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挖回來怎麼加工
⑴ 石菖蒲幾月份挖更好
6月中旬採挖石菖蒲最好,觀察葉長分三類,根莖粗壯者,葉長都在50公分以上,葉長20公分的根莖都不甚粗壯,種子萌發的蒲苗,葉長則在10公分以下。
⑵ 石菖蒲盆底挖洞嗎
石菖蒲宜用不漏水的盆子栽 可減少澆水次數 利於養分的積蓄 用帶孔的盆子當然也可以 只要保證根部不長期缺水就行了。。。。
⑶ 石菖蒲是怎樣採收加工的
秋、冬兩季以地上部分枯萎或生長停頓至萌芽前採收為佳。挖取根莖
石菖蒲葯材外形
除去葉及須根,洗凈泥土,選擇空曠通風、地面平坦的地方,將葯材直接鋪於地上,或席、簾、箕、箔等盛具中,直接暴曬至干。
⑷ 土培石菖蒲有什麼方法
石菖蒲喜冷涼濕潤氣侯,陰濕環境,耐寒,忌乾旱。以先沼澤濕地或灌內水方便的砂質壤土、容富含腐殖質壤土栽培為宜。
2.石菖蒲栽培用根莖繁殖,春季挖出根莖,選帶有須根和葉片的小根莖作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噴灑莖塊,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栽後蓋土壓緊。
3.石菖蒲栽後生長期注意拔除根部雜草,鬆土和澆水,切忌乾旱。並追施人糞尿2次。以氮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結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並噴施葯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
4.石菖蒲蟲害有稻蝗,為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確保安全越冬,以保來年的豐收。
⑸ 石菖蒲挖來熬水喝有什麼功效
石菖蒲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所以單獨使用石菖蒲泡水可以起到這些作用,不過石菖蒲的味道較濃烈,一般比較難喝。
⑹ 挖的生石菖蒲如何吃
【食材別名】:菖蒲葉、山菖蒲、水劍草、香菖蒲、葯菖蒲、草蒲、昌陽、木蠟、陽春雪、望見消、苦菖蒲、粉菖
【食量建議】:內服:煎湯,每次3至6克(鮮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禁忌人群】:陰虛虧虛,陰虛陽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石菖蒲治癲癇:九節菖蒲(去毛焙乾),以木臼杵為細末,不可犯鐵器,用黑豶豬心以竹刀批開,砂罐煮湯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錢。(《醫學正傳》)
石菖蒲治心腎兩虛的尿頻或滑精證:桑螵蛸9g,遠志6g,菖蒲6g,龍骨15g,人參9g,茯神12g,當歸9g,龜甲15g。以上為末,夜卧人參湯調下2錢。方中石菖蒲宣竅寧心,為佐葯。桑螵蛸散(《本草衍義》)
石菖蒲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節者),宣連、車前子、生地黃、苦參、地骨皮各一兩。(《普濟方》菖蒲丸)
石菖蒲治心膽氣虛,心神不寧證,癲癇與遺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參30g,遠志30g,石菖蒲15g,龍齒15g。煉蜜為丸,辰砂為衣,每服2錢,開水送下。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石菖蒲治痰迷心竅:石菖蒲、生薑。共搗汁灌下。(《梅氏驗方新編》)
石菖蒲治陰血虧虛,心腎失調,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驚悸怔仲,夜寐多夢,健忘盜汗,舌紅少苔,脈細而數。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麥門冬5g,當歸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參6g,熟地黃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柏子養心丸(《體仁匯編》)
石菖蒲治溫熱、濕溫、冬溫之邪,竄入心包,神昏譫語,或不語,舌苔焦黑,或笑或痙:連翹三錢(去心),犀角一錢,川貝母三錢(去心),鮮石菖蒲一錢。加牛黃至寶丹一顆,去蠟殼化沖。(《時病論》)
石菖蒲治陰汗濕癢:石菖蒲、蛇床子等分,為末。日搽二三次。(《濟急仙方》)
石菖蒲治好忘:遠志、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菖蒲一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開心散)
石菖蒲治諸般亦眼,攀睛雲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點之。
⑺ 石菖蒲和節菖蒲的區別
石菖蒲和節菖蒲的區別如下:
1、形象特徵不同:
節菖蒲,粗2-5毫米,外部淡褐色,節間3-5毫米長,根肉質,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可達5毫米寬,可達數至葉片中部,漸尖,落葉;葉深綠色,線形,長20-30(50)厘米。
石菖蒲,根莖芳香,粗2-5毫米,外層淡褐色,節間3 - 5毫米長,根肉質,具許多須根,上根莖密被分枝,植株因此叢生,分枝通常須質宿存葉基部。
葉無柄,葉片薄,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可達5毫米,葉片中部,漸狹,後脫落;葉片深綠色,線形,長20 - 30(50)厘米,基部折疊,中部以上展開,寬7 - 13mm,先端漸尖,無中心肋,平行脈多,稍高。
2、分布范圍不同:
節菖蒲,生於海拔1200-1800m的山地溝谷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山西南部、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
石菖蒲,喜陰濕環境,可以生長在茂密的樹下。但它不耐陽光,否則樹葉會變黃。不能抵抗乾旱。稍耐寒,可露頭生長在長江流域。它常見於海拔20-2600米的茂密森林中,生長在溪流旁的岩石上。黃河以南的生產省份。也發現於印度東北部和泰國北部。
3、鑒別橫斷面不同:
節菖蒲橫斷面於熒光燈下觀察:顯藍色熒光。取2%兔紅細胞生理鹽水懸浮液1滴,放置於載玻片上,蓋玻片,顯微鏡下觀察,滴入1%的菖蒲生理鹽水,使其與紅細胞接觸,紅細胞迅速溶解。
石菖蒲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葉跡維管束為有限外韌型,束鞘纖維發達;內皮層凱氏帶明顯。柱狀散列中維管束以周皮為主,周皮環排列緊密。周皮環以周皮為主,周皮環排列緊密,,有少數有限外韌型維管束
⑻ 石菖蒲怎麼養殖
石菖蒲抄養殖方法:
1、土壤選擇
石菖襲蒲喜陰濕環境喜,不耐陽光暴曬、不耐乾旱。宜選擇陰涼潮濕宜密林下種植。
2、根莖繁殖
春季挖出根莖,選帶有須根和葉片的小根莖作種,按行株距30cm×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後蓋土壓緊。
3、管理
栽後生長期注意拔除根部雜草,鬆土和澆水,切忌乾旱。並追施人糞尿2次。以氮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在每次收獲投井下後,對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後又可收獲。
4、病蟲害防治
石菖蒲蟲害有稻蝗,危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8)石菖蒲挖回來怎麼加工擴展閱讀
石菖蒲生長習性:
喜陰濕環境,在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但不耐陽光暴曬,否則葉片會變黃。不耐乾旱。稍耐寒,在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生長於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 (有時為挺水生長)。
地理分布:
分布於亞洲,包括印度東北部、泰國北部、中國等國。中國產黃河以南各省區;印度東北部至泰國北部也有。
⑼ 石菖蒲的種植與養殖方法 石菖蒲怎麼養護管理
繁殖栽培
有性繁抄殖即種子繁殖。大都以無性繁殖為主,即分株繁殖。4月初將池、盆的石菖蒲地下莖連根挖起,去掉泥土及老根、莖後,用快刀切割成塊狀,即可進行分栽;也可在生長期內進行分栽,將植株連根挖起,去除部分老根、莖,分成若干小株,在切的過程中必須保護好嫩葉及新生根,否則會影響成活率。露地栽培,選擇濕地或淺水處,按15cm×15cm的株行距進行叢植,栽培的形狀、圖案,要與周圍的植物搭配協調好,否則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與觀賞效果。盆栽時,選擇各自需要的大小盆,裝入培養土,中間挖穴植入,但生長點(芽)要露出泥土表面,栽植後保持土壤濕潤(1-3cm的深水)。生長期應保持濕潤,定植到孕穗前需及時除草,並結合除草進行追肥,一般2-3次。初期追施氮肥,抽穗開花前追施磷、鉀肥,施肥要施入泥中(泥表面以下5cm左右)。越冬時,地上部分枯枝殘葉要清除,並集中燒掉。盆栽每2年要換分栽一次,池栽3年左右分栽一次。
採集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或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曬干。
⑽ 石菖蒲要怎樣栽培
在石菖蒲生長期間需注意鬆土和澆水,經常保持濕潤,切忌乾旱。稍耐寒,一般可露地越冬,耐陰濕。
分株栽培後,應立即澆透水,待土壤乾裂,再澆第2次水。另外也可將主幹的側枝切下,去掉簇生的部分葉片,埋入土中10厘米左右,然後澆水並保持土壤濕潤,也易成活。
為了利於產生萌櫱和抽生花梗,應在4~5月鬆土施肥。秋後剪去基部部分老葉,用堆肥培蔸,則來年萌櫱多,花梗旺盛。