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筍干
⑴ 如何加工黑筍干
1剝筍皮。
2將剝好的竹筍洗干凈後切成片。
3放入鍋里煮,放鹽。鹽要放多點,嘗出鹹味。易於保存。
4煮熟後放在篩子上,在太陽底下曬干。
5曬幹了的筍密封保存。要煲湯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⑵ 鮮筍如何製成筍乾的
准備材料:竹筍來10斤、鹽適量源
製作步驟:
1、竹筍選又矮又胖,且色白的,這種的筍比較嫩。
⑶ 怎樣做筍干
筍干是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切根修整、高溫蒸煮、清水浸漂、壓榨成型處理、烘乾、整形包裝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製作方法:
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
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
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
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
5、落榨: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
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
6、曬干或烘(烤)干
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
7、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
⑷ 春筍怎樣加工筍干
以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切根修整---高溫蒸煮---清水浸漂---榨壓成形處理---烘乾(民間以曬干為主)---整形包裝等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
製作做法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5、落榨: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6、曬干或烘(烤)干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
⑸ 自己曬筍干曬很幹才能保存,市面賣的筍干很濕很重稱,無知別人是怎樣加工的製作的。
你可以烘乾/或者用真空包裝 你還可以做好防流潮、防曬工作即可; 我認為,採用真空內包裝或密封包容裝;再存放於陰涼、乾燥庫里即可。 鮮筍加鹽用鍋焙乾,再放入儲藏罐里密封保存。這樣2-3年不會有變質現象的。 你好,我是黃山做筍干批發生意的,筍干一般時間長了顏色都會變深的,這說明筍干是沒有被硫磺熏過的,是綠色健康的標志。 筍干不變色的方法一般情況就是在梅雨前要把筍干曬下,曬得很乾,就好放了。還有,像我們量大的都是放在冷庫冷藏的,這樣也能使其顏色好些。 但筍干變色時正常想像,不會影響到口感,就是品相上變差些,和顧客介紹時費力些。老吃筍乾的顧客是知道的,所以問題不大。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哈
⑹ 傳統方法加工的干竹筍是什麼樣一個過程
如果是家裡面來食用源的話每次取1斤左右的干竹筍,取水桶一個用清水泡干竹筍,每天換一次水連續泡三天(如果室外溫度高的話每半天換一次水),第4天的時候在桶里放入約4克食粉(或嫩肉粉)泡24小時,然後洗凈竹筍用淘米水泡一天,就可以食用加工了。用刀把發好的竹筍刨開,下肥豬肉加生薑、胡椒用小火煮1小時就好
當然市面常見的有兩種竹筍干,一種干黑而硬像乾柴棒。另外一種黃而軟有一定的水分有較大的刺激性氣味,用手拿過後有粘手的感覺,這種竹筍干是很次的。估計你的竹筍乾的第二種,加工後還是可以食用的。
⑺ 筍干如何加工製作
1、挖筍
想自己在家中製作筍干,一定要去竹林中採挖新鮮的竹筍,最好選擇在每年春天的清明前後,這個時候的損失數量最多,而且多數竹筍已經冒出了頭,不但好挖,而且挖出的筍個頭比較大,口感也特別好。
2、削筍
在竹林中採挖新鮮竹筍以後,要去掉它表面的硬皮,也就是筍殼,如果用手撥殼會特別麻煩,最好的方法是選擇鋒利的刀具,直接把竹筍外層的硬殼去掉,得到裡面的筍肉。
3、煮筍
把新鮮的竹筍去掉,外層的筍殼,以後還要把他的筍節去掉,再把它們用清水洗凈去掉水分以後切成片狀。然後把筍片放到鍋中加清水煮熟,煮好以後取出放在筐中,上面壓上重物,把竹筍中的水分去掉。
4、曬干
把煮好的豬血去掉裡面的水分以後直接取出放在干凈的竹蔑上,攤平,放在陽光下晾曬,在曬的過程中要經常翻動,這樣能讓竹筍盡快脫水,等它完全曬干以後自製的筍干也就做好了,想吃的時候取出一些用清水泡發就可以。但是曬制筍干時一定要注意防雨,如果筍干曬制過程中淋了雨,那麼它的口感就會變差,而且保存過程中容易變質。
筍干除了上面這種做法以外,還可以取出新鮮筍肉以後直接放在鹽水中煮制,讓它吸收大量的鹽水以後取出,再去掉水分放在通風的地方風干,這樣做好的筍干保質期更長,但是在食用時需要經過脫鹽處理,不然味道太咸,一點也不好吃。
拓展資料:
製作方法
1、挖筍:在清明前後開始挖筍。挖筍時要做到邊挖邊剝殼邊去根須,然後送到筍寮去。
2、削筍:鮮筍送到時,應堆放在篾席上,然後用刀背將根刮平,愈光愈好。如有污泥,須洗凈。
3、煮筍:煮鍋要用食油等煎煮、洗凈。然後加水煮沸,放入鮮筍,鍋內鮮筍必須塞實,裝好後加蓋用猛火煮2-3小時即可。
4、漂筍:將筍桶3隻,排放在灶旁,桶內清水要不斷流入鍋中,然後將淘桶鍋內的熟筍叉出,放在中間一個桶內,漂後隨即將筍一個一個撈起,用鐵桿自筍尖直戮到筍頭,使筍節戮穿,內部熱氣可由此散出,將來壓筍時,水也由此孔壓出。然後將筍再投入左右兩個桶中,漂涼一夜。筍必須涼透,否則帶熱落榨,筍干容易發酵霉爛。
5、切片或落榨:將漂涼後的竹筍按3-5cm厚度手工切片,然後立即攤開自然晾曬5個太陽即可;先將榨圍排好,放在榨橋或墊木上,圈下用板墊好,板上用清潔的大葉茅草或箬皮墊底,再把涼透的筍裝入。裝筍時,先把較次的筍身靠著圈板,沿板四周先放一圈,然後在圈內再放筍。第一層筍頭向四邊,筍尖向內;第二層筍頭向內,筍尖向外。
這樣恰恰把第二層筍壓第一層筍上。第三、四層放法如上。第一個榨圈裝滿後,再裝第二個圈。榨圈中部應略放多一些,使中間高起,避免中間不實,發生空隙。如有空隙或不實之處,可用筍衣填實,務使不留空隙。
裝好後蓋上蓋板和枕木,然後壓上榨梁,進行壓榨。壓榨時要逐步加壓。開始幾天勤加壓,一般一天加壓二三次,以後可幾天加壓一次,壓榨時間大約為1個月。壓榨結束後,就封榨待用。封榨後不能隨意開榨,尤其是進行曬筍的地方,更應看準天氣才能開榨。
6、曬干或烘(烤)干
曬干:立秋前後曬筍最為適宜。開榨前必須看準天氣,並在曬場上做好防雨准備。開榨後,取出壓扁的筍,一片片灘在篾席或石塊上。第一天曬出後,不要動它,晚間也不收,到第二天中午將筍翻曬。
以後每天中午翻曬一次,晚上仍不收。到第五天,或筍半干時,將筍腦(頭)壓在筍尖上曬,這時每晚要收進,並將頭、尖交錯疊成長方形,再蓋上木板。曬到九成干時(約7-8天),可以收進屋內,如前法堆放,用板壓放二三天,使其回潮。然後再拿出去曬四五天,這樣可使筍完全曬干。
7、烘乾(烤乾):一般在立夏後10天開榨烘筍。具體做法是,開榨取筍洗滌干凈,將筍頭穿入50cm長的竹條上,每根筍間相距6-7cm,成串後擱在預先准備好的木架上,把水淋干,並湊足100kg左右放進烤房內。烤烘時火力要均勻,不宜過火。烘乾到用手指壓筍身的較厚部分,如全部鐵硬,即表示已經乾燥。
曬干或烤乾後即成為成品,但因筍頭(腦)尚水修理,故又稱「毛腦」,經修理待售的始稱「凈腦」,即為市上供應的筍干。
關於筍干含水量的一點說明
部分商販打出含水量低於5%,甚至低於1%。這些都是噱頭,事實上,如果真的做成這么干,筍乾的口味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幾乎不能食用。最為合理的含水量,咸筍干是15%~25%,淡筍干是10%~15%,這樣的含水量既能保證筍干有較長的保質期,又保持了筍干最好的口感。
參考資料:網路-筍干
⑻ 竹筍如何做成干竹筍(具體步驟)
1、製作竹筍干時抄可以襲取鮮竹筍十千克,食用鹽三百克,清水一鍋,電烤箱一個。
2、把准備好的新鮮竹筍去掉外殼以後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後再從中間對半切開,如果自己購買到新鮮竹筍比較粗,則可以把它平均分成四份。
3、在鍋中放清水,加入食用鹽,然後加熱燒開,燒開以後把處理好的新鮮竹筍放在鍋中一起煮制,在煮的過程中,要不斷把水上浮出的浮沫去掉,持續煮至十分鍾左右就能關火。
4、在新鮮竹筍煮好以後,取出控干,瀝掉水分,然後再把它放倒烤箱的烤盤中,把烤箱溫度設成120度,選擇上下火烘烤一小時,然後取出翻動一下,再把它重新放到烤箱中接著烤一小時左右,再次取出以後就發現竹筍干已經做好,質地很硬也很脆。
5、把做好的竹筍干放在真空袋中密封保存,需要時取出適量提前用清水泡軟,然後再與肉類食材一起燉制就可以。
⑼ 那位專家能告訴我:筍干怎樣加工生產啊需那些設備
竹筍加工應注意:
(1)、采筍要及時,老嫩適宜;
(2)、精選加工原料,以未出土為宜;
(3)、加工要及時;
(4)、工序緊密銜接;
(5)、搞好食品衛生;
(6)、做好包裝貯藏;
(7)、筍干軟化處理法:即浸入2-5%酒精+10-20%食鹽+酸性水深液達60分釧即成。
1、筍干
竹筍---去殼---煮熟殺青---漂洗---脫水---發酵---曬干---筍干---調理---包裝---貯藏。
(1)天目筍干:浙江傳統名牌產品,有400多年加工歷史,「清新蓋世,山珍佳品。」主原料:石竹筍85%,其餘為早竹筍、剛竹筍、花竹筍、哺雞竹筍等。加工方法和工藝為:削筍、剝筍---煮筍(鹽用量30%)---翻鍋---再煮---燒焙(40-60℃)---上堆---復湯(浸軟,用鹽量為50kg筍肉;6kg鹽;30kg水)---攤壓(4-5天)---摘頭---搓團---揉搓---烘焙---砸扁---成型---分級(焙熄、肥挺、禿挺、小挺、統挺等)---烘乾---包裝(竹簍+箬葉或塑料袋)---貯藏。
(2)寧國筍干:是一種鹽漬筍干,以肉厚、味純著稱,以石竹筍為主要原料,其次有剛竹、毛竹筍等,筍高20-30時採掘。傳統產品有條筍、焙熄、肥挺、脫挺、水挺、新產品有水泡筍干、鹽漬筍干、筍片等。工藝流程為:去籜---蒸煮---成形---烘乾---分級---裝簍---貯藏。
(3)豆紅筍干:蒸煮---切塊---火燉(50kg筍+10kg 黃豆+1.5kg紅糖+0.5kg鹽)---烘乾---分級---裝袋---貯藏。
(4)酸辣筍干:50kg筍+鹽0.7kg+辣椒、醬油、醋佐料。
(5)五香筍干:50kg筍+鹽1kg+五香粉、味精等佐料。
(6)糖醋筍干:待筍半干時用50kg筍+1.5kg糖+0.5kg醋等。
(7)乾菜筍:雪是蕻菜和筍絲按4:1拌和+鹽、辣椒等。
(8)閩筍干:剝殼---削蔸---洗凈---燒煮---漂洗---冷卻---壓架---曬干---壓平---包封。
(9)醬干筍:50kg筍+0.5kg鹽+1kg醬油+味精少許等。
(10)咸筍干:50kg筍+1.5kg鹽等。
(11)筍梢干:可制各種色味
(12)筍衣干:加鹽、醬油、味精等。
(13)筍耳干:薄片加鹽。
(14)淡耳片:切片曬干。
(15)筍枝幹:搖梢筍枝筍尾加適量鹽曬干。
(16)生筍干:切片、絲半干後加鹽揉擦壓緊曬干。
(17)生酸筍:酸菜壇中浸泡竹筍加鹽少量。
(18)熟酸筍:切大塊,每50kg加鹽1.5kg及五香、辣椒等。
2、罐頭筍
產品有鹽漬筍、油燜筍、什錦筍、醬筍等。加工設備有鍋爐、洗滌機、加工台、封蓋機、滅菌機、冷卻機、防老防腐劑等。加工工藝是:竹筍洗滌---切端經選---殺青---剝外皮---冷卻---切塊---整理---漂水---選舉分級---水煮---過秤---裝罐---注熱水---脫氣---密閉---消毒---冷卻---檢查---選優---清滌---裝箱貯藏。(一般100kg鮮筍制40-44kg罐筍)。
(1)油燜筍:按50kg筍肉+食用油1.75kg+水20kg+醬油10kg+糖8kg+鹽0.9kg,經油燜煮 沸後加防腐劑苯鉀酸鈉等煮沸近1小時,煮熟後裝罐保溫密封。
(2)糖醋筍:筍肉煮沸後切成塊,每50kg筍肉+醋2.5kg+白糖10kg,浸一夜即可裝罐。
3、桶筍
加工工藝為:原料---殺青---剝殼---調理修整---漂水---裝罐---注水---假封---殺菌---脫水---密封---冷卻---成品---試罐---入庫。
4、咸煮筍(鹽潰筍):去殼---煮沸殺青---冷卻---浸漂---除雜留凈---鹽漬壓放(100kg筍+46kg鹽+150g偏磷酸+35g檸檬酸)---放缸壓石---取出---浸漬---分級---裝罐。
另有腌筍,將筍肉煮2-3小時,加3-5%食鹽拌均勻後裝入缸中,半月後即成腌筍。
5、脫水筍:原料---剝籜---調整---殺青---熱風乾燥---切絲---脫水---分級---包裝。
6、冷凍筍:殺青---冷卻---剝籜---修整---切片---再殺青---冷卻---浸水---凍結---包裝---凍藏。
7、醬菜筍:用剛竹筍、桂竹筍、哺雞竹筍等可做。每50kg筍肉+食鹽15kg腌製成胚,每50kg胚+甜醬22.5kg+紅鹵10kg,腌10天即可成醬筍。
8、酸筍:鮮毛筍壓榨後為35%時,用咸腌法(1.5-2%鹽)和淡腌法即無鹽水隔法腌制。
9、鮮方便筍:原料---去筍蔸、剝殼---剖切、分級---預煮---冷卻---整形---漂洗---調味---裝袋---抽氣封袋---滅菌---冷卻---成品入庫。一般分清水筍尖片、調味筍塊、片等,至少貯存3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