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零件加工如何確定基準面
基準面一般分為粗基準和精基準,基準要素分為中心要素和輪廓要素,粗專基準一般為材料或鑄屬造表面,精基準一般為已經加工過的表面,當基準引線對准尺寸線時表示為該尺寸的中心要素,不是表面要素,你的圖上的基準是指中心要素(即242尺寸的形成的中心線),另外,由於圖中這個尺寸的上下結構不對稱,使用中心要素不合理,所以圖紙的基準標注符合標准,但是不合理的,圖紙有一些小問題,主要是不可操作,測量不能找到基準。
Ⅱ 加工工件時,應選擇怎麼樣的粗基準面
在制訂工藝規程時,定位基準選擇的正確與否,對能否保證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 精度要求,以及對零件各表面間的加工順序安排都有很大影響,當用夾具安裝工件時,定位 基準的選擇還會影響到夾具結構的復雜程度。因此,定位基準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工藝問題。
選擇定位基準時,是從保證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出發的,因此,定位基準的選擇應先選擇 精基準,再選擇粗基準。
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選擇精基準時,主要應考慮保證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裝方便可靠。其選擇原則如下:
(1) 基準重合原則
即選用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以避免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而引起的基準不重合誤差。
(2) 基準統一原則
應採用同一組基準定位加工零件上盡可能多的表面,這就是基準統一原則。這樣做可以簡化工藝規程的制訂工作,減少夾具設計、製造工作量和成本,縮短生產准備周期;由於減少了基準轉換,便於保證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例如加工軸類零件時,採用兩中心孔定位加工各外圓表面,就符合基準統一原則。箱體零件採用一面兩孔定位,齒輪的齒坯和齒形加工多採用齒輪的內孔及一端面為定位基準,均屬於基準統一原則。
(3) 自為基準原則
某些要求加工餘量小而均勻的精加工工序,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定位基準,稱為自為基準原則。如圖3所示,磨削車床導軌面,用可調支承支承床身零件,在導軌磨床上,用百分表找正導軌面相對機床運動方向的正確位置,然後加工導軌面以保證其餘量均勻,滿足對導軌面的質量要求。
(4) 互為基準原則
當對工件上兩個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進行加工時,需要用兩個表面互相作為基準,反復進行加工,以保證位置精度要求。例如要保證精密齒輪的齒圈跳動精度,在齒面淬硬後,先以齒面定位磨內孔,再以內孔定位磨齒面,從而保證位置精度。再如車床主軸的前錐孔與主軸支承軸頸間有嚴格的同軸度要求,加工時就是先以軸頸外圓為定位基準加工錐孔,再以錐孔為定位基準加工外圓,如此反復多次,最終達到加工要求。這都是互為基準的典型實例。
(5) 便於裝夾原則
所選精基準應保證工件安裝可靠,夾具設計簡單、操作方便。
Ⅲ 銑削怎麼保證與上基準面齊平
銑削保證與上基準齊平,對於零件加工量大。一般可以做工裝裝夾銑削最好。對於平面加工的型腔,要用沒有加工到的基準面的地方做定位。用螺絲在工件底部向上頂緊,就能保證工件不用打表就能操作了。具體工裝要根據零件的形狀尺寸製作。
Ⅳ 工程制圖,零件圖中怎麼知道指出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尺寸基準
這個基準是畫圖人根據零件的特徵來指定的,比如說一個軸承座,當然就是軸承座地專面要求的比較平整,那麼屬底面就是你選擇的基準面也是加工的基準面,上去軸承孔要求的精度更高一些,這個高度尺寸是從基準底面向上走多少尺寸而來的
Ⅳ AutoCAD畫圖。標注尺寸的時候如何選擇加工基準面現在一個有凸模,到底是刃口還是底部呢
底部吧,
底部磨平後,到需要的尺寸,刃口上所有高高矮矮的尺寸,都以底為准
Ⅵ 機械加工工藝中選擇基準面的問題,求教了
選擇精基準應考慮如何保證加工精度和裝夾准確方便,一般應遵循如下原則:
1.應盡可能先用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作為精基準,避免基準不重合造成的定位誤差,這一原則就是「基準重合」原則,當精磨外圓時,從基準重合原則出發,應選擇內控表面為定位基準。
2.當工件以某一組精基準定位,可以比較方便地加工其他各表面時,應盡可能在多數工序中採用同一組精基準定位,這就是「基準統一」原則。
3.當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餘量盡量小而均勻時,應選這加工表面本身作為精基準,而該加工表面與其他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則要求有先行工序保證,既遵循「 自為基準」原則。
4.為了獲得均勻的加工餘量或較高的位置精度,在選擇精基準時,可遵循「互為基準」的原則。
5.精基準的選擇應使定位 准確,夾緊可靠,為此,精基準的面積與被加工表面相比,應有較大的長度和寬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Ⅶ 機加工中,加工基準面怎麼選擇
選擇加工基準要滿足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的要求,同精度的尺寸則版選大的為基權准,不同精度的尺寸則選精度高的作為基準,其次可以選擇易裝夾的面作為基準。
加工中心:數控銑床引是在一般銑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加工工藝基本相同,結構也有些相似,但數控機床是靠程序控制的自動加工機床,所以其結構也與普通銑床有很大區別。
Ⅷ 如何確定主要尺寸基準
1.尺寸基準的確定方位
尺寸基準根據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尺寸確定分三種:長度方向的尺寸基準、寬度方向的尺寸基準、高度方向的尺寸基準。以下簡稱為長度基準、寬度基準、高度基準。
長度基準和高度基準在主視圖中確定。寬度基準在左視圖或俯視圖中確定。如果零件的表達方案為主視圖和左視圖,寬度基準必須在左視圖中確定,如果零件圖的表達方案是主視圖和俯視圖,寬度基準必須在俯視圖中確定。
2.當視圖完全對稱,長度基準為主視圖的豎直中心線(即零件的左右對稱面),高度基準為主視圖的水平中心線(即零件的上下對稱面),當左視圖前後對稱時,寬度基準為左視圖的豎直中心線(即零件的前後對稱面);當俯視圖前後對稱時,寬度基準為俯視圖的水平中心線(即為零件的前後對稱面)。
3.當視圖不對稱時,長度基準為主視圖的左端面或右端面,高度基準為主視圖的下底面或上底面。寬度基準為左視圖或俯視圖的前端面或後端面。
4.在非對稱零件中怎麼確定長度基準是主視圖中的左端面還是右端面?高度基準是零件的上底面還是下底面?寬度基準是零件的後端面還是前端面?必須根據零件加工面的精度高低與標准尺寸個數的多少以及形位公差的基準位置來確定。
當精度相同的情況下,標注尺寸個數多者為基準:當標注尺寸個數相同的情況下精度高者為基準;當精度等級相同時。標注尺寸的個數也相同時,與形位公差基準位置重合者為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