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對流通加工的形式有什麼
1.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有哪些形式要求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義是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也就是對是否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在什麼地方設置、選擇什麼類型的加工、採用什麼樣的技術裝備等問題做出正確抉擇。這樣做不僅要避免各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優。
1、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決定整個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點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如果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一方面,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會出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產品由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的運輸;另一方面,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也會增加近距離運輸、保管、裝卸等一寫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需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另外,一般來說,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該設置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如果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內的正確選址問題。如果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比如說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加工點周圍的社會環境條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流通加工來完成,或者把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業錯誤地交給生產過程去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來說,如果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的,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可能會出現生產爭利的惡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者對生產和消費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由於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包裝等問題,相反卻增加了作業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現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它有較大的投入產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補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勢必會影響它的經濟效益。
2、實現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徑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對於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終判斷,是看其是否能實現社會的和企業本身的兩個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優效益。流通企業更應該樹立社會效益第一的觀念,以實現產品生產的最終利益為原則,只有在生產流通過程中不斷補充、完善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價值。如果只是追求企業的局部效益,不適當地進行加工,甚至與生產企業爭利,這就有違於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屬於流通加工的范疇。
2. 配送中心的類型和功能
(1)以生產廠為主的配送中心是以家用電器、汽車、化妝品、食品等國有工廠為主。流通管理能力強的廠商,在建立零售制度的同時,通過配送中心使物流距離縮短,並迅速向顧客配送的體制。其特點是環節少、成本低。但對零售商來說,因為從這里配送的商品,只局限於一個生產廠的產品,難以滿足銷售的需要,是一種社會化程度較低的配送中心。
(2)以批發商為主的配送中心是指專職流通業的批發商把多個生產廠的商品集中起來,作為批發商的主體商品。這些產品可以單一品種或者搭配向零售商進行配送。這種形式,雖然多了一道環節,但是一次送貨,品種多樣,對於不能確定獨立銷售路線的工廠或本身不能備齊各種商品的零售店,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3)以零售商為主的配送中心一般是指待大型零售店或集團聯合性企業所屬的配送中心。從批發部進貨或從工廠直接進貨的商品,經過零售店自有的配送中心,再向自己的網點和櫃台直接送貨。為保證商品不脫銷,零售店必須有一定的"內倉"存放商品,配送中心可以及時不斷地向商店各部門送貨,不僅有利於減輕商店內倉的壓力,節約內倉佔用的面積,而且有利於庫存集中在配送中心,還有利於減少商店的庫存總量。
(4)以商業企業集團為主的配送中心是由商業企業集團組建的完成本企業集團商品供應或銷售的配送中心。它是為適應企業集團的產品銷售而組建的。
(5)以物流企業為主的配送中心是為批發企業服務的綜合性物流中心。各地批發企業都有相當一部分的商品存儲在當地的儲運公司倉庫里。在儲運公司倉庫實現由儲存型向流通型轉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配送中心,可以越過批發企業自己的倉庫或配送中心,直接向零售店配送商品。與批發企業各自建立的配送中心對比,它的特點是物流設施的利用率高,成本低,服務范圍廣。
配送中心不等於一個倉庫。配送中心主要功能是提供配送服務。在物流供應鏈環節中,是一處物流結點,為物流下游經銷商、零售商、客戶作配送工序。利用流通設施、信息系統平台,對物流經手的貨物,作倒裝、分類、流通加工、配套、設計運輸路線、運輸方式,為客戶提供度身配送服務。目的在於節約運輸成本、保障客戶滿意度。
3. 流通加工的類型
根據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類型:
為適應多樣化需要
生產部門為了實現高效率、大批量的生產,其產品往往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要求。這樣,為了滿足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要,同時又要保證高效率的大生產,可將生產出來的單一化、標准化的產品進行多樣化的改制加工。例如,對鋼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平板玻璃按需要規格的開片加工;木材改製成枕木、板材、方材等加工。
為方便消費、省力
根據下游生產的需要將商品加工成生產直接可用的狀態。例如,根據需要將鋼材定尺、定型,按要求下料;將木材製成可直接投入使用的各種型材;將水泥製成混凝土拌合料,使用時只需稍加攪拌即可使用等。
為保護產品
在物流過程中,為了保護商品的使用價值,延長商品在生產和使用期間的壽命,防止商品在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等過程中遭受損失,可以採取穩固、改裝、保鮮、冷凍、塗油等方式。例如,水產品、肉類、蛋類的保鮮、保質的冷凍加工、防腐加工等;絲、麻、棉織品的防蟲、防霉加工等。還有,如為防止金屬材料的銹蝕而進行的噴漆、塗防銹油等措施,運用手工、機械或化學方法除銹;木材的防腐朽、防乾裂加工;煤炭的防高溫自燃加工;水泥的防潮、防濕加工等。
為彌補生產加工不足
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許多產品在生產領域的加工只能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完全實現終極的加工。例如,木材如果在產地完成成材加工或製成木製品的話,就會給運輸帶來極大的困難,所以,在生產領域只能加工到圓木、板、方材這個程度,進一步的下料、切裁、處理等加工則由流通加工完成;鋼鐵廠大規模的生產只能按規格生產,以使產品有較強的通用性,從而使生產能有較高的效率,取得較好的效益。
為促進銷售
流通加工也可以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比如,將過大包裝或散裝物分裝成適合依次銷售的小包裝的分裝加工;將以保護商品為主的運輸包裝改換成以促進銷售為主的銷售包裝,以起到吸引消費者、促進銷售的作用;將蔬菜、肉類洗凈切塊以滿足消費者要求等等。
為提高加工效率
許多生產企業的初級加工由於數量有限,加工效率不高。而流通加工以集中加工的形式,解決了單個企業加工效率不高的弊病。它以一家流通加工企業的集中加工代替了若幹家生產企業的初級加工,促使生產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為提高物流效率
有些商品本身的形態使之難以進行物流操作,而且商品在運輸、裝卸搬運過程中極易受損,因此需要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加以彌補,從而使物流各環節易於操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損失。例如,造紙用的木材磨成木屑的流通加工,可以極大提高運輸工具的裝載效率;自行車在消費地區的裝配加工可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損失;石油氣的液化加工,使很難輸送的氣態物轉變為容易輸送的液態物,也可以提高物流效率。
為銜接不同運輸方式
在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結點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可以有效解決大批量、低成本、長距離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的末端運輸和集貨運輸之間的銜接問題。在流通加工點與大生產企業間形成大批量、定點運輸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為核心,組織對多個用戶的配送,也可以在流通加工點將運輸包裝轉換為銷售包裝,從而有效銜接不同目的的運輸方式。比如,散裝水泥中轉倉庫把散裝水泥裝袋、將大規模散裝水泥轉化為小規模散裝水泥的流通加工,就銜接了水泥廠大批量運輸和工地小批量裝運的需要。
生產——流通一體化
依靠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或者生產企業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業涉足生產,形成的對生產與流通加工進行合理分工、合理規劃、合理組織,統籌進行生產與流通加工的安排,這就是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形式。這種形式可以促成產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經濟技術優勢,是目前流通加工領域的新形式。
為實施配送
這種流通加工形式是配送中心為了實現配送活動,滿足客戶的需要而對物資進行的加工。例如,混凝土攪拌車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把沙子、水泥、石子、水等各種不同材料按比例要求裝入可旋轉的罐中。在配送路途中,汽車邊行駛邊攪拌,到達施工現場後,混凝土已經均勻攪拌好,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4. 流通加工的形式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目的,流通加工具有不同的類型:
1、為適應多樣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生產部門為了實現高效率、大批量的生產,其產品往往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要求。這樣,為了滿足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要,同時又要保證高效率的大生產,可將生產出來的單一化、標准化的產品進行多樣化的改制加工。
2、為銜接不同運輸方式、使物流更加合理的流通加工
在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的結點設置流通加工環節,可以有效解決大批量、低成本、長距離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的末端運輸和集貨運輸之間的銜接問題。
在流通加工點與大生產企業間形成大批量、定點運輸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為核心,組織對多個用戶的配送,也可以在流通加工點將運輸包裝轉換為銷售包裝,從而有效銜接不同目的的運輸方式。
3、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
依靠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或者生產企業涉足流通,或者流通企業涉足生產,形成的對生產與流通加工進行合理分工、合理規劃、合理組織,統籌進行生產與流通加工的安排,這就是生產—流通一體化的流通加工形式。
這種形式可以促成產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企業集團的經濟技術優勢,是目前流通加工領域的新形式。
(4)配送中心對流通加工的形式有什麼擴展閱讀:
要實現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1、加工和配送結合
就是將流通加工設置在配送點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進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業流程中分貨、揀貨、配貨的重要一環,加工後的產品直接投入到配貨作業,這就無需單獨設置一個加工的中間環節,而使流通加工與中轉流通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同時,由於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這是當前對流通加工做合理選擇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產品的流通中已經表現出較大的優勢。
2、加工和配套結合
「配套」是指對使用上有聯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應給用戶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當然,配套的主體來自各個生產企業,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麵,就是由其生產企業配套生產的。
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個生產企業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盤菜、湯料等。這樣,在物流企業進行適當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為供需橋梁與紐帶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運輸結合
我們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銜接干線運輸和支線運輸,促進兩種運輸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線運輸轉干線運輸或干線運輸轉支線運輸等這些必須停頓的環節,不進行一般的支轉干或干轉支,而是按干線或支線運輸合理的要求進行適當加工,從而大大提高運輸及運輸轉載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結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進銷售的作用,從而使商流合理化,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結合,通過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進了銷售,使加工與商流合理結合。
此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包裝加工形成方便的購買量,通過組裝加工解除用戶使用前進行組裝、調試的難處,都是有效促進商流的很好例證。
5、加工和節約結合
節約能源、節約設備、節約人力、減少耗費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慮因素,也是目前我國設置流通加工並考慮其合理化的較普遍形式。
5. 流通加工都有哪幾種不合理的方式方法
幾種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地點設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點設置即布局狀況是使整個流通加工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為銜接單品種大批量生產與多樣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設置在需求地區,才能實現大批量的干線運輸與多品種末端配送的物流優勢。
假如將流通加工地設置在生產地區,其不合理之處在於:第一,多樣化需求要求的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由生產地向需求地的長距離運輸會出現不合理;第二,在生產地增加了一個加工環節,同時增加了近距離運輸、裝卸、儲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如由原生產單位完成這種加工而無須設置專門的流通加工環節。
一般而言,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環節應設在產出地,設置在進入社會物流之前。假如將其設置在物流之後,即設置在消費地,則不但不能解決物流問題,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個中轉環節,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產地或需求地設置流通加工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圍的正確選址問題,假如處理不善,仍然會出現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交通不便,流通加工與生產企業或用戶之間距離較遠,流通加工點的投資過高(如受選址的地價影響),加工點四周的社會、環境條件不良等。
(二)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對象、流通加工工藝、流通加工技術、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確定實際上是與生產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本來應由生產加工加工完成的,卻錯誤地由流通加工完成,本來應由流通加工完成的,卻錯誤地由生產加工完成,都會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對生產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種補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假如工藝復雜、技術裝備要求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產過程延續或輕易解決者都不宜再設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與生產過程爭奪技術要求較高、效益較高的最終生產環節,更不宜利用一個時期市場的壓迫力使生產者變成初級加工或前期加工,而流通企業完成裝配或最終形成產品的加工。假如流通加工方式選擇不當,就會出現與生產奪利的惡果。
(三)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餘環節
有的流通加工過於簡單,或對生產及消費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時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樣未能解決品種、規格、質量、包裝等問題,反而增加了環節,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四)流通加工成本過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夠有生命力,重要優勢之一是有較大的產出投入比,因而有效起著補充完善的作用。假如流通加工成本過高,則不能實現以較低投入實現更高使用價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需的、服從政策要求即使虧損也應進行的加工外,都應看成是不合理的。
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實現流通加工的最優配置,不僅做到避免各種不合理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價值,而且綜合考慮流通加工與配送、運輸、商流等的有機結合,做到最優的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流通加工效益。
6. 什麼是流通加工,有什麼功能內容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
流通加工是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進入流通領域後,按客戶的要求進行的加工活動,即在物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流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銷售、維護商品質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對物品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流通加工通過改變或完善流通對象的形態來實現「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因此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隨著經濟增長,國民收入增多,消費者的需求出現多樣化,促使在流通領域開展流通加工。目前,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物流中心或倉庫經營中都大量存在流通加工業務,在日本、美國等物流發達國家則更為普遍。
流通加工功能的內容:
1、克服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分離,更有效地滿足消費需求。這是流通加工功能最基本的內容。現代經濟中,生產和消費在質量上的分離日益擴大和復雜。流通企業利用靠近消費者,信息靈活的優勢,從事加工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使少規格、大批量生產與小批量、多樣性需求結合起來。
2、提高加工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集中進行流通加工,可以採用技術先進、加工量大、效率高的設備,不但提高了加工質量,而且提高了使用率和加工效率。集中進行加工還可以將生產企業生產的簡單規格產品,按照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集中下料,做到量材使用,合理套裁,減少剩餘料。同時,可以對剩餘料進行綜合利用,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提高物流效率。有的產品的形態、尺寸、重量等比較特殊,如過大、過重產品不進行適當分解就無法裝卸運輸,生鮮食品不經過冷凍、保鮮處理,在物流過程中就容易變質腐爛等。對這些產品進行適當加工,可以方便裝卸搬運、儲存、運輸和配送,從而提高物流效率。
4、促進銷售。流通加工對於促進銷售也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流通加工成為重要的促銷手段。例如,將運輸包裝改換成銷售包裝,進行包裝裝滿加工,改變商品形象以吸引消費者;將蔬菜、肉類洗凈切塊分包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對初級產品和原材料進行加工以滿足客戶的需要,贏得客戶信賴,增強營銷競爭力。
7. 用一個例子說明流通加工的形式內容及起到的作用及對社會行業的影響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產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組織、生產管理方面並無顯著區別,但在加工對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別較大,其差別的主要點為:
1、加工對象的區別。流通加工的對象是進入流通過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屬性,以此來區別多環節生產加工中的一環。流通加工的對象是商品而生產加工對象不是最終產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加工程度的區別。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簡單加工,而不是復雜加工,一般來講,如果必須進行復雜加工才能形成人們所需的商品,那麼,這種復雜加工應專設生產加工過程,生產過程理應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動,流通加工對生產加工則是一種輔助及補充。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流通加工絕不是對生產加工的取消或代替。
3、附加價值的區別。從價值觀點看,生產加工目的在於創造價值及使用價值而流通加工則在於完善其使用價值並在不做大改變情況下提高價值。
4、加工責任人的區別。流通加工的組織者是從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結合流通的需要進行這種加工活動,從加工單位來看,流通加工由商業或物資流通企業完成,而生產加工則由生產企業完成。
5、加工目的的區別。商品生產是為交換為消費而生產的,流通加工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消費(或再生產)所進行的加工,這一點與商品生產有共同之處。但是流通加工也有時候是以自身流通為目的,純粹是為流通創造條件,這種為流通所進行的加工與直接為消費進行的加工從目的來講是有區別的,這又是流通加工不同於一般生產的特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