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圖紙鑄造件怎麼表示不加工面
① 鑄造工藝圖中非加工面用畫加工餘量嗎
對一個鑄造工件,鑄造工藝圖中最起碼要分為兩個不同類別的圖紙來分別畫出:一版個是零件的權最終加工圖,另一個是鑄造零件圖,實際上還應有鑄造模具圖。至於非加工面的加工餘量,幾張圖一比較就知道了。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編制機加工工序圖,因為設計的准則之一是為下道工序提供方便。
② 機械圖中,焊接圖中加工表面與不加工表面怎樣標注表面粗糙度符號
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是;
1,通過去料的方式取得,比如車、銑,刨、磨等通過機械加工方法所達到的粗糙度。2,如採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的粗糙度,比如通過鍛造或鑄造的或焊接方法取得,具體標注如下表;
③ 鑄造圖紙和加工圖紙怎麼區分
看加工符號,鑄件圖紙上的加工符號是不除去材料的加工符號,一般沒有粗糙度要求,且過渡處一般有圓角,加工件圖紙上的加工符號是除去材料的加工符號,一般有粗糙度要求。
④ 鑄件不需要加工的面標注粗糙度
如果對粗糙度沒有特別要求,在圖的零件部分可以不標注,在圖的右上回角標註:「其他答+粗糙度符號+粗糙度數值(對一般粗糙度也有數值要求的時候,一般是12.5或者6.3,表示表面簡單打磨光滑的零件)」或者:「其他+裡面有圓圈的粗糙度符號(對一般粗糙度沒有數值要求,只要求毛坯表面的無需加工的粗糙度即可)」。
對於粗糙度的選取,應該按照機械設計手冊中粗糙度的表格選取,或者你要設計的零件的技術手冊中關於粗糙度要求的表格選取。
如果是零件設計圖的話,就一定要標注粗糙度,裝配圖要標注出各零件關鍵配合面的粗糙度與配合公差。
當然這是書本的要求,具體應用時,有的零件粗糙度也會省略,我在工廠里就見過有些零件粗糙度沒有標出,原因是在本工廠長期的作業中已經有了粗糙度的潛要求,或者前一個工步有要求而後一個就沒必要,但這都是不規范的。
第三個問題,要去除材料的話,定成其他12.5或者是其他6.3吧,這兩個是一般機床的一般加工都能達到的粗糙度,你說這種情況一般就是用這倆。
⑤ 機械制圖時加工面與非加工面怎麼區別
一、精度要求不同
1、加工面的的表面粗糙度要求高。
2、非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低。專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屬加工表面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 。其兩波峰或兩波谷之間的距離(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屬於微觀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則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採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離時表面層金屬的塑性變形以及工藝系統中的高頻振動等。由於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跡的深淺、疏密、形狀和紋理都有差別。
二、機械制圖時二者標識方法不同
1、加工面一般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獲得。
2、非加工面一般用不去除材料方法獲得。
三、加工餘量大小不同
機械制圖時加工面與非加工面加工餘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餘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餘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
⑥ 機械加工箱體,該怎樣在圖紙上看出需要加工的面,我是新手,希望高手賜教啊
對於需要加工或者不需要加工的零件表面,用表面粗糙度的圖符來表示,見下圖:
⑦ 鑄造零件圖,怎麼在CAD上表示預留加工的表面或孔
用光潔度配合用文字表示,鑄造的都是「毛」面,一旦出現「光潔度」的符號,一般都是機加工,再配以文字,「鑄造後加工」字樣即可。
⑧ 對零件(特別是鑄件或鍛件)上非加工面,即毛坯面的尺寸 問題如下
1,根據表面粗糙度符號區別加工面和非加工面
2,老式繪制方式。需要加工的內表面分為▽、容▽▽、▽▽▽、▽▽▽▽,
不需要加工的表面用符號∽表示。
3,新的繪制標記方式
表示去除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上面會帶有具體數值要求,也就是我們說的加工面。
鑄件是否需要二次加工,要根據零件的圖紙標識判斷。
⑨ 關於鑄造件哪些部位要加工,哪些部位不需加工.怎麼確定高分求詳細答案。
圖紙上標注了加工符號,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末注公差執行的標准。
鑄件採用的鑄造工藝,有些尺寸可以直接通過鑄造達到使用要求。
⑩ 機械制圖表面結構代號鑄造面怎麼表示
鑄造面不用標明,在標注完加工面之後,在圖紙右上角標注其餘公差,如我圖中的符號Ra12.5表示鑄造面,括弧裡面的加工符號表示各加工面的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