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怎麼加工
⑴ 求各種方便麵的加工方法
-- 方便麵的做法
大家都吃過方便麵,在這里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製作過程和質量標准。
製作方法
1.對油炸用油的選擇:對精製棕櫚油、香油、仿奶油、精製豬油進行試用比較,最後,選用酸價較低、成本造價低的精煉棕櫚油為批量生產用油,棕櫚油為植物性油脂,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用棕櫚油炸制的食品,口味清香、色淡。如果在棕櫚油中配加花生油,既保持棕櫚油色淡,具有定型作用的特點,又可消除不適口的氣味和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麻煩。
2.湯料口味的改良:方便麵是大眾化主食品,在研製湯料配方時,原則是尊重本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和嗜好,有蝦仁方便麵、肉鬆方便麵、雞肉辣醬方便麵和雞汁方便麵,但其滋味較單一,鮮味不足,口味偏重。又增補了幾種助鮮調味料,在少增加成本的基礎上,使湯料口味有較大的改善,味道純正適口,收到較好的效果。
3.對麵粉質量的選擇:生產方便麵的小麥粉應含有較多的麵筋質,採取了將不同品種麵粉按適宜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並配用增粘劑,這樣彌補了相互間的缺陷,增強了麵粉的韌性和彈性,可以減少操作過程中落條、斷條現象,產品的光澤度也較為理想。
4.運輸:運輸時用木箱或竹籮筐等盛裝。
5.貯存:應貯存於乾燥通風處,不能和有異味的物品存放在同一倉庫。要注意防潮、防霉變、防蟲害、防污染。
⑵ 方便麵是怎麼做出來的
方便麵在有些地方被稱為意麵。傳說最早製作方便麵的是我國清朝時一個姓伊的知府的廚子,伊知府為了給母親祝壽,因為客人很多,廚師手忙腳亂之下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進油鍋里,只好撈起來後加上高湯給賓客吃,沒想到賓客吃後贊不絕口,這個做法便流傳下來,所以從前稱之為「伊面」、「伊府麵」。
那方便麵為什麼做成彎曲的呢?為什麼泡麵像波浪一樣,而不像掛面一樣是直的呢?
為了節省空間。比如包裝盒內部的直徑為15cm,而面餅一般是上下兩層,那麼直線型的面條一根最多也只有30cm長,而波浪形的面條一根能達到50cm以上,因此就能在更小的包裝里裝入更多的面條。
可以使面餅和熱水充分接觸。把面餅做成波浪形,面餅中間就會有很多空隙,加入熱水時能充分地和熱水接觸,保證了面條的口感。
波浪形設計相比直線形設計的面條不容易碎。方便麵很容易碎掉,運輸過程中怎麼保證面餅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波浪形的面條能更好地分散壓力,小的碰撞不會讓它很容易碎掉。
方便麵是怎樣生產的呢?
1、把麵粉、水和鹼水等按照一定比例,倒入機器中進行攪拌,進行和面。
2、把面團壓成薄片,使面片吃起來更筋道和有嚼勁。
3、用刀片把面片切成細細長長的面條。
4、用高溫蒸汽把面條蒸熟。
5、把蒸熟的面均勻地切成圓形或小長方形,把它們放進金屬籃子時油炸,控水後,方便麵保存期會比較長。
6、冷卻高溫油炸後的面條,放在冷卻機上進行,讓面條溫度降下來。
7、檢驗面餅是否合格。
8、給面餅配上調味包,加上包裝。
方便麵很受孩子們喜歡,但我覺得還是少吃吧!
因為為了保存方便,方便麵都進行了油炸,油中往往添加了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這種安定劑本身是一種致癌物質。調味包里也含有搞氧化劑,吃多了對肝臟不好。而碗裝的方便麵,碗的材質是聚苯乙烯,為防止加熱後變形,添加了BHT安定劑,但在沖泡過程中遇到高溫,這些物質就會溶解出來。
⑶ 方便麵的製造工藝是什麼如何造的
方便麵品種很多。以包裝形式來分有袋裝面和杯裝面等;從口味上分有醬油味、鹽味、辣味、加味及和風面;在製造方法上分有油炸和非油炸等。方便麵的製作工藝是,首先,在麵粉中加入33%的水,採用和面機將面和好,然後將面放入壓延機中壓成面片,再經切割機切成面條。切好後的面條經傳送帶送入蒸煮機,蒸煮1—2min,然後進行著味處理。著味處理一般有兩種:一是浸泡法,二是噴霧法。著味後的面條使用切面機切成段並分份,非油炸方便麵直接使用95℃的熱風烘乾即可,油炸方便麵還需用130~150℃的沸油炸制。經過油炸後的方便麵,組織呈多孔狀,其口味比熱風烘乾的方便麵好。
方便麵的發明人安藤百福
安藤百福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麵———「雞肉拉麵」是在1958年,當時他已48歲,而開發方便麵的靈感則早在1945年就已萌生。
二次大戰後,日本食品嚴重不足,一般人餓得連薯秧都吃。安藤百福偶而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不由地使他對拉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感到這是大眾的一個巨大的需求。但是他並沒有著手開發,而是做針織,養蠶,管倉庫,賣幻燈機,制鹽,捕魚,辦學,開發營養食品,還坐過牢。一直到他擔任理事長的信用組合破產,一瞬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財產時,才決心把事業的中心轉移到「食」上面來。後來他以自己的造詞「食足世平」———吃飽後世間才會太平,作為日清食品公司的企業理念,也是源於這段時間的體驗。
1958年春天,安藤百福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開始著手研究在貧苦時代獲得的靈感。他在大阪府池田市的住宅的後院內建了一個10平方米簡陋的小屋充當研究室。找來了一台舊制面機,然後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中華炒鍋、一袋18公斤的麵粉、食油等,把東西架在自行車後座上搬回了家。埋頭於方便麵的開發。
由重復開發悟出的道理
安藤百福設想的方便麵是一種只要加入熱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麵,食用起來非常簡便。他設了五個目標。第一,味道不僅好吃而且吃不厭。第二,可以成為家庭廚房常備品且具有很高的保存性。第三,簡便,不需要烹飪。第四,價格便宜。第五,由於是食物,必須安全、衛生。
目標雖然定好了,開發卻進展很慢。開始研究的時候完全處在摸索階段,早晨5點起床後便立刻鑽進小屋,一直研究到深夜一兩點,睡眠時間平均不到4小時。這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一年,沒有休息過一天。
在面類這一行,他完全是一個外行。面條的原料配合非常微妙,有很大的學問。他把所有想到的東西全部試了一下,但是效果都不好。放到制面機上加工時,有的面鬆鬆垮垮的,有的粘成一團。做了扔,扔了又做,整個開發成了一個重復的過程,看不見一絲希望。後來,總算悟出了一個經驗:食品講究的是平衡。食品的開發就是追求和發現這惟一而絕妙的平衡的過程。
在家庭中獲得了啟發
經過一番努力,雖然解決了保存問題,卻不能使乾燥了的面條迅速復原成為碗中餐。
後來,安藤夫人做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油炸食品的面衣上有無數的洞眼,就像海綿一樣,這是因為面衣是用水調和的,其中的水分在油炸過程中會發散掉,形成「洞眼」,加入開水,很快就會變軟。這樣,將面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後油炸使之乾燥,就能同時解決保存和烹調的問題。他興奮異常,把這種製作方法叫做「瞬間熱油乾燥法」,且拿到了方便麵製法的專利。
一、玉米方便麵的加工方法
玉米方便麵加工方法,是採用發酵的工藝,使口感良好,而且易消化,不傷胃,食用方便。
其特徵在於:將玉米放在水浸泡池中,加入1--3%酵母粉,溫度30--50℃,發酵3--7天,然後送到磨漿機內粉碎成玉米漿,再將玉米漿通過振動篩去掉篩網上部的皮和臍子後脫水再將含水量達到30%左右的濕面放到擠面機內擠壓,擠面機機頭溫度50--70℃,最後擠出成條,成條機機內溫度100--140℃。
擠出成型的玉米面條,經冷卻、稱量、包裝制出本方法的產品。食用時,用開水泡6分鍾即可。
用本加工方法製成的玉米方便麵,既保留並強化了玉米特有的營養成分,又具有食用方便的特點,由於採用發酵過程,使玉米成分中的澱粉充分膨脹。充分膨脹的澱粉其優點在於,磨漿得到的玉米漿比干法粉碎,粒度小,使面條的粗糙感減少,滑溜充分膨脹的澱粉經過數次擠壓,麵筋性好,所以面條口感筋道,水泡40分鍾不渾湯、不斷條,其柔韌性好。
二、蕎麥方便麵的加工方法
蕎麥方便麵是利用普通方便麵生產線生產具有營養保健功能的雜糧方便麵,解決了制面加工過程中的成型和斷條問題,而且其營養成分豐富,配比合理,復水後咬勁足。蕎麥粉一般添 加量為40~60%,富含保健因子蘆丁,是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保健主食品。本項技術經過中試,與一些廠家進行過生產技術合作,有產品可供品嘗。
⑷ 方便麵加工方式及過程
製造
就目前市面有售的方便麵來說,絕大多數都是在工廠中以機器大量生產,幾乎看不到手專工制屬的方便麵。因為多半是工廠生產包裝,人們多半以包裝方式區分方便麵:碗面是以聚苯乙烯(港俗稱:發泡膠;台俗稱:保麗龍)碗或紙碗封裝的方便麵、杯麵是以紙杯包裝,另外常見的就是以塑膠或紙包裝,要食用時自行放置到碗內沖泡熱水。在面條類型上,由於最早出現於日本市場,因此早期方便麵多是日本拉麵,後來才逐漸有烏龍面等不同的方便麵。
[編輯] 安全堪慮
* 但就因為包裝方便麵的碗的成分是聚苯乙烯的關系,然而聚苯乙烯本身不耐熱,遇上熱水後常與湯汁混在一起下肚而凝結在胃壁上造成無法正常消化食物。
* 調味料包也有可能為了長久保存也因此大量添加防腐劑。有些價格較為昂貴的方便麵裡面通常有軟性罐頭,這也是一種保存的方法。
[編輯] 環保問題
即食麵在大部分地區以碗、杯的形式售賣,因其中的叉子或湯匙是即用即棄,連同包裝碗,從而製造大量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