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工中心 » 加工企業適用什麼的成本法

加工企業適用什麼的成本法

發布時間: 2021-02-04 22:39:19

① 如今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採用什麼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和財務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問題之一。

一、中小企業的管理特點決定其適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不大、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財務人員)較少的企業,組織體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體系,管理跨度較小。中小型企業因數量眾多而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企業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其中將有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由於由於受到規模、財力和人力的限制,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採集不準確。在生產方面具體表現為:

1.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

2.輔助核算部門不獨立核算;

3.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經常失真;

4.車間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易區分---說到這,是否有人會說,那還能核算準,核算不準核算又有何意義?我也有這要樣的疑問,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過介紹這樣一種簡單的方法以期能對中小企業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適應其管理現實的需要;也同時決定了他們多數應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標准成本法或作業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選擇

無論什麼工業企業,無論什麼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訂單生產,可使用分批法。
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待查措詞)不向公共部門報送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是參照稅法規定的一種四不像的盡量能起到一些避稅效果的會計政策。這在本文所要介紹的核算方法上也能體現出來。

三、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一般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

2.因中小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8.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

9.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四、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一)、日常

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生產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帳原材料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帳。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五、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原則: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

2.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准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系,並且容易取得。

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准記入。

(二)、

1、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歸入相應產品。

2、其它成本費用一律採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參與分配。

六、個人對此法的評價

1.核算基本准確,能滿足成本分析的需要,但不夠精確。

2.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准確,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沒法。

3.產值比例法未見哪本會計著作上有記載,感覺沒有理論依據,適用范圍也不太廣,主要適用於已做過詳細成本核算、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業。不過我認為其有一定的科學性,雖然其同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材料比例法原理不一樣,效果卻相近。

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正常性停工與非正常停工

2.委託加工問題(互相多重委託)

3.生產研發耗用問題

4.試生產階段無產品產出耗用問題

八、成本核算的幾個相關問題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4、正如中國會計視野網友qiqiaoao所說,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法是重損益而輕資產,即對期間損益作了大量詳細的禁止性或限制性規定而對資產價值及生產成本的計量卻缺乏相應的規定。可是資產最終會通過折舊、攤銷、銷售等方式轉化為期間費用,現在的資產價值即是今後的期間費用的來源和依據,在我國的成文法中法無禁止即為合法,稅法既然沒有對相關的資產計量作禁止或限制性規定,那麼會計功夫的深淺就會決定今後期間費用的多少,而會計本身就是介於藝術和科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它離不開估計、判斷並由此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的會計魔術,這為企業納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因此現行稅法重損益而輕資產計量的做法無異於開門閉窗。這也為在成本核算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籌劃空間。

5、電算化對成本核算的促進

1、成本會計最核心的是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的作業,了解車間最新的生產情況,月底通過編製成本核算報表將財務與業務結合,及時地分析每個月的成本波動,坐在辦公室每天進行核算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部門、財務人員的事情,而是全部門、全員共同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產車間、技術部門、采購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二是計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但需要財務部門的自我評價和時間的驗證,還需要生產、技術等部門的評價,讓生產等部門對自己計算出的結果做個論證等,是有必要的。有時僅*財務部門自己檢查有時難以發現問題的。(注意:實際中,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檢查的角度或指標多有不同,這好許是易產生差異的原因)

3、成本會計實務可以接受成本會計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相關理論的束縛,不要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框裡面,最好的成本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的核算體系,這樣才能反映本公司的生產管理特點,每一個企業的生產特點都有其特殊性,公司的管理層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一樣的關注點,所以在確定整體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體系要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的要在成本理論的指導下解決管理層關心的問題,將業務和財務相結合。

② 標准成本法適用於哪種企業,平均成本法適用於哪種企業

標准成本適應於標准件生產的工業企業,
平均成本適應於訂制性產品的生產企業

③ 食品加工企業採用什麼成本核算比較合理

實際成本法啊。
如果不會,可以去望上查詢成本會計學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④ 對於生產型企業,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比較適合

「定額法」和「標准成本法」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成本計算方法。必須與成本計版算的基本方法—權—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結合應用。 定額法實質上是成本控制方法在成本計算中的體現。它先以現行定額乘計劃單價得出定額成本,再加上差異,以求出實際成本。 標准成本法與定額法有一定的類似之處,也是一種目標成本。所不同的是,它以「標准成本」(即一種事先預定的成本)為真實成本,而把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的差異視作非正常因素直接沖減當期損益。故我國不鼓勵採用這種方法。它在上世紀50年代以後為西方國家普遍採用。(這對會計的素質是個考驗,呵呵) 回到你的問題上,生產型企業,應根據生產工藝和生產類型(即量大還是量小),選擇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為主的成本計算基本方法,輔以分類法、定額法等輔助方法。

⑤ 採用實際成本法適用於什麼樣的單位

這句話是錯誤的。 1、實際成本法核算:適用於不存在成本差異的計算和材回料收發業答務較少的企業。 2、計劃成本法:適用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的企業,主要是為了簡化核算,減少核算工作量。由於採用計劃成本計價,所以在計劃成本下會存在成本差異。

⑥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哪幾種,適用范圍是什麼

  • 這個復問題一般教科書都會有標准制答案即產品成本計算的三種基本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 具體方法的適用范圍:

(1)品種法:品種法是指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成本,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步驟、大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採掘等企業。

(2)分批法:分批法是指以產品的批別作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成本,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機器製造、精密儀器製造等。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指按照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分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成本,計算各步驟半成品和最後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如冶金、紡織、機械製造等。

⑦ 什麼叫標准成本法適用那些行業

標准成復本法,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制准成本為基礎,用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標准成本記錄和反映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和結果,並藉以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標准成本法適用於產品品種較少的大批量生產企業,而對於單件、批量小和試制性生產的企業比較少用。

⑧ 成本法是什麼適用什麼范圍

成本抄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襲通常按初始投資成本計量,適用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⑨ 什麼是成本法其適用范圍是什麼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通常按初始投資成本計量,適用企業持有的能夠專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屬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⑩ 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指投資按成本計價的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核算適用下列情形 (一)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控制一般存在於以下情況,如: 1.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 2.投資企業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具有實質控制權的。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是否具有實質控制權,可以通過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情形來判定: ①通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協議,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控制權。 例如:A企業對甲企業投資,投股比例為40%,B企業也對甲企業投資,持股比例為20%,假定B公司在甲公司的權益全權由A公司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等於A公司控制了甲公司60%的表決權資本,因此A公司應採用成本法核算。 ②根據章程或協議,投資企業有權控制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例如:A企業對B企業投資,投股比例為40%。 ③有權任免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 ④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會議上有半數以上投票權。 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其子公司,投資企業應當將子公司納入合並財務報表的合並范圍。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 (二)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所共有的控制,僅在與該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分享控制權的投資方一致同意時存在。投資企業與其他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其合營企業。 例如:A、B、C、D公司共同出資成立E公司,合同A、B、C、D四個股東任何一個股東不能單獨作出決策,在這種情況下E公司是由A、B、C、D四個公司共同控制的,則E公司就稱為合營企業。 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並不能夠控制或者與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這些政策的制定。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為其聯營企業。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以上至50%的表決權資本時,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此外,雖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也應確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1)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並享有相應的實質性的參與決策權,投資企業可以通過該代表參與被投資單位政策的制定,從而達到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 (2)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可以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可以為其自身利益而提出建議和意見,由此可以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 (3)向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有權力並負責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活動,從而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 (4)依賴投資企業的技術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需要依賴對方的技術或技術資料,從而表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考試大為你加油 (5)其他能足以證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的情形。 企業在確定能否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時,應當考慮投資企業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當期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可執行認股權證等潛在表決權因素。 (1)投資企業在當前情況下,根據已持有股份及現行可實施潛在表決權轉換後的綜合持股水平,有能力對另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施加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的,不應當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而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2)在考慮現行被投資單位發行在外可執行潛在表決權的影響時,不應考慮企業管理層對潛在表決權的持有意圖及企業在轉換潛在表決權時的財務承受能力,但應注重潛在表決權的經濟實質。 (3)考慮現行可執行的潛在表決權在轉換為實際表決權後能否對被投資單位形成控制或重大影響時,應考慮本企業及其他企業持有的被投資單位潛在表決權的影響。 (4)考慮現行可執行被投資單位潛在表決權的影響僅為確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能力,而不是用於確定投資企業享有或承擔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