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特徵食品適用於微波加工
❶ 微波加熱有什麼特點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輻射生物學專家曹恩華認為,微波可廣泛應用於回通信、遙答感等領域,造福於人類;而微波爐的發明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之一,加工的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目前還缺乏有說服力的證據,在嚴格的科學試驗之前就妄言「微波食品對人體。
❷ 食品微波殺菌的原理、特點、限制及克服措施
微波殺菌是利用了電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微波對回細菌的熱效應是使答蛋白質變化,使細菌失去營養,繁殖和生存的條件而死亡。微波對細菌的生物效應是微波電場改變細胞膜斷面的電位分布,影響細胞膜周圍電子和離子濃度,從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能,細菌因此營養不良,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細胞結構功能紊亂,生長發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微波能使細菌正常生長和穩定遺傳繁殖的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氫鍵鬆弛,斷裂和重組,從而誘發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斷裂。
❸ 輻照丶微波丶乾燥丶萃取哪些是食品加工中可以使用的加工工藝
我認為是微波乾燥和萃取
❹ 什麼是微波食品
廣義的微波食品指可以用微波加熱後食用的食品。這太多了,,不用例子了吧。狹義的微波食品是指只能用微波加工後食用的食品,如微波專用的爆米花
❺ 可以用微波爐進行烹飪的食物有哪些
現在一些名牌微波爐都會隨身附贈食譜,網上也有下載的,網路文版庫就有不少。權
基本上平時的食材都可以使用微波爐烹飪,但是比較傳統方法烹飪的風味是否有異,就不得而知。
建議不要經常使用微波爐烹調加熱,對食物營養損失比較厲害。
另外,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還要多句嘴,讓不清楚的朋友有個准備:微波爐不可以加熱金屬物品,會產生電火花,對金屬物和微波爐內部造成燒灼傷害;不可以加熱密閉物品,比如罐頭,完整的雞蛋,魚的眼睛等,都會發生爆炸,加熱雞蛋和魚的時候,需要用牙簽先戳破魚眼或者雞蛋內膜。
❻ 哪些食物不宜在微波爐中加工
1、忌將肉類加熱至半熟後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在半熟的食品中細菌仍會生長,第二次再用微波爐加熱時,由於時間短,不可能將細菌全殺死。冰凍肉類食品須先在微波爐中解凍,然後再加熱為熟食。
2、忌再冷凍經微波爐解凍過的肉類:因為肉類在微波爐中解凍後,實際上已將外面一層低溫加熱了,在此溫度下細菌是可以繁殖的,雖再冷凍可使其繁殖停止,卻不能將活菌殺死。已用微波爐解凍的肉類,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凍,必須加熱至全熟。
3、忌油炸食品:因高溫油會發生飛濺導致火災。如萬一不慎引起爐內起火時,切忌開門,而應先關閉電源,待火熄滅後再開門降溫。
4、忌超時加熱:食品放入微波爐解凍或加熱,若忘記取出,如果時間超過2小時,則應丟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使用專門的微波爐器皿盛裝食物放入微波爐中加熱,一是熱的食物會使塑料容器變形,二是普通塑料會放出有毒物質,污染食物,危害人體健康。
6、忌用金屬器皿:因為放入爐內的鐵、鋁、不銹鋼、搪瓷等器皿,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反射微波,既損傷爐體又加熱不熟食物。
7、忌使用封閉容器:加熱液體時應使用廣口容器,因為在封閉容器內食物加熱產生的熱量不容易散發,使容器內壓力過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帶殼食物時,也要事先用針或筷子將殼刺破,以免加熱後引起爆裂、飛濺弄臟爐壁,或者濺出傷人。
8、忌將微爐置於卧室:同時應注意不要用物品覆蓋微波爐上的散熱窗柵。
9、忌長時間在微波爐前工作:開啟微爐後,人應遠離微波爐或人距離微波爐至少在1米之外。
在微波爐的使用和維護上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微波爐要放置在通風的地方,附近不要有磁性物質,以免干擾爐腔內磁場的均勻狀態,使工作效率下降。 還要和電視機、收音機離開一定的距離,否則會影響視、聽效果。
2.爐內未放烹飪食品時,不要通電工作。不可使微波爐空載運行,否則會損壞磁控管,為防止一時疏忽而造成空載運行,可在爐腔內置一盛水的玻璃杯。
3.凡金屬的餐具,竹器、塑料、漆器等不耐熱的容器,有凹凸狀的玻璃製品,均不宜在微波爐中使用。瓷製碗碟不能鑲有金、銀花邊。盛裝食品的容器一定要放在微波爐專用的盤子中,不能直接放在爐腔內。
4.微波爐的加熱時間要視材料及用量而定,還和食物新鮮程度、含水量有關。由於各種食物加熱時間不一,故在不能肯定食物所需加熱時間時,應以較短時間為宜,加熱後可視食物的生熟程度再追加加熱時間。否則,如時間太長,會使食物變得發硬,失去香、色、味。按照食物的種類和烹飪要求,調節定時及功率(溫度)旋鈕,可以仔細閱讀說明書,加以了解。
5.帶殼的雞蛋、帶密封包裝的食品不能直接烹調,以免爆炸。
6.一定要關好爐門,確保連鎖開關和安全開關的閉合。微波爐關掉後,不宜立即取出食物,因此時爐內尚有餘熱,食物還可繼續烹調,應過1分鍾後再取出為好。
7.爐內應經常保持清潔。在斷開電源後,使用濕布與中性洗滌劑擦拭,不要沖洗,勿讓水流入爐內電器中。
❼ 微波食品殺菌有什麼優點
微波殺菌保鮮的機理
微波殺菌、保鮮就是希望將食品經微波能處理後使食品中的菌體、蟲菌等微生物喪失活力或死亡,保證食品在一定保存期內含菌量仍不超過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允許范圍,從而延長其貨架期。
以下簡述微波殺菌保鮮的可能機制:眾所周知,細菌、成蟲與任何生物細胞一樣,是由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無機物等復雜化合物構成的一種凝聚介質。其中水是生物細胞的主要成份,含量在75-85%,因為細菌的各種生理活動都必須有水參與才能進行,而細菌的生長繁殖過程,對各種營養物的吸收是通過細胞膜質的擴散、滲透吸收作用來完成的。在一定強度微波場的作用下,食品中的蟲類和菌體也會因分子極化馳豫,同時吸收微波能升溫。由於它們是凝聚態介質,分子間的強作用力加劇了微波能向熱能的能態轉化。從而使體內蛋白質同時受到無極性熱運動和極性轉動兩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間結構變化或破壞而使其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其溶解度、粘度、膨脹性、滲透性、穩定性都會發生明顯變化,而失去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微波能的非熱效應在滅菌中起到了常規物理滅菌所沒有的特殊作用,也是贊成細菌死亡原因之一。微波殺菌、保鮮是微波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微波的熱效應主要起快速升溫殺菌作用;而非熱效應則使用微生物體內蛋白質和生理活性物質發生變異,而喪失活力或死亡。因此,微波殺菌溫度低於常規方法,一般情況下,常規方法殺菌溫度要120℃-130℃,時間約1小時,而微波殺菌溫度僅要70℃-105℃,時間約90-180秒。
三、微波殺菌保鮮的特點
1、時間短、速度快
常規熱力殺菌是通過熱傳導,對流或輻射等方式將熱量從食品表面傳至內部。要達到殺菌溫度,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微波殺菌是微波能與食品及其細菌等微生物直接相互作用,熱效應與非熱效應共同作用,達到快速升溫殺菌作用,處理時間大大縮短,各種物料的殺菌作用一般在3-5分鍾。
2、低溫殺菌保持營養成份和傳統風味
微波殺菌是通過特殊熱和非熱效應殺菌,與常規熱力殺菌比較,能在比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時間就能獲得所需的消毒殺菌效果。實踐表明,一般殺菌溫度在75-80℃就能達到效果,此外,微波處理食品能保留更多的營養成份和色、香、味、形等風味,且有膨化效果。如常規熱力處理的蔬菜保留的維生素C是46-50%,而微波處理是60-90%,常規加熱豬肝維生素A保持為58%,而微波加熱為84%。
3
、節約能源
常規熱力殺菌往往在環境及設備上存在熱損失,而微波是直接對食品進行作用處理,因而沒有額外的熱能損耗。此外,其電能到微波能的轉換效率在70-80%,相比而方,一般可節電30-50%。
4、均勻徹底
常規熱力殺菌是從物料表面開始,然後通過熱傳導傳至內部。存在內外溫差。為了保持食品風味,縮短處理時間,往往食品內部沒有達到足夠溫度而影響殺菌效果。由於微波具有穿透作用,對食品進行整體處理時,表面和內部都同時受到作用,所以消毒殺菌均勻、徹底。
5、便於控制
微波食品殺菌處理,設備能即開即用,沒有常規熱力殺菌的熱慣性,操作靈活方便,微波功率能從零到額定功率連續可調、傳輸速度從零開始連續調整,便於控制。
6、設備簡單,工藝先進
與常規消毒殺菌相比,微波殺菌設備,不需要鍋爐,復雜的管道系統,煤場和運輸車輛等,只要具備水、電基本條件即可。
7、改善勞動條件,節省佔地面積
設備的工作環境溫度低、噪音小,極大地改善了勞動條件。整套微波設備的操作人員只需2-3人。廣泛用於木耳、人參、鮮花、蔥姜蒜片。棗片、辣椒、脫水蔬菜、豆製品等製品的熱化、乾燥和殺菌,通過微波殺菌和保鮮技術,不但不會破壞物料原有的營養成分,衛生指標完全可低於國家食品衛生標准,完全可以達到食品的出口級標准,同時大大延長食品的貨架期
❽ 用微波爐加工食物的
微波爐早已成了每家必備的生活用品。它給人們加熱食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加熱快、安全性高,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食品都適合微波加熱。而有的容器放進微波爐里,也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這些食物,不適合微波加熱
西藍花
西蘭花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它不僅顏色嫩綠惹人愛,吃起來口感也比普通花菜更清脆爽口。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抗氧化功效顯著。西蘭花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如類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質等。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還能幫助防癌抗癌。這么好的食物,如果在烹飪的過程中,使其營養成分大量流失。
當我們把西蘭花放在微波爐里加熱的時候,就已經選擇了將其抗氧化成分大量減少的方式,因為,微波爐可使其抗氧化功效變得所剩無幾;而用燃氣進行烹飪時,這些抗氧化物只會流失11%,大部分還是得以「倖存」的。
雞蛋
可能有些人做過這樣的「傻事」,為了圖省事,把雞蛋整個放進去,可不一會兒就聽見了爆炸聲,打開微波爐的門,裡面一片狼藉。如果急忙打開爐門,雞蛋很可能會在眼前爆開,一不小心,還會傷到眼睛或者臉,非常危險。
為什麼雞蛋會爆炸呢?即使把雞蛋剝了殼,也還是會爆炸。
這是因為微波穿透雞蛋,使其越來越熱,水汽也越來越多,可是雞蛋中是有一層薄膜的,它會阻礙熱量的散發,從而出現內部熱量過高的情況,雞蛋也就會爆炸了。加熱雞蛋可以把它放在爐子上再煮一下,比放進微波爐要安全省事得多。
半熟的肉類
半熟的肉類可能有些人會為了追求肉質的鮮嫩,當天吃不完的肉,只將其烹飪至半熟,等下次需要吃的時候,直接將其放進微波爐加熱。這樣吃肉,似乎的確可以避免肉質過老、口感不佳的情況,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是不妥的。
因為肉類在做到半熟的時候,根本不能殺死全部的細菌,而這些細菌在室溫下繁殖,即使放在冰箱里,使之暫時保鮮,等到拿出來時細菌也還是會復甦並繼續生長。如果這個時間把它放進微波爐,它的健康性就無法保障了。因為放在微波爐中加熱的時間是很短的,很多時候都只有幾分鍾,這么短的時間不足以給肉類食物進行充分地消毒,因此是不衛生的。
❾ 超聲的哪些聲學特性可以適用於微波
問題1:微波是什麼?
答:微波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一樣都是電磁波,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KMHz的電磁波,即波長在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
問題2:微波是怎樣產生的?
答:微波能通常由直流或50MHz交流電通過一特殊的器件來獲得。可以產生微波的器件有許多種,但主要分為兩大類:半導體器件和電真空器件。電真空器件是利用電子在真空中運動來完成能量變換的器件,或稱之為電子管。在電真空器件中能產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調管,微波三、四極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熱領域特別是工業應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調管。
問題3:微波應用的頻率有那些?
答:因為微波應用極為廣泛,特別是通信領域,為了避免相互間的干擾,國際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對頻率的劃分作了具體規定。分給工業、科學和醫學用的頻率有 433 兆赫、915兆赫、2450兆赫、5800兆赫、22125兆赫,與通信頻率分開使用。目前國內用於工業加熱的常用頻率為915兆赫和2450兆赫。微波頻率與功率的選擇可根據被加熱材料的形狀、材質、含水率的不同而定。
問題4:微波加熱的原理是什麼?
答:介質材料由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組成,在電磁場作用下,這些極性分子從原來的隨機分布狀態轉向依照電場的極性排列取向。而在高頻電磁場作用下,這些取向按交變電磁的頻率不斷變化,這一過程造成分子的運動和相互摩擦從而產生熱量。此時交變電場的場能轉化為介質內的熱能,使介質溫度不斷升高,這就是對微波加熱最通俗的解釋。
問題5:微波殺菌的機理是什麼?
答:微波滅菌的機理在於,細菌、成蟲與任何生物細胞一樣,是由水、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無機物等復雜化合物構成的一種凝聚態介質。其中水是生物細胞的主要成分,含量在75~85%,因為細菌的各種生理活動都必須有水參與才能進行,而細菌的生長繁殖過程,對各種營養物的吸收是通過細胞膜質的擴散、滲透和吸附作用來完成的。在一定強度微波場的作用下,物料中的蟲類和菌體也會因分子極化馳豫,同時吸收微波能升溫。由於它們是凝聚態物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加劇了微波能向熱能的能態轉化。從而使體內蛋白質同時受到無極性熱運動和極性轉動兩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間結構變化或破壞,而使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其溶解度、粘度、膨脹性、滲透性、穩定性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而失去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微波能的非熱效應在滅菌中起到了常規物理滅菌所沒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細菌死亡的原因之一。
問題6:微波的穿透能力如何?
答:穿透能力就是電磁波穿入到介質內部的本領,電磁波從介質的表面進入並在其內部傳播時,由於能量不斷被吸收並轉化為熱能,它所攜帶的能量就隨著深入介質表面的距離,以指數形式衰減。透射深度被定義為:材料內部功率密度為表面能量密度的1/e 或36.8% 算起的深度D,微波的加熱深度比紅外加熱大得多,因為微波的波長是紅外波長的近千倍。紅外加熱只是表面加熱,微波是深入內部加熱。
問題7:什麼叫微波的選擇性加熱?
答:不同性質的物料對微波的吸收損耗不同,即選擇性加熱的特點,這對乾燥過程有利。因為水分子對微波的吸收損耗最大,所以含水量高的部位,吸收微波功率多於含水量較低的部位,從而乾燥速率趨一致。
問題8:微波加熱為什麼稱之為內部加熱方式?
答:常規加熱(如火焰、熱風、電熱、蒸汽等)都是利用熱傳導、對流、熱輻射將熱量首先傳遞給被加熱物的表面,再通過熱傳導逐步使中心溫度升高(即常稱的外部加熱)。它要使中心部位達到所需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熱傳導時間,而對熱傳導率差的物體所需的時間就更長。微波加熱則屬於內部加熱方式,電磁能直接作用於介質分子轉換成熱,且透射性能使物料內外介質同時受熱,不需要熱傳導,而內部缺乏散熱條件,造成內部溫度高於外部的溫度梯度分布,形成驅動內部水分向表面滲透的蒸汽壓差,加速了水份的遷移蒸發速度。特別是對含水量在30%以下的食品,速度可數百倍的縮短,在短時間內達到均勻乾燥。
問題9:各種物質對微波的吸收能力如何?
答:微波加熱是介質材料自身損耗電場能量而發熱。而不同介質材料的介質常數εr和介質損耗角正切值tgδ是不同的,故微波電磁場作用下的熱效應也不一樣。由極性分子所組成的物質,能較好地吸收微波能。水分子呈極強的極性,是吸收微波的最好介質,所以凡含水分子的物質必定吸收微波。另一類由非極性分子組成,它們基本上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微波,這類物質有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碸等、塑料製品和玻璃、陶瓷等,它們能透過微波,而不吸收微波。這類材料可作為微波加熱用的容器或支承物,或做密封材料。在微波場電中,介質吸收微波功率的大小P正比於頻率f、電場強度E的平方、介電常數εr 和介質損耗正切值tgδ。即: P = 2πf•E2•εr•V•tgδ
問題10:微波的脫水效率如何?
答:理論上每千瓦小時微波電能可使1.39公斤的水汽化,由於線路損耗及腔體效率等因素,實際效果為0.8--1.1公斤/千瓦小時。用戶可根據待處理材料初始與最終含水量之差及產量的要求來估算所需的微波功率。
❿ 微波食品包裝袋有哪些特點
微波在食品包裝袋上的最大應用是用於食品包裝和滅菌。微波殺菌的特點專是低溫殺菌,保持屬營養成分和傳統風味。微波能穿透食品內部,頻率為2450MHz,以每秒24.5億次的振盪,通過特殊的熱和非熱效應殺死細菌。與常規熱力殺菌比較,能在比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所需的消毒殺菌效果,微波消毒比常規加熱消毒所需溫度低,殺菌可以從表面 到內部,實驗證明,一般在70度就可以全部殺死大腸桿菌,在80-90度細菌總數大大降低,時間只需2-3min。速度快,時間短,因此對保留食品中的營養成分、傳統風味、延長保質期、提高產品質量有顯著的效果。此外,微波殺菌機理除熱效應外,還有某些非熱效應(如光化學效應)、電磁共振效應和均致力效應等,可以方便地用於食品包裝的滅菌中。 另外,水分子對微波吸收最好,所以含水量高的部分,吸收微波功率多於含水量較低的部分。這就是選擇性加熱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做到食品均勻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