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竹筍加工培訓
1. 有野竹筍加工技術嗎
具體做法是: 1)先將新鮮的食材用清水清洗一遍,再切好,放足夠多的鹽浸著內,然後曬干,容如果你一定要加防腐劑的話可以在切好後拌在裡面再曬,這樣可以儲藏久一點,但是吃了對人體不怎麼好,建議不用 2)將曬好的鹹菜用溫水洗兩遍,再將水瀝干 3)在鍋里放辣椒油爆炒一遍,再逐一將調味料加入進去,值得提醒的就是在炒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放水,要不然容易變味 4)冷藏密封就可以了
2. 竹筍如何加工
原竹筍→切端→預煮→冷卻→剝殼→修整→漂洗→挑選分級→裝罐→加湯汁→排氣→密封→殺菌→檢驗→成品。
1.原料選擇選擇鮮嫩、長短適宜,無污染、無病蟲害的鮮竹筍為原料,從採收到加工的時間不宜超出16個小時,否則會變粗老,影響產品的利用率。
2.切端預煮砍切後的竹筍,先洗去筍外部的泥土用刀切去筍根基部粗老部分,按100毫米、80~100毫米、80毫米以下,分三級;分級後用pH值為3.5左右的沸水,小級煮40分鍾,中級煮50分鍾,大級煮60分鍾,然後急速用流動水冷卻,冷透為止。
3.剝殼修整鮮竹筍煮好冷卻後剝殼,將老根切除,並用刀斜削筍根邊緣,進行修整。用尼龍絲紮成的弓將筍的嫩衣颳去,切口要平整,不要彈傷筍皮。
4.漂洗分級將整理好的竹筍置於流動水中,漂洗16~24小時,以除去筍肉中的可溶性物質,減少湯汁中的混濁現象。同時將pH值降至4.3左右起池。在包裝前按筍的形態將其分選為三級,並撿出等外級。
5.裝罐殺菌可抽真空製成軟包裝和手工裝罐。本文以手工裝罐為例:把分選好的筍小心裝入罐內,將湯汁的pH值調至5左右,每罐加滿湯汁。要求固形物含量60%,在低點溫度為80℃抽氣密封。採用常壓殺菌。
6.冷卻入庫殺菌後的竹筍無論軟包裝還是罐裝,均應迅速冷卻至常溫。並將罐體污跡沖洗揩凈,把印有商標、等級、規格、生產日期、條碼等的標識貼於罐面,逐批抽檢後,按等級登記進庫待銷。
3. 筍干如何加工製作
1、挖筍
想自己在家中製作筍干,一定要去竹林中採挖新鮮的竹筍,最好選擇在每年春天的清明前後,這個時候的損失數量最多,而且多數竹筍已經冒出了頭,不但好挖,而且挖出的筍個頭比較大,口感也特別好。
2、削筍
在竹林中採挖新鮮竹筍以後,要去掉它表面的硬皮,也就是筍殼,如果用手撥殼會特別麻煩,最好的方法是選擇鋒利的刀具,直接把竹筍外層的硬殼去掉,得到裡面的筍肉。
3、煮筍
把新鮮的竹筍去掉,外層的筍殼,以後還要把他的筍節去掉,再把它們用清水洗凈去掉水分以後切成片狀。然後把筍片放到鍋中加清水煮熟,煮好以後取出放在筐中,上面壓上重物,把竹筍中的水分去掉。
4、曬干
把煮好的豬血去掉裡面的水分以後直接取出放在干凈的竹蔑上,攤平,放在陽光下晾曬,在曬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這樣能讓竹筍盡快脫水,等它完全曬干以後自製的筍干也就做好了,想吃的時候取出一些用清水泡發就可以。但是曬制筍干時一定要注意防雨,如果筍干曬制過程中淋了雨,那麼它的口感就會變差,而且保存過程中容易變質。
筍干除了上面這種做法以外,還可以取出新鮮筍肉以後直接放在鹽水中煮制,讓它吸收大量的鹽水以後取出,再去掉水分放在通風的地方風干,這樣做好的筍干保質期更長,但是在食用時需要經過脫鹽處理,不然味道太咸,一點也不好吃。
拓展資料:
製作方法
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
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
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
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
5、切片或落榨:將漂涼後的竹筍按3-5cm厚度手工切片,然後立即攤開自然晾曬5個太陽即可;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
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
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
6、曬干或烘(烤)干
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
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
7、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
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
關於筍干含水量的一點說明
部分商販打出含水量低於5%,甚至低於1%。這些都是噱頭,事實上,如果真的做成這么干,筍乾的口味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幾乎不能食用。最為合理的含水量,咸筍干是15%~25%,淡筍干是10%~15%,這樣的含水量既能保證筍干有較長的保質期,又保持了筍干最好的口感。
參考資料:網路-筍干
4. 哪裡有各種筍類的加工廠或收購筍類
長沙,重慶
5. 那裡有學習竹製品加工培訓的地方
竹製品中有很多,看你要學哪樣了?比如:留青竹雕技術、竹根雕人物技術、竹專根雕擺件、竹製激光雕、等屬等,竹根雕沒有三年下去估計出了不好手藝,我姐從事雕刻19年,其中學雕刻面像就練了三年,在我們市區里還算過得去;
學做涼席就簡單了,懂得製作流程只要一天,熟練製作要看你個人了,或許半個月,還要看什麼規模型了,現在大部分是半機械化了。
6. 我想學做腐竹加工,哪裡可以學
腐竹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食的豆製品,經濟價值很高,100千克黃豆(即大豆)或蠶豆可以生產成品腐竹44千克~50千克。
其具體方法是: 1.選料選擇含水分低、蛋白質含量在80%以上的黃豆或蠶豆(當年產的新豆更好),並揀篩干凈。 2.破碎把選好的料放在粉碎機上粉碎,不能太碎,脫去豆皮成兩瓣即可。 3.清洗、浸泡把破碎好的料先洗兩遍,並撈去飄浮的豆皮,然後放在25℃的池水中浸泡4小時(以豆瓣泡展,用指甲可掐動為好)。 4.磨漿把泡好的料裝入磨漿機的漏斗內,邊磨邊加水,1千克泡好的豆料需再加8千克水。不能把料磨得太細,以用手指能捻成小顆粒為宜。 5.分離即用分離機把豆渣和漿水分開。要求高速分離,分離機內的籮為80目~90目。 6.煮漿煮漿時的溫度要控制在93℃左右,最好用蒸氣加熱,因用明火煮,易糊鍋底,出皮率低且色澤欠佳。用蒸氣加熱氣壓要足,上氣要快。 7.上盤起皮用5厘米見方的木條把2米長、1.5米寬、15厘米高不銹鋼平底鍋分成6個小方格。鍋底下裝有暖氣管,使鍋底溫度保持在70℃~90℃。把煮好的豆漿倒入鍋內,過3分鍾~5分鍾後,每個小方格內就可揭一層皮,待皮充滿格子、出現小皺紋時,即可揭皮。揭皮時可用特製的木質桿將皮揭起,再用手將皮捋下。依次把每個小方格內的皮揭完。一滿鍋豆漿可揭10多次皮,能出4千克~5千克腐竹。 8.烘乾把搭滿濕皮的竹竿掛在烘乾室內。烘乾室的一端裝有暖氣管,另一端安一台排風扇,使冷空氣通過暖氣管變成熱風再由排風扇抽過來,迅速烘於濕皮。腐竹最忌在室外曬,會影響產品質量。烘乾後的腐竹分級用塑料袋包裝即成
2 腐竹,又叫腐筋,遠在唐代就在各種素菜中獨占鰲頭。廣西桂林生產的象山牌腐竹1985年獲國家優質食品銀質獎。長期為沙澇越興和公司包銷,深受外商歡迎。
製作方法
1.精選原料:製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為突出腐竹成品的鮮白,所以必須選擇皮色淡黃的大豆,而不宜採用綠皮大豆。同時還要注意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無霉變、無蟲蛀的新鮮黃豆、通過過篩清除劣豆、雜質和砂土,使原料純凈,然後置於電動萬能磨中,去掉豆衣。
2.浸豆磨漿:把去衣的黃豆放入缸或桶內,加入清水浸泡,並除去浮在水面的雜質。水量以豆置容器不露面為度。浸水時間,夏天約20分鍾,然後撈起置於籮筐上瀝水,並用布覆蓋豆面,讓豆片膨脹。氣溫在35℃左右時,浸後要用水沖洗酸水;冬天,若氣溫在0℃以下,浸泡時可加些熱水,時間3~40分鍾,排水後置於缸或桶內,同樣加布覆蓋,讓其豆片肥大。通過上述方法,大約8小時左右,即可以磨漿。磨時加水要均勻,使磨出來的豆漿細膩白嫩。炎夏季節,蛋白質極易變質,須在磨後3~4小時內把留存在磨具各部的酸敗物質沖洗凈,以防下次磨漿受影響。
3.濾漿上鍋:把豆漿倒入缸或桶內,沖入熱水。水的比例,每100千克黃豆原料加500千克的熱水,攪拌均勻,然後備好另一個缸或桶,把豆漿倒入濾漿用的吊袋內。濾布可用稀龍頭布,反復攪動,使豆漿通過濾布眼流入缸或桶內。待全部濾出豆漿後,把豆渣平攤於袋壁上,再加熱水攪拌均勻,不斷搖動吊袋,進行第二次過濾漿液;依此進行第三次過濾,就可把豆漿瀝盡。然後把豆漿倒入特製平底鐵鍋內。
4.煮漿挑膜:煮漿是腐竹製作的一個技術關鍵。其操作步驟是:先旺火猛燒,當鍋內豆漿煮開後,爐灶立即停止鼓風,並用木炭、煤或木屑蓋在爐火上抑制火焰,以降低爐溫,同時撇去鍋面的白色泡沫。過5~6分鍾,漿面自然結成一層薄膜,即為腐竹膜。此時用剪刀對開剪成兩瓣,再用竹竿沿著鍋邊挑起,使腐膜形成一條竹狀。通常每口鍋備4條竹稈,每條竹竿長80厘米,可掛腐竹20條,每口鍋15千克豆漿可揭30張,共60條豆腐筋,在煮漿揭膜這一環節中,成敗的關鍵有三:(1)降低爐溫後,如炭火或煤火接不上,或者太慢,鍋內溫差過大,就會變成豆腐花,不能結膜。停止鼓風後,必須將先備好的燒紅的炭火加入,使其保持恆溫。有條件的可採用鍋爐蒸汽輸入漿鍋底層,不用直接火煮漿。(2)鍋溫未降,繼續燒開,會造成鍋底燒疤,產量下降。(3)鍋內的白沫沒有除凈時,可直接影響薄膜的形成。
5.烘乾成竹:豆腐筋宜烘乾不宜曬,日曬易發霉。將起鍋上竿的腐竹膜放入烘房,烘房內設烘架,其長5米、高1米。並設火爐,把掛稈的腐竹懸於烘房內,保持60℃火溫。若火溫過高,會造成竹腳燒焦,影響色澤。一般烘6~8小時即干。每100千克黃豆可加工干腐竹60~65千克。干後頭尾理齊,可採用塑料薄膜袋裝成小包。腐竹性質較脆,屬易碎食品,在貯存運輸過程中,必須注意防止重壓、掉摔;同時注意防潮,以免影響產品質量,降低經濟價值。近年來國內腐竹廠為了解決腐竹成品的易碎問題。在豆漿尚未形成薄膜之前,向豆漿中按每千克加蛋氨酸5克、甘油40克,改進氨基酸的配比,從而改善腐竹的物理性能,變得不易破碎,且產量提高,在30℃條件下,可以貯存6個月,保持原有風味不變。
產品特點 色淡黃,油麵光亮,豆香濃郁,入湯不化,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45%,是素食上品。
7. 我想開個竹筍加工廠靠譜嗎
要看你 投入多少 說在位置 預計和潛在客戶 怎麼把握好未來的收資平衡點 你有做過調查和評估嗎? 如果有那就靠普了。
8. 我在恩施的山區想做竹筍加工可擔心銷售問題,有沒有什麼公司收購或加盟
竹筍是綠色有機食品,應該是市場前市場不錯,首先了解市場,現在電商這么發達,可以利用電商銷售,可找游景點商販合作創建自己作為特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