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加工貿易如何計算gdp

加工貿易如何計算gdp

發布時間: 2021-01-28 03:47:50

Ⅰ 誰能給我幾份數據,歷年中國貿易順差統計數據、以及歷年中國最新的GDP數據,絕對高分!!!

貿易順差創紀錄意味著什麼?看來,就絕對數字而言,中國將在今年創造其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巨額貿易順差了。與往年前幾個月月度貿易統計通常為逆差不同,我國今年前8個月始終呈現貿易順差,1—8月累計出口4763億美元,同比增長32.2%;進口4155億美元,同比增長15.0%;累計貿易順差高達608億美元。如表1所示,1994—2004年,我國連續11年貿易順差,貿易順差最高紀錄是1998年的434.75億美元,其次依次是1997年的404.22億美元、2004年的320.97億美元、2002年的304.26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順差總額,接近年度貿易順差歷史最高紀錄,實為空前未有。如果6—8月期間月度貿易順差均在100億美元左右的態勢能夠得到延續,全年貿易順差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比此前的年度貿易順差最高紀錄翻一番以上。 我國今年貿易順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空前的增長?主要原因如下:其一是我國國內宏觀經濟走勢與主要貿易夥伴不同步,今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雖然可望保持在9%以上,超過此前的普遍預期,但2002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周期上升態勢可能已經發生了轉折;而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貿易夥伴國內經濟仍然處於高增長期,甚至日本也出現了強有力的自主性增長勢頭。正因為國內經濟降溫,內需不振,進口需求萎靡,出口增幅則因貨物紛紛轉向海外市場而迅速提升,兩項作用共同促使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劇擴大。其二是此前幾年國內高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正在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最典型者莫過於鋼鐵產品,出現了進口銳減或增幅下降而出口激增的現象。今年1—8月,我國出口鋼材1444萬噸,出口額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7.2%和121.6%;進口鋼材1750萬噸,進口額170.0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1.0%和增長17.9%;出口鋼坯及粗鍛件584萬噸,出口額2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7.0%和183.5%;進口鋼坯及粗鍛件97萬噸,進口額5.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2.1%和60.6%。從鋼鐵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中國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全世界最短的。第三是進口替代趨勢,這種趨勢在加工貿易中比較突出,即國內上游產業投資逐步形成生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一定地區內導致昔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轉為「小進大出」,原材料、中間投入品進口不能與出口同步增長。對此,我做了一個粗略的計算。最終目標市場為出口的加工貿易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即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中方按對方要求進行加工裝配,成品交給對方銷售,中方收取工繳費;另一種是進料加工貿易,即中方用外匯購買進口原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不考慮上述兩種加工貿易形式中在國內市場采購的投入品中有多少進口成分,我們得出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數據如表2所示。將加工貿易進口設備包括在內,我國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裝配和進料加工貿易兩種方式)國內增值率在2002—2004年依次為45%、47%、46%,今年1—8月則為49%。如果今年1—8月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保持在2002年45%的水平,貿易順差將減少97.3億美元。當然,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也對貿易順差火上加油,它不僅驅使一些企業開展提前錯後操作,加快出口而放慢進口;而且今年迄今的貿易順差中肯定有一部分是國際游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通過高報出口價格、低報進口價格方式而內流。今年貿易順差高增長既然已成定局,那麼它可能造成什麼後果?盡管在內需降溫的情況下,巨額貿易順差發揮了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凈出口一躍成為今年GDP增長的主力軍;但毫無疑問,巨大的貿易順差將進一步激化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爭端,尤其是與美國、歐盟之間的貿易爭端。按照我方統計,今年全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可望達到1000億美元,對歐貿易順差可望達到600億美元;按美方統計,今年全年對華貿易逆差可能超過1900億美元。在對華貿易逆差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治勢力最鍾愛話題的今天,可想而知,他們拿到這個貿易順差數據後會借機做些什麼文章。中美紡織品爭端久拖不決,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鍾。貿易順差高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巨額貿易順差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與此同時,由於巨額順差是我國國內經濟降溫的表現,國內經濟降溫最終將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向下調整的壓力。兩種作用究竟誰能占據上風,有待進一步觀察。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必將今年的順差看得過重。畢竟,今年的貿易順差絕對數額雖然創造了歷史紀錄,但相對規模還遠遠算不上太大。如表1所示,用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來衡量,今年1—8月為6.8%,雖然遠遠高於去年全年2.8%的水平,但在1990—2004年的15年中,有4年貿易順差相對規模超過了今年1—8月,分別是1990年(7.6%)、1997年(12.4%)、1998年(13.4%)、1999年(8.1%),今年的這項指標僅僅相當於歷史最高紀錄的一半而已。貿易順差高增長及其負面影響導致削減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的必要性上升,為此,可供選擇的策略通常有擴大進口(特別是戰略資源和資本設備進口)和對外投資兩途。這兩項策略固然必要,但應當注意時機選擇和其他相關問題。在戰略資源進口和建立儲備方面,鑒於目前國際初級產品市場仍然處於高價位,但已經連續數年上漲的初級產品行情可望在近一兩年甚至更短時間內發生轉折,中國國內經濟降溫將加快這一轉折到來,我國不應急於在高價位上入市,而應當等待其價格回落。擴大資本設備進口應當限於必要的、國內無法生產的尖端設備和技術,不應損害國內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在擴大對外投資中,應當注意約束企業經理們借機擴大自己「王國」的沖動,避免我國對外投資淪為製造大堆爛賬和資本外逃黑洞的大躍進。

Ⅱ 加工貿易拉動GDP的增長率如何計算

用GDP的自然對數值對加工貿易的自然對數值做回歸分析,即得到加工貿易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時,GDP的增長率是多少。

Ⅲ 為什麼當GDP增加時,貿易盈餘會減少(或貿易赤字增加)

經常賬戶的盈餘是由於投資過熱和潮湧現象形成產能過剩,國內消費相對專不足,當然要增加出口,屬使得經常賬戶出現盈餘。,中國外匯儲備過萬億,因為數據一直很穩定地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持續地增長。從定義上說,外匯儲備是經常賬戶的贏余和資本帳戶中私人交易的贏余相加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從統計關繫上來看,主要是貿易賬戶的盈餘特別大導致經常賬戶的盈餘特別大,而貿易帳戶的盈餘又主要是加工貿易的盈餘,根據計算結果,非加工貿易基本上與傳統經濟學講的雙缺口模型一致,是持續的、不斷擴大的赤字,就是加工貿易導致貿易贏余,貿易贏余導致經常帳戶盈餘,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資本帳戶,主要是FDI,導致私人帳戶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飆升。當GDP增加時,出進口增加,投資者利用高報出口價值、低報進口價值,或是,假技術轉讓等等不一而足的方式將人民幣變成外匯,導致貿易盈餘會減少(或貿易赤字增加)。

Ⅳ GDP國內生產總值包含哪些呢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走高原因分析
1 對外貿易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大力鼓勵出口,千方百計地通過出口進行創匯。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調整進出口結構,運用了價格、匯率、利率、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手段調控外貿,使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這些外貿政策的實施,導致了我國進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國貿易規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斷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進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穩居世界第3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升甚至出現偏高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外貿政策的產物。
2 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比重過高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長過快,與我國的加工貿易增長密不可分。近10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調動了三資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這給大量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創造了條件,造成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的過度發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準了中國,作為其加工基地,大量開展加工貿易。因此從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看,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初,加工貿易從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貿易額超過一般貿易,到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55.28%。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6 905.1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的48.55%,加工貿易出口與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高28.8%和24.2%,遠高於出口和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15.3%和14.9%。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一頭在內」的一種貿易方式,通常從事低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高於從事高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從事的是低層次的加工貿易,即使屬於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加工貿易也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節,附加價值不高,國內采購率較低,利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產後出口,它與國內經濟的聯系不緊密,因此運用包含加工貿易在內的外貿依存度指標,無法真實反映對外貿易對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貿易,出口依存度顯著降低。
3 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
從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則外貿依存度下降;人民幣貶值,則外貿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間人民幣匯率一直處於貶值中。1978年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1.5771人民幣,1993年下降為1美元兌換5.7620元人民幣;而1994年我國實施匯率並軌,國內銀行掛牌的美元兌人民幣的年平均匯率驟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幣計算的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猛增11個百分點;1994年~2003年,人民幣匯率總體上處於穩定趨勢。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PPP)低3倍左右。從2003年至今,人民幣受到來自多方因素的影響,匯率小幅上升。但從總體上看,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對出口產生了巨大影響,外貿依存度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說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較快提高,人民幣貶值是一個重要原因。
4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對外貿易依存度計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統計結果對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對有著直接的影響。由於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採用產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國家,所以統計遺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國家統計局兩次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從兩次公布的結果看,1993~2004年我國的GDP總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經濟普查年度GDP上調了23 002億元,GDP年均上調7 418億元。與GDP數據修訂前相比,GDP數據修訂之後我國歷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對外貿易依存度修訂之前是70.01%,修訂之後下降了10.2個百分點,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對GDP進行修訂之前,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其中第三產業可貿易程度較低,所以在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時,第三產業在GDP中比重越大,計算得到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越小。因為第三產業在對外貿易中獲取利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本、技術輸出、服務貿易等方式。在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時一般用商品貿易額/GDP,所以作為分子的進出口貿易額就較小。因此,第三產業發達的國家外貿依存度就較低。從全世界范圍看,21世紀初,世界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為62%,其中低收人國家平均為38.8%,48個中等收入國家為54%,高收人國家(即發達國家)平均為67%左右,第三產業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產值最大的部門。如美國,其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5%,2005年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僅為25%,因而列入較低外貿依存度國家。而我國第三產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以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貿易依存度就會偏高。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