原料,經處理、調味、烘烤、碾壓拉松而製成的淡水魚的加工產品。它具有製造工藝簡單、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攜帶和食用方便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現將其加工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一、加工的工藝流程
原料魚→三去(去鱗、去內臟、去頭)→開片→檢片→漂洗→瀝水→調味滲透→攤片→烘乾→揭片(生乾片)→烘烤→滾壓拉松→檢驗→稱量→包裝(成品)。
二、操作要點
1.原料的選用:用來加工淡水魚調味魚乾片的原料魚,一般有鰱魚、鱅魚、草魚、鯉魚等,調味魚乾片的質量一般受原料魚新鮮度的直接影響,即原料魚新鮮,可製得味美質優的魚乾片,因此,應選用捕獲鮮的或冷凍淡水魚為原料。要求魚體完整,氣味、色澤正常,肉質緊有彈性,原料魚的大小一般選用0.5千克以上的魚。
2.原料處理:先將魚去鱗片,然後用刀切去魚體上的鰭,沿胸鰭根部切去頭部。自胸部切口拉出雌魚的內臟,用於摘除卵巢,以備加工成魚子。接著用魚體處理機將雌、雄魚一起去鰓、開腹、去內臟、去腎和腹內膜,然後用毛刷洗刷腹腔,去除血污和黑膜。
3.開片:開片刀用扁薄狹長的尖刀,刀口鋒利,一般由頭肩部下刀連皮開下薄片,沿著脊排骨刺上層層開片(腹部肉不開)(肉片厚2毫米),留下大骨刺,供作他用。
4、檢片:將開片時帶有的大骨刺、紅肉、黑膜、雜質等檢出,保持魚片潔凈。
5.漂洗:淡水魚片含血液多,必需漂洗,漂洗是提高魚片質量的關鍵。常用的漂洗法是將魚片裝入篾籮內,再把籮浸入擦洗槽內,用循環水反復漂洗干凈。有條件的加工廠可將漂洗槽灌滿自來水,倒入魚片,用空氣壓縮機通氣使其激烈翻滾,洗凈血污,漂洗的魚片潔白有光,肉質較好。然後撈出瀝水。
6、調味:調味液的配方為,水100份、白糖70-80份、精鹽20-25份、料酒20-25份、味精15-20份。配置好調味液後,將漂洗瀝水後的魚片放入調味液中腌漬。以魚片100千克,加入調味液15升為宜。加入調味液腌漬滲透時間為30-60分鍾,並常翻拌,調味溫度為15℃左右,不高於20℃。要使調味液充分均勻滲透。
7.攤片:將調味腌漬後的魚片,攤在烘簾或尼龍網上,擺放時,片與片之間距要緊密,片張要整齊抹平,再把魚片(大小片及碎片配合)擺放,如魚片3-4片相接,魚肉纖維紋要基本相似,使魚片成型平整美觀。
8、烘乾:採用烘道熱風乾燥,烘乾時魚片溫度以不高於35℃為宜,烘至半干時將其移至烘道外,停放2小時左右,使魚片內部水分自然向外擴散後再移入烘道中乾燥達規定要求。
9、揭片:將烘乾的魚片從網片上揭下,即得生魚片。
10、烘烤:將生魚片的魚皮部朝下攤放在烘烤機傳送帶上,經1-2分鍾烘烤,溫度180℃為宜,注意烘烤前將生片噴灑適量的水,以防魚片烤焦。
11.碾壓拉松:烘烤後的魚片經碾片機碾壓拉松即得熟魚片,碾壓時要在魚肉纖維的垂直方向(即橫向碾壓才可拉松,一般需經二次拉松,使魚片肌肉纖維組織疏鬆均勻,面積延伸增大。
Ⅷ 魚產品加工怎麼做
想做魚產品加工需要很多的條件
首先魚的來源是否充足、供應是否及時
哪種內魚多、
其中最重要容的一點就是魚的種類
比如花鰱的加工主要是魚頭,現在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杭州的千島湖有機魚了
斑點叉尾洄(溝念)加工主要是魚肉製品,因為貨源廣,價格便宜,出肉多(增肉率高)
鱘魚加工投資比較大,可以說鱘魚全身都是寶,鱘魚魚子醬被稱為黑珍珠、魚皮可以做小飾品或皮具
魚頭可以單加工(因為鱘魚的魚頭都是軟骨,人們都非常的愛吃)至於器官可以拿去做魚粉
小野雜魚拿去做魚乾等
你要考慮的是你所在的地方什麼魚產量大
在考慮做什麼樣的加工、投資等
一個項目的產生並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希望能幫到你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
留言給我
Ⅸ 怎麼製作魚干 家常的那種
鹵魚乾的製作方法
鹵魚干多以青、草、鰱、鱖、鯉、鯽等淡水魚為原料,鹽腌後曬成鹹淡適中的水產品。
製作方法
1.剖割:按照魚類大小分別採用背剖、腹剖和腹邊剖三種形式。背剖,一般用於魚大肉厚的。剖割時從魚背鰭下第二鱗片進刀,刀至魚頭骨時,微斜在頭骨正中切開。除去內臟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腹內黑衣粘膜,用刀片輕輕颳去。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吞刀、夾刀及片刀,使鹽水易於滲透。魚小肉薄的,可採用腹剖。即在魚腹正中進刀,兩片對稱剖開。腹邊剖割的,可在魚身中線下邊切入,上至魚眼外圍,下到尾部肛門上為止。剖割後,去掉內臟。
2.洗滌:剖割後在血液凝固前,用刷子逐條地在清水中洗刷去血污、粘液,放進筐內,滴干水分,即可進行腌制。也可以將洗滌後的魚體投入事先備好的鹵液中,浸洗3~5小時,取出滴干鹵水,再行腌制。
3.鹽腌:根據魚體大小確定用鹽數量,一般每100千克魚用鹽18~24千克。冬、春季偏少,夏、秋季節偏多。腌制時,將鹽均勻地擦敷在魚體、魚鰓、吞刀、眼球及釣孔內。然後置於腌池內,肉面向上,魚鱗向下,魚頭稍放低,魚尾斜向上,層層排疊。疊至池口時,可繼續排疊,直至超出池口10~15厘米。經4~5小時後,魚體收縮至與池口平齊時,再加撒一層封口鹽,並用竹片蓋面,石頭加壓。使魚體浸入鹵水,充分吸收鹽分,脫出水分。夏天還可以避免蒼蠅在魚體上生蛆。
4.曬干:魚出鹵時,利用鹵水將魚體洗刷一次,除去沾染的污物,滴干鹵水後,排放於曬魚簾上。魚鱗向上,曬1~2小時後翻成肉面向上,曬至中午時,將魚收進室內或將竹簾兩頭掀起蓋上魚體,讓其涼至下午3~4時,利用弱陽光再曬。經過2~3天曬至魚肚魚鰓擠不出水分時,就乾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