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材產後加工的意義是什麼
A. 中葯材GAP制定的原則及實施意義有哪些
1.中葯材GAP制定的原則
中葯材GAP的核心是「規范生產過程以保證葯材質量的穩定、可控」,因此各條款均應緊緊圍繞葯材質量及可能影響葯材質量的內在因素(如種質資源)和外在因素(如環境、生產技術等)的調控而制定。GAP的制定既要認真吸取國外先進經驗,盡量與國際接軌,又必須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如歐盟GAP禁用人的排泄物作肥料,但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必須而且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肥源,因此GAP允許使用農家肥,但強調「應充分腐熟,達到無害化衛生標准」。GAP不僅是對栽培的葯用植物(歐盟GAP僅包括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還包括葯用動物以及野生的葯用植物和動物,這也是根據中國實際情況而定的,因為目前我國野生葯材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另外,處理好繼承與發揚的關系,既要保持中國傳統醫葯特色,如強調地道葯材和傳統的栽培技術和加工方法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學習世界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最後,葯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物質基礎,選用新技術、新工藝,吸取新品種一定要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則。生物技術、轉基因品種的應用要經過認真鑒定和安全性評價。
2.實施中葯材GAP的意義
中葯材質量的穩定、可控是中葯飲片、中成葯質量穩定的基礎,是保證中醫療效的物質基礎。實施GAP,規范葯材生產中存在的種質混亂、濫施農葯和化肥等問題。建立葯材種植標准規范,是繼承發揚祖國醫葯學的基礎工作。中葯標准化是中葯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中葯標准化包括葯材標准化、飲片標准化和中成葯標准化。其中中葯材標准化是基礎,而中葯材的標准化有賴於中葯材生產的規范化,因為葯材是通過一定的生產過程而形成的。葯用植物的不同種質、不同生態環境,不同栽培技術以及採收、加工方法等都會影響葯材的產量和質量。葯材的生產是中葯研製、生產、開發和應用整個過程的源頭,只有抓住中葯材生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葯的質量問題和中葯標准化和現代化問題。
實施GAP是促進中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發展中葯材生產,使之規范化、規模化,面向市場走向產業化,不僅僅是制葯企業和醫療保健事業的需要,也是農民致富的一條道路。中葯是祖國醫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要為祖國人民醫療事業服務,還應對世界醫學做出貢獻,根據我國制葯工業的發展,不少企業努力進入國際醫葯主流市場,不少外國企業也要求供應標准化的中葯原料。世界衛生組織已在2003年正式制定GAP。因此中葯材要走向世界,就必須規范與規模化,即按照GAP生產葯材。我國葯用植物資源豐富多樣,且具有悠久的醫葯文化,應在傳統葯物的研究與開發,特別是中葯現代化方面,建立完整的標准化體系,為國際傳統葯物界不斷提供新經驗。
B. 中葯生產與加工這個專業怎麼樣
一、中葯生產與加工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業領域為:中葯檢驗、中葯研究、中葯新葯開發、醫葯院校、葯廠、醫院、醫葯公司等方面的技術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制葯、醫療、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葯/生物工程
2 醫療/護理/衛生
3 新能源
4 其他行業
5 批發/零售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中葯師、葯劑師、驗收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中葯師
2 葯劑師
3 驗收員
4 質量管理員
5 執業葯師
工作城市:
畢業後,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廣州
3 上海
4 杭州
5 深圳
6 成都
7 武漢
8 合肥
二、中葯生產與加工就業前景
中葯生產與加工專業是很有發展前景的。西葯療效迅速,但化學制劑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葯卻無毒無副作用,這使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中葯。目前除了日本、朝鮮以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加強中葯研究外,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研究和使用中葯。
總體來看,葯科類畢業生供小於求,各醫葯公司、制葯廠是吸收這類畢業生的大戶,制葯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穩中有升。據中國葯科大學、沈陽葯科大學、四川大學華西葯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院就業工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這幾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總體供需比達到1∶3~1∶4。據了解,中葯學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主要考慮單位的發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給自己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工作地點和薪酬水平。
C. 中葯材的產品加工包含哪些步驟
中葯材的產後加工也叫產地加工,葯材加工非常重要,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是把收獲來的鮮貨,通過不同方法乾燥,加工成商品葯材,並不是只要曬干就可以了。葯材產品加工是葯材生產的最後一關,關繫到葯材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如加工得當,不但能提高葯材的商品等級,還會多出產量,相應地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會把多年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大量投入,由於這一關沒把好,而損失摻重。所以最後這一關一定要把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不同葯材的加工方法有很大差別,有的很簡單,只要曬干,陰干或烘乾即可,如多數全草類、種子類果實類葯材。有的則很復雜,如多數根和根莖類葯材,有的在乾燥前還要洗滌、去皮、整形、蒸煮燙、浸漂、硫磺熏等工序。如附子(祛風濕、治虛脫、腎虛水腫等)毒性較大需用鹵鹼浸泡和高溫蒸煮等措施來降低毒性。每道工序都要掌握適度,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甚至影響產品質量。
葯材在日曬過程中,要注意經常翻動,防雨淋,有的先曬至5~6成干時要進行短期集中堆放,把內部水分擴散出來,使葯材回軟,俗稱「發汗」,再曬至干。
有些含有揮發油的葯材如薄荷、紫蘇等,不宜暴曬,宜陰干,或先曬到7~8成干,再放陰棚內陰干,以減少揮發油損失。
在進行人工加溫乾燥時如炕干或烘乾,除注意葯材鋪放厚度,常翻動外,還要嚴格控制火力,一般掌握先大火,後小火,以免炕焦或燒毀葯材,或發生火災,以前在湖北,四川黃連產區,炕黃連時,由於火力沒控制好,燒毀黃連,發生火災的事時有發生。所以,一定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不應有的損失。
D. 中葯材行業的產新是什麼意思
新品種上市,因為中葯材以植物葯居多,植物的生長和採收帶有一定的季節性,所謂的產新就是指某一類植物集中採摘上市。
E. 中葯材初加工是屬什麼行業
現在食葯監局只允許個別中葯品種在產地初加工!
F. 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了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中葯材產地加工的目的是促使葯內材乾燥,容符合臨床應用要求,以保證葯材質量,便於包裝、貯藏和運輸。葯材不幹燥,含水量大,能影響色澤、有效成分損失、香氣散失、變味等,嚴重影響葯材質量。故2題答案選B。
G. 中葯生產與加工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一、中葯生產與加工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業領域為:中葯檢驗、中葯研究、中葯新葯開發、醫葯院校、葯廠、醫院、醫葯公司等方面的技術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制葯、醫療、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葯/生物工程
2 醫療/護理/衛生
3 新能源
4 其他行業
5 批發/零售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中葯師、葯劑師、驗收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中葯師
2 葯劑師
3 驗收員
4 質量管理員
5 執業葯師
工作城市:
畢業後,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廣州
3 上海
4 杭州
5 深圳
6 成都
7 武漢
8 合肥
二、中葯生產與加工就業前景
中葯生產與加工專業是很有發展前景的。西葯療效迅速,但化學制劑副作用大,天然的中葯卻無毒無副作用,這使人們開始重新認識中葯。目前除了日本、朝鮮以及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加強中葯研究外,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研究和使用中葯。
總體來看,葯科類畢業生供小於求,各醫葯公司、制葯廠是吸收這類畢業生的大戶,制葯業對人才的需求是穩中有升。據中國葯科大學、沈陽葯科大學、四川大學華西葯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院就業工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這幾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總體供需比達到1∶3~1∶4。據了解,中葯學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主要考慮單位的發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給自己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工作地點和薪酬水平。
H. 中葯飲片生產企業跟中葯飲片加工企業的區別
中葯飲抄片生產是自己采購生產自己的飲片,中葯飲片加工是別人提供葯材委託工廠加工。
中葯飲片是中葯材經過按中醫葯理論、中葯炮製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的,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葯。這個概念表明,中葯材、中葯飲片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中葯飲片包括了部分經產地加工的中葯切片(包括切段、塊、瓣),原形葯材飲片以及經過切制(在產地加工的基礎上)、炮炙的飲片。前兩類管理上應視為中葯材,只是根據中醫葯理論在配方、制劑時作飲片理解。而管理意義上的飲片概念應理解為:「根據調配或制劑的需要,對經產地加工的凈葯材進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稱為中葯飲片」。
中葯飲片凈制生產工藝流程圖
I. 中葯加工炮製的意義是什麼
中葯炮製是根據中醫臨床用葯理論和葯物配製的需要,將葯材進一步加工的傳統工藝。
由於中葯材大都是生葯,其中不少葯材必須經過特定的炮炙處理,才能更符合治療需要,充分發揮葯效。按照不同的葯性和治療要求而有多種炮製方法,一種炮製方法兼有幾方面的目的,這些既有主次之分,又彼此密切聯系。有些葯材的炮製還要加用適宜的輔料,並且注意操作技術和講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說:「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性味反失。」炮製是否得當,直接關繫到葯效,而少數毒性葯和烈性葯的合理炮製,更是確保用葯安全的重要措施。葯物炮製法的應用與發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方法多樣,內容豐富。
炮製的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葯物碎有較好的療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臨床應用不安全,則須通過炮製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川烏、草烏生用內服易於中毒,需炮製後用;巴豆、續隨子瀉下作用劇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減輕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二) 改變或緩和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適合病情需要。
中醫採用寒、熱、溫、涼及辛、甘、酸、苦、咸來表達中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葯物,在臨床應用時,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通過炮製改變或緩和了葯物的性能,臨床應用各有所長。如地黃生用涼血,若製成熟地黃則性轉微溫而以補血見長;生薑偎熟,則能減緩其發散力,而增強溫中之效;何首烏生用能瀉下通便,制熟後則失去瀉下作用而專補肝腎等等。
(三)增強葯物療效
作為葯物,起作用的是物質。葯物所含的活性物質,通過適當的炮製處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並使溶出物易於吸收,從而增強療效。
(四) 改變或增強葯物作用的部位和趨向
(五)便於制劑和貯藏及保存葯效
葯物在加工炮製過程中都經過乾燥處理,使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爛變質,有利於貯存。如一般飲片的切片;礦物、動物甲殼、貝殼及某些種於類葯物的粉碎處理,能使有效成分易於溶出,並便於製成各種劑型;有些葯物在貯藏前要進行烘焙、炒乾等乾燥處理,使其不易霉變、腐爛等。
(六)除去雜質和非葯用部分,使葯物純凈,矯臭矯味,便於服用
常將葯物採用漂洗、酒制、醋制、蜜制、麩炒等方法處理混有的沙土、雜質、霉爛品及非葯用部位。因此,必須加以凈選、清洗等加工處理,使葯物純凈,才能用量准確,或利於服用。如一般植物葯的根和根莖當洗去泥沙,揀去雜質;枇杷葉要刷去毛;遠志去心;蟬蛻去頭足;而海藻、肉蓯蓉當漂去鹹味腥味,以利於服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