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加工皮子
1. 毛皮是如何加工的呢
一、生皮鏟油:大部分家畜、野獸宰殺後的鮮皮需要經過清理與防腐,並經一段時間後才能供製革廠加工。清理的方法:割去蹄、耳、唇、尾、骨等,再用削刀除去皮下的殘肉和脂肪,洗去沾在皮上的泥、糞、淤血等,然後把鮮皮肉面向外,掛在通風處晾乾,防止強光曝曬。也可以採用鹽酸腌法,即將皮張肉面撒鹽,用鹽量約為皮重的25%,鹽腌6天左右,即要堆集。
二、浸水洗皮:將經過處理的鮮皮,置於缸內用清水浸泡,水溫以15—18℃為宜,時間需6—10小時。浸泡的目的是使原料皮吸水軟化。每百張羊皮用純鹼3—4斤或肥皂5—6連;每百張狗皮用純鹼2.5—3斤或肥皂2—3連。然後將浸過的皮張放入稀鹼液內搓洗,除去油污,再放入清水漂洗後,擰干。鹼水洗皮約需4—6分鍾,洗皮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造成絨毛脫落,影響裘皮外觀。
三、下缸鞣製:按明礬4—5份,食鹽3—5份、清水100份的比例配製鞣製液。先用溫水妥明礬,再加入食鹽和清水,混合均勻。溫度15℃時,應少加些食鹽,超過20℃時則多加些食鹽,水溫以30℃左右為宜。把毛皮投入浸泡7—10天後取出,將毛皮用清水漂洗,肉面不必舉不勝舉,最後用蓖麻油10份、肥皂10份、水100份的比例配成溶液,塗於半干狀態的毛皮肉面,並適當噴此水使其回潮,再用塑料薄膜包紮好,用石塊壓平。
四、曬皮刮軟:經過下缸鞣製壓平的皮張,放在草地上或穿繩子掛曬,先曬皮板,後曬毛面,並用手順著毛勢梳理,使其恢復毛勢原狀。然後用鈍刀刮除皮下殘存的脂肪。
操作時,左手緊握皮張,右手提鈍刀從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在皮板上來回刮,刮至皮板軟而鬆弛為止。刮皮後的皮張要釘在木板 上,使其伸展開來,並放在通風處晾乾。
五、整理毛型:待皮張乾燥後,用浮石或砂紙將肉面磨平,取下修整邊緣。最後用梳子梳毛,過長的部位可以適當修剪,使毛形整齊美觀。
2. 牛皮怎麼加工
牛皮加工技術:
一、消毒與浸泡。消毒液的配製:每100公斤水中加入50克壓砷酸鈉,攪勻即成。將鮮牛皮泡進消毒液中1-2分鍾防蟲消毒。如牛皮已經曬干硬,先用清水浸泡1-2天,在防蟲消毒。
二、刮肉刮毛。備好兩個水泥池,其中一個是石灰水池,一個是硫化池。石灰池中放進25公斤石灰和硫化鈉1.5公斤攪勻,調至漿糊狀的料液。將已消毒的濕皮從中間對等割成兩塊,放進石灰池裡浸一晝夜,取出用刮毛刀刮掉牛皮毛。池裡的石灰、硫化鈉溶液可連續使用,直至牛皮毛颳去為止。硫化銨水池,每張牛皮用硫化銨0.15公斤,清水適量,將刮毛的牛皮放進池中踩踏,以脫掉石灰水。然後將牛皮釘在寬0.5米,長0.7米的木版上,用刀颳去牛皮上的殘肉,再用清水洗干凈。
三、葯水處理。葯水由重鉻酸鈉0.5公斤、濃硫酸500毫升,水20公斤、白糖2公斤組成。配製方法:將濃硫酸邊倒邊攪拌緩緩注入水中,再加入重鉻酸鈉,撒入白糖。將配成的葯水分成兩份,每份加清水4-5公斤稀釋,先將一部分倒進葯水缸里攪拌10分鍾後,再將餘下的葯水倒在缸中攪勻,浸泡皮料,經處理的皮面不在皺紋。
四、過熱水。從葯水缸取出牛皮,放進有適量軟皮油的40-50℃的熱水中,人工踩即成。加工出的牛皮可達國家收購標准。即濕皮淺藍色柔軟,毛孔清楚,豐滿有彈性,白皮無鉻斑,染色皮不脫色。
3. 牛皮怎麼加工的
皮革生產工序:削磨,分層,水洗,中和,染色,加脂,壓整,乾燥,振盪,塗飾,打光,壓平,壓花,。
.皮革生產各工序介紹:主要成分為水場和干場。
(1) 水場:自然與水脫離不了關系,製造場所也到處是水。
A. 生皮從動物身上取下後要用鹽腌防腐,再有貨櫃車運至皮革廠。
B. 削邊整理----分類—然後浸水(使生皮因加鹽防腐而喪失的水分還原。方法:讓生皮在水槽中劃動,讓其充分吸水)
C. 削肉,經過削肉機上的滾刀,除去生皮上殘余肉類。
D. 除毛—利用強性硫酸鈉和鹼石灰,以消除毛發,化解皮面上色角質層,並除去一些可溶性蛋白質。
E. 脫灰—除去除毛時殘留在皮里的鹼性石灰。
F. 酵解—除去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質纖維。
G. 浸酸—以降低皮身的PH值,只有酸性皮身才能吸收蹂革劑(鉻鹽)
H. 鉻鞣—皮身在鉻鹽等鞣革劑中浸泡,轉鼓中運轉4—6小時。
I. 擠水,削皮—擠出皮在生產中吸收的水分,後削皮(即皮革分層:由麵皮切開而剩下的部分叫二層皮或榔皮。二層皮可生產反毛榔皮和仿似麵皮的壓花榔皮)
J. 染色和加脂:染色是生產苯染皮的必經過程,即皮身在染料劑中浸泡劃動。
加脂:不同的油脂和油脂量的多少來決定皮革軟硬程度。
K. 張皮,乾燥—用夾子將皮料崩開,拉開,晾乾或用真空乾燥(此時的半成品皮可直接生產反毛榔皮和絨麵皮)
(2) 干場部分(塗飾):此階段的皮身基本不含多少水份。
A. 回濕:經過乾燥的皮身會變得較硬,噴少許水回濕。
B. 摔軟或打軟:1,用軟鼓(同洗衣機甩干原理)將皮料摔軟
2,用機器上下拍打將皮料打軟。
C. 磨皮:磨去皮表面的斑痕,傷疤。
D. 表面塗飾,壓花:皮表面噴塗料或印花紋以達到客戶所要求的色澤,手感及軟硬度。
E. 成品皮革須通過各項測試1脫色程度,2抗拉力強度,3抗撕裂強度,4耐高溫,5耐寒,6耐曲折等。
脫色程度的測試:白布裹上固定重量的法碼,壓在皮表面用機器做來回往復勻速運動,規定往復次數來看白布被污染程度。
皮革的脫色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脫色之皮料。因此皮革脫色程度是指規定重量和規定往復次數下白布被污染的顏色深淺度和皮革工業所定標准脫色度色卡相對比。如白布被污染的顏色和標准色卡相比偏淺或相同則為合格。
4. 怎麼加工動物的皮子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硝皮子」,很早的時候人們用草灰泡水後,把曬乾的皮子「燒」熟,這再把皮子陰干後皮子就軟了,毛在皮子上也就比較結實了。
當然現在工廠里批量生產的工藝和這也大同小異。
以兔子皮為例:
兔皮甲醛手工鞣製方法
1、材料、葯品和用具
1.1鮮或乾的獺兔生皮或肉兔生皮。
1.2葯品:工業用甲醛(福爾馬林)、硫酸、食鹽、餐洗精、芒硝(元明粉)、碳酸鈉(白鹼)、洗衣粉、滲透劑JFC、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甲酸、硫酸銨、硫代硫酸鈉。
1.3用具:溫度計、酸鹼試紙、刮刀、半圓形木、瓦缸、玻璃量筒、量杯、燒杯、粗天秤等。
2、方法以步驟
2.1生皮分批和稱量:將生皮按厚薄、面積大小、鮮或干生皮及乾燥程度、保存時間等進行分批,盡量把性質相似的生皮組成一個生產批次,手工操作以20—30張一批為宜,並稱重,生皮重量作為用水量的依據。
2.2浸水:目的使皮板中水分接近鮮皮狀態,改善其軟度,加水量以乾重的20倍或鮮皮的10倍,水溫為常溫以不低於20度為宜,每公斤水加餐洗精3毫升、JFC0.5毫升。
浸水時間24—36小時,在浸水過程中要間歇地翻動毛皮,並防止皮板露出水面。
2.3脫脂:目的是除去毛皮上的污物、血跡及油脂等,用水量同上,水溫35—40度,水中加適量餐洗精或洗衣粉浸泡,搓洗1—2小時。
2.4復浸:目的是使皮板進一步回鮮,皮纖維鬆散便於揭里去肉,加水量同上,每公斤水加濃硫酸1毫升,硫代硫酸鈉1克。
復浸時間2—5小時,以皮板腫亮、柔軟為度,復浸過程中亦要經常攪拌、翻動。
2.5揭里去肉:復浸後要用碳酸鈉溶液中和,把PH值調至7.5左右並維持2小時以上,再進行揭里去肉,方法是從尾部開始,向頭部方向揭,用鈍刀或鏟刀剖鏟,也可用手撕,但要防止揭破皮板。
2.6浸酸:目的是使皮板纖維組織軟化膨脹、為鞣製工序作準備,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水溫35度左右。每公斤水加食鹽50克、芒硝50克、濃硫酸3毫升、甲酸1毫升、JFC0.5毫升。
浸酸時間24小時左右,也可適當延長並經常翻動皮張,浸酸效果檢查是將毛皮對折、板皮向外,在對折處用手擠壓,若形成白色壓痕、皮張很軟即可,再將皮撈起擠水,待基本不滴水後即可放入鞣液中鞣製。
2.7鞣製:目的是使皮板纖維鬆散穩定,並使毛與真皮結合更加牢固。鞣液配製加水量為皮重的15—20倍,每公斤水中加入甲醛8—10毫升、食鹽40克、芒硝40克。水溫最好保持在35—37度。將浸酸後的皮投入並攪拌半小時後,用碳酸鈉慢慢分3—4次將鞣液的PH值調至8—8.5。鞣製時間不得少於24小時
5. 豬皮是怎麼加工成皮製品的
現在皮的種類很多,這里只介紹常用的皮
一、 豬皮
1、 豬光面
普通豬光面是在豬皮表面經過不同製革工藝加工而成,先是在皮的表面上塗漿再上色,普通豬光面表面有光澤,毛孔排列很有規則,一般三個毛孔為一組呈三角形狀,根據地區的不同和製革工藝的不同豬光面在品質上也有區別,這里不做詳解,品質比較好的豬光面粒面較細,手感柔軟。由於皮革工藝的不斷改進,現在豬光面可以加工成好多不同品種的皮。
仿舊效果,仿舊效果主要是沒有光澤,有些仿舊的皮上還可以有一些暗的圖案。
壓紋效果,壓紋效果是在皮的表面壓上條形,血筋紋等;
荔枝紋效果,這種效果有時有點象粗粒面的牛皮效果,但與牛皮又有本質上的區別。荔枝紋的特點是皮比普通光面稍厚而且粒面粗獷。
輕塗效果,,這種皮的表面沒有塗漿而是直接上不同的顏色,光澤比普通光面稍暗,這種皮手感比普通光面好,而且皮拿在手上有下垂的感覺。
水洗效果,水洗效果的光面塗層也薄,與普通光面區別不是很大,其區別是比普通光面手感軟。可以直接用水清洗衣服上的污漬。
擦拭革,這種皮表層和底板的顏色各不相同,在做成成品後可以在衣服的外表用砂紙或其它原料在你反需要的地方進行擦拭,而使你的衣服變成另一種更為時尚的風格。
2、 豬頭層絨面革
普通頭層絨面革是在皮頭層的反面經過加工而成的。絨面革的表面有短而細的絨頭並且表面有一層方向感特別強的絲光。有時也能看到少部份毛孔。
頭層絨面水洗革,這種皮革比普通絨面革手感更好,更富有彈性而且比普通絨面革有垂感。
頭層絨面修飾革,這種修飾革是皮的正面或者反正進修飾加工的皮革。它可以做成印花、貼膜和油膜等品種。
印花一般是在絨面革光的一面進行加工成不同的花紋,
貼膜是在絨面革有絨的一面貼上一層膜,這種皮有一層特亮的光,是比較時尚的一種皮革,但它的缺點是透氣性能不好(這一點最好不要給消費者解釋)。
油膜革是在有絨的一面滾上一層由三種油混合而成的一種原料。它可以加工成仿舊效果的油膜革,在遇到折疊或壓皺時,會出現一些顏色變淺的折印屬正常的。
3、 豬二層絨面革
豬二層絨面革與頭層絨面革有本質上的區別,它的絨面比頭層絨面稍粗一些,並且能看到豬皮上的三角形毛孔。柔軟度和拉力強度遠不如頭層絨面革,皮的開張也比頭層小很多。二層絨面革也可以與頭層絨面革一樣加工成好多不同種類的修飾革,
由於二層絨面地價格更為廉價而不顯服裝的檔次。所以在內銷上我們很少用到這種皮。
6. 怎樣進行生皮的初加工
一、鮮皮的加工
皮剝下後,平常不或許准時加工,由於必要有收購和齊集經過。鮮皮的預先治理,是防備皮腐臭變質,擔保熟制質量和 裘皮製品格量的要害職業。
最終,剝下的鮮皮要准時整理,即割去蹄、耳、唇、尾等,削去皮上的殘肉和脂肪,然後用凈水洗去粘在皮上的泥沙、糞便、血液等臟物。刮殘肉時用力不要過猛,防備刮傷皮板,其餘,由於毛絨在皮板上是向後歪斜生長的,在刮削時要由皮的頭部向臀部順毛根刮,以減少皮板的傷殘。
鮮皮整理後,將整張皮以皮板向外的式樣,掛在透風處或弱陽光下乾枯,並常常翻動,直到晾至****成干時,將其垛起來,上面壓以木板及和重物,使其平坦,第二天再連續晾曬,直到干透。
二、干皮的軟化及整理
將經初加工過的干皮淹浸在常溫凈水中16~18小時,使皮變軟收復鮮皮狀態。然後用凈水沖洗清潔,再以3克/升的洗衣粉洗滌液浸泡洗滌10分鍾左右,用凈水漂凈,撈出瀝干。用洗衣粉浸泡時,要一邊將毛上的污物及結締組織去掉。脂肪多的皮板可將其在35℃的溫水中加洗衣粉洗滌二三次,但行動要快。晾曬時注意將皮板伸張開,至六成干時即可舉行下一步加工。
三、皮毛的熟制加工
皮毛的熟制又稱硝制或鞣製,是把生皮轉變為熟皮的加工經過。下面引見三種熟制辦法。
硝面熟製法
這是一種我國古板的裘皮熟制辦法。這種辦法取料方便,產物柔弱,毛被光彩較白,皮板的抗張強度較高。但產物耐水和耐溫熱性差,有臭味,平常生產量不大的家庭,此法仍可採納。
硝液配製:取硫酸鈉(芒硝)10公斤溶於100公斤水中再加麵粉25公斤拌和勻稱即成。硝液用量約為毛皮重量的10倍。
硝制:將經軟化治理的皮張浸入硝液中,翻拌浸勻,並使其沉醉於液面之下,並每天翻動一次。浸硝時間依氣溫而定。在年齡季,空溫在15~20℃時平常浸制16~22天,夏日氣溫達30℃時,浸制15天左右即可起缸。製品的檢驗辦法是將熟完的皮張以皮板相對的式樣半數並擠壓皮板,要是皮板出現白色,脫水精良,闡明已硝好。製品從缸內撈出後不要沾生水,晾乾並鏟軟後便得到製品熟皮。
明礬熟製法
明礬熟製法也是一種較迂腐的方法。此法熟制製品比硝面熟製法的耐熱性稍有進步,但耐水性仍不肯望,皮板遇水會退鞣發硬。其程序如下:
1、酸浸:酸浸為明礬硝制的預治理,以防備皮板在硝制經過中產生酸腫及明礬水解沉沒而喪失鞣性。
酸浸經過:取相當生皮重量3.5至4倍水量,參與0.1倍量的氯化鈉,充沛溶化,投入軟化晾乾的皮並翻動5分鍾,再將皮撈起,參與0.007倍量的硫酸(濃度為66Be)投入皮,翻動後將皮撈出,再補加0.006倍量的硫酸(調治PH=1.5度),再投入皮,翻動勻稱,當氣溫22~25℃,酸浸16小時為宜。酸浸後PH=3.7為宜。酸浸完成後取出毛皮,擠除酸浸液送下一步治理。經酸浸的皮不及再遇生水,不然皮板脫鹽酸腫。
2、鞣製:用料量指標:水3倍量,硫代硫酸鈉8~8.5%,明礬7.5~8%,硫酸鈉15~17%,硫酸0.7~0.8%,碳酸氫鈉1.2~1.5%,氯化鈉3.5~4,石膏粉8~9%。鞣製溫度為25~28℃,時間為200~225小時。
鞣製經過:將上述材料(碳酸氫鈉、石膏粉除外)下缸入水,充沛攪拌完全溶解,投入經酸浸後的毛皮,攪拌翻動兩次,以後每天上午各翻動1次,48小時後參與石膏粉完成鞣製前24小時將碳酸氫鈉(預先用水溶解)溶液分3次參與(距離2小時),留宿後即完成鞣製。再經乾枯、回潮、鏟皮治理為製品。
對鞣液PH值的要求是:鞣製開始時鞣液PH=2.5;加碳酸氫鈉前PH=3;完成鞣製時PH=4.7~4.8,鞣製溫度最後要求到達38℃,如溫度偏低則要延伸時間。
鞣鉻鞣製法
裘皮的硝面鞣製與明礬鞣製均屬假鞣,遇水退鞣,皮板發硬掉毛。鉻鹽鞣製能使製品具有耐水、耐溫、耐汗、耐老化等性能。具體程序大概有:
1、酸浸:酸浸液組成為硫酸5~6克/升(PH=1.015);硫酸鈉30~50克/升;氯化鈉30~40克/升。溫度36~38℃,時間36~38小時,用水量每張皮14升左右,依皮張巨細酌增或酌減。
酸浸操縱是先將食鹽、硫酸溶解清澄倒入劃槽,加水配成要求濃度及必要用水量,再加酸加溫到規則要求。轉動劃板攪拌勻稱,投入毛皮,連續劃動1~2分鍾。以後每天加溫並劃動1次。浸至36小時檢驗質量;使背脊部位橫向延伸大,纖維疏鬆,回折擠壓脫水精良,呈白韌色。用四基紅試劑檢驗,隱語呈赤色。
鞣製:鞣製液級成為鹼式硫酸鉻0.2克/升(以三氧化二鉻計),明礬10克/升、氯化鈉30克/升,硫酸鈉30克/升,硫代硫酸鈉2克/升,JFC濕潤劑0.3克/升,碳酸氫鈉適量。用水量每長皮10~12升,PH值下皮時1.2~2(用硫酸調治),出缸時4~4.5,溫度40~45℃,時間72小時。
操縱經過:將食鹽、硫酸鈉、明礬溶解清澄後倒入劃槽,加水加溫到規則要求。然後把其他材料(碳酸鈉、硫代硫酸鈉、JFC除外)也溶於劃槽,攪拌勻稱。再把浸酸的毛皮浸入,並攪動1~2分鍾,以後每隔1小時劃動1次,每次1~2分鍾,溫度控制第1天為40℃,第2、3天為45℃,在第2天把皮撈出控水,參與硫代硫酸鈉和JFC再下皮劃動,每天需取樣測定皮板的縮小溫度及鞣液的PH值,並填補酸鈉調劑。出缸前皮板縮小溫度應到達70℃以上;PH=4~4.5。鞣製72小時後撈起來安頓在木凳上1~2天,使鞣劑連合牢固。
用過的鞣液可持續應用15批,每批增加鹼式硫酸鉻0.12~0.15克/升(以三氧化二鉻計),食鹽3~5克/升,硫酸鈉3~5克/升,硫酸3.5克/升(以PH=1.2~2為度)。鉻鹽用量不及過大,不然皮板會過干會過於厚、硬、重。
經鞣製後的毛皮即進來整理階段,整理的程序是:水洗-甩干-乾枯-回潮-鏟皮-查驗。 必要注意的是
1、水洗時,缸內或劃槽內用水量要大,換水次數要多,把硝鹽等雜質消除掉。
2、甩干因此離心機某人工撤除毛皮水份。
3、加脂是為了使皮板越發柔弱。脂的配方是50℃溫水890克,加軟皮白油或合成加脂劑100克,JFC濕潤劑10克。用毛刷蘸脂劑乳液刷塗在板上,塗抹溫度要求40~50℃,每張皮用量300毫升左右。
4、乾枯即為曬干或晾乾。採納烘乾時,溫度應應這40℃,曬時先曬皮板,再曬毛被,直到皮板和毛被干透為止。
5、抹勻石膏粉揉搓。第2次用刃刀鏟,片除浮肉,再撒上石膏粉鏟第3次,並注意將邊沿鏟開鏟軟。鏟軟後用干布擦拭毛被至清潔,再使皮板對皮板晾曬毛被。干後堆放一夜,再回鏟一次即為製品。
乾枯、回潮、鏟皮操縱也實用於硝面熟制和明礬熟製法鞣製皮毛。
7. 牛皮如何加工處理
針對皮鞋所用的皮革:皮革的生產工序為:
皮革生產工序:削磨,分層,水洗,中和,染色,加脂,壓整,乾燥,振盪,塗飾,打光,壓平,壓花,OK。
.皮革生產各工序介紹:主要成分為水場和干場。
(1) 水場:自然與水脫離不了關系,製造場所也到處是水。
A. 生皮從動物身上取下後要用鹽腌防腐,再有貨櫃車運至皮革廠。
B. 削邊整理----分類—然後浸水(使生皮因加鹽防腐而喪失的水分還原。方法:讓生皮在水槽中劃動,讓其充分吸水)
C. 削肉,經過削肉機上的滾刀,除去生皮上殘余肉類。
D. 除毛—利用強性硫酸鈉和鹼石灰,以消除毛發,化解皮面上色角質層,並除去一些可溶性蛋白質。
E. 脫灰—除去除毛時殘留在皮里的鹼性石灰。
F. 酵解—除去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質纖維。
G. 浸酸—以降低皮身的PH值,只有酸性皮身才能吸收蹂革劑(鉻鹽)
H. 鉻鞣—皮身在鉻鹽等鞣革劑中浸泡,轉鼓中運轉4—6小時。
I. 擠水,削皮—擠出皮在生產中吸收的水分,後削皮(即皮革分層:由麵皮切開而剩下的部分叫二層皮或榔皮。二層皮可生產反毛榔皮和仿似麵皮的壓花榔皮)
J. 染色和加脂:染色是生產苯染皮的必經過程,即皮身在染料劑中浸泡劃動。
加脂:不同的油脂和油脂量的多少來決定皮革軟硬程度。
K. 張皮,乾燥—用夾子將皮料崩開,拉開,晾乾或用真空乾燥(此時的半成品皮可直接生產反毛榔皮和絨麵皮)
(2) 干場部分(塗飾):此階段的皮身基本不含多少水份。
A. 回濕:經過乾燥的皮身會變得較硬,噴少許水回濕。
B. 摔軟或打軟:1,用軟鼓(同洗衣機甩干原理)將皮料摔軟
2,用機器上下拍打將皮料打軟。
C. 磨皮:磨去皮表面的斑痕,傷疤。
D. 表面塗飾,壓花:皮表面噴塗料或印花紋以達到客戶所要求的色澤,手感及軟硬度。
E. 成品皮革須通過各項測試1脫色程度,2抗拉力強度,3抗撕裂強度,4耐高溫,5耐寒,6耐曲折等。
脫色程度的測試:白布裹上固定重量的法碼,壓在皮表面用機器做來回往復勻速運動,規定往復次數來看白布被污染程度。
皮革的脫色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脫色之皮料。因此皮革脫色程度是指規定重量和規定往復次數下白布被污染的顏色深淺度和皮革工業所定標准脫色度色卡相對比。如白布被污染的顏色和標准色卡相比偏淺或相同則為合格。
*在要求皮革脫色度上不可太盲目,否則固色劑和塗料噴太多,皮革往往會失去從前的風格,達不到客人要求。
鞋材革分類:A 按動物的年齡或張幅分類
B 按皮革表面塗飾分類
C 按皮革表面紋路分類
A 按動物年齡和張幅分:小羊皮,胎牛皮,小牛皮,中牛皮,大牛皮,水牛皮,牛皮的毛孔較細,胎牛幾乎看不到身上的毛孔。另牛皮、豬皮、馬皮均的二層皮,而羊皮、胎牛隻有一層,分不出二層。
羊皮:小的山羊皮2—5平方英尺,大的山羊皮5平方英尺以上且毛孔粗大,綿羊皮:手感柔軟,毛孔較山羊皮細密,羊皮的毛孔近魚粼狀。
胎牛皮:未開始吃草之乳牛,張幅5—10SF,毛孔細膩,其血管痕和伸展紋遍布全身為其重要特徵。
小牛皮:未滿一年的牛皮,張幅12—24SF左右。
中牛皮:一般指未滿三年的牛,張幅24—35SF,半開12—17.5SF。
大牛皮:張幅36SF以上,中開張幅18SF以上。 成品皮革外形
全牛(全開)整張幅形狀 中開(半牛)半張幅形狀
*備:中開:也叫半頭皮,即將皮料從牛頭至牛尾沿牛背中逢對稱剪開成兩張。其中半張叫半頭皮。
8. 如何對真皮進行加工
皮革鞣製
【原理】
皮革的鞣製就是用鞣質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它通過一系列工藝,並採用一些化學葯劑,使牛、豬、羊等動物生皮內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變化,使膠原蛋白發生變性作用。鞣製後的皮革既柔軟、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敗變質。所以鞣製後的皮革可用來制各種皮製的日常生活用品。本實驗根據中學的條件,只介紹較易掌握的鞣製工藝。
【操作】
(1)把500g乾的動物皮浸泡在水桶里到軟(約需3~5天)。
(2)取出變軟的皮,攤在平板上,毛面朝下,用鏟刀把皮上附的肉和油鏟除干凈。然後取300g飽和石灰水,加入50g硫化鈉,攪拌均勻,製成脫毛液。用刷子蘸取脫毛液,刷在皮板毛根部,刷時盡量均勻。然後把皮子對折,約經3~4小時,皮上的毛很容易脫落,這時用鏟子把毛完全脫去。
(3)脫毛後立即將皮放在流水中沖洗,除去絕大部分石灰、硫化鈉,再在水裡浸泡1~2天。
(4)備一隻鐵鍋,加入飽和芒硝溶液約2L,略加熱使溶液溫度保持在40℃左右。從清水裡取出皮子,擰干後放入鍋中。用手不斷地揉皮,等它基本「吃飽」了芒硝後取出,晾乾,約半小時後再進行第二、第三次「吃硝」,方法跟第一次相同。500g干皮約可「吃掉」250g硝。把吃硝後的皮晾乾後除去皮上的浮硝。
(5)另備一隻鐵鍋,加入500g清油(不會全部用完),加熱使油溫保持在40℃左右。把「吃硝」後的皮放入溫油中,用手不停地推拉,使油跟皮不斷接觸、均勻地滲入皮板里。「吃足」油後,把皮晾在木棒上,使它自然陰干。
【說明】
石灰、硫化鈉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皮易於脫毛,所以只要塗刷有毛的一面。該液對皮板有損害,脫毛後要立即洗刷干凈。
9. 朋友從老家帶來一張生牛皮,請問大家如何處理才能加工成可以自己做皮衣皮帶皮包的皮,聽說要削皮 是怎麼操
牛皮加工技術
一、消毒與浸泡。消毒液的配製:每100公斤水中加入50克壓砷酸鈉,攪勻即成。將鮮牛皮泡進消毒液中1-2分鍾防蟲消毒。如牛皮已經曬干硬,先用清水浸泡1-2天,在防蟲消毒。
二、刮肉刮毛。備好兩個水泥池,其中一個是石灰水池,一個是硫化池。石灰池中放進25公斤石灰和硫化鈉1.5公斤攪勻,調至漿糊狀的料液。將已消毒的濕皮從中間對等割成兩塊,放進石灰池裡浸一晝夜,取出用刮毛刀刮掉牛皮毛。池裡的石灰、硫化鈉溶液可連續使用,直至牛皮毛颳去為止。硫化銨水池,每張牛皮用硫化銨0.15公斤,清水適量,將刮毛的牛皮放進池中踩踏,以脫掉石灰水。然後將牛皮釘在寬0.5米,長0.7米的木版上,用刀颳去牛皮上的殘肉,再用清水洗干凈。
三、葯水處理。葯水由重鉻酸鈉0.5公斤、濃硫酸500毫升,水20公斤、白糖2公斤組成。配製方法:將濃硫酸邊倒邊攪拌緩緩注入水中,再加入重鉻酸鈉,撒入白糖。將配成的葯水分成兩份,每份加清水4-5公斤稀釋,先將一部分倒進葯水缸里攪拌10分鍾後,再將餘下的葯水倒在缸中攪勻,浸泡皮料,經處理的皮面不在皺紋。
四、過熱水。從葯水缸取出牛皮,放進有適量軟皮油的40-50℃的熱水中,人工踩即成。
加工出的牛皮可達國家收購標准。即濕皮淺藍色柔軟,毛孔清楚,豐滿有彈性,白皮無鉻斑,染色皮不脫色。
我覺得你做皮衣皮包還好,皮帶的話還不如直接買,強烈推薦物美網 仙果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