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電機軸用什麼機床
① 數控機床的主軸是什麼電機帶動的
主軸電機多採用交流非同步電機,很少採用永磁同步電機。
主要因為永磁同步版電機的容量權做得不夠大,且電機成本較高。另外主軸驅動系統不象進給系統那樣要求很高的性能,調速范圍也不要太大。
因此,採用非同步電機完全可以滿足數控機床主軸的要求,籠型非同步電機多用在主軸驅動系統中。
② 怎麼選擇高品質電機軸加工廠
選擇實力強的電機軸加工廠要認准品質有保障的才合適,電機軸一般都是使用優質碳素鋼製作。可選擇35#、45#。一般多用45#鋼。這兩種材料屬於中碳鋼,其強度、剛度、韌性都能夠滿足電機軸的工作需求。電機軸轉速高,扭矩小,採用45#製作,不需要進行其熱處理,原材料是正火狀態,原材料的供貨性能能夠滿足電機軸的機械性能要求。
電機軸分為光軸和輻板軸兩大類,這要根據電機轉子軸孔的大小而定,不管是光軸還是輻板軸其加工藝大體上是一樣的,在鐵芯檔上都是通過車削加工其與鐵芯的配合關系多為H7/k6。
當然這也要根據電機轉子所承受的轉矩有關,可根據計算加上經驗得出,電機的軸伸端是與客戶介面的部位,要進行精磨,一是要美觀,另外精磨後與聯軸器接觸面積較大受力均勻,可滿足電機傳遞扭矩的用途,鍵槽需要銑床加工。一般說來,電機軸的加工工藝為:粗車/打中心孔-精車/需要磨的部位留磨削餘量-磨削-銑削。
電機軸加工,其簡單進行的話,是為車床加上銑床的加工,即為,車削加工等這些。所以,其在使用設備上,也是不多的。而在電機軸上安裝圓盤,其簡單方法,是為讓圓盤內孔大於電機軸直徑,然後進行加熱裝配,即可。電機軸加工中,提高其表面光潔度的原因,是因為這樣能夠提高電機軸的疲勞壽命,進而,提高其使用壽命,以及,提高其外觀美觀度。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加工後成品的硬度,以及其耐腐蝕性能。
軸類零件是機器中經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主要用來支承傳動零部件,傳遞扭矩和承受載荷。軸類零件是旋轉體零件,其長度大於直徑,一般由同心軸的外圓柱面、圓錐面、內孔和螺紋及相應的端面所組成。根據結構形狀的不同,軸類零件可分為光軸、階梯軸、空心軸和曲軸等。
軸的長徑比小於5的稱為短軸,大於20的稱為細長軸,大多數軸介於兩者之間。
軸用軸承支承,與軸承配合的軸段稱為軸頸。軸頸是軸的裝配基準,的精度和表面質量一般要求較高,其技術要求一般根據軸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條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幾項:
(1)尺寸精度
起支承作用的軸頸為了確定軸的位置,通常對其尺寸精度要求較高(IT5~IT7)。裝配傳動件的軸頸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較低(IT6~IT9)。
(2)幾何形狀精度
軸類零件的幾何形狀精度主要是指軸頸、外錐面、莫氏錐孔等的圓度、圓柱度等,一般應將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對精度要求較高的內外圓表面,應在圖紙上標注其允許偏差。
(3)相互位置精度
軸類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軸在機械中的位置和功用決定的。通常應保證裝配傳動件的軸頸對支承軸頸的同軸度要求,否則會影響傳動件(齒輪等)的傳動精度,並產生雜訊。普通精度的軸,其配合軸段對支承軸頸的徑向跳動一般為0.01~0.03mm,高精度軸(如主軸)通常為0.001~0.005mm。
(4)表面粗糙度
一般與傳動件相配合的軸徑表面粗糙度為Ra2.5~0.63μm,與軸承相配合的支承軸徑的表面粗糙度為Ra0.63~0.16μm。
軸類零件數控車削加工工藝的主要內容包括:分析加工要求、確定加工步驟、裝夾方案、選用刀具、計算數值、編寫程序以及加工完成後的處理。數控車削加工工藝與普通機床加工工藝有很大的區別,所涵蓋的內容也很多。
因此,在數控車機加工中,對編程人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僅要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藝程序,還要合理選擇刀具,確定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線。所以,對數控機床的性能特點、工件裝夾、刀具系統以及切削規范方法都必須很了解。數控加工工藝方案的確定不僅對機床的生產效率有影響,還會對軸類零件的加工質量產生影響。
軸類零件中工藝規程的制訂,直接關繫到工件質量、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一個零件可以有幾種不同的加工方法,但只有某一種較合理,在制訂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中,須注意以下幾點:
1、零件圖工藝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結構特點、精度、材質、熱處理等技術要求,且要研究產品裝配圖,部件裝配圖及驗收標准。
2、滲碳件加工工藝路線一般為:下料→鍛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滲碳→去碳加工(對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車螺紋、鑽孔或銑槽→粗磨→低溫時效→半精磨→低溫時效→精磨。
3、粗基準選擇:有非加工表面,應選非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對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鑄件軸,根據加工餘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選擇平整光滑表面,讓開澆口處。選牢固可靠表面為粗基準,同時,粗基準不可重復使用。
4、精基準選擇:要符合基準重合原則,盡可能選設計基準或裝配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符合基準統一原則。盡可能在多數工序中用同一個定位基準。盡可能使定位基準與測量基準重合。選擇精度高、安裝穩定可靠表面為精基準。工藝規程制訂得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工件的質量、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一個零件可以用幾種不同的加工方法製造,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只有某一種方法是較合理的。因此,在制訂工藝規程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根據設備條件、生產類型等具體情況,盡量採用先進加工方法,制訂出合理的工藝過程。
軸類零件加工要求和方案:
1、明確加工要求
在加工前,首先需要分析被加工軸類零件的圖紙,明確加工工序、加工內容及技術要求。軸類零件軸向的技術要求不高,主要是配合軸頸和支承軸頸的徑向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較高,此外,還須確保配合軸頸對於支承軸頸的同軸度。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是同軸度和圓跳動;幾何形狀精度主要是圓度和圓柱度,要求控制在直徑公差范圍內。
2、確定加工方案
根據加工要求確定零件加工方案,並制定數控機床加工路線。軸類零件一般採用鍛件,發動機曲軸類軸件一般採用球墨鑄鐵鑄件。車削之前常需要根據情況安排預備加工,鑄、鍛件毛坯在粗車前應根據材質和技術要求安排正火火退火處理,以消除應力改善組織和切削性能。性能要求較高的毛坯在粗加工後、精加工前應安排調質處理,以提高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對於硬度和耐磨性要求不高的零件,調質也常作為最終熱處理。
③ 電機軸加工怎麼選擇實力強的生產廠家
選擇實力強的電機軸加工廠要認准品質有保障的才合適,電機軸一般都是使用優質碳素鋼製作。可選擇35#、45#。一般多用45#鋼。這兩種材料屬於中碳鋼,其強度、剛度、韌性都能夠滿足電機軸的工作需求。電機軸轉速高,扭矩小,採用45#製作,不需要進行其熱處理,原材料是正火狀態,原材料的供貨性能能夠滿足電機軸的機械性能要求。
電機軸分為光軸和輻板軸兩大類,這要根據電機轉子軸孔的大小而定,不管是光軸還是輻板軸其加工藝大體上是一樣的,在鐵芯檔上都是通過車削加工其與鐵芯的配合關系多為H7/k6。
當然這也要根據電機轉子所承受的轉矩有關,可根據計算加上經驗得出,電機的軸伸端是與客戶介面的部位,要進行精磨,一是要美觀,另外精磨後與聯軸器接觸面積較大受力均勻,可滿足電機傳遞扭矩的用途,鍵槽需要銑床加工。一般說來,電機軸的加工工藝為:粗車/打中心孔-精車/需要磨的部位留磨削餘量-磨削-銑削。
電機軸加工,其簡單進行的話,是為車床加上銑床的加工,即為,車削加工等這些。所以,其在使用設備上,也是不多的。而在電機軸上安裝圓盤,其簡單方法,是為讓圓盤內孔大於電機軸直徑,然後進行加熱裝配,即可。電機軸加工中,提高其表面光潔度的原因,是因為這樣能夠提高電機軸的疲勞壽命,進而,提高其使用壽命,以及,提高其外觀美觀度。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加工後成品的硬度,以及其耐腐蝕性能。
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
1、軸類零件的材料
軸類零件材料的選取,主要根據軸的強度、剛度、耐磨性以及製造工藝性而決定,力求經濟合理。常用的軸類零件材料有35、45、50優質碳素鋼,以45鋼應用最為廣泛。對於受載荷較小或不太重要的軸也可用Q235、Q255等普通碳素鋼。對於受力較大,軸向尺寸、重量受限制或者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可採用合金鋼。如40Cr合金鋼可用於中等精度,轉速較高的工作場合,該材料經調質處理後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選用Cr15、65Mn等合金鋼可用於精度較高,工作條件較差的情況,這些材料經調質和表面淬火後其耐磨性、耐疲勞強度性能都較好;若是在高速、重載條件下工作的軸類零件,選用20Cr、20CrMnTi、20Mn2B等低碳鋼或38CrMoA1A滲碳鋼,這些鋼經滲碳淬火或滲氮處理後,不僅有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其心部強度也大大提高,因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沖擊韌性和耐疲勞強度的性能。球墨鑄鐵、高強度鑄鐵由於鑄造性能好,且具有減振性能,常在製造外形結構復雜的軸中採用。特別是我國研製的稀土——鎂球墨鑄鐵,抗沖擊韌性好,同時還具有減摩、吸振,對應力集中敏感性小等優點,已被應用於製造汽車、拖拉機、機床上的重要軸類零件。
2、軸類零件的毛坯
軸類零件的毛坯常見的有型材(圓棒料)和鍛件。大型的,外形結構復雜的軸也可採用鑄件。內燃機中的曲軸一般均採用鑄件毛坯。型材毛坯分熱軋或冷拉棒料,均適合於光滑軸或直徑相差不大的階梯軸。鍛件毛坯經加熱鍛打後,金屬內部纖維組織沿表面分布,因而有較高的抗拉、抗彎及抗扭轉強度,一般用於重要的軸。
軸類零件的加工方法:
1、外圓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
軸類、套類和盤類零件是具有外圓表面的典型零件。外圓表面常用的機械加工方法有車削、磨削和各種光整加工方法。車削加工是外圓表面最經濟有效的加工方法,但就其經濟精度來說,一般適於作為外圓表面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方法;磨削加工是外圓表面主要精加工方法,特別適用於各種高硬度和淬火後的零件精加工;光整加工是精加工後進行的超精密加工方法(如滾壓、拋光、研磨等),適用於某些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很高的零件。由於各種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經濟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生產率和生產成本各不相同,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從而加工出滿足零件圖紙上要求的合格零件。
2、外圓表面的車削加工
(1)外圓車削的形式軸類零件外圓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是車削加工。主要的加工形式有:荒車自由鍛件和大型鑄件的毛坯,加工餘量很大,為了減少毛坯外圓形狀誤差和位置偏差,使後續工序加工餘量均勻,以去除外表面的氧化皮為主的外圓加工,一般切除餘量為單面1-3mm。粗車中小型鍛、鑄件毛坯一般直接進行粗車。粗車主要切去毛坯大部分餘量(一般車出階梯輪廓),在工藝系統剛度容許的情況下,應選用較大的切削用量以提高生產效率。半精車一般作為中等精度表面的最終加工工序,也可作為磨削和其它加工工序的預加工。對於精度較高的毛坯,可不經粗車,直接半精車。精車外圓表面加工的最終加工工序和光整加工前的預加工。精細車高精度、細粗糙度表面的最終加工工序。適用於有色金屬零件的外圓表面加工,但由於有色金屬不宜磨削,所以可採用精細車代替磨削加工。但是,精細車要求機床精度高,剛性好,傳動平穩,能微量進給,無爬行現象。車削中採用金剛石或硬質合金刀具,刀具主偏角選大些(45o-90o),刀具的刀尖圓弧半徑小於0.1-1.0mm。
(2)車削方法的應用
1)普通車削適用於各種批量的軸類零件外圓加工,應用十分廣泛。單件小批量常採用卧室車床完成車削加工;中批、大批生產則採用自動、半自動車床和專用車床完成車削加工。
2)數控車削適用於單件小批和中批生產。應用愈來愈普遍,其主要優點為柔性好,更換加工零件時設備調整和准備時間短;加工時輔助時間少,可通過優化切削參數和適應控制等提高效率;加工質量好,專用工夾具少,相應生產准備成本低;機床操作技術要求低,不受操作工人的技能、視覺、精神、體力等因素的影響。對於軸類零件,具有以下特徵適宜選用數控車削。結構或形狀復雜,普通加工操作難度大,工時長,加工效率低的零件。加工精度一致性要求較高的零件。切削條件多變的零件,如零件由於形狀特點需要切槽,車孔,車螺紋等,加工中要多次改變切削用量。批量不大,但每批品種多變並有一定復雜程度的零件對帶有鍵槽,徑向孔(含螺釘孔)、端面有分布的孔(含螺釘孔)系的軸類零件,如帶法蘭的軸,帶鍵槽或方頭的軸,還可以在車削加工中心上加工,除了能進行普通數控車削外,零件上的各種槽、孔(含螺釘孔)、面等加工表面也可一並能加工完畢。工序高度集中,其加工效率較普通數控車削更高,加工精度也更為穩定可靠。
3)外圓表面的磨削加工用磨具以較高的線速度對工件表面進行加工的方法稱為磨削。磨削加工是一種多刀多刃的高速切削方法,它使用於零件精加工和硬表面的加工。磨削的工藝范圍很廣,可以劃分為粗磨、精磨、細磨及鏡面磨。磨削加工採用的磨具(或磨料)具有顆粒小,硬度高,耐熱性好等特點,因此可以加工較硬的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如淬硬鋼、硬質合金刀具、陶瓷等;加工過程中同時參與切削運動的顆粒多,能切除極薄極細的切屑,因而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磨削加工作為一種精加工方法,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強力磨削的發展,也可直接將毛坯磨削到所需要的尺寸和精度,從而獲得了較高的生產率。
④ 數控車床主軸電機如何選擇
錐度1:10,就是10毫米長大頭與小頭直徑相差1毫米。
0.5÷10=0.05
償貳稗荷織沽半泰報駿錐度1:10的斜回度答正切函數是0.05,
查表斜度是:2.°
因為斜度是2.°
所以車床上小托板也應該轉2.°
錐度1:10,的錐度是5.°
車工常用公式:(!
⑤ 連軸器有多少種形式數控機床主要採用什麼
十字連軸器,米字連軸器,圓形連軸器,數控車床驅動部分用的是皮帶輪傳動
⑥ 車床用什麼電機
普通車床主電機、冷卻、快速走刀用三相非同步電機,數控主電機用三相非同步或變頻電機走刀用私服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