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如何防止失誤
① 五軸加工中心如何防止撞刀
一個好的軟體可以設置干涉面避讓或者是自動避讓。
加工的代碼通常來講是對專刀具軌跡的翻譯而已屬。
vericut正是對基於代碼的模擬可以檢查加工之後的結果。
所以正確的措施我認為應該消滅在萌芽之中,就是編制五軸刀路的時候充分考慮好,
後續的vericut檢測只能只能檢測,而不能糾正,兩者相結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② 加工中心注意事項
1、操作前,穿戴好各勞保用品,按要求進行潤滑保養,檢查各潤滑油的油位回。
2、裝夾工件答時應輕放,防止撞傷,撞懷工作檯面;當工件較重時,還應該核實機床工作台的承載能力,不準超載運行。
3、機床啟動後,檢查主軸,工作台各方向的運動及各個壓力指示表是否正常,有否不正常的雜音等。
4、加工程序應先檢查無誤後,方可運行,使用高速功能時要確認刀具的匹配。
5、加工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機床的運動和加工狀態是否正常,遇到異常現象。噪音和警報時,應立即停機檢查處理,故障排除後方可繼續加工。
6、排屑槽中鐵屑過多時應先手工清掃再開啟排屑器。
7、新機床操作人員應在熟悉機床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後,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方可上機操作。
8、工件加工完畢,要清掃工作台,擦拭和潤滑機床,打掃周圍衛生,保持場地的整潔。
9、關閉機床主電源前必須先關閉控制系統;非緊急狀態不使用急停開關。
10、每天下班前,應填機床的運轉記錄,做好交接班。
③ 如何解決在加工中心上銑熱處理過的工件容易崩刀的問題。
如果加工模具一定都是開粗後再熱處理,這個就不說了。在精加工的時候崩刀要注意下面幾版點,但並不是說做到權了一定就不崩刀,我們說的是盡量防止
1 旋轉好的刀具,有可以加工到60度的刀。
2 做刀路的時候注意餘量,精加工餘量一定要均勻,最後是用比精加工的刀具小的刀具先清過角。
3 在加工端銑刀的時候,如果不是要求絕對清角的,可以讓加工的在刀尖上磨點小R角或者小斜角,如果要求很高的話舊使用園鼻刀。
④ 加工中心中薄壁類零件怎樣防止變形
減小加工餘量 增加浮動支撐 切削刃要鋒利
⑤ 加工航空零件時如何防止刀具破損
航空零件通常具有復雜的形狀,並採用價值不菲的特殊材料製造,加工這些零件需要耗費大量工時。因此,如果工件報廢,無論在原材料成本上,還是在加工附加值上,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在航空製造業,單件小批量加工的情況並不鮮見,因此,損壞一件工件會對生產效益造成很大的損失。由於一個飛行器零件失效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在航空製造業,合規控制和降低風險的機制使得對損壞了的工件進行再加工比在其他行業更為復雜。因刀具破損而造成的工件或機床損壞可能會嚴重影響製造商的盈利能力和客戶滿意度。 航空製造業使用的許多專用機床擔負著至關重要的加工任務。由於這些機床成本昂貴,加工准備時間很長,因此它們很可能是製造商的「瓶頸資產」,如果這些機床因刀具破損而被損壞,就會對企業的生產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在切削加工中,有許多原因會導致刀具破損,但還沒有一種解決方案能夠確保100%地檢測出或完全避免刀具破損的發生。專門制定的刀具破損恢復循環程序可以挽救工件和生產損失。鑒於航空製造業的機床、材料成本以及在製品附加值的特點,為了保護企業的投資,制定不同層次的刀具破損預防及檢測策略很有必要。 在航空製造業,工件的價值以及被加工材料的類型要求在大部分切削加工中必須採用質量最好的刀具。但是,即使使用了最好的刀具,如果在加工編程時,對於特定的刀具或工藝採用了不正確的工藝參數,或操作者在刀具安裝或調整過程中出現了失誤,仍然有可能造成刀具破損。 航空零件通常是由鍛件、鑄件、棒材和板材毛坯,以及可加工性普遍較差的材料切削加工而成。材料成分、表面性狀以及切削深度和寬度的各種變化,使得在加工編程時很難准確地確定每一種被加工零件的最優切削參數。 航空發動機零件通常採用耐熱超級合金(HRSA)(如Inconel合金、鎳基合金、Waspaloy合金等)製造。鈦合金也被用於製造許多飛機零件。由於零件用途所需要的材料結構特性各異,這些合金的可加工性普遍較差。鑄件和鍛件的表面通常都粗糙不平。 在加工這些強韌的材料時,會產生很大的切削力和很高的切削溫度。耐熱超級合金材料結構中硬質碳化物具有的磨蝕性以及表面硬化傾向,可能會造成刀具的刻劃磨損。如果在加工中採用了不正確的進給量、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也可能會導致其他刀具失效模式(如月牙窪、熱裂紋、崩刃、積屑瘤和變形),以及造成機床損壞。 因此,航空零件加工的特性可能會造成刀具的不均勻磨損和高應力,這是刀具提前失效的根本原因。不過,通過優化工藝參數,這些問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即使工藝參數正確無誤,在刀具安裝和刀具磨損補償的調整過程中也很容易出錯。測量、計算和數據輸入錯誤是刀具破損和機床損壞的常見原因。 鑒於航空製造業的加工機床和在製品通常具有很高價值,因此,執行不同層次的刀具破損預防措施,對於保護企業投資很有意義。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已經得到了很好證明,如聲發射或振動監測技術,以及在刀具安裝和調整過程中使用檢測和對刀測頭消除誤差。數據採集和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MEA)技術可以提供對刀具失效以及相關機床損壞的根本原因的寶貴洞見。這種分析有助於針對特定的加工任務選擇最有效的加工策略。 磨料磨損是一種理想的刀具失效模式,因為它往往具有可重復性和可預見性(圖1)。當磨損過程平穩而均勻時,一些徵兆(如毛刺、表面光潔度或切削雜訊的變化)可以提醒操作者在出現災難性的刀具失效之前採取正確的行動。也可以採用刀具管理系統來提示操作者對刀具進行定期維護。 然而,有許多零件的加工並非採用的是最優切削參數。或許企業的計算機輔助製造(CAM)系統採用的是一台普通的後處理器,從生產車間反饋回來的優化數據並未可靠地饋入系統;或許某種新型刀具在一次加工中顯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因而被生產車間所採用,但新的工藝參數尚未編入每一個工件的加工程序中。 刀具製造商通常會為其刀具產品的應用提供免費咨詢服務。他們可以基於特定的刀具技術提出各種不同的加工模式,例如,採用較大的進給量、較快的切削速度和較小的切削深度;或者採用較小的進給量、較慢的切削速度和較大的切削深度。從而獲得令人滿意的加工效果,顯著縮短工件加工時間。但更重要的是,刀具將在刀具製造商推薦的切削參數范圍內使用。 一旦所有的切削參數都被確認,一個電子換刀管理系統可以確保對加工過程的控制,該系統可以同時管理工件加工程序和刀具設置表。 更新刀具的幾何參數和磨損補償量是很容易出錯的一個步驟,有可能引起刀具失效、工件損壞,或許還會危及加工機床。 為了完成一次典型的刀具磨損補償更新,操作者首先要對刀具或工件進行測量。然後,操作者必須分析測量結果的影響,並計算出需要輸入機床數控系統的補償值。計算時,符號常常會混淆,半徑與直徑換算的問題也會使計算復雜化。將補償值輸入數控系統也提供了額外的出錯機會。小數點和符號輸入錯誤相當常見,有時補償值還會被輸入到錯誤的補償位置。 使用檢測和對刀測頭是防止刀具幾何尺寸及磨損補償出現錯誤的一種傳統解決方案,這些測頭在航空製造業已被廣泛應用。 不過,通過利用大多數機床CNC數控系統都具備的高水平宏編程功能,也能解決大多數防錯問題。數控系統可以提示操作者進行測量,並將測量值輸入到數控系統中一個容易記住的補償位置。該參數可以是一個與刀座位置相匹配的補償數字,也可以是一個恆定的補償數字,例如99或999。 工件加工程序宏語言可以執行一系列檢查,防止輸入的數據出錯。它可以檢查預期補償位置的變化情況,確認操作者已將測量值輸入到正確的位置。它可以確保輸入的測量值處於合理的范圍之內。然後,它可以在考慮輸入值、尺寸和公差以及現有補償值的基礎上,計算出正確的補償值。它還可以對考慮了刀具磨損范圍規定的最大合理補償值設置上限。如果一切正常,正確的刀具補償就會自動更新,從而避免了所有的手工計算和數據輸入錯誤。 在對復雜形狀工件進行輪廓加工時,很多時候刀具需要進行部分切削。如果刀具的切削負荷很大,就難以保持正確的切屑成形,並可能會引起摩擦。在切屑無法正確成形的情況下,切削熱難以從刀具和工件材料中消散,刀具就可能出現積屑瘤或月牙窪磨損失效模式。 自適應控制技術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用於提高生產率的解決方案,而它有一種有益的附加功能,就是能保持刀具切削負荷恆定。如果自適應系統檢測到刀具的切削負荷下降,它就會通過增大進給率來維持設定的目標負荷。如果切削負荷增大,超過了目標負荷,切削速度就會相應降低。保持刀具切削負荷恆定有利於改善成屑和排屑,而且可以避免產生積屑瘤、月牙窪磨損、切屑二次切削等問題。 如果對某種加工的工藝參數進行了優化,刀具就能顯示出可靠的、可預測的磨料磨損失效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刀具管理系統就能提示操作者主動更換刀具,以防止刀具破損造成嚴重後果。 機床的CNC數控系統能監測刀具的使用情況(包括加工時間和加工循環數)。它可以設定刀具磨鈍標准,提示操作者及時更換刀片,如果發出警告後操作者仍未採取行動,它就會自動關停機床。為了延長對刀具進行維護檢查的周期,對於使用頻率很高的刀具,可以採用「姊妹刀具」策略(如果刀庫中有多餘刀座的話)(圖2)。如果一台機床具有在不中斷加工的情況下安全更換已磨損刀具的功能,那麼還能顯著提高加工效率。 如果刀具是在工具室集中管理,或由外部刀具供應商管理,那麼在刀具整個生命周期中跟蹤其使用參數可能比較困難。可以利用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來預設刀具負荷,或測量CNC系統中設定的刀具幾何參數,以及更新刀具壽命表。當刀具暫時不使用時,可以將刀具壽命值和所有已更新的磨損補償值重新寫入嵌裝在刀柄中的RFID晶元中,以在下次使用時供機床讀取。如果操作者決定越過CNC刀具管理系統,在達到預定的刀具壽命之前命令更換刀具,也可以將這些信息標記在RFID晶元上。 離線系統也可以監測RFID晶元中存儲的刀具數據。這些信息可用於在工具室對刀具進行定期維護,或用於分析任何不同尋常的失效模式,以及確定刀具失效的根本原因是否與特定的工件、操作者、生產班次、加工機床或其他因素有關。 當刀具在加工過程中發生破損時,操作者停止加工可能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如果刀具在粗加工時發生破損,從理論上說,恢復正常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退回刀具,更換刀片,然後從上次加工的最後正常位置重新開始加工。但在實際生產中,刀具破損的恢復並不會如此簡單。 一種選擇是退回到工件加工程序中一個便於重新開始的程序塊。該步驟可能需要使加工中斷幾分鍾或幾小時,從而降低生產率。由於新刀具的磨損程度比所替換的刀具輕,因此新刀具可能會二次切削工件,而切削負荷很輕的刀具可能會引起切屑成形不良,從而有可能導致刀具再次失效。 更好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專門開發的CNC數控功能來管理刀具破損恢復。啟動退刀功能將刀具從工件表面快速移開。然後可將機床軸緩慢移動到一個刀片更換檢查點。可利用刀具補償移動及存儲功能更新主動補償,清除在刀具破損的時間點與操作者退刀的時間點之間不能實現正確加工的所有軌跡。然後,可以觸發刀具退刀-恢復循環(圖3),將刀具移回退刀點。接下來,可利用CNC返回功能將工件加工程序退回到工件上未出現錯誤軌跡的某一點。最後,再次利用刀具補償移動及存儲功能,(最好用手輪)移動刀具,直到它與工件材料表面接觸。此時,刀具已完全處於具有新的、適當的刀具補償值的正確位置。 在某些情況下,刀具破損尤其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例如,如果在鑽削基礎孔的加工失敗後,試圖在一台機床上對其進行攻絲)。如果切斷刀具在雙主軸車床的軸與軸轉換之前發生破損,就可能會對機床造成嚴重損壞。在這種情況下,每次加工後對刀具進行檢查,以確認其仍然完好無損是必不可少的。 多年來,人們一直使用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刀具測量裝置來檢測刀具破損。非接觸式測量裝置通常測量速度較快,由於不存在機械接觸,意味著被檢刀具能高速通過激光束。不過,此類測量系統很難安裝在移動工作台上,並且由於立式加工中心的工作台通常是一個可移動的托盤,因此在此類機床上的加工更為復雜。 雷尼紹(Renishaw)公司新開發的TRS1刀具破損檢測感測器(圖4)在刀具破損的高速檢測上具有很多優勢。這種單面測量裝置可以安裝在任何穩定的垂直表面上,能在換刀位置附近對刀具進行監測,而無需將刀具下移到安裝在工作台上的感測器處。它的采樣演算法能准確區分刀具與冷卻液滴,實現快速、可靠的檢測。它還能在雙主軸車床加工中主軸轉換的情況下,用於對已經通過切斷加工而分離的工件進行檢測。 無論在加工中採取了多少防錯措施,仍有可能發生始料不及的問題,而且刀具可能會根據程序指令向工件或某個機床部件高速運動而造成碰撞。對於昂貴的工件和擔負關鍵使命的加工機床而言,監測伺服電機產生的扭矩,及時發現異乎尋常的高扭矩值是很有意義的。 與正常的機床快速移動或切削進給相比,發生機械碰撞和刀具破損會使作用於伺服電機和主軸電機上的負載轉矩異常增大。為此,可以在工件加工程序中設置最大扭矩上限,使CNC數控系統能實時檢測出超限負載。如果CNC系統檢測到一個突然出現的大扭矩擾動值,它就可以立即關停伺服電機,乃至通過指令值使電機反轉,以盡量減小對工件和機床可能造成的損害。 為了更全面地保護工件和機床,精密扭矩感測裝置可以感知被加工零件的特定扭矩波形,並將其存儲在內存中。以後再加工相同的零件時,精密扭矩感測裝置通過監測超出已知扭矩波形規定公差帶的主軸扭矩值,就能發現任何異常情況。 在航空製造業,對在製品和加工設備的投資非常高。通過採用最佳做法、防錯措施和其他自動化策略,盡可能減少意料之外的刀具失效,可以成為多層次全面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⑥ 加工中心經常異常停止是什麼原因
停止的時候機床會報一個錯誤代碼。去廠家給的手冊上查這個代碼是什麼意思。
⑦ 加工中心避免輸入+輸入錯誤方法
養成好習慣,輸入前必須反復確認檢查,改了之後,第一次走刀必須手動回暫停,檢查核答對坐標。其實關鍵是個責任心的問題,是個技術人員榮譽感的問題。
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但卻可以做到即使犯錯誤,一般也不會撞刀或零件報廢。
⑧ 如何利用宏程序防止加工中心撞機
沒法防止撞機 只能設定一下主軸的吃刀負載 再就是可以檢查程序是否出錯
⑨ 加工中心怎樣防止撞車事故
慎用三軸聯動 刀補一定不能輸錯 第一個件進給倍率 調到很低 (就是費點時間)單段回運行 用眼看著點 耳朵聽答著點 手指放在進給保持上隨時准備停車 (呵呵 很保守很小心的哦 我頭一個工件就這么乾的 )只要第一個沒事 提速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