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加工低附件值是什麼意思
❶ 什麼是粗加工
粗加工,機械加工中從毛坯上切去較多加工餘量的過程。所能達到的精度較低,加工表面較粗糙,而生產率較高,常為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准備工序。
而粗加工產品是指原材料經過簡單加工或初級加工而成的產品,一般是為半精加工、精加工做准備,便於後續加工過程更快、更方便的進行,粗加工產品具有加工精度低,表面質量較差等特點。
(1)粗加工低附件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粗加工主要有以下幾種作用:
1、工件加工劃分階段後,粗加工可以大吃刀,大進給。而因其加工餘量大,切削力大等因素形成的加工誤差,可通過半精加工和機械精加工逐步得到糾正,保證加工質量。
2、合理利用加工設備,粗加工和精加工對加工設備要求各不同,加工階段劃分後,充分發揮粗細加工設備的特點。合理利用設備,提供生產效率。粗加工設備功率大,效率高,剛性強。精加工設備精度高。誤差小,滿足圖紙要求。
3、粗加工在先,能夠及時發現工件毛坯缺陷。毛坯的各種缺陷如砂眼、氣孔和加工餘量不足等,在粗加工後即可發現,便於及時修補或決定報廢,以免繼續加工後造成工時和費用的浪費。
4、合理安排冷熱處理工序。工件熱加工後殘余應力比較大,粗、精加工分開,可安排時效消除殘余應力,安排後續冷卻後的精加工,可以消除其變形。
5、粗加工安排在前,機械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後,可保護精加工和光整加工過的表面少受磨損。
❷ 切削三要素用於精加工和粗加工的區別
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區別:
粗加工去除材料多,切削速度小、進給量和吃刀量大,尺寸精度低版、表面質量低權;精加工去除材料少,切削速度大、進給量和吃刀量小,保證最終尺寸精度、表面質量。
1、粗加工是以快速切除毛坯餘量為目的,在粗加工時應選用大的進給量和盡可能大的切削深度,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切除盡可能多的切屑。
2、利用裝在振動頭上的細粒度油石對精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見切削加工)。超精加工一般安排在精磨工序後進行,其加工餘量僅幾微米,適於加工曲軸、軋輥、軸承環和各種精密零件的外圓、內圓、平面、溝道表面和球面等。
❸ 機械粗加工類行業產品附加值低是什麼意思
附加值低是指:該產品的價值較低。
❹ 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區別
一般粗加工相對精加工來說,餘量大,切削抗力大.因此在設計粗加工時應主要考慮刀具的強度、容屑空間、排屑問題。而精加工時考慮的重點則是怎樣使加工獲得你滿意的切削表面質量和加工效率的問題。
❺ 產品的附加值是什麼
1、「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產品一般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即核心產品、基本產品、期望產品、附件產品、潛在產品。核心產品是指整體產品提供給購買者的直接利益和效用;基本產品即是核心產品的宏觀化;期望產品是指顧客在購買產品時,一般會期望得到的一組特性或條件;附件產品是指超過顧客期望的產品;潛在產品指產品或開發物在未來可能產生的改進和變革。
產品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的結果,即"過程"的結果。在經濟領域中,通常也可理解為組織製造的任何製品或製品的組合。在現代漢語詞典當中的解釋為"生產出來的物品"。
2、「附加值」是經濟主體新創造出來的產品價值。
只有產品有附加值才有社會財富的增加、生產力的發展。所謂高附加值產品,就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高知識與技術含量的產品。
在價格反映價值的正常情況下,產品附加值高低與產品利潤高低成正比。推行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方式,用中國創造代替中國製造,用自有品牌中國製造代替貼牌中國製造,就是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產品附加值高低決定GDP含金量,GDP含金量決定GDP、人均GDP增長與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提高關聯度大小。如果說創新驅動是經濟增長方式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根本動力,那麼根本改變GDP增長方式,抑制投機,打破非法壟斷,打擊非法暴利,使價格反映價值、產品附加值高低與產品利潤高低成正比,則是創新驅動的根本動力。根本改變GDP增長方式、抑制投機、打破非法壟斷、打擊非法暴利屬於政府宏觀調控范疇。
3、「產品附加值」是指通過智力勞動(包括技術、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等)、人工加工、設備加工、流通營銷等創造的超過原輔材料的價值的增加值,生產環節創造的價值與流通環節創造的價值皆為產品附加值的一部分。
其中的高附加值產品指智力創造的價值在附加值中佔主要比重,具有較高的價值增長與較高經濟效益,商品擁有高額利潤。而低附加值產品指智力創造的價值在附加值中佔次要比重。
❻ 機械製造里什麼是粗基準,常值系統誤差
工件加工的第一工序或最初幾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經加工的表面作為定位基準,這種定位基準稱為粗基準。
常值系統誤差是指在連續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誤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變或基本不變的系統誤差,稱為常值系統誤差。例如原理誤差、機床、刀具、夾具、量具的製造誤差、工藝系統靜力變形等原始誤差,都屬於常值系統誤差。
(6)粗加工低附件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機械檢驗
檢驗是採用測量器具對毛坯、零件、成品、原材料等進行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的檢測,以及通過目視檢驗、無損探傷、機械性能試驗及金相檢驗等方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的鑒定。
測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儀。常用的量具有鋼直尺、捲尺、游標卡尺、卡規、塞規、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角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另外螺紋的測量可用螺紋千分尺、三針量法、螺紋樣板、螺紋環規、螺紋塞規等。
常用量儀有浮標式氣動量儀、電子式量儀、電動式量儀、光學量儀、三坐標測量儀等,除可用以檢測零件的長度、厚度、外圓直徑、孔徑等尺寸外,還可對零件的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等進行測量。
特殊檢驗主要是指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無損探傷是在不損害被檢對象的前提下,檢測零件內部及外表缺陷的現代檢驗技術。無損檢驗方法有直接肉眼檢驗、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力探傷等,使用時應根據無損檢測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檢測規范。
二、機械製造過程
金屬切削的過程是刀具與工件相互運動、相互作用的過程。
刀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可以分解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主運動,另一個是進給運動。使工件與刀具產生相對運動而進行切削的最主要的運動,稱為主運動。刀刃上選定點相對於工件的主運動速度稱為切削速度。主運動特點是運動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主運動一般只有一個。
保證金屬的切削能連續進行的運動,稱為進給運動。工件或刀具每轉或每一行程時,工件和刀具在進給運動方向的相對位移量,稱為進給量。進給運動的特點是運動速度低,消耗功率小。進給運動可以有幾個,可以是連續運動,也可以是間歇運動。
金屬切削過程是通過刀具切削工件切削層而進行的。在切削過程中,刀具的刀刃在一次走刀中從工件待加工表面切下的金屬層,被稱為切削層。切削層的截面尺寸被稱為切削層參數。
❼ 零件粗糙度的最低要求是什麼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情況有很大影響。一般說來,表面粗糙度數值小,會提高配合質量,減少磨損,延長零件使用壽命,但零件的加工費用會增加。因此,要正確、合理地選用表面粗糙度數值。 在設計零件時,表面粗糙度數值的選擇,是根據零件在機器中的作用決定的。
總的原則是在保證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選用較大的表面粗糙度數值。具體選擇時,可以參考下述原則:
(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數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數值小。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越高,所受的單位壓力越大,則應越高;滾動磨擦表面比滑動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數值小。
(3)對間隙配合,配合間隙越小,粗糙度數值應越小;對過盈配合,為保證連接強度的牢固可靠,載荷越大,要求粗糙度數值越小。一般情況間隙配合比過盈配合粗糙度數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應與其尺寸精度要求相當。配合性質相同時,零件尺寸越小,則應粗糙度數值越小;同一精度等級,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數值小,軸比孔要粗糙度數值小(特別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載荷的表面及可能會發生應力集中的內圓角、凹稽處粗糙度數值應較小。[1]
不同加工方法所能達到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特徵
表面粗糙度(Ra)數值
加工方法舉例
明顯可見刀痕
Ra100、Ra50、Ra25、
粗車、粗刨、粗銑、鑽孔
微見刀痕
Ra12.5、Ra6.3、Ra3.2、
精車、精刨、精銑、粗鉸、粗磨
看不見加工痕跡,微辯加工方向
Ra1.6、Ra0.8、Ra0.4、
精車、精磨、精鉸、研磨
暗光澤面
Ra0.2、Ra0.1、Ra0.05、
研磨、珩磨、超精磨、拋光
在機床上,用普通刀具將工件尺寸加工到基本到位後,再用豪克能金屬表面加工設備的豪克能刀具代替原普通刀具再加工一遍,即可使被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Ra值輕松達到0.2以下;且工件的表面顯微硬度提高20%以上;並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打字不容易請採納!!
❽ 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區別是什麼
粗加工和精加抄工的區別:襲
粗加工去除材料多,切削速度小、進給量和吃刀量大,尺寸精度低、表面質量低;精加工去除材料少,切削速度大、進給量和吃刀量小,保證最終尺寸精度、表面質量。
1、粗加工是以快速切除毛坯餘量為目的,在粗加工時應選用大的進給量和盡可能大的切削深度,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切除盡可能多的切屑。
2、利用裝在振動頭上的細粒度油石對精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見切削加工)。超精加工一般安排在精磨工序後進行,其加工餘量僅幾微米,適於加工曲軸、軋輥、軸承環和各種精密零件的外圓、內圓、平面、溝道表面和球面等。
❾ 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是什麼概念
粗加工階段主要切來除各表面上的大源部分加工餘量,使毛胚形狀和尺寸接近於成品。該階段的特點是使用大功率機床,選用較大的切削用量及盡可能提高生產率和降低刀具磨損等。
半精加工階段是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並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備。
精加工階段是保證主要表面達到圖樣要求。
❿ 什麼叫附加值
附加值(Added Value )是附加價值的簡稱,是在產品的原有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即附加在產品原有價值上的新價值,附加值的實現在於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進行聯接
哈佛大學出版的《企業管理網路全書》中對附加價值的解釋如下:附加價值是企業通過生產過程新增加的價值;或者,從企業的銷售額中扣除供生產之用而自其他企業購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業的純生產額。對應以上兩種附加價值的概念,產品附加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通過企業的內部生產活動等創造的產品附加值和通過市場戰略在流通領域創造的商品附加值。高附加值產品,是指「投入產出比」較低的產品。其技術含量、文化價值等,比一般產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場升值幅度大,獲利高。
日本的產品設計家平島廉久認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有兩種:一種是硬性商品價值,是指商品實際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功能,如化妝品就是保護皮膚,服裝就是禦寒;另一種是軟性商品價值,價值,則是指能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某種文化,象香水就是品牌的高貴感,魅力感等。
服裝就是流行性、季節性、式樣,設計師聲譽等軟性的商品價值。在同質商品大量涌現的當代,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挑選的不是硬性商品價值,而是能滿足人們感性追求的軟性商品價值。
中國的營銷策劃專家認為,構成產品的要素不外乎核心產品、形式產品、附加產品,所謂的附加產品即產品的附加值。由於消費已日益從「物」的消費轉向「感受」的消費,日益傾向於感性、品位、心理滿意等抽象的標准,所以,產品附加值在市場上的地位就越來越高了,它與產品賣點難以分割,日益溶融一體了。
由於產品創造並滿足了客戶更高層次的需求而使企業獲得的超額回報。也即消費者為得到產品或服務而付出的價錢與企業為產品付出的成本之間的差值就是附加值,差值越大,企業獲得的附加值越高。
較早提出產品附加值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經營顧問專家拉卡(A.W.Rucker),他指出:「生產價值(Proction Value)是因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所附加於原材料上增加的價值,也就是由總銷售額減掉原材料費、動力費、消耗品費後得到的附加值數值。」這里的生產價值實際上就是附加值。從拉卡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附加值是附加在原材料及勞動之上的價值, 它是由總銷售額減去一系列費用後的剩餘。
與拉卡的切入點不同,另一位附加值學說的創始人——雷曼(M.R.Lehman)採取「加法」對附加值進行定義,把附加值稱為「創造價值」 (Created Value),並認為它是由薪金、津貼、交易稅、營業稅、資本利息和自由資金收益等之和構成。實際上,雷曼定義的附加值就是工資、利息和稅利三部分之和。
雷曼定義與拉卡定義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用生產總額代替了銷售總額,並將折舊費看成非附加值構成。折衷於拉卡和雷曼之間的附加值定義由日本專家竹山正憲提出,他認為附加值乃是在企業外部購進的價值上重新加上自己公司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
竹山正憲也採用減法的形式計算附加值:附加值=銷售額(或生產額)-外部購進價值(非附加值)。對拉卡和雷曼定義的折衷表現在竹山正憲提出的「粗附加值」和「純附加值」概念上,所謂「純附加值」即工資、利息和稅利三部分之和,這與雷曼的定義一致,而「粗附加值」則在「純附加值」的基礎上加入折舊費用,也就與拉卡的定義相吻合。
廣泛採用的附加值概念是由美國知名管理學家杜拉克(P.F.Drucker)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提出的,他將附加值稱為「貢獻價值」 (Contribution Value),它是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所得之總額與由外部買進的原材料或服務的采購額之間的差值。杜拉克明確地將服務等無形產品引入到附加值的定義之中,這對於分析第三產業的附加值至關重要。同時,杜拉克強調企業創造的附加值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從宏觀來看,全社會企業貢獻價值的總量大小可以反映該國的國民收入狀況;從微觀來看,貢獻價值直接反映企業的盈虧狀況。
1、附加值產品是指在產品加工過程中通過工藝、技術、服務乃至品牌等手段使產品得到較大的增值,而不是單純的要素投入形成的物化價值。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過程只要存在增值較高的環節就可謂這高附加值產品。
2、附加值產品通常是指「投放產出比」較高的產品。它的技術含量、文化價值等比一般產品要高出許多,因而市場升值幅度大,獲利高。
3、附加值產品不能等同於高技術、高消費、高檔次產品,後者只有成為高效益產品時才能稱為高附加值產品。是技術密集度高、市場需求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產品質量優異,基本質特徵是經濟效益好。
產品附加值的高低通常用附加值率來衡量。附加值率是小於1的值。產品高附加值率越大,產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我們把這類產品稱為高附加值產品。相反,產品附加值率越小,產品的附加值就越小,我們把這類產品稱為低附加值產品。
一般來就說,附加值率是以0.3為界。大於0.3稱為為高附加值產品,小於0.3稱為低附加值產品。尚沒有檢索到有關附加值率計算的文獻。但從附加值的定義來看,對於工業產品,其附加值即為增加值。
因為,可用工業增加值率來代表工業產品的附加值率。工業增加值率:指在一定時期內工業增加值占同期工業總產值的綞,反映降低中間消耗的經濟效益。[1]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增加值率(%)=----------*100%工業總產值(現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