餌塊粑如何加工
A. 米飯和餌塊粑那個熱量高
簡介
餌塊為雲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
餌塊在昆明民俗中是過年必吃的,平時也或炒或煮或燒無不宜,邊陲百姓熱衷於逗餌食地,執傳統而不墮,已數千年。從前的昆明又是逗子間地人的餌塊最受歡迎,年節時往往被搶購一空。逗子間地人是彝族的支系,看來這老的食品,是少數民族最得其真傳了,學者定可贊一句逗禮失求諸野地!
在中國西南川滇黔桂地區,餌塊有多種別稱。如:餌塊粑、粑粑等。且上述各地對餌塊的各種稱呼交互隨意使用,並無單一的嚴格特定傾向。這也延伸到關於餌塊的來由,坊間有多種說法,其來源主要有貴州、廣西、雲南等,其與餌塊的名稱的多樣性有著必然聯系。
做法
製作餌塊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選取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在舊時,舂餌塊可是一景,春節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碓窩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製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燕子等之類的圖案,壓制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
B. 餌塊與年糕的區別
1、定義不同
餌塊:餌塊為雲南特有,是騰沖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昆明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
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飯餅子燒餌塊。
年糕:年糕(nián-gāo,rice cake; new year cake)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屬於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2、來歷不同
餌塊:關於餌塊的來由,坊間有多種說法,其中包括源於貴州說、廣西說、雲南說等。
舊時昆明習俗,老百姓總愛在家門口支起個爐子,把粑粑放在鐵篩子上烤,一邊烤一邊吃,真是別有風味。說起這個習俗的由來,又有一段故事。
一天清晨,粗糠寶挑著一擔山貨到昆明去賣。剛剛走進大東門,就看見城門口站著不少老百姓,一個個怒氣 沖天,叫罵之聲不絕於耳。有的娃娃躺在媽媽的懷里張著小嘴哇哇直哭,粗糠寶站在旁邊聽了一會兒,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昨天晚上知府衙門二堂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起火,知府氣得暴跳如雷,認定是大膽刁民故意搗亂。他馬上下令,在昆明六道城門張貼布告,從今天開始,所有百姓一律不準在家生火做飯。此項禁令有效期三個月,違者嚴加懲處,絕不寬容。
粗糠寶向鄉親們招招手,如此這般地囑咐了一通,大夥兒頓時樂得眉開眼笑。回去以後,大夥兒紛紛從家裡搬出爐子,在上面烤起粑粑來,一個個吃得香極了。
知府老爺知道了,急忙出來查看。他揪住一個老倌吹鬍子瞪眼睛。粗糠寶走上前去,沖著知府扮了個鬼臉,「知府大人,布告上禁止在家裡生火煮飯,可沒有禁止在家門口烤粑粑吃呀!」知府懊惱不已,事先怎麼就沒想到粗糠寶會來這一手呢!
撒梅人把粑粑叫餌塊,燒餌塊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昆明人至今愛吃燒餌塊,你去街上的燒烤攤和早餐鋪看看就知道了。
年糕:關於春節年糕的來歷,有一個很古老的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怪獸稱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餓了就捕捉其他動物充飢。可到了嚴冬季節,獸類大多都躲藏起來休眠了。「年」餓得不得已時,就下山傷害百姓,攫奪人充當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
後來有個聰明的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時,事先用糧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撳成一塊塊地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裡。「年」來到後找不到人吃,飢不擇食,便用人們製作的糧食條塊充腹,吃飽後再回到山上去。
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躲過了「年」的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這樣年復一年,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於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為年糕(諧音)了。
3、營養價值不同
年糕:年糕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煙酸、磷、鉀、鎂等健康元素。
餌塊:餌塊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完全,人體容易消化吸收。礦物質、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含量都較高。補充能量:含碳水化合物,糖類,能迅速為身體提供能量。
C. 貴州酸菜餌塊粑的做法是什麼,怎麼做,如何做
酸菜餌塊是貴州來的一種普自遍的美味傳統特色小吃,製作簡單營養豐富,由於放了貴州人喜愛的自家腌制的酸菜,更能增進食慾,在貴州各個地方都能隨意品嘗到。
貴州酸菜餌塊粑的特點
湯酸味鮮,清香綿軟,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做法簡單,除了用煮,還可以用炒制(酸菜炒餌塊粑)
貴州酸菜餌塊粑的原料及配料
原料:餌塊粑100克,酸菜50克,火腿20克。
調料:豬油、鹽、味精、薑末、蔥花。
1、酸菜切成細節,餌塊粑切成0.5厘米寬、 5厘米長的條,鍋內燒沸水,將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鍾。
2、加入豬油、鹽、味精、薑末。然後放入餌 塊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攪勻稍煮,撒上蔥花即成。
注意:最好選用興仁或者安龍的餌塊粑。
貴州菜講究「辣香」,代表菜式多與辣椒有關,辣又分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等多種,其中以酸辣味地位最突出,且更易為外地人所接受。酸湯系列也極其受歡迎,如酸湯魚、酸湯雞、酸湯鴨等,既開胃又暖身。這道賣相朴實的「酸菜餌塊粑」除了用煮,還可以改變製作方式,放入一些青菜炒製成酸菜炒餌塊粑,味道也相當不錯。
D. 什麼是耳塊粑
耳塊粑是黔西南安龍布依族、苗族地區,每年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之一,無任何色素、防腐劑等。 它色白脂豐、柔軟適口,煮後柔軟細嫩,光滑爽口,香氣怡然,風味更是獨具特色。
E. 怎麼煮餌塊的做法大全
餌塊為雲南特有來,是大理最著源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昆明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舊時春節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碓窩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製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燕子等之類的圖案,壓制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米飯餅子燒餌塊。
主料:餌塊、肉湯;
輔料:西紅柿、五花肉、菠菜
煮餌塊
1
肉湯燒上,把能煮的都放進去
F. 餌塊的製作
簡介
餌塊為雲南特有,是昆明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大理地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系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沖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鹵、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
餌塊在昆明民俗中是過年必吃的,平時也或炒或煮或燒無不宜,邊陲百姓熱衷於「餌食」,執傳統而不墮,已數千年。從前的昆明又是「子間」人的餌塊最受歡迎,年節時往往被搶購一空。「子間」人是彝族的支系,看來這老的食品,是少數民族最得其真傳了,學者定可贊一句「禮失求諸野」!
在中國西南川滇黔桂地區,餌塊有多種別稱。如:餌塊粑、粑粑等。且上述各地對餌塊的各種稱呼交互隨意使用,並無單一的嚴格特定傾向。這也延伸到關於餌塊的來由,坊間有多種說法,其來源主要有貴州、廣西、雲南等,其與餌塊的名稱的多樣性有著必然聯系。
做法
製作餌塊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選取品質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在舊時,舂餌塊可是一景,春節前,先將泡過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時取出,就可以放進碓窩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狀後,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後做成磚狀,這就是餌塊了。也有用木模壓製成餅狀的,木模上有喜字、壽字、福字、魚、喜鵲、燕子等之類的圖案,壓制出的餌塊餅也就有各種花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